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混合動力汽車很容易實現市場化,應該迅速推廣。萬鋼對混合動力態度的轉變被大眾媒體解讀為國家政策將向混合動力傾斜的重要體現。一時間,混合動力已經成為汽車圈的熱門話題之一。
事實上,自今年9月以來,關于“混合動力”技術發展和趨勢的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已經在全國各地舉行,混合動力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似乎有點像“結婚多年的妻子”。而一些汽車制造商似乎嗅到了這種變化的氣息,開始大力推廣自己的混合動力技術和車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圣基介紹,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在內的國內大型骨干企業近年來一直在積極籌備混合動力汽車。
除了自主品牌為混合動力做準備外,以豐田為首的日系車企也將在未來幾年將混合動力作為推廣重點。早在2011年,豐田就開始部署混合動力推廣計劃,當年成立常熟技術研發中心就是一個例子。現在,主要負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國內研發的常熟技術研發中心即將建成,豐田推廣其混合動力電動車輛的計劃也將加快。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長征表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實現國產化后,2015年配備國產混合動力系統的車輛必將迎來混合動力推廣的高潮。混合動力彈簧真的來了嗎?企業在這個時候選擇增加混合動力是否合適?一系列問題仍然面臨著時間的考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將是未來20年的基本車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綠色、環保、高效、安全始終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起點。為了解決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中國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和新能源產業。
按照目前汽車普及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大大超過2億輛。能源供應和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汽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面對石油資源有限的現實,我們必須重視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目前,純電動汽車遠不如傳統能源汽車昂貴且使用方便,傳統能源汽車在未來20年仍將是基礎車型或主流車型。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混合動力汽車產銷超過1.2萬輛,2013年前三季度,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超過9000輛和1.2萬輛。比2012年同期增長60%,增速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產品技術仍然較低,混合動力技術和整個市場的普及程度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需要政府的努力、各相關行業的合作、汽車行業的努力、相關企業的努力、整車企業的努力和零部件企業的努力。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部長徐長明
混合動力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尚不清楚未來國家政策是否會向混合動力傾斜,如果會,以何種方式傾斜。然而,必須開發混合動力。我們現在估計,到2020年,如果正常發展,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6億輛。2010年,美國擁有2.5億輛汽車,消耗8.5億噸石油,國內生產4.5億噸,進口4億噸。到2020年,我們將擁有近14億人口,即1.1……
比美國多出數百萬。這11億人的消費也有很多來自石油,我們高速公路上使用的瀝青也來自石油,所以除了軍用石油,我們使用的石油比美國多。如果我們的國內石油是2億噸,我們將進口近6億噸的石油——即使如此,我們的石油還是不夠的,近年來SUV和豪華車的比例迅速增加。
混合動力是解決我國能源、環境等諸多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能源汽車一直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混合動力是目前更具商業潛力的方向。未來兩三年,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發展將緩慢,但三四年后,它將迅速發展。
混合動力技術可以在發動機高油耗的情況下,通過更換能量回收系統和電氣系統,有效節約燃油。汽車產業要合理發展,就必須大力推動混合動力的發展,這是實現中國汽車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清華大學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宋健
混合動力能否跨越式發展取決于政策。
混合動力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真的很難說,因為補貼政策還不明確。如果這項政策不盡快出臺,那么混合動力是否會迎來春天的命題將毫無意義。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能否在中國突飛猛進,取決于政府的支持。目前,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價格高。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門檻不高,也不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他們能獲得政府補貼,就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這對混合動力汽車推廣非常有利。
目前,國內有一些觀點認為,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技術上不如日本公司先進,補貼混合動力車實際上是在補貼日本車企。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們這樣認為的話,那么自主品牌在純電動汽車技術上與歐美、日韓車企也存在很大差距。那么我們國家對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是否也可以說是對歐美日韓車企的補貼呢?合資品牌也是如此。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限制對混合動力的補貼。
豐田在推廣國產混合動力技術方面不遺余力,我們也應該分開來看。首先,這給自主品牌的混合動力汽車帶來了一些壓力;
其次,最重要的是迫使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混合動力
張君毅羅蘭貝格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混合動力的逐漸升溫有利于豐田等日系車的復蘇。
最近,混合動力逐漸受到行業的關注,這對豐田等日本車企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總體而言,在行業中推廣混合動力的日本車企更多。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純電動汽車的推廣仍存在較大阻力,主要來自政府政策層面。然而,混合動力被業界認為是最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式,并且存在一些矛盾。
日前,有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乘用車平均百公里油耗將降至5升,而中國車企在發動機、變速器、輕量化等傳統汽車技術上落后于歐洲。只有廣泛應用混合動力技術,才能實現2020年每百公里5升的油耗目標。這一觀點值得借鑒。誠然,純電動汽車的零排放效果最好,可以有效降低乘用車的平均油耗,但純電動汽車在汽車生產和銷售中所占的比例太小,降低車企平均油耗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明顯。相反,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和銷量遠大于純電動汽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行業提出廣泛使用混合動力汽車。
如果中國政府增加對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將提振豐田等日系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有利于日系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復蘇。
招商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王柳生
日系車要想在混合動力方面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日本汽車公司一直是混合動力的主要推動者。多年來,無論從資源、資金還是時間來看,日本車企在混合動力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都超過了歐美車企和自主品牌,因此相比之下,日本車公司的混合動力技術要成熟得多。
然而,近兩年來,日系車在中國的推廣并不是很順利。主觀上,由于歷史原因,國內消費者對日系車有一定的偏見;
客觀上,以大眾為首的德系車“DSG+TSI”技術越來越成熟,包括日本本土公司馬自達最近推出的“創造藍天”技術,也實現了燃油經濟性的目標。因此,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壓制了日系車的混動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日系車品牌忠誠度。
但我認為,日系車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之所以沒有在中國普及,主要是來自國家政策層面。眾所周知,近兩年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補貼政策實際上將混合動力排除在了范圍之外,混合動力技術也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國家優惠政策。盡管最近有報道稱,國家的相關政策將有所松動,并將根據燃油節省率進行補貼,但中國推廣的混合動力技術與豐田等日本汽車推廣的技術略有不同。
因此,我認為目前日系車要想在混合動力方向上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混合動力汽車很容易實現市場化,應該迅速推廣。萬鋼對混合動力態度的轉變被大眾媒體解讀為國家政策將向混合動力傾斜的重要體現。一時間,混合動力已經成為汽車圈的熱門話題之一。
事實上,自今年9月以來,關于“混合動力”技術發展和趨勢的大大小小的研討會已經在全國各地舉行,混合動力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似乎有點像“結婚多年的妻子”。而一些汽車制造商似乎嗅到了這種變化的氣息,開始大力推廣自己的混合動力技術和車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圣基介紹,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在內的國內大型骨干企業近年來一直在積極籌備混合動力汽車。
除了自主品牌為混合動力做準備外,以豐田為首的日系車企也將在未來幾年將混合動力作為推廣重點。早在2011年,豐田就開始部署混合動力推廣計劃,當年成立常熟技術研發中心就是一個例子。現在,主要負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國內研發的常熟技術研發中心即將建成,豐田推廣其混合動力電動車輛的計劃也將加快。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長征表示,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實現國產化后,2015年配備國產混合動力系統的車輛必將迎來混合動力推廣的高潮。混合動力彈簧真的來了嗎?企業在這個時候選擇增加混合動力是否合適?一系列問題仍然面臨著時間的考驗。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將是未來20年的基本車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綠色、環保、高效、安全始終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基本起點。為了解決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中國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和新能源產業。
按照目前汽車普及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大大超過2億輛。能源供應和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汽車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面對石油資源有限的現實,我們必須重視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目前,純電動汽車遠不如傳統能源汽車昂貴和方便,傳統能源汽車仍將是基本車型或……
未來20年的流內模型。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混合動力汽車產銷超過1.2萬輛,2013年前三季度,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超過9000輛和1.2萬輛。比2012年同期增長60%,增速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產品技術仍然較低,混合動力技術和整個市場的普及程度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需要政府的努力、各相關行業的合作、汽車行業的努力、相關企業的努力、整車企業的努力和零部件企業的努力。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部長徐長明
混合動力是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尚不清楚未來國家政策是否會向混合動力傾斜,如果會,以何種方式傾斜。然而,必須開發混合動力。我們現在估計,到2020年,如果正常發展,我們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6億輛。2010年,美國擁有2.5億輛汽車,消耗8.5億噸石油,國內生產4.5億噸,進口4億噸。到2020年,我們將擁有近14億人口,比美國多11億。這11億人的消費也有很多來自石油,我們高速公路上使用的瀝青也來自石油,所以除了軍用石油,我們使用的石油比美國多。如果我們的國內石油是2億噸,我們將進口近6億噸的石油——即使如此,我們的石油還是不夠的,近年來SUV和豪華車的比例迅速增加。
混合動力是解決我國能源、環境等諸多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新能源汽車一直是汽車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混合動力是目前更具商業潛力的方向。未來兩三年,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發展將緩慢,但三四年后,它將迅速發展。
混合動力技術可以在發動機高油耗的情況下,通過更換能量回收系統和電氣系統,有效節約燃油。汽車產業要合理發展,就必須大力推動混合動力的發展,這是實現中國汽車產業乃至整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清華大學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宋健
混合動力能否跨越式發展取決于政策。
混合動力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真的很難說,因為補貼政策還不明確。如果這項政策不盡快出臺,那么混合動力是否會迎來春天的命題將毫無意義。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能否在中國突飛猛進,取決于政府的支持。目前,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價格高。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門檻不高,也不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他們能獲得政府補貼,就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這對混合動力汽車推廣非常有利。
目前,國內有一些觀點認為,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技術上不如日本公司先進,補貼混合動力車實際上是在補貼日本車企。這種觀點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們這樣認為的話,那么自主品牌在純電動汽車技術上與歐美、日韓車企也存在很大差距。那么我們國家對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是否也可以說是對歐美日韓車企的補貼呢?合資品牌也是如此。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限制對混合動力的補貼。
豐田在推廣國產混合動力技術方面不遺余力,我們也應該分開來看。首先,這給自主品牌的混合動力汽車帶來了一些壓力;
其次,最重要的是迫使自主品牌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進行創新。
混合動力
張君毅羅蘭貝格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混合動力的逐漸升溫有利于豐田等日系車的復蘇。
最近,混合動力逐漸受到行業的關注,這對豐田等日本車企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總體而言,在行業中推廣混合動力的日本車企更多。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純電動汽車的推廣仍存在較大阻力,主要來自政府政策層面。然而,混合動力被業界認為是最適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式,并且存在一些矛盾。
日前,有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乘用車平均百公里油耗將降至5升,而中國車企在發動機、變速器、輕量化等傳統汽車技術上落后于歐洲。只有廣泛應用混合動力技術,才能實現2020年每百公里5升的油耗目標。這一觀點值得借鑒。誠然,純電動汽車的零排放效果最好,可以有效降低乘用車的平均油耗,但純電動汽車在汽車生產和銷售中所占的比例太小,降低車企平均油耗的效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明顯。相反,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和銷量遠大于純電動汽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行業提出廣泛使用混合動力汽車。
如果中國政府增加對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將提振豐田等日系混合動力汽車銷量,有利于日系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復蘇。
招商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王柳生
日系車要想在混合動力方面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日本汽車公司一直是混合動力的主要推動者。多年來,無論從資源、資金還是時間來看,日本車企在混合動力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都超過了歐美車企和自主品牌,因此相比之下,日本車公司的混合動力技術要成熟得多。
然而,近兩年來,日系車在中國的推廣并不是很順利。主觀上,由于歷史原因,國內消費者對日系車有一定的偏見;客觀上,以大眾為首的德系車“DSG+TSI”技術越來越成熟,包括日本本土公司馬自達最近推出的“創造藍天”技術,也實現了燃油經濟性的目標。因此,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壓制了日系車的混動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對日系車品牌忠誠度。
但我認為,日系車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之所以沒有在中國普及,主要是來自國家政策層面。眾所周知,近兩年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和補貼政策實際上將混合動力排除在了范圍之外,混合動力技術也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國家優惠政策。盡管最近有報道稱,國家的相關政策將有所松動,并將根據燃油節省率進行補貼,但中國推廣的混合動力技術與豐田等日本汽車推廣的技術略有不同。
因此,我認為目前日系車要想在混合動力方向上取得突破并不容易。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標簽:豐田
博世前不久推出了一項基于汽車導航信息管理車輛電池充電狀態的系統。現在,這項系統充分得到了歐盟的認可,歐盟稱之為”一項能夠降低汽車碳排放的創新技術”。
1900/1/1 0:00:00上世紀90年代豐田第一代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的總工程師內山田,如今已成為豐田汽車公司會長,由他苦心培育的混合動力已經是世界上最具技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汽車節能環保技術,在全球成了大氣候。
1900/1/1 0:00:00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混合動力汽車較容易實現市場化,應該加速普及。萬鋼對于混合動力態度的轉變被廣大媒體解讀成是國家政策方面將要向混合動力傾斜的重要體現。
1900/1/1 0:00:00近日,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透露,該集團旗下北京汽車股份公司計劃明年在海外上市,其中香港是其中一個考慮的上市地點。
1900/1/1 0:00:00純電動出租車真的要來了,青奧前上路400輛,2015年前2000輛。
1900/1/1 0:00:00近日,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透露,到2017年,北京要發展20萬輛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其中將有15萬輛分配給個人,并考慮不與小汽車一起搖號霧霾天氣下,電動汽車可不限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