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已經進入穩定期,但外資零部件公司在中國賺了很多錢。包括博世、法雷奧、TRW和采埃孚在內的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去年在中國的業務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據《21世紀商業先驅報》5月15日報道, “主要是新業務的增長。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分析稱,在2012年的業務中,自主品牌業務占博世中國業務的66%。事實上,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升級,自主品牌已經進入轉型升級期。因為國內零部件公司沒有跟上對自主品牌進行分級,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合資零部件公司正在逐漸吞噬原本屬于自主零部件的勢力范圍。
1994年,中國TRW的增長率遠高于預期。近日,美國TRW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Plant告訴筆者,由于中國業務的快速發展,TRW每年都需要額外的投資,以使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去年,中國業務占該公司全球業務的15%。
博世和法雷奧也集體進入擴張期。據筆者了解,過去十年,博世在中國實現了25%的年復合增長率。其中,僅2012年,博世在中國的合并銷售額就達到417億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0%。目前,中國已成為博世第二大海外市場。
法雷奧的表現毫不遜色。去年,法雷奧中國的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占集團銷售額的10%。該公司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翻一番,屆時中國將成為其最大的海外市場。
與高增長相對應的是,跨國零部件公司進入了新一輪的投資高峰。TRW計劃今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2億美元,超過TRW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投資。博世還計劃繼續增加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僅在2013年,該公司就計劃增加約30億元的汽車技術和售后市場投資。采埃孚計劃今年在中國再投產兩個生產基地。
“外資零部件企業普遍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主要依靠中國自主品牌產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車型與世界同步開發。格仕汽車網首席執行官陳文凱表示。例如,上汽榮威(微博)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中高端汽車,在零部件體系建設方面與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共享供應商;
旨在開拓高端公務用車市場的一汽紅旗H7的內飾由johnson controls位于吉林長春的兩家合資工廠設計和開發。
借助中國消費升級,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保持原有高端產品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低成本產品,并不斷向低端市場擴張。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法雷奧去年在中國的訂單占其總訂單的18%,而其銷售額僅占集團總銷售額的10%。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它在中國“降價”,并開發出符合中國自主品牌需求的高成本產品。
正是外資零部件巨頭的這種策略,使其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據筆者了解,目前,外資零部件企業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零部件等高新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控制了90%以上的股份,外資在汽車內飾、大燈等非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占比在本輪增長中進一步提高。然而,中國的獨立零部件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只能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來爭取市場份額。
事實上,由于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率先實現了規模化,國內企業很難趕上。一位自主品牌企業的高管曾告訴筆者,如果某項技術被外資控制,外資零部件企業將在沒有競爭對手之前保持高利潤,而一旦競爭對手進入,獲得高利潤并具有規模效應的零部件供應商將通過大幅降價來應對挑戰。
在筆者的采訪中,大多數外國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承認,未來,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將承擔外國零部件企業在華二級供應商的角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評論:“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并沒有取得很大進展。關鍵原因是當地汽車零部件企業不重視技術力量的投入,許多企業認為汽車相關技術的開發過于簡單和容易,這實際上是對當地汽車零部件公司的誤解。“汽車市場已經進入穩定期,但外資零部件公司在中國賺了很多錢。包括博世、法雷奧、TRW和采埃孚在內的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去年在中國的業務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據《21世紀商業先驅報》5月15日報道, “主要是新業務的增長。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分析稱,在2012年的業務中,自主品牌業務占博世中國業務的66%。事實上,隨著國內汽車行業的升級,自主品牌已經進入轉型升級期。因為國內零部件公司沒有跟上對自主品牌進行分級,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合資零部件公司正在逐漸吞噬原本屬于自主零部件的勢力范圍。
1994年,中國TRW的增長率遠高于預期。近日,美國TRW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hn Plant告訴筆者,由于中國業務的快速發展,TRW每年都需要額外的投資,以使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去年,中國業務占該公司全球業務的15%。
博世和法雷奧也集體進入擴張期。據筆者了解,過去十年,博世在中國實現了25%的年復合增長率。其中,僅2012年,博世在中國的合并銷售額就達到417億元,占其全球銷售額的10%。目前,中國已成為博世第二大海外市場。
法雷奧的表現毫不遜色。去年,法雷奧中國的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占集團銷售額的10%。該公司預計,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翻一番,屆時中國將成為其最大的海外市場。
與高增長相對應的是,跨國零部件公司進入了新一輪的投資高峰。TRW計劃今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2億美元,超過TRW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投資。博世還計劃繼續提高其i……
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僅在2013年,該公司就計劃增加約30億元的汽車技術和售后市場投資。采埃孚計劃今年在中國再投產兩個生產基地。
“外資零部件企業普遍經歷了兩位數的增長,主要依靠中國自主品牌產品的升級,越來越多的車型與世界同步開發。格仕汽車網首席執行官陳文凱表示。例如,上汽榮威(微博)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中高端汽車,在零部件體系建設方面與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共享供應商;旨在開拓高端公務用車市場的一汽紅旗H7的內飾由johnson controls位于吉林長春的兩家合資工廠設計和開發。
借助中國消費升級,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保持原有高端產品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低成本產品,并不斷向低端市場擴張。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法雷奧去年在中國的訂單占其總訂單的18%,而其銷售額僅占集團總銷售額的10%。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它在中國“降價”,并開發出符合中國自主品牌需求的高成本產品。
正是外資零部件巨頭的這種策略,使其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滲透率越來越高。據筆者了解,目前,外資零部件企業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零部件等高新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控制了90%以上的股份,外資在汽車內飾、大燈等非核心零部件領域的占比在本輪增長中進一步提高。然而,中國的獨立零部件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只能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來爭取市場份額。
事實上,由于外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率先實現了規模化,國內企業很難趕上。一位自主品牌企業的高管曾告訴筆者,如果某項技術被外資控制,外資零部件企業將在沒有競爭對手之前保持高利潤,而一旦競爭對手進入,獲得高利潤并具有規模效應的零部件供應商將通過大幅降價來應對挑戰。
在筆者的采訪中,大多數外國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承認,未來,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將承擔外國零部件企業在華二級供應商的角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評論:“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并沒有取得很大進展。關鍵原因是當地汽車零部件企業不重視技術力量的投入,許多企業認為汽車相關技術的開發過于簡單和容易,這實際上是對當地汽車零部件公司的誤解。 "
近期由于美國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的訂單超預期及明年有可能在中國開電動汽車體驗店的事件影響,美股Tesla股價連創新高,在Tesla帶動下,
1900/1/1 0:00:00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NationaalLaboratory的研究人員在鋰空氣電池領域取得了人們期盼已久的進展。
1900/1/1 0:00:00相比美國那些對電動汽車充滿失望的公司,比亞迪更聰明還是更愚笨當下的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可謂一片哀鴻,數家原本領先的廠商不是因無法生存而被收購,就是游走在破產邊緣。
1900/1/1 0:00:00長期以來,因充電時間過長、電動客車續行里程受限,電動客車的市場化運營一直未能實現。
1900/1/1 0:00:00盡管”十城千輛”示范工程黯然收場,不過,北京市政府仍然希望借純電動汽車在租賃市場的推廣,帶動電動車私人消費市場破冰。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產業歷來是汽車行業乃至各國政府熱衷投資的行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