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中國式消費觀”制約自主汽車品牌發展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目前,全球汽車市場正在波動。盡管上海車展熱鬧非凡,但其背后仍有許多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現實思考,尤其是中國人“貪圖外國”的消費觀念亟待改變。

獨立品牌有望突破。

在不久前舉行的上海車展上,以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江淮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推出的新車讓觀眾應接不暇。

盡管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十多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仍存在自主創新基礎薄弱、研發投入不足、汽車工業與國外先進國家差距大、成本優勢縮小、消費者認可度低等嚴重問題。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于卓平認為,盡管中國自主品牌在不斷提升,但其糟糕的品牌形象直接影響了品牌的銷量和市場份額。而且,中國許多自主品牌“大而不精”,許多企業擴大了規模,延長了生產線,但沒有增加研發投入,導致每年都有大量新車問世。概念車滿足了消費者的視覺需求,但很少有精英車真正進入市場。

據熟悉中國汽車市場的行業專家A shvinChotai介紹,外國品牌約占乘用車市場的70%,主要通過合資經營。這些外國品牌在當地市場和其他國際市場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品牌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顯然,與中國的自主品牌相比,外國品牌具有明顯的優勢。

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成為自主品牌突圍的契機。昌河汽車董事長鄒文超在上海車展上表示,昌河將推出新品牌跨界車“三環標準”,旨在突出自身特色,進一步體現“緊湊寬敞”的特點,打造中國消費者最想要的汽車。

國內知名越野車制造商長風獵豹也在車展上展出了新款車型。長風集團董事長劉康林表示,蘇V是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車型,需要在自有品牌上取得突破,生產出能夠與國際品牌競爭的產品,以親民的價格獲得市場份額。

薛益平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應立足當前,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注重節能、環保和安全,以自主創新的力量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有政策,沒有市場。

隨著油價的上漲,汽車排放越來越成為中國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新能源汽車似乎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各方專家也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與外國競爭的殺手級武器。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秘書長徐虎斌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全球汽車產業劃下了一條全新的起跑線,也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這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將是大勢所趨。“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長期目標,汽車行業的節能減排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汽集團常務副總裁陳志新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際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也是解決中國汽車社會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這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此外,上海已經開始陸續將200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使用,其可靠性和環保效益也逐漸顯現。據瑞華新能源董事長帥宏源介紹……

作為上海“雙動力”客車的供應商,有限公司瑞奇汽車有限公司對上海目前使用的車輛進行了多年的改進和升級,非常可靠。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具有巨大的環境效益。

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不樂觀。“有政策就沒有市場”讓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2012年發布的《2012-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兩種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將超過500萬輛。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791輛,加上2011年的8159輛,兩年內銷量超過2萬輛。成本高、配套差、充電難,都是新能源汽車遇冷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還需要時間。

不過,海外專家仍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持樂觀態度。世界知名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顯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電動汽車及相關技術開發和生產的市場領導者。普華永道亞太汽車行業管理合伙人MacKay Tom表示:“中國已經到了新能源汽車突破的‘前夜’,到2020年可能擁有500萬輛電動汽車。”

此外,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表示,當前,“零排放”電動汽車的技術和應用環境不斷優化,應加快推廣。目前,上海電力已在上海建立了12個充換電站和1710個充電樁,并將電動汽車服務網絡覆蓋全市,是中國擁有新能源汽車基本服務體系最好的城市之一。

[第頁]

“中國人的消費觀”亟待改變。

在2013年上海車展上,無論是瑪莎拉蒂、保時捷、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還是路虎,名車的展臺都異常火爆。。。這些展位總是人頭攢動,名車的成交額也一路攀升。

“豪車熱”反映了中國人汽車消費觀念的“中國特色”,“貪外”是其明顯特征。如今,隨著油價上漲、能源短缺和空氣污染越來越明顯,以及城市土地短缺,可供停車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與此同時,汽車的價格也有所上漲。這個時候,選擇公共交通或小型節能環保汽車似乎應該成為普通人的新寵,但“貪圖外國”的消費觀念卻深深植根于許多人的心中。

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西方國家一直更符合他們的出行理念,使人類走得更遠。中國人的概念更多地被賦予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責任。例如,近年來,“加長”的趨勢悄然興起。許多品牌在將車型推向中國市場時,都會選擇“加長”,讓車主享受更寬敞舒適的車尾空間。外國人喜歡性價比高、緊湊、控制感強的汽車,而中國人更多地關注大空間、大排場和奢華,品牌風格有增無減。

中國“貪外”的特色之風不僅不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也制約了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國產自主汽車既要面臨技術和制造方面的競爭,也要面臨理念上的壓力。有人認為做自主品牌汽車是“低級”和“無臉”的,這使得自主品牌汽車在推廣中受到冷遇。

汽車行業專家鐘石表示,改變“中國式消費觀念”勢在必行。摒棄“對外國的貪婪”,轉向綠色節能,不僅將為汽車消費注入新鮮空氣,也將促進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健康發展。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目前,全球汽車市場正在波動。盡管上海車展充滿了興奮,但其背后仍有許多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現實思考,尤其是中國人“貪婪……”的消費觀念……

對于外國來說”需要緊急改變。

獨立品牌有望突破。

在不久前舉行的上海車展上,以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江淮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推出的新車讓觀眾應接不暇。

盡管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十多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但仍存在自主創新基礎薄弱、研發投入不足、汽車工業與國外先進國家差距大、成本優勢縮小、消費者認可度低等嚴重問題。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于卓平認為,盡管中國自主品牌在不斷提升,但其糟糕的品牌形象直接影響了品牌的銷量和市場份額。而且,中國許多自主品牌“大而不精”,許多企業擴大了規模,延長了生產線,但沒有增加研發投入,導致每年都有大量新車問世。概念車滿足了消費者的視覺需求,但很少有精英車真正進入市場。

據熟悉中國汽車市場的行業專家A shvinChotai介紹,外國品牌約占乘用車市場的70%,主要通過合資經營。這些外國品牌在當地市場和其他國際市場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品牌在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顯然,與中國的自主品牌相比,外國品牌具有明顯的優勢。

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成為自主品牌突圍的契機。昌河汽車董事長鄒文超在上海車展上表示,昌河將推出新品牌跨界車“三環標準”,旨在突出自身特色,進一步體現“緊湊寬敞”的特點,打造中國消費者最想要的汽車。

國內知名越野車制造商長風獵豹也在車展上展出了新款車型。長風集團董事長劉康林表示,蘇V是中國消費者喜愛的車型,需要在自有品牌上取得突破,生產出能夠與國際品牌競爭的產品,以親民的價格獲得市場份額。

薛益平指出,中國汽車產業應立足當前,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特別是注重節能、環保和安全,以自主創新的力量推動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能源汽車有政策,沒有市場。

隨著油價的上漲,汽車排放越來越成為中國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新能源汽車似乎是一個完美的選擇。各方專家也認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與外國競爭的殺手級武器。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秘書長徐虎斌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全球汽車產業劃下了一條全新的起跑線,也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這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將是大勢所趨。“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長期目標,汽車行業的節能減排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汽集團常務副總裁陳志新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際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也是解決中國汽車社會能源和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這也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此外,上海已經開始陸續將200輛新能源公交車投入使用,其可靠性和環保效益也逐漸顯現。據上海“雙動力”客車供應商瑞華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帥宏遠介紹,上海目前使用的車輛經過多年的改進和升級,非常可靠。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對環境有很大的影響……

efits。

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不樂觀。“有政策就沒有市場”讓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2012年發布的《2012-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兩種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將超過500萬輛。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791輛,加上2011年的8159輛,兩年內銷量超過2萬輛。成本高、配套差、充電難,都是新能源汽車遇冷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還需要時間。

不過,海外專家仍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持樂觀態度。世界知名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最新調查顯示,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電動汽車及相關技術開發和生產的市場領導者。普華永道亞太汽車行業管理合伙人MacKay Tom表示:“中國已經到了新能源汽車突破的‘前夜’,到2020年可能擁有500萬輛電動汽車。”

此外,電動汽車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表示,當前,“零排放”電動汽車的技術和應用環境不斷優化,應加快推廣。目前,上海電力已在上海建立了12個充換電站和1710個充電樁,并將電動汽車服務網絡覆蓋全市,是中國擁有新能源汽車基本服務體系最好的城市之一。

[第頁]

“中國人的消費觀”亟待改變。

在2013年上海車展上,無論是瑪莎拉蒂、保時捷、梅賽德斯-奔馳、寶馬還是路虎,名車的展臺都異常火爆。。。這些展位總是人頭攢動,名車的成交額也一路攀升。

“豪車熱”反映了中國人汽車消費觀念的“中國特色”,“貪外”是其明顯特征。如今,隨著油價上漲、能源短缺和空氣污染越來越明顯,以及城市土地短缺,可供停車的空間不斷被壓縮。與此同時,汽車的價格也有所上漲。這個時候,選擇公共交通或小型節能環保汽車似乎應該成為普通人的新寵,但“貪圖外國”的消費觀念卻深深植根于許多人的心中。

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在西方國家一直更符合他們的出行理念,使人類走得更遠。中國人的概念更多地被賦予了象征身份和地位的責任。例如,近年來,“加長”的趨勢悄然興起。許多品牌在將車型推向中國市場時,都會選擇“加長”,讓車主享受更寬敞舒適的車尾空間。外國人喜歡性價比高、緊湊、控制感強的汽車,而中國人更多地關注大空間、大排場和奢華,品牌風格有增無減。

中國“貪外”的特色之風不僅不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也制約了自主汽車品牌的發展。國產自主汽車既要面臨技術和制造方面的競爭,也要面臨理念上的壓力。有人認為做自主品牌汽車是“低級”和“無臉”的,這使得自主品牌汽車在推廣中受到冷遇。

汽車行業專家鐘石表示,改變“中國式消費觀念”勢在必行。摒棄“對外國的貪婪”,轉向綠色節能,不僅將為汽車消費注入新鮮空氣,也將促進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健康發展。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標簽:奔馳寶馬保時捷比亞迪長城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連云港上馬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項目

5月8日,連云港正道新能源產業園舉行奠基。該產業園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與電池系統的研發與生產,一期投資20億元。

1900/1/1 0:00:00
董揚:自主品牌應加大混動技術的研發投入

5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對外發布了4月份的最新產銷數據。

1900/1/1 0:00:00
挪威電動車推廣經驗無法在美國復制

第一電動網編譯王慰祖通過政策激勵,電動汽車在挪威正在大量普及。

1900/1/1 0:00:00
合肥新能源汽車推廣量全國居首 占總量20%

從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到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城市,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1900/1/1 0:00:00
楊淑婷:用“試乘試駕”破局新能源車推廣

來自香港的楊淑婷說起普通話仍略微有點吃力,不過一字一句聽起來卻更加真誠。在近日的大眾汽車ThinkBlue藍創未來體驗日上,作者對大眾汽車品牌和市場管理市場傳播總監楊淑婷進行了專訪。

1900/1/1 0:00:00
《經濟學人》:遙想汽車業未來 通往2033之路

《經濟學人》最近出版了一期汽車特刊,從市場和制造商、電動汽車、中國、驅動裝置、排放、無人駕駛汽車、需求預測、遙想汽車業未來八個方面深入關切全球汽車業的命運,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