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美歐日開火“稀土戰” 專家稱行業應苦練內功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近日,美國、歐盟和日本再次對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開炮”。據報道,6月27日,美國、歐洲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成立專家組,調查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案。

專家表示,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麻煩為中國稀土行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是積極回應質疑,還要練好內功,加強對稀土資源開采、投資和出口的綜合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稀土產業鏈。

中國的稀土政策經常受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攻擊。

3月13日,美國、歐洲和日本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聲稱中國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限制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包括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定價措施,并要求與中國協商。有關各方于4月舉行了正式磋商,但未能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

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相關規則,爭端各方需要在60天內進行磋商。如果協商失敗,請求方可要求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成立一個專家組進行調查。據世貿組織網站報道,美國、歐洲和日本要求爭端解決機構于7月10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他們設立專家組的請求。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司司長趙玉民表示,美國、歐洲和日本要求世貿組織成立專家組調查稀土案,這是三方協商要求的必然結果。根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20條,中國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由管理稀土,但美國、歐洲和日本不承認這一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涂新泉也認為,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對WTO規則的理解不同。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0日發布的《中國稀土現狀與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護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無意通過扭曲貿易來保護國內產業。多年來,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占據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中國一直就原材料和產品出口政策與各方保持溝通和聯系。未來,中國將繼續在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生產、消費和國際市場狀況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稀土年度出口總量配額。中國希望擁有豐富稀土儲量的國家能夠積極促進稀土的開采和生產。

“稀土戰爭”旨在打破中國戰略資源的保護墻。

在這場醞釀已久的稀土出口游戲中,針對中國在歐美戰略資源的訴訟有著“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巨大勢頭。一方面,中國一再強調,政策目標是保護資源和環境。政府在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的各個方面都實施了管理措施,而不僅僅是在出口環節,相關措施符合W T O規則。另一方面,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稀土進口國頻繁指責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企業,人為控制和提高稀土價格,賺取壟斷利潤,同時使下游企業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稀土。

一位業內人士在……

在對作者的采訪中,一般來說,從正式提起訴訟到世貿組織專家組成、初步裁決發布,再到最終裁決發布,這一過程將持續大約兩到三年。

大量稀土配額用不完的事實并沒有阻止外國的口向中國的稀土“開火”。事實上,他們正在挑戰中國對稀土背后稀缺資源的出口政策。

贛州一家大型稀土集團的高管在電話中告訴筆者,稀土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因分散性差造成的資源浪費、惡性競爭等各種行業亂象有目共睹,國家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而嚴格控制稀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歐美日的種種指責本身就是對中國稀土產業的“加重罪行”,這對正在加速整合的稀土產業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了解到,事實上,資源產品的出口限制幾乎是所有W T O成員國的共同行動,許多發達國家都珍惜和關心其戰略資源。美國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從不輕易開采當地資源,而是依賴進口。美國還查封了中國最大的稀土礦山口礦,并明確規定絕大多數木材不得砍伐出口;

為了保護資源,日本關閉了所有生產煤礦,只保留了北海道的Kushiro煤礦用于技術保存。2007年,其煤炭年產量僅為60萬噸,其余均為進口。

從九種原材料到稀土,歐美在配額分配管理、出口許可、出口最低價格和配額招標等方面多次挑戰中國的管理措施,這實際上是中國工業原材料和資源產品的出口管理模式。有跡象表明,歐美不僅著眼于某一階段某一資源的市場,而且著眼于長期戰略布局,直指中國政策的核心。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告訴筆者,從原料訴訟和稀土訴訟可以看出,國家之間在戰略資源上的博弈正在加深。特別是,貿易爭端已經從“準入”擴展到“許可”。然而,中國在“允許離開”的爭議中幾乎沒有經驗,因此迫切需要從戰略布局的角度進行準備。

令人擔憂的是,今年1月31日,W T O上訴機構發布了一份關于原材料糾紛案的裁決報告,駁回了中國基于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而提出的初步裁決上訴,并最終裁定中國9種原材料違反出口限制。然而,中國目前的稀土出口政策與九種原材料的出口政策相似,原材料案的裁決很可能成為一個參考模式。此外,在原材料糾紛案中,WT O否決了中國援引第20條(環境保護例外條款)的權利,這給應訴帶來了更多困難。

“從訴訟請求來看,稀土糾紛案與原材料案基本相同。因此,W T O之前對九種原材料糾紛的裁決無疑對中國不利,這也是歐美更有勇氣提起稀土訴訟的重要原因。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ol,告訴作者。

小心其他國家受到來自雙方的攻擊。中國稀土專家表示,稀土行業應該努力實踐。

據筆者了解,日本近日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日本大幅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今年前四個月同比下降69%。據報道,日本稀土行業也在積極研究稀土替代技術,并利用供應多元化戰略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盟和中國之間關于稀土貿易爭端的談判已經失敗,貿易訴訟的風險仍然存在。

有專家指出,事實上,稀土出口貿易的萎縮始于2011年,當時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僅使用了61%。業內此前的分析指出,中國稀土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外國公司進口減少。然而,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公司正在加快稀土采購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稀土去除技術的開發和普及。預計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將從今年開始向日本供貨。

“稀土資源并非中國獨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擁有大量儲量。然而,稀土開采會破壞環境,因此這些國家都“冷藏”“他們國內的稀土資源或故意開采少量。中國擁有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這不能單憑貿易來說。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行業專家告訴《證券日報》作者。

一些業內專家甚至表示:“目前,其他國家向世貿組織提起的貿易訴訟主要是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但這場爭端與其他貿易爭端不同,而且很明顯,中國被要求出口稀土,而中國開采稀土造成的環境污染與他們無關。一方面,它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稀土,另一方面,又提起了訴訟……

世貿組織。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應警惕其他國家對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的“雙重打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告訴筆者,中國為稀土開采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其成本遠遠超過稀土開采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為了保護我們的稀土資源和環境,控制稀土行業曾經存在的混亂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生產方法。這無疑將推動國內稀土產業的發展,也是對其他國家質疑中國稀土政策的又一次回應。

景春梅表示,歐美、日本等國對中國稀土產業的攻擊給中國稀土產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是積極回應質疑,還要實踐我們的內在力量,加強對中國稀土資源開采、投資和出口的綜合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稀土產業鏈。

(編輯/李燕郊)近日,美國、歐盟和日本再次對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開炮”。據報道,6月27日,美國、歐洲和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成立專家組,調查中國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案。

專家表示,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麻煩為中國稀土行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是積極回應質疑,還要練好內功,加強對稀土資源開采、投資和出口的綜合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稀土產業鏈。

中國的稀土政策經常受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攻擊。

3月13日,美國、歐洲和日本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聲稱中國對稀土、鎢和鉬的出口限制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包括出口配額、出口許可證和出口定價措施,并要求與中國協商。有關各方于4月舉行了正式磋商,但未能就有關問題達成一致。

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相關規則,爭端各方需要在60天內進行磋商。如果協商失敗,請求方可要求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成立一個專家組進行調查。據世貿組織網站報道,美國、歐洲和日本要求爭端解決機構于7月10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他們設立專家組的請求。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司司長趙玉民表示,美國、歐洲和日本要求世貿組織成立專家組調查稀土案,這是三方協商要求的必然結果。根據《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20條,中國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由管理稀土,但美國、歐洲和日本不承認這一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涂新泉也認為,中國、美國、歐洲和日本對WTO規則的理解不同。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20日發布的《中國稀土現狀與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的管理完全基于保護資源、環境和人民健康的目的,無意通過扭曲貿易來保護國內產業。多年來,中國以23%的稀土資源占據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中國一直就原材料和產品出口政策與各方保持溝通和聯系。未來,中國將繼續合理……

在綜合考慮國內資源、生產、消費和國際市場條件的基礎上,確定稀土年度出口總量配額。中國希望擁有豐富稀土儲量的國家能夠積極促進稀土的開采和生產。

“稀土戰爭”旨在打破中國戰略資源的保護墻。

在這場醞釀已久的稀土出口游戲中,針對中國在歐美戰略資源的訴訟有著“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巨大勢頭。一方面,中國一再強調,政策目標是保護資源和環境。政府在稀土開采、生產和出口的各個方面都實施了管理措施,而不僅僅是在出口環節,相關措施符合W T O規則。另一方面,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稀土進口國頻繁指責中國的出口限制政策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企業,人為控制和提高稀土價格,賺取壟斷利潤,同時使下游企業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稀土。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從正式提起訴訟到世貿組織專家組成、初步裁決發布,再到最終裁決發布,這一過程將持續約兩三年。

大量稀土配額用不完的事實并沒有阻止外國的口向中國的稀土“開火”。事實上,他們正在挑戰中國對稀土背后稀缺資源的出口政策。

贛州一家大型稀土集團的高管在電話中告訴筆者,稀土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因分散性差造成的資源浪費、惡性競爭等各種行業亂象有目共睹,國家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而嚴格控制稀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歐美日的種種指責本身就是對中國稀土產業的“加重罪行”,這對正在加速整合的稀土產業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作者了解到,事實上,資源產品的出口限制幾乎是所有W T O成員國的共同行動,許多發達國家都珍惜和關心其戰略資源。美國擁有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從不輕易開采當地資源,而是依賴進口。美國還查封了中國最大的稀土礦山口礦,并明確規定絕大多數木材不得砍伐出口;

為了保護資源,日本關閉了所有生產煤礦,只保留了北海道的Kushiro煤礦用于技術保存。2007年,其煤炭年產量僅為60萬噸,其余均為進口。

從九種原材料到稀土,歐美在配額分配管理、出口許可、出口最低價格和配額招標等方面多次挑戰中國的管理措施,這實際上是中國工業原材料和資源產品的出口管理模式。有跡象表明,歐美不僅著眼于某一階段某一資源的市場,而且著眼于長期戰略布局,直指中國政策的核心。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告訴筆者,從原料訴訟和稀土訴訟可以看出,國家之間在戰略資源上的博弈正在加深。特別是,貿易爭端已經從“準入”擴展到“許可”。然而,中國在“允許離開”的爭議中幾乎沒有經驗,因此迫切需要從戰略布局的角度進行準備。

令人擔憂的是,今年1月31日,W T O上訴機構發布了一份關于原材料糾紛案的裁決報告,駁回了中國基于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而提出的初步裁決上訴,并最終裁定中國9種原材料違反出口限制。然而,中國目前的稀土出口政策與九種原材料的出口政策相似,原材料案的裁決很可能成為一個參考模式。此外,在原材料糾紛案中,WT O否決了中國援引第20條(環境保護例外條款)的權利,這給應訴帶來了更多困難。

“從訴訟請求來看,稀土糾紛案與原材料案基本相同。因此,W T O之前對九種原材料糾紛的裁決無疑對中國不利,這也是歐美更有勇氣提起稀土訴訟的重要原因。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ol,告訴作者。

小心其他國家受到來自雙方的攻擊。中國稀土專家表示,稀土行業應該努力實踐。

據筆者了解,日本近日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自2011年下半年以來,日本大幅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今年前四個月同比下降69%。據報道,日本稀土行業也在積極研究稀土替代技術,并利用供應多元化戰略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與此同時,美國、日本、歐盟和中國之間關于稀土貿易爭端的談判已經失敗,貿易訴訟的風險仍然存在。

有專家指出,事實上,稀土出口貿易的萎縮始于2011年,當時中國的稀土出口配額僅使用了61%。業內此前的分析指出,中國稀土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外國公司進口減少。然而,還有另一個原因。日本公司正在加快稀土采購渠道的多元化以及稀土去除技術的開發和普及。預計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礦業公司將從今年開始向日本供貨。

“稀土資源并非中國獨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擁有大量儲量。然而,稀土開采會破壞環境,因此這些國家都“冷藏”“他們國內的稀土資源或故意開采少量。中國擁有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這不能單憑貿易來說。昨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稀土行業專家告訴《證券日報》作者。

一些業內專家甚至表示:“目前,其他國家向世貿組織提起的貿易訴訟主要是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政策“,但這場爭端與其他貿易爭端不同,而且很明顯,中國被要求出口稀土,而中國開采稀土造成的環境污染與他們無關。一方面,它減少了從中國進口稀土,另一方面,又提起了訴訟……

世貿組織。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應警惕其他國家對中國稀土產業發展的“雙重打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景春梅告訴筆者,中國為稀土開采付出了沉重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其成本遠遠超過稀土開采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為了保護我們的稀土資源和環境,控制稀土行業曾經存在的混亂局面,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生產方法。這無疑將推動國內稀土產業的發展,也是對其他國家質疑中國稀土政策的又一次回應。

景春梅表示,歐美、日本等國對中國稀土產業的攻擊給中國稀土產業敲響了警鐘。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僅是積極回應質疑,還要實踐我們的內在力量,加強對中國稀土資源開采、投資和出口的綜合管理,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稀土產業鏈。

(編輯/李燕郊)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2013款混動福特C-max挑戰豐田普銳斯V

豐田的混合動力車型可能是當前市場中無可爭議的王者,但這并未使福特汽車望而卻步,據外媒報道,其2013款Cmax混合動力車有望獲得美國環保署EPA市區工況47mpg的評級,

1900/1/1 0:00:00
消費者購車前優先研究考察豐田普銳斯

豐田普銳斯家族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最暢銷車系,據國外新能源汽車網站和美國能源部網站的統計數據,2012款豐田普銳斯是目前市場上獲消費者研究考察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1900/1/1 0:00:00
看好未來新能源汽車 寧波企業進軍新能源汽配領域

上周,一場名為”2012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的論壇活動在我市舉行,論壇活動上舉行了主題為”綠色發展:電動汽車和智能交通”的分論壇。

1900/1/1 0:00:00
國家電網公司電動汽車綠色之旅(杭州站)啟動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900/1/1 0:00:00
8月底杭州將推100輛自動擋公共電動汽車

上月23日快報曾經報道過的”杭州準備像出租公共自行車一樣出租電動汽車”的消息,6月22日又有了新進展。

1900/1/1 0:00:00
天祥集團上海設立亞太首家電動汽車實驗室

5月底比亞迪純電動汽車E6被撞起火事故,讓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