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新能源汽車開始步入正軌。
2012年4月23日,來自中國的游客出現在漢諾威展覽中心。上汽榮威E50純電動汽車和上海品牌燃料電池汽車亮相全球最大的國際工業展覽會。與此同時,在中國北京車展上,除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常規產品外,上汽還展出了7款新能源乘用車和1款新能源商用車。
在此之前的五天,國務院正式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成為汽車制造商推廣新能源的催化劑。
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的主導趨勢下,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加速實施。“通過各種機會展示我們的產品和戰略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隨著該計劃的逐步實施,新能源汽車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格仕汽車網絡首席執行官陳文凱,說:“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條件已經逐步改善。此外,目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明顯傾向于本土生產的產品,這對上海汽車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或許可以實現自主ent品牌企業搶占新的技術高度。"
目標120萬輛
隨著《規劃》的頒布,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終于有了明確的方向。對于中國主要汽車制造商來說,將政策規定與市場實際情況相結合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上海汽車是中國最早進入新能源領域的車企之一,首款新能源汽車榮威750Hybrid已經上市。根據計劃,榮威E50純電動汽車也將于明年10月面向私人消費者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將在隨后上市。
上汽集團常務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陳志新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汽集團計劃在投入20億元開發新能源汽車的基礎上,再投入60億元。根據這一計劃,到“十二五”末,新能源汽車將占上汽集團生產和銷售的所有車型的20%。
在新能源汽車的規劃中,上汽集團一直在嘗試多條路線,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規劃正在進行中。“上汽與其他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是一輛車和兩輛車,而是整個產業鏈,”陳志新說。“混合動力將是未來上海汽車的標配”。
隨著一系列產品的上市,上海汽車也對自主品牌的未來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上海汽車“十二五”末計劃產銷600萬輛,這意味著上海汽車在“十二五”期間將生產120萬輛新能源汽車(包括合資企業)。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達到500萬輛。這意味著上汽集團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較高的份額。
全產業鏈競爭力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始終堅持打造全產業鏈。上汽集團總裁陳虹此前告訴筆者:“上汽的新能源路線將確保戰略安全和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
上汽集團初步建立了國內領先的“三電”,即電機、電控、電池的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體系。
全資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成立于2009年初,專注于發展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集成和控制集成,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電機方面,潔能公司和華宇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目前已建成第一條生產線,計劃2012年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對于……
e驅動電機和插入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ISG集成起動器/發電機,公司已與德國博世達成協議,共同推動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現有業務范圍的擴大,使其成為滿足國內外市場要求的電機生產基地,并計劃在2012年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捷能公司聯合上汽變速箱和國內具有制造成本優勢的汽車公司,自主研發了電驅動變速箱,預計該生產線將于2012年建成投產。
在電子控制方面,上海捷能已建成約60人的研發團隊,實力雄厚,電子控制集成技術能力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該團隊開展的榮威750混動項目通過優化標定,實現了燃油經濟性、動力性、舒適性和排放性的綜合平衡,實現了20%的節油率目標。
在動力電池系統方面,捷信公司與美國A123的合資企業捷信公司的電池模塊生產線已于2011年安裝調試并投產。上汽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已進入驗證階段并通過公告實驗,與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海深沃等企業的合作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預計2012年將形成6000個電池系統的配套能力。
盡管經過六年的努力,上海汽車在傳統動力、整體核心技術和底盤結構等方面與世界級實力車企的差距不斷縮小,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差距,很難在三到五年內超越大眾、通用、日本等豐田,但這在新能源領域仍然是可能的。
(編輯/董海榮)在接下來的五年里,新能源汽車開始步入正軌。
2012年4月23日,來自中國的游客出現在漢諾威展覽中心。上汽榮威E50純電動汽車和上海品牌燃料電池汽車亮相全球最大的國際工業展覽會。與此同時,在中國北京車展上,除了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常規產品外,上汽還展出了7款新能源乘用車和1款新能源商用車。
在此之前的五天,國務院正式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成為汽車制造商推廣新能源的催化劑。
在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的主導趨勢下,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加速實施。“通過各種機會展示我們的產品和戰略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務,”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隨著該計劃的逐步實施,新能源汽車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格仕汽車網絡首席執行官陳文凱,說:“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條件已經逐步改善。此外,目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鼓勵政策明顯傾向于本土生產的產品,這對上海汽車推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或許可以實現自主ent品牌企業搶占新的技術高度。"
目標120萬輛
隨著《規劃》的頒布,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終于有了明確的方向。對于中國主要汽車制造商來說,將政策規定與市場實際情況相結合將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上海汽車是中國最早進入新能源領域的車企之一,首款新能源汽車榮威750Hybrid已經上市。根據計劃,榮威E50純電動汽車也將于明年10月面向私人消費者銷售,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將在隨后上市。
上汽集團常務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陳志新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上汽集團計劃在投入20億元開發新能源汽車的基礎上,再投入60億元。根據該計劃,到“十二五”末,新能源汽車將占……
%在上汽集團生產和銷售的所有車型中。
在新能源汽車的規劃中,上汽集團一直在嘗試多條路線,包括混合動力、純電動、插電式、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規劃正在進行中。“上汽與其他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它不是一輛車和兩輛車,而是整個產業鏈,”陳志新說。“混合動力將是未來上海汽車的標配”。
隨著一系列產品的上市,上海汽車也對自主品牌的未來提出了很高的期望。上海汽車“十二五”末計劃產銷600萬輛,這意味著上海汽車在“十二五”期間將生產120萬輛新能源汽車(包括合資企業)。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1-2020年)》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將達到500萬輛。這意味著上汽集團計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較高的份額。
全產業鏈競爭力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始終堅持打造全產業鏈。上汽集團總裁陳虹此前告訴筆者:“上汽的新能源路線將確保戰略安全和自主可控的產業鏈體系。”
上汽集團初步建立了國內領先的“三電”,即電機、電控、電池的核心技術研發,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體系。
全資子公司上海捷能公司成立于2009年初,專注于發展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集成和控制集成,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電機方面,潔能公司和華宇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目前已建成第一條生產線,計劃2012年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驅動電機和ISG集成起動器/發電機,公司已與德國博世達成協議,共同推動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現有業務范圍的擴大,使其成為滿足國內外市場要求的電機生產基地,并計劃在2012年形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捷能公司聯合上汽變速箱和國內具有制造成本優勢的汽車公司,自主研發了電驅動變速箱,預計該生產線將于2012年建成投產。
在電子控制方面,上海捷能已建成約60人的研發團隊,實力雄厚,電子控制集成技術能力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該團隊開展的榮威750混動項目通過優化標定,實現了燃油經濟性、動力性、舒適性和排放性的綜合平衡,實現了20%的節油率目標。
在動力電池系統方面,捷信公司與美國A123的合資企業捷信公司的電池模塊生產線已于2011年安裝調試并投產。上汽新能源汽車配套產品已進入驗證階段并通過公告實驗,與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海深沃等企業的合作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預計2012年將形成6000個電池系統的配套能力。
盡管經過六年的努力,上海汽車在傳統動力、整體核心技術和底盤結構等方面與世界級實力車企的差距不斷縮小,但不可避免的是仍有差距,很難在三到五年內超越大眾、通用、日本等豐田,但這在新能源領域仍然是可能的。
(編輯/董海榮)
北京車展前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下稱”規劃”。
1900/1/1 0:00:00這天天氣很熱,帶著慣有的寬厚笑容,田聰明和作者探討起重慶的天氣。拋開事先準備的采訪提綱,他隨和的態度以及知無不言的坦誠,讓這場專訪輕松而愉快。
1900/1/1 0:00:00繼更新投放6輛混合動力新能源公交車后,海口22路公交車將在下月繼續更新投放6輛新能源公交車。作者從海南耀興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該公司正積極推進新車更新投放工作。
1900/1/1 0:00:00混合動力車即將迎來春天。一季度,新能源車銷量賣出了去年全年的量,其中混合動力車占了很大比重。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新能源展車達到了88款,與以往不同的是,有不少混合動力車即將量產走入市場。
1900/1/1 0:00:005月8日,山東電力集團公司與煙臺市人民政府舉行戰略會談,并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山東煙臺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2009年1月,由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起的”十城千輛”工程啟動,即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