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確定了促進節能家電、節能汽車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60億元,支持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推廣。
我們無法猜測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是否受到了最近公眾聲音的逼迫,但最近幾天,來自行業內外的政策支持聲音確實越來越大。政策支持已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分析師談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常用的詞匯之一。
但簡單以資金數額來衡量,這60億元顯然會讓很多人感到“刺激不夠”,不如《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的補貼。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新政終于給那些習慣于期待政策支持,特別是金融支持的人給出了數字解釋。難怪很多人說,對于一些在1.6升及以下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獨立企業來說,新政是“又一大利好”。盡管言辭清晰,但無形中揭示了弱勢企業在疲軟的市場中期待金融淋浴的慣性心態。
從表面上看,這種惰性似乎是無可指責的。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一,可能長期是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短期內也無法輕易改變另一個事實——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競爭優勢較弱。自然,面對處于后發地位的戰略產業,人們有理由要求和期待政策能夠在各個階段承擔相應的責任。
然而,仔細研究后,我們會被這種心態嚇到。如果在上述自我解放邏輯的支撐下,在許多短期財政補貼的甜蜜鼓勵下,一些生產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家和汽車行業觀察人士滋生了一種尋求政府支持的信心,在“等所需”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呢?我們不妨回到現實中去看看:他們每次開會都會談論自主的困難,大家都會抱怨核心技術的困難;他們對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低,但對市長的關注度卻越來越高;他們離不開三個字的政策支持,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向政府要錢進行自主研發,并找借口與政府談判支持制度建設的條件。在營銷方面,他們希望政府補貼,甚至希望政府“包銷”他們生產的產品(如公交車采購)。更奇怪的是,在當今國際國內市場,在誓言要實現汽車強國夢想的中國汽車工業領域,企業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潤來自政府補貼,這并不是個別現象!
拿財政補貼來批評企業的日常行為似乎有點夸張,但這不是目前許多真實場景的寫照嗎?
我不禁要問:如此嚴重依賴政府的企業,還在搞市場經濟嗎?這種補貼何時結束?這樣的企業能得到支持嗎?如果結果是這樣,這是否是財政補貼政策的初衷?
面對“政府應該如何管理競爭性產業的自主發展”的話題,當我們反對“政府不應該干預”即“政府支持等于財政補貼”的彝族培訓時,我們必須打破另一個極其天真的思維泡沫。
在國際競爭舞臺上,政府在創造和保持一個行業的國際優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無論什么經濟體系,無論多么開放或隱藏的產業政策,政府都會有一個科學、適當的、長度與長度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其核心是激活產業生產力。任何違背這一核心目標的措施要么不存在,要么只能是短期的。
財政補貼是一項特殊的短期政策。它的最終目標也是刺激市場一次,然后指向激活工業生產力。因此,有效的財政補貼應該是:不僅有利于短期的市場拉動,也有利于長期的企業生產力啟動。
然而,由于其建立在短期成本補貼的基礎上,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壓力,同時可能會抑制企業的競爭活力,與最終目標形成偏差;即使是補貼本身也會被鈍化,因為財政補貼刺激的邊際效益正在下降。擺脫偏離核心目標和鈍化政策效果的雙重尷尬的現實退出往往是:財政補貼在反復刺激后,會在政府和企業的相互確認和相互鼓勵中,創造出一個偏向短期現金流和短期銷量的話語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怕的劣勢將出現:政府相關部門越來越頻繁地訴諸財政支持,獨立汽車企業越來越習慣于將財政支持作為其業務撤退。最終,政策和企業都可能進入一個效率低下的死胡同。
作者認為,對節能汽車財政補貼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歡迎政府制定系統、長期的政策,有利于鼓勵和支持節能汽車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反對企業依靠短期財政補貼混日子,追隨外國公司的腳步。
(編輯/董海榮)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確定了促進節能家電、節能汽車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60億元,支持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推廣。
我們無法猜測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是否受到了最近公眾聲音的逼迫,但最近幾天,來自行業內外的政策支持聲音確實越來越大。政策支持已成為國內汽車行業分析師談論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最常用的詞匯之一。
但簡單以資金數額來衡量,這60億元顯然會讓很多人感到“刺激不夠”,不如《2009年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的補貼。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新政終于給那些習慣于期待政策支持,特別是金融支持的人給出了數字解釋。難怪很多人說,對于一些在1.6升及以下領域具有傳統優勢的獨立企業來說,新政是“又一大利好”。盡管言辭清晰,但無形中揭示了弱勢企業在疲軟的市場中期待金融淋浴的慣性心態。
從表面上看,這種惰性似乎是無可指責的。從國家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世界第一,可能長期是汽車產銷第一大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短期內也無法輕易改變另一個事實——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競爭優勢較弱。自然,面對處于后發地位的戰略產業,人們有理由要求和期待政策能夠在各個階段承擔相應的責任。
然而,仔細研究后,我們會被這種心態嚇到。如果在上述自我解放邏輯的支撐下,在許多短期財政補貼的甜蜜鼓勵下,一些生產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家和汽車行業觀察人士滋生了一種尋求政府支持的信心,在“等所需”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呢?我們不妨回到現實中去看看:他們每次開會都會談論自主的困難,大家都會抱怨核心技術的困難;他們對市場的關注度越來越低,但對市長的關注度卻越來越高;他們離不開三個字的政策支持,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向政府要錢進行自主研發,并找借口與政府談判支持制度建設的條件。在營銷方面,他們希望政府補貼,甚至希望政府“包銷”他們生產的產品(如公交車采購)。更奇怪的是,在當今國際國內市場,在誓言要實現汽車強國夢想的中國汽車工業領域,企業的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潤來自政府補貼,這并不是個別現象!
拿財政補貼來批評企業的日常行為似乎有點夸張,但這不是目前許多真實場景的寫照嗎?
我不禁要問:如此嚴重依賴政府的企業,還在搞市場經濟嗎?這種補貼何時結束?這樣的企業能得到支持嗎?如果結果是這樣,這是否是財政補貼政策的初衷?
面對“政府應該如何管理競爭性產業的自主發展”的話題,當我們反對“政府不應該干預”即“政府支持等于財政補貼”的彝族培訓時,我們必須打破另一個極其天真的思維泡沫。
在國際競爭舞臺上,政府在創造和保持一個行業的國際優勢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無論什么經濟體系,無論多么開放或隱藏的產業政策,政府都會有一個科學、適當的、長度與長度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其核心是激活產業生產力。任何違背這一核心目標的措施要么不存在,要么只能是短期的。
財政補貼是一項特殊的短期政策。它的最終目標也是刺激市場一次,然后指向激活工業生產力。因此,有效的財政補貼應該是:不僅有利于短期的市場拉動,也有利于長期的企業生產力啟動。
然而,由于其建立在短期成本補貼的基礎上,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競爭壓力,同時可能會抑制企業的競爭活力,與最終目標形成偏差;即使是補貼本身也會被鈍化,因為財政補貼刺激的邊際效益正在下降。擺脫偏離核心目標和鈍化政策效果的雙重尷尬的現實退出往往是:財政補貼在反復刺激后,會在政府和企業的相互確認和相互鼓勵中,創造出一個偏向短期現金流和短期銷量的話語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怕的劣勢將出現:政府相關部門越來越頻繁地訴諸財政支持,獨立汽車企業越來越習慣于將財政支持作為其業務撤退。最終,政策和企業都可能進入一個效率低下的死胡同。
作者認為,對節能汽車財政補貼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歡迎政府制定系統、長期的政策,有利于鼓勵和支持節能汽車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反對企業依靠短期財政補貼混日子,追隨外國公司的腳步。
(編輯/董海榮)
標簽:一汽
將于7月1日起實施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將電動車的門檻設在了”續駛里程80公里”。
1900/1/1 0:00:00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鈦酸鋰,可與錳酸鋰、三元材料或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組成24V或19V的鋰離子二次電池此外,它還可以用作正極,與金屬鋰或鋰合金負極組成15V的鋰二次電池。
1900/1/1 0:00:00糾結了兩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終于獲得國務院的批準,正式出臺。新能源汽車規劃出臺,新能源技術快演進。
1900/1/1 0:00:00五月的深圳驕陽似火,比亞迪會議室內的氣氛同樣熱情高漲。一個有著”三大綠色夢想”的新能源先鋒企業和以”建立一個更安全的世界”為使命的知名認證公司在這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1900/1/1 0:00:00在一場新興產業的布局爭奪中,有膽識的先行者往往成為每一波浪潮前敢于吃螃蟹的成功者。
1900/1/1 0:00:00近日,上海有色網SMM對國內各類鉛蓄電池企業4月開工情況調研顯示,4月份國內鉛蓄電池企業整體開工率呈現小幅下降,開工率達6601,環比下降517個百分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