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7月1日實施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規范》將電動汽車的門檻設定為“80公里續航里程”。這一數字不僅不能在中心城市上海運行一周,而且普遍低于目前已經銷售的電動汽車指數,這對大多數需要開車上班的車主來說更是“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充電等配套設施的“保障”,在電動汽車道路上停車的機會大大增加。
問題1:80公里的巡航里程足夠嗎?
“80公里肯定不夠。”在上海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工作的陳偉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我每天從閔行的家出發,坐閔浦大橋到對岸的浦江鎮上班,單程約30公里,來回約60公里。下班后我要去接我的妻子,多了約10公里。每天70公里。如果你去市中心吃頓飯,80公里是打不到的。”
一個可比的數字是,中心城市上海的外環路長99公里。如果電動汽車的里程只有80公里,它將無法環繞上海中心城市。誠然,國家標準給出的“80公里標準”讓許多車主感到“恐懼”,也讓許多渴望嘗試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退縮”。陳偉坦言,“目前上海除了嘉定沒有公共充電樁,這意味著它必須能夠在充滿電后滿足一天的里程。80公里對大多數車主來說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數字。”
“在嘉定區,充電樁并不難找到,但在嘉定以外就行不通了。”第一位電動汽車車主秦璐告訴筆者,“如果你在市區找不到充電樁,如果你在頭頂上再堵一個,基本上就沒有回頭路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超過50%的中國受訪者愿意購買或租賃電動汽車,或接受160公里的續航里程。然而,歐美發達地區消費者接受的最低巡航里程為480公里。顯然,與中國車主的期望相比,國家標準只滿足了一半。對于生活在車輪上的外國人來說,即使中國的國家標準提高了八倍,也只是滿足了他們的最低要求。
同濟汽車學院院長于卓平表示,這得益于汽車消費文化。中國的長途旅行習慣性地依賴公共交通,私家車通常是城市交通工具,基本限制在100公里以內。之所以有這么高比例的中國人愿意接受160公里的巡航里程,是因為汽車在中國并不流行,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也沒有因為內燃機而擴大。
問題2:80公里國家標準可以管理多少年?
“我剛買的車,80公里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標準。那么它使用了多少年?如果電池性能下降該怎么辦?國標中的80公里太模糊了。有時間維度嗎?”陳偉再次對電動車國標“開火”。
業內專家分析,陳偉的擔心并非“危言聳聽”。博世亞太科技研究中心張明亮博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透露,電動汽車仍面臨技術瓶頸。“最大的問題是電池的一致性。一輛電動汽車由數千個電池組組成。一旦電池出了問題,它就無法工作。事實上,每次充電后,每個電池的性能都不一樣。例如,單個電池可以充放電2000次,但多個電池加在一起會下降到1000次。”
在他看來,最具挑戰性的技術是“電池管理系統”。“一旦電池出現問題,如何在發生火災時短時間內切斷電源,避免進一步的傷害,是電池管理系統的責任。”張明亮坦言,“制造一輛能跑的電動汽車很容易,但安全可靠程度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重復充電后可能會減少。
在車主看來,純電動汽車的售后服務更是難上加難。“現在新能源車都說保修五年,五年后該怎么辦?新能源車貴……
電池。如果電池壞了,消費者需要重新購買電池配件。那時有補貼嗎?售后維護需要更好的解決。“車主林杰提出質疑。對于這樣的問題,至少現在沒有一家車企能夠正面回應。
問題3:為什么國家標準低于企業產品標準?
不僅車主對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有話要說”,一些車企也表示“看不懂”。“80公里的最低續航要求確實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但對于行業的發展來說,將門檻設置得太低不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據筆者粗略統計,目前市面上所有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都在80公里以上,也就是說,國標的門檻低于企業。對于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來說,“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顛倒”的詭異情況是什么?
據上汽介紹,即將上市的榮威E50搭載了高性能電動驅動和電子控制系統,以及高科技核心部件,采用全新結構的純電動汽車平臺,具有車身小、空間大的特點。一次充電后,榮威E50在城市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超過120公里。
比亞迪e6可以使用220V家用電源充電,6小時即可充滿電。在綜合工作條件下,一次充電可行駛300公里。奇瑞瑞奇M1搭載336V大功率電驅動系統和45/60Ah高性能鋰電池,最高時速120公里,最大巡航里程150公里。杭州眾泰生產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也達到了150公里。
一位車企高層向筆者坦言,電動汽車的國標門檻已經大幅降低,這實際上給了更多自主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然而,如果真的實施,很可能會降低許多制造商的現行標準,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事實上,汽車行業的國家標準低于企業自律標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出臺的“三包”政策是以兩年或5萬公里的有效期為基礎的,低于業內大多數制造商的實際規定,如三年和五年。
問題4:如果電動汽車中途“停車”,我該怎么辦?
針對電動車價格高的問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總經理榮文偉介紹,汽車城設想在居民區、寫字樓、商場、軌道交通站等公共場所設立電動車租賃點。消費者加入會員后,可以在最近的租賃點租賃電動汽車,在城市中進行短距離連接。由于電動汽車的運營成本僅為普通汽油車的1/10,因此電動汽車的租賃成本將比普通汽油車便宜。
目前,這款“共享汽車”還處于想象階段。榮文偉認為,在公共場所建立租賃點并不容易,肯定需要各方的配合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此外,汽車城也在考慮長期租賃電動汽車。這種租賃模式目前看來更具可操作性,應在今明兩年逐步推廣。
一些車主表示,租一輛電動汽車當然可以節省一次性購買成本,但續航里程不夠,充電設施也跟不上。電動汽車很可能會在中途“停止進食”。“一般來說,租車客戶的里程比較長,80公里肯定不夠。”
在榮偉文看來,擺在他面前的“充電樁問題”只是一個表面問題。他認為,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細節尚未出臺,生產和銷售規模有限。目前,上海在用的電動汽車只有近100輛,充電樁配置太快,肯定會“無人問津”。“建造充電樁并不難,至少在技術上很簡單。如果政策……
一旦ils盡快實施,基礎設施肯定會很快跟上。"
電動汽車在短期內無法取代傳統汽車。
筆者了解到,深圳和杭州已經開展了私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試點。深圳采用“充電站快充”模式,杭州則以“換電模式”為主。有限公司總經理榮文偉表示,與深圳-杭州模式不同,上海主要采用“社區低谷充電”的慢充電模式。
早期采用電動汽車的車主、加快配套設施建設的地方政府、安排部隊搶占海灘市場的汽車公司,都在電動汽車的藍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就像任何新事物一樣,“蹣跚學步”的電動汽車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根據作者的數據,上海、杭州和深圳的私人消費新能源汽車不到100輛。
他告訴筆者,根據目前第一批車主的使用情況,“公司充電通勤”的模式是最合適的。至少在嘉定國際汽車城的示范運營區,我們認為在業主所在的公司建設充電樁更合適,不需要在路上建設太多的充電設備。榮文偉說:“車主白天上班充電8小時,基本可以滿足100多公里的里程。我們90%以上的車主都在公司充電。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一輛電動車因為找不到充電樁而中途“摔倒”。
據他介紹,“充電樁模式”傾向于“利用電網的低能量在夜間長時間充電,以滿足一天的汽車需求”,而充電站主要采用“充電”,充電時間約為15分鐘。“快充多集中在白天,這是用電高峰,對電網能源的合理利用是不科學的,而且快充對車輛的電池也是有害的。”
“我認為電動汽車在短期內無法取代傳統的汽油車,只能作為家用汽車的補充。榮文偉說,”充電電動汽車的里程約為100公里,因此更適合通勤。"
(編輯/董海榮)將于7月1日實施的《純電動乘用車技術規范》將電動汽車的門檻設定為“80公里續航里程”。這一數字不僅不能在中心城市上海運行一周,而且普遍低于目前已經銷售的電動汽車指數,這對大多數需要開車上班的車主來說更是“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充電等配套設施的“保障”,在電動汽車道路上停車的機會大大增加。
問題1:80公里的巡航里程足夠嗎?
“80公里肯定不夠。”在上海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工作的陳偉給自己算了一筆賬。“我每天從閔行的家出發,坐閔浦大橋到對岸的浦江鎮上班,單程約30公里,來回約60公里。下班后我要去接我的妻子,多了約10公里。每天70公里。如果你去市中心吃頓飯,80公里是打不到的。”
一個可比的數字是,中心城市上海的外環路長99公里。如果電動汽車的里程只有80公里,它將無法環繞上海中心城市。誠然,國家標準給出的“80公里標準”讓許多車主感到“恐懼”,也讓許多渴望嘗試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退縮”。陳偉坦言,“目前上海除了嘉定沒有公共充電樁,這意味著它必須能夠在充滿電后滿足一天的里程。80公里對大多數車主來說不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數字。”
“在嘉定區,充電樁并不難找到,但在嘉定以外就行不通了。”第一位電動汽車車主秦璐告訴筆者,“如果你在市區找不到充電樁,如果你在頭頂上再堵一個,基本上就沒有回頭路了。”一項研究數據顯示,超過50%的中國受訪者愿意購買或租賃電動汽車,或接受160公里的續航里程。然而,歐洲發達地區消費者接受的最低巡航里程……
美國有480公里。顯然,與中國車主的期望相比,國家標準只滿足了一半。對于生活在車輪上的外國人來說,即使中國的國家標準提高了八倍,也只是滿足了他們的最低要求。
同濟汽車學院院長于卓平表示,這得益于汽車消費文化。中國的長途旅行習慣性地依賴公共交通,私家車通常是城市交通工具,基本限制在100公里以內。之所以有這么高比例的中國人愿意接受160公里的巡航里程,是因為汽車在中國并不流行,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也沒有因為內燃機而擴大。
問題2:80公里國家標準可以管理多少年?
“我剛買的車,80公里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標準。那么它使用了多少年?如果電池性能下降該怎么辦?國標中的80公里太模糊了。有時間維度嗎?”陳偉再次對電動車國標“開火”。
業內專家分析,陳偉的擔心并非“危言聳聽”。博世亞太科技研究中心張明亮博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透露,電動汽車仍面臨技術瓶頸。“最大的問題是電池的一致性。一輛電動汽車由數千個電池組組成。一旦電池出了問題,它就無法工作。事實上,每次充電后,每個電池的性能都不一樣。例如,單個電池可以充放電2000次,但多個電池加在一起會下降到1000次。”
在他看來,最具挑戰性的技術是“電池管理系統”。“一旦電池出現問題,如何在發生火災時短時間內切斷電源,避免進一步的傷害,是電池管理系統的責任。”張明亮坦言,“制造一輛能跑的電動汽車很容易,但安全可靠程度如何,目前尚不清楚。”
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重復充電后可能會減少。
在車主看來,純電動汽車的售后服務更是難上加難。“現在新能源汽車都說保修五年,那么五年后該怎么辦?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很貴。如果電池壞了,消費者需要重新購買電池配件。那時有補貼嗎?售后維修需要更好地解決。”車主林杰質疑。對于這樣的問題,至少現在沒有一家汽車公司能夠做出積極的回應。
問題3:為什么國家標準低于企業產品標準?
不僅車主對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有話要說”,一些車企也表示“看不懂”。“80公里的最低續航要求確實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實際情況,但對于行業的發展來說,將門檻設置得太低不利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
據筆者粗略統計,目前市面上所有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都在80公里以上,也就是說,國標的門檻低于企業。對于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來說,“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顛倒”的詭異情況是什么?
據上汽介紹,即將上市的榮威E50搭載了高性能電動驅動和電子控制系統,以及高科技核心部件,采用全新結構的純電動汽車平臺,具有車身小、空間大的特點。一次充電后,榮威E50在城市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超過120公里。
比亞迪e6可以使用220V家用電源充電,6小時即可充滿電。在綜合工作條件下,一次充電可行駛300公里。奇瑞瑞奇M1搭載336V大功率電驅動系統和45/60Ah高性能鋰電池,最高時速120公里,最大巡航里程150公里。杭州眾泰生產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也達到了150公里。
一位車企高層向筆者坦言,電動汽車的國標門檻已經大幅降低,這實際上給了更多自主品牌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然而,如果真的這樣做,很可能會……
r許多制造商的現行標準,不利于整個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升級。事實上,汽車行業的國家標準低于企業自律標準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出臺的“三包”政策是以兩年或5萬公里的有效期為基礎的,低于業內大多數制造商的實際規定,如三年和五年。
問題4:如果電動汽車中途“停車”,我該怎么辦?
針對電動車價格高的問題,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總經理榮文偉介紹,汽車城設想在居民區、寫字樓、商場、軌道交通站等公共場所設立電動車租賃點。消費者加入會員后,可以在最近的租賃點租賃電動汽車,在城市中進行短距離連接。由于電動汽車的運營成本僅為普通汽油車的1/10,因此電動汽車的租賃成本將比普通汽油車便宜。
目前,這款“共享汽車”還處于想象階段。榮文偉認為,在公共場所建立租賃點并不容易,肯定需要各方的配合和相關部門的支持。此外,汽車城也在考慮長期租賃電動汽車。這種租賃模式目前看來更具可操作性,應在今明兩年逐步推廣。
一些車主表示,租一輛電動汽車當然可以節省一次性購買成本,但續航里程不夠,充電設施也跟不上。電動汽車很可能會在中途“停止進食”。“一般來說,租車客戶的里程比較長,80公里肯定不夠。”
在榮偉文看來,擺在他面前的“充電樁問題”只是一個表面問題。他認為,主要原因是電動汽車補貼政策的細節尚未出臺,生產和銷售規模有限。目前,上海在用的電動汽車只有近100輛,充電樁配置太快,肯定會“無人問津”。“建設充電樁并不難,至少在技術上很簡單。如果政策細節盡快落實,基礎設施肯定會很快跟上。”
電動汽車在短期內無法取代傳統汽車。
筆者了解到,深圳和杭州已經開展了私人購買純電動汽車的試點。深圳采用“充電站快充”模式,杭州則以“換電模式”為主。有限公司總經理榮文偉表示,與深圳-杭州模式不同,上海主要采用“社區低谷充電”的慢充電模式。
早期采用電動汽車的車主、加快配套設施建設的地方政府、安排部隊搶占海灘市場的汽車公司,都在電動汽車的藍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就像任何新事物一樣,“蹣跚學步”的電動汽車也存在一系列問題。根據作者的數據,上海、杭州和深圳的私人消費新能源汽車不到100輛。
他告訴筆者,根據目前第一批車主的使用情況,“公司充電通勤”的模式是最合適的。至少在嘉定國際汽車城的示范運營區,我們認為在業主所在的公司建設充電樁更合適,不需要在路上建設太多的充電設備。榮文偉說:“車主白天上班充電8小時,基本可以滿足100多公里的里程。我們90%以上的車主都在公司充電。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一輛電動車因為找不到充電樁而中途“摔倒”。
據他介紹,“充電樁模式”傾向于“利用電網的低能量在夜間長時間充電,以滿足一天的汽車需求”,而充電站主要采用“充電”,充電時間約為15分鐘。“快充多集中在白天,這是用電高峰,對電網能源的合理利用是不科學的,而且快充對車輛的電池也是有害的。”
“我認為……
電動汽車在短期內無法取代傳統的汽油汽車,只能作為家用汽車的補充。榮文偉說:“充電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因此更適合通勤。”
(編輯/董海榮)
成立半年的鐘樓科技大街千人計劃常州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昨天迎來新的發展階段,11個千人計劃項目正式入駐。
1900/1/1 0:00:00今年6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付于武開始主導《新能源汽車藍皮書》的編撰出版,對于該學會力推這項工作的目的,付于武解釋道:”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怎么做,國內怎么做。
1900/1/1 0:00:00江蘇益茂純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蘇州基地日前已投產。該基地位于張家港樂余鎮,占地面積逾15萬平方米,總投入逾7000萬元,將主要生產微型轎車和增程式混合動力車。
1900/1/1 0:00:00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鈦酸鋰,可與錳酸鋰、三元材料或磷酸鐵鋰等正極材料組成24V或19V的鋰離子二次電池此外,它還可以用作正極,與金屬鋰或鋰合金負極組成15V的鋰二次電池。
1900/1/1 0:00:00糾結了兩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至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終于獲得國務院的批準,正式出臺。新能源汽車規劃出臺,新能源技術快演進。
1900/1/1 0:00:00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確定了促進節能家電、節能汽車等產品消費的政策措施。決定安排財政補貼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