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一季度汽車市場持續萎縮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居然創造了一個小高潮。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數據,一季度國內汽車制造商共銷售10202輛新能源汽車。盡管在汽車市場的整體銷售結構中仍然微不足道,但超過1萬輛的成績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三個月的銷量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銷量。
事實上,在經歷了多年的尷尬之后,新能源汽車終于登上了工業化的門檻。盡管業界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爭論仍在繼續,但各方之間的理解分歧越來越小也就不足為奇了。更重要的是,以豐田和通用為首的跨國汽車公司不得不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烈預期面前妥協,拿出真正的材料來加速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可以預見,由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新一輪汽車洗牌即將上演。
第一季度的銷售額超過了去年的總銷售額。
在一季度銷量超過1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830輛,混合動力達到1499輛。盡管這一數字僅為一季度480萬輛總銷量的0.2%,但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159輛,一季度銷量連續三個月超過去年。它背后的信號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大眾化的前奏。據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歐陽明介紹,只要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總銷量的1%,新能源汽車就會迎來第一波產業化高潮。他在2015年設定了這個時間點。“到那時,純電動驅動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20萬至25萬輛,加上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有望突破1%的門檻,這將給市場帶來信心,刺激制造商的投資,然后將進入新能源的增長期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在第一季度的意外火爆,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快于預期。
在已經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混合動力汽車。與那些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的展品相比,已經批量商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更值得期待。從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戰略來看,混合動力汽車幾乎已經被全球車企所接受。除了豐田和本田這些混合動力的傳統粉絲之外,包括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寶馬、標致和雪鐵龍在內的幾乎所有企業都已投入到混合動力的懷抱中,并已發布或即將發布混合動力車型。
在國內車企中,雷克薩斯中國率先設定了混合動力汽車的目標銷量。雷克薩斯中國區副總經理郎立新告訴筆者,雷克薩斯將今年定義為混合動力元年,他們預計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將不低于總銷量的15%。由于CT200h的熱銷,從第一季度的反饋數據來看,混合動力車型已經遠高于15%。郎立新告訴筆者,混合動力的商業化速度甚至會比預期的更快。
本地化是大勢所趨
豐田的自信并不局限于一款車型。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當位于江蘇常熟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奠基時,豐田的目標就指向了混合動力汽車的本地化生產和研發。豐田中國的員工告訴筆者,通過將最具前瞻性的技術轉移并投入中國,豐田堅定了加快新能源在中國本土化戰略的決心。
對于豐田來說,迄今為止4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足以表明混合動力的成熟。唯一的問題是,面對豐田絕對領先的混合動力技術,其他汽車公司還有機會嗎?事實上,這也是最大的……
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制定者的擔憂。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擔心,如果豐田的專利壁壘無法繞過,即使其他公司開發混合動力汽車,也相當于為豐田工作。
為了消除這種疑慮,豐田實際上正在做出妥協。落地常熟的豐田中國研究中心,實際上是豐田混合動力核心技術的本土化體現。據豐田介紹,只要國內企業需要,豐田愿意與多方合作共享技術。
不僅是豐田,通用和大眾也能清楚地看到類似的趨勢,即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從圖紙跳到車間。在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新一輪洗牌到來之前,沒有人愿意錯過這個機會。
與日本車企相比,歐美車企似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邁出了更大的步伐。不久前,上海通用向業界展示了新能源汽車的全部陣容。通用汽車采取齊頭并進、擴大范圍的多元化路線,希望將所有的新能源都帶走。
隨著油價“破8”,行業排放更加嚴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期望越來越高。客觀地說,一季度中國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字并不多,但可以預期,隨著混合動力核心技術的本地化生產和成本的大幅降低,未來三到五年,混合動力汽車肯定會迅速大量進入普通家庭。
(編輯/董海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第一電氣網對文章中的陳述、意見和判斷持中立態度。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所有,請轉載,但請注明出處。沒想到,在一季度汽車市場持續萎縮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居然創造了一個小高潮。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的數據,一季度國內汽車制造商共銷售10202輛新能源汽車。盡管在汽車市場的整體銷售結構中仍然微不足道,但超過1萬輛的成績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過去三個月的銷量甚至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銷量。
事實上,在經歷了多年的尷尬之后,新能源汽車終于登上了工業化的門檻。盡管業界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的爭論仍在繼續,但各方之間的理解分歧越來越小也就不足為奇了。更重要的是,以豐田和通用為首的跨國汽車公司不得不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烈預期面前妥協,拿出真正的材料來加速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可以預見,由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新一輪汽車洗牌即將上演。
第一季度的銷售額超過了去年的總銷售額。
在一季度銷量超過1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830輛,混合動力達到1499輛。盡管這一數字僅為一季度480萬輛總銷量的0.2%,但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8159輛,一季度銷量連續三個月超過去年。它背后的信號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被視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大眾化的前奏。據清華大學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高歐陽明介紹,只要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總銷量的1%,新能源汽車就會迎來第一波產業化高潮。他在2015年設定了這個時間點。“到那時,純電動驅動的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20萬至25萬輛,加上包括混合動力在內的各種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有望突破1%的門檻,這將給市場帶來信心,刺激制造商的投資,然后將進入新能源的增長期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在第一季度的意外火爆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快于預期……
d
在已經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混合動力汽車。與那些仍處于實驗室階段的展品相比,已經批量商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更值得期待。從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戰略來看,混合動力汽車幾乎已經被全球車企所接受。除了豐田和本田這些混合動力的傳統粉絲之外,包括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寶馬、標致和雪鐵龍在內的幾乎所有企業都已投入到混合動力的懷抱中,并已發布或即將發布混合動力車型。
在國內車企中,雷克薩斯中國率先設定了混合動力汽車的目標銷量。雷克薩斯中國區副總經理郎立新告訴筆者,雷克薩斯將今年定義為混合動力元年,他們預計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將不低于總銷量的15%。由于CT200h的熱銷,從第一季度的反饋數據來看,混合動力車型已經遠高于15%。郎立新告訴筆者,混合動力的商業化速度甚至會比預期的更快。
本地化是大勢所趨
豐田的自信并不局限于一款車型。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當位于江蘇常熟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奠基時,豐田的目標就指向了混合動力汽車的本地化生產和研發。豐田中國的員工告訴筆者,通過將最具前瞻性的技術轉移并投入中國,豐田堅定了加快新能源在中國本土化戰略的決心。
對于豐田來說,迄今為止4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足以表明混合動力的成熟。唯一的問題是,面對豐田絕對領先的混合動力技術,其他汽車公司還有機會嗎?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政策制定者最大的擔憂。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擔心,如果豐田的專利壁壘無法繞過,即使其他公司開發混合動力汽車,也相當于為豐田工作。
為了消除這種疑慮,豐田實際上正在做出妥協。落地常熟的豐田中國研究中心,實際上是豐田混合動力核心技術的本土化體現。據豐田介紹,只要國內企業需要,豐田愿意與多方合作共享技術。
不僅是豐田,通用和大眾也能清楚地看到類似的趨勢,即跨國車企的新能源戰略正在從圖紙跳到車間。在新能源汽車引發的新一輪洗牌到來之前,沒有人愿意錯過這個機會。
與日本車企相比,歐美車企似乎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邁出了更大的步伐。不久前,上海通用向業界展示了新能源汽車的全部陣容。通用汽車采取齊頭并進、擴大范圍的多元化路線,希望將所有的新能源都帶走。
隨著油價“破8”,行業排放更加嚴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期望越來越高。客觀地說,一季度中國1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數字并不多,但可以預期,隨著混合動力核心技術的本地化生產和成本的大幅降低,未來三到五年,混合動力汽車肯定會迅速大量進入普通家庭。
(編輯/董海榮)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第一電氣網對文章中的陳述、意見和判斷持中立態度。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所有,請轉載,但請注明出處。
現在油價”破8”,我們已經明顯感到人們對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在一天天升溫,而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我們正可以認真審視一下中國汽車是否真的走在”創新跨越”的道路上。
1900/1/1 0:00:00近日,豐田汽車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豐田汽車將在2012北京車展上發布一個非常完整的混合動力的發展計劃,
1900/1/1 0:00:00山東省威海市近日建成了首座標準化電動汽車充電站,預計5月底投入運營。4月16日,作者來到威海市區古寨西路看到,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調試設備。”充電站共配建了8個直流充電樁和6個交流充電樁。
1900/1/1 0:00:002012年是中韓建交20周年。4月17日,中韓兩國媒體組成聯合采訪團,圍繞”節能減排、低碳經濟”主題,走訪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與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專家進行座談。
1900/1/1 0:00:00東芝宣布已經開發出一種支持快速充電的大巴車,它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鋰電池的充電,可惜這種可以快速充電的汽車并不能開很遠的距離,因為要尋找下一個電站或者開回車庫充電,它的活動范圍只有12公里。
1900/1/1 0:00:00據彭博社消息,福特CEO穆拉利日前表示,即便旗下福克斯電動車上市初期銷量業績不佳,仍不會看淡電動車的市場預期,依然堅持未來將電動車銷量翻倍的目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