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國首份無遺憾減排報告《中國無遺憾減排政策:發展低碳城市》發布。報告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無遺憾減排的重點,報告提出了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六項無遺憾措施。
據中國經濟網作者介紹,該報告由經濟學家范剛執導,綜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撰寫。報告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無遺憾減排的重點。中國碳排放與城市化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平衡的關系,城市化水平與碳排放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731,表明城市化是導致中國碳排放增長的重要因素。
報告稱,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礦產資源、淡水資源、耕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1/2。2009年,中國GDP僅占世界的8%,但鋼鐵消費量占世界的46.4%,生鐵占60.9%,水泥約占48.7%。城市化進程所需的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需要大量生產水泥和鋼材。到2020年,中國石油、鐵、錳、銅、鉛和鋅的進口依存度將分別為58%、52%、38%、82%、52%和69%(莊桂陽,2008)。這表明,城市化是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的城市化面臨著高碳發展模式的挑戰和資源能源的制約,這是一條不可持續的城市化道路。
報告稱,中國低碳城市綜合戰略分為三步:第一步(2010-2020年)是實施無遺憾減排戰略;第二步(2020-2030年)是實施替代化石能源的戰略;
第三步(2030-2050年)是實施全面減排戰略。
報告稱,氣候集團對國際城市低碳發展經驗的研究發現,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主要分為三類:清潔能源和能效規劃、氣候適應規劃和綠色增長規劃。因此,城市在能源供應、建筑、交通、廢物管理、城市整體發展和土地利用等領域尋求解決方案,各領域之間會產生重疊和協同效應。
報告提出了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六項“不后悔措施”,即工業減排、能源減排、交通減排、建筑減排、消費減排和技術減排。
報告顯示,現階段中國低碳城市“無怨無悔行動”綜合戰略的關鍵是工業節能,即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構建低碳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產業結構調整是影響中國能否在2020年實現承諾的40-45%的碳強度減排的重要因素。尋找可再生和替代能源以及節能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這導致了新產業的出現和繁榮,各種低碳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并在市場上廣泛應用。其中,新能源產業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核能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處于前列。
報告還建議,我們可以從“汽車排放稅”開始,加快“碳稅”的試點。加快在符合條件的城市試點車輛排放稅,可以作為地方稅,與“房產稅”一起調整“房”和“車”兩大民生問題。為了發揮稅收中性作用,“汽車排放稅”不是用于一般公共支出,而是用于公共交通補貼。例如,在地鐵建設速度相對較快的城市,汽車排放稅收入可以用于補貼地鐵票價,一方面可以解決地鐵可持續運營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用汽車排放稅補貼地鐵票價并鼓勵市民更多地乘坐地鐵,從而減少駕駛私家車的排放。
相關鏈接:什么是無悔減排?
不后悔緩解,也稱為不后悔潛力,意味著即使沒有全球變暖,我們也會做一些有助于減少排放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后悔。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和行動是不后悔的機會,要實施的行為是不后悔行動,要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被稱為不后悔政策。
在經濟學意義上,無遺憾減排是指能夠實現大于成本投入的經濟回報,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碳排放的行動。直觀地說,無遺憾減排意味著可以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實現減排,或者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實現減排。從這個意義上說,無遺憾減排是一個國家(或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減排。
(編輯/李嬌)3月24日,中國首份無遺憾減排報告《中國無遺憾減排政策:發展低碳城市》發布。報告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無遺憾減排的重點,報告提出了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六項無遺憾措施。
據中國經濟網作者介紹,該報告由經濟學家范剛執導,綜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撰寫。報告指出,城鎮化是中國無遺憾減排的重點。中國碳排放與城市化水平之間存在長期穩定平衡的關系,城市化水平與碳排放呈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9731,表明城市化是導致中國碳排放增長的重要因素。
報告稱,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礦產資源、淡水資源……
耕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1/2。2009年,中國GDP僅占世界的8%,但鋼鐵消費量占世界的46.4%,生鐵占60.9%,水泥約占48.7%。城市化進程所需的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需要大量生產水泥和鋼材。到2020年,中國石油、鐵、錳、銅、鉛和鋅的進口依存度將分別為58%、52%、38%、82%、52%和69%(莊桂陽,2008)。這表明,城市化是中國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的城市化面臨著高碳發展模式的挑戰和資源能源的制約,這是一條不可持續的城市化道路。
報告稱,中國低碳城市綜合戰略分為三步:第一步(2010-2020年)是實施無遺憾減排戰略;第二步(2020-2030年)是實施替代化石能源的戰略;第三步(2030-2050年)是實施全面減排戰略。
報告稱,氣候集團對國際城市低碳發展經驗的研究發現,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主要分為三類:清潔能源和能效規劃、氣候適應規劃和綠色增長規劃。因此,城市在能源供應、建筑、交通、廢物管理、城市整體發展和土地利用等領域尋求解決方案,各領域之間會產生重疊和協同效應。
報告提出了中國低碳城市發展的六項“不后悔措施”,即工業減排、能源減排、交通減排、建筑減排、消費減排和技術減排。
報告顯示,現階段中國低碳城市“無怨無悔行動”綜合戰略的關鍵是工業節能,即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構建低碳城市發展的內在動力。產業結構調整是影響中國能否在2020年實現承諾的40-45%的碳強度減排的重要因素。尋找可再生和替代能源以及節能已成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這導致了新產業的出現和繁榮,各種低碳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并在市場上廣泛應用。其中,新能源產業在可再生能源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清潔煤技術、核能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處于前列。
報告還建議,我們可以從“汽車排放稅”開始,加快“碳稅”的試點。加快在符合條件的城市試點車輛排放稅,可以作為地方稅,與“房產稅”一起調整“房”和“車”兩大民生問題。為了發揮稅收中性作用,“汽車排放稅”不是用于一般公共支出,而是用于公共交通補貼。例如,在地鐵建設速度相對較快的城市,汽車排放稅收入可以用于補貼地鐵票價,一方面可以解決地鐵可持續運營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用汽車排放稅補貼地鐵票價并鼓勵市民更多地乘坐地鐵,從而減少駕駛私家車的排放。
相關鏈接:什么是無悔減排?
不后悔緩解,也稱為不后悔潛力,意味著即使沒有全球變暖,我們也會做一些有助于減少排放的事情,我們永遠不會后悔。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和行動是不后悔的機會,要實施的行為是不后悔行動,要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被稱為不后悔政策。
在經濟學意義上,無遺憾減排是指能夠實現大于成本投入的經濟回報,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碳排放的行動。直觀地說,無遺憾減排意味著可以以零成本或低成本實現減排,或者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以犧牲經濟發展為代價實現減排。從這個意義上說,無遺憾減排是一個國家(或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減排。
(編輯/李嬌)
標簽:發現
中國、印度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個國家。目前,兩國政府都將汽車產業作為帶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印兩國的汽車產業競爭力孰高孰低,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
1900/1/1 0:00:0003210325電動車新聞資訊導讀:一、動態1、國內(1)”十二五”公交發展高峰論壇再現”動力之爭”(2)新能源客車占三分之一綠色成天津客車展主題(3)深圳大運會將投2011
1900/1/1 0:00:00如果說深圳想打造成中國的電動車之城,那么倫敦就欲成為歐洲的電動車之都。
1900/1/1 0:00:00作者從力帆汽車獲悉,中科力帆已在上海與嘉定汽車城正式簽訂電動轎車采購合同。
1900/1/1 0:00:00作者從力帆汽車獲悉,中科力帆已在上海與嘉定汽車城正式簽訂電動轎車采購合同。
1900/1/1 0:00:003月21日,國家電網和中海油掌門人劉振亞和傅成玉就汽車電池、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建設合作進行磋商。國家電網隨后對外宣布,國家電網將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加強在電動汽車產業的合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