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被認為是21世紀發展潛力最大的兩個國家。目前,兩國政府都將汽車產業視為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和印度汽車工業的競爭力是高是低,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盡管中國的汽車工業規模很大,但其國際競爭力低于印度。總體而言,中國汽車行業比印度汽車行業更具競爭力,但競爭優勢體現在整個行業,而不是龍頭企業。在企業規模、體制機制、國際化等方面,印度并不低于中國汽車企業,甚至有超越它們的潛力。
今天,全球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汽車在形狀、結構、功能、材料、能源動力和道路交通方式的選擇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如果汽車工業想要發展,就需要一場革命。首當其沖的是汽車的能源革命。汽車工業應該找到有效的燃料來代替石油,減少排放,減少污染。其次,驅動力的變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然而,目前各國政府在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其他類型的能源汽車上選擇的重點有所不同。
首先,印度的新能源發展政策側重于發展混合動力。
印度國土面積327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2008年,人口超過12億,居世界第二位;
自1991年改革以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平均已超過7%。目前,印度的石油消費量約為220萬桶/日,居世界第六位,是僅次于中國和日本的亞洲第三大石油消費國。進口能源在國內消費總額中的比重高達70%,并繼續呈上升趨勢。
印度的經濟增長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能源結構也與中國非常相似。煤炭和石油分別占兩國能源總量的84%和90%。2008年至2030年期間,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約為5.8%。由于當地能源資源儲存和產出嚴重短缺,對海外能源的依賴度非常高,進口能源在國內總消費中的比例高達70%,并繼續呈上升趨勢。對海外能源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隨著能源供應壓力的增加,印度為確保能源安全,大力探索新能源。然而,新能源采取的產業政策與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政策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印度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制定能源發展政策指南。其中,明確了新能源的技術路線,以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最終解決自身能源安全,實現能源獨立。印度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該政策將鼓勵汽車制造商在印度開發新型混合動力汽車。這項政策不僅將給予汽車制造商稅收優惠政策,還將為消費者提供稅收減免和其他激勵措施。
印度公共企業和重工業部長Praful Patel表示,除了政府的財政福利,如對汽車行業的特別稅收減免,這項政策還為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激勵計劃。包括降低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稅,取消電池以及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一些關鍵零部件的基本進口關稅和反補貼稅。在印度政府公布的2011財年預算中,印度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稅將從目前的10%降至5%。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Simone Pavan Gonka對2011財年預算中的混合動力汽車減稅政策表示滿意。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舉措,將極大地鼓勵汽車公司在印度開發關鍵技術,而不是直接進口……”
第二,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政策側重于電動汽車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將日益突出,面臨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進口原油依賴加劇的嚴峻形勢。目前,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度超過55%。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將增加到75%。
幾乎所有在中國銷售的混合動力產品在市場上都遭遇了明顯的“冷遇”。例如凱美瑞、君越、思域和比亞迪F3混合動力車都無法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價格被認為是阻礙消費者認知的最大因素。巨大的差價門檻并不能讓每個消費者現在都愿意支付更多的錢,而混合動力市場最根本的前景取決于汽車消費政策是否將混合動力作為政策支持產品。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計劃始于1986年,將重點研究和開發燃料電池和電池技術。盡管中國的內燃機永遠無法趕上美國、日本和歐洲,但電動汽車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中國市政府決心決定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形勢,并基本上將電動汽車作為最終發展方向。根據行業協會的目標,到2020年,電動汽車在新車銷售中的比例將達到5%,即超過50萬輛。根據J.D.Power and Associates的預測,2020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中約有390萬輛將是混合動力汽車。據估計,2020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30萬輛,其中歐洲將占74.2萬輛,中國將占33.2萬輛。美國……
日本將分別擁有約10萬輛汽車。
目前,中國市場已經能夠批量生產以下產品:東風雪鐵龍C-Zero電動汽車、上海大眾LaVida電動汽車和途銳混合動力汽車、沃爾沃電動版C30、江淮通悅純電動汽車、廣汽集團傳祺純電動汽車,長安電動汽車Green-I、哈佛純電動版M3,海馬純電動普瑞馬、比亞迪e6電動汽車等,雖然有很多政策和稅收支持,但仍是小眾市場。
但筆者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混合動力汽車作為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不應在新能源產業規劃中被排除或忽視。在國家新能源產業規劃中,混合動力不會也不應該被排除在外。新能源汽車專家王炳剛先生指出:“混合動力是最工業化的條件。它既不是一種過渡戰略,也不應該被放棄。只要傳統汽車存在,各種形式的混合動力技術是傳統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好方法,并將越來越廣泛地使用。”
三是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優缺點并存,各有優缺點。
電動汽車包括傳統的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一種將電動機與現有內燃機相結合的汽車。人們普遍認為,未來燃料電池汽車將取代現有的內燃機汽車。其優點是發動機特性優于現有內燃機,但在降低成本和增加駕駛時間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混合動力由傳統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組成,應在一些高效內燃機的基礎上發展新能源技術。混合動力汽車與電動汽車的優缺點比較:混合動力汽車(HEV)通過控制系統將內燃機、電動機和具有一定容量的電池結合在一起。電動機可以補充車輛啟動和加速時所需的扭矩,還可以儲存和吸收內燃機的剩余功率和車輛的制動能量,從而大大降低油耗和污染物排放。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環保性能優于普通內燃機汽車。雖然沒有實現零排放,但其現實性、節能性、經濟性和排放性等綜合指標可以滿足當前嚴格的排放技術要求,可以緩解汽車需求與環境污染和石油短缺之間的矛盾。采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目前解決環境保護和能源問題最可行的方案。
(編輯/李燕郊)中國和印度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兩個國家。目前,兩國政府都將汽車產業視為推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中國和印度汽車工業的競爭力是高是低,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認識。盡管中國的汽車工業規模很大,但其國際競爭力低于印度。總體而言,中國汽車行業比印度汽車行業更具競爭力,但競爭優勢體現在整個行業,而不是龍頭企業。在企業規模、體制機制、國際化等方面,印度并不低于中國汽車企業,甚至有超越它們的潛力。
今天,全球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汽車在形狀、結構、功能、材料、能源動力和道路交通方式的選擇上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如果汽車工業想要發展,就需要一場革命。首當其沖的是汽車的能源革命。汽車工業應該找到有效的燃料來代替石油,減少排放,減少污染。其次,驅動力的變化是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然而,目前各國政府在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其他類型的能源汽車上選擇的重點有所不同。
首先,印度的新能源發展政策側重于發展混合動力。
印度有一個……
d面積327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2008年,人口超過12億,居世界第二位;
自1991年改革以來,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平均已超過7%。目前,印度的石油消費量約為220萬桶/日,居世界第六位,是僅次于中國和日本的亞洲第三大石油消費國。進口能源在國內消費總額中的比重高達70%,并繼續呈上升趨勢。
印度的經濟增長與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能源結構也與中國非常相似。煤炭和石油分別占兩國能源總量的84%和90%。2008年至2030年期間,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約為5.8%。由于當地能源資源儲存和產出嚴重短缺,對海外能源的依賴度非常高,進口能源在國內總消費中的比例高達70%,并繼續呈上升趨勢。對海外能源的依賴程度非常高。隨著能源供應壓力的增加,印度為確保能源安全,大力探索新能源。然而,新能源采取的產業政策與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政策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印度第十一個五年計劃:制定能源發展政策指南。其中,明確了新能源的技術路線,以提高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最終解決自身能源安全,實現能源獨立。印度政府正在制定一項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該政策將鼓勵汽車制造商在印度開發新型混合動力汽車。這項政策不僅將給予汽車制造商稅收優惠政策,還將為消費者提供稅收減免和其他激勵措施。
印度公共企業和重工業部長Praful Patel表示,除了政府的財政福利,如對汽車行業的特別稅收減免,這項政策還為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激勵計劃。包括降低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稅,取消電池以及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一些關鍵零部件的基本進口關稅和反補貼稅。在印度政府公布的2011財年預算中,印度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稅將從目前的10%降至5%。印度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Simone Pavan Gonka對2011財年預算中的混合動力汽車減稅政策表示滿意。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舉措,將極大地鼓勵汽車公司在印度開發關鍵技術,而不是直接進口……”
第二,中國的新能源發展政策側重于電動汽車的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將日益突出,面臨油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對進口原油依賴加劇的嚴峻形勢。目前,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度超過55%。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將增加到75%。
幾乎所有在中國銷售的混合動力產品在市場上都遭遇了明顯的“冷遇”。例如凱美瑞、君越、思域和比亞迪F3混合動力車都無法敲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價格被認為是阻礙消費者認知的最大因素。巨大的差價門檻并不能讓每個消費者現在都愿意支付更多的錢,而混合動力市場最根本的前景取決于汽車消費政策是否將混合動力作為政策支持產品。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計劃始于1986年,將重點研究和開發燃料電池和電池技術。盡管中國的內燃機永遠無法趕上美國、日本和歐洲,但電動汽車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中國市政府決心決定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形勢,并基本上將電動汽車作為最終發展方向。根據行業協會的目標,到2020年,電動汽車在新車銷售中的比例將達到5%,即超過50萬輛。根據J.D.Power and Associates的預測,2020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銷量中約有390萬輛將是混合動力汽車。據估計,2020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30萬輛,其中歐洲將占74.2萬輛,中國將占33.2萬輛。美國……
日本將分別擁有約10萬輛汽車。
目前,中國市場已經能夠批量生產以下產品:東風雪鐵龍C-Zero電動汽車、上海大眾LaVida電動汽車和途銳混合動力汽車、沃爾沃電動版C30、江淮通悅純電動汽車、廣汽集團傳祺純電動汽車,長安電動汽車Green-I、哈佛純電動版M3,海馬純電動普瑞馬、比亞迪e6電動汽車等,雖然有很多政策和稅收支持,但仍是小眾市場。
但筆者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混合動力汽車作為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不應在新能源產業規劃中被排除或忽視。在國家新能源產業規劃中,混合動力不會也不應該被排除在外。新能源汽車專家王炳剛先生指出:“混合動力是最工業化的條件。它既不是一種過渡戰略,也不應該被放棄。只要傳統汽車存在,各種形式的混合動力技術是傳統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好方法,并將越來越廣泛地使用。”
三是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優缺點并存,各有優缺點。
電動汽車包括傳統的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一種將電動機與現有內燃機相結合的汽車。人們普遍認為,未來燃料電池汽車將取代現有的內燃機汽車。其優點是發動機特性優于現有內燃機,但在降低成本和增加駕駛時間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混合動力由傳統的內燃機和電動機組成,應在一些高效內燃機的基礎上發展新能源技術。混合動力汽車與電動汽車的優缺點比較:混合動力汽車(HEV)通過控制系統將內燃機、電動機和具有一定容量的電池結合在一起。電動機可以補充車輛啟動和加速時所需的扭矩,還可以儲存和吸收內燃機的剩余功率和車輛的制動能量,從而大大降低油耗和污染物排放。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環保性能優于普通內燃機汽車。雖然沒有實現零排放,但其現實性、節能性、經濟性和排放性等綜合指標可以滿足當前嚴格的排放技術要求,可以緩解汽車需求與環境污染和石油短缺之間的矛盾。采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是目前解決環境保護和能源問題最可行的方案。
(編輯/李燕郊)
Tesla首席執行官ElonMusk日前表示:傳統電動汽車的電池在他看來已經過時。超級電容器為動力系統的新型汽車將取而代之。
1900/1/1 0:00:003月30日,作為珠海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龍頭企業珠海銀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銀通公司”,日前確定增資擴產計劃,投資1
1900/1/1 0:00:00日前,深圳市大富配天投資有限公司與株洲市政府在深圳簽署電動汽車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將利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機遇,在株洲打造新能源汽車基地。市委書記陳君文見證簽約。
1900/1/1 0:00:0003210325電動車新聞資訊導讀:一、動態1、國內(1)”十二五”公交發展高峰論壇再現”動力之爭”(2)新能源客車占三分之一綠色成天津客車展主題(3)深圳大運會將投2011
1900/1/1 0:00:00如果說深圳想打造成中國的電動車之城,那么倫敦就欲成為歐洲的電動車之都。
1900/1/1 0:00:003月24日,中國首份無悔減排報告《中國無悔減排政策:給力低碳城市發展》報告出爐,報告指出,城市化是中國無悔減排的重點,報告為中國低碳城市發展提出了六大無悔措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