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中長期技術創新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制定詳細的技術突破路線圖,“全國一盤棋”,科學布局,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不宜攤得太大,而應結合地區優勢,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亮點。如何把這出戲唱好是各方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許多地方都有“先發展、先嘗試”的想法,表現出強烈的投資沖動,其高漲的熱情引來了一些警示聲音。
據《中國經濟時報》3月22日報道,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要把中央的號召和地方的積極響應結合起來,形成合力,而不是分散的產業布局和嚴重的重復建設。
此前,中國科學院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目前,近30個省、市、自治區已將新能源及相關產業列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種布局極易造成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不利于未來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雖居世界第二,但整體經濟發展仍處于要素驅動而非創新驅動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創新驅動特征。因此,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有助于改變發展方式,也將被視為改變國際競爭中“核心技術由人控制,全球價值鏈由人控制”格局的契機。
自主創新能力對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至關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應是知識和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較少、增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只有技術含量高,才能有強大的驅動力和輻射力,才能真正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如果真的發生了,也許這個行業會重蹈“十二五”期間一些傳統產業分散、缺乏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弱的覆轍。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促進新興技術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在繼續做強做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上,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成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正如苗圩所說,“沒有重大技術發明和重大技術突破,就很難有新興產業的誕生”。以太陽能這一新能源產業為例。目前,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或薄膜都是由多晶硅制成的。目前,我國太陽能的轉化率一般只有15%至16%,制造太陽能電池板的過程消耗大量能源,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和高昂的成本。因此,要大規模使用太陽能,技術創新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目前,國家已經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框架,但尚未出臺具體的規劃和實施細則。下一步,要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中長期技術創新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制定詳細的技術突破路線圖,“全國一盤棋”,科學布局,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專業人士指出,“必須在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和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
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所有地方都應該把攤位鋪得太大,并制定一些類似的計劃。相反,他們應該結合區域……
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促進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確保在科學研究方面有足夠的投資也是一個重要部分。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在“十一五”規劃確定的22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3項預期指標尚未完成,“研究和實驗發展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指標就是其中之一。“十二五”期間,這一指標將不再“欠賬”,應成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完整、具體的投融資政策來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但只有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這場競爭不僅限于“十二五”時期,還關系到中國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有網友問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最擔心的是什么?”他的第一個擔憂是,“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跟不上,產業升級也上不去,那么我們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就會越來越弱”。這樣的警告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編輯/李嬌)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中長期技術創新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制定詳細的技術突破路線圖,“全國一盤棋”,科學布局,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不宜攤得太大,而應結合地區優勢,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十二五”期間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亮點。如何把這出戲唱好是各方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面對新一輪發展機遇,許多地方都有“先發展、先嘗試”的想法,表現出強烈的投資沖動,其高漲的熱情引來了一些警示聲音。
據《中國經濟時報》3月22日報道,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要把中央的號召和地方的積極響應結合起來,形成合力,而不是分散的產業布局和嚴重的重復建設。
此前,中國科學院發表的一份報告稱,目前,近30個省、市、自治區已將新能源及相關產業列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種布局極易造成產能過剩和資源浪費,不利于未來產業的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目前,中國經濟總量雖居世界第二,但整體經濟發展仍處于要素驅動而非創新驅動階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創新驅動特征。因此,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有助于改變發展方式,也將被視為改變國際競爭中“核心技術由人控制,全球價值鏈由人控制”格局的契機。
自主創新能力對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至關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應是知識和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較少、增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只有技術含量高,才能有強大的驅動力和輻射力,才能真正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如果真的發生了,也許這個行業會重蹈“十二五”期間一些傳統產業分散、缺乏核心技術、國際競爭力弱的覆轍。
“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要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促進新興技術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和發展……
在繼續做強做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基礎上,將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正如苗圩所說,“沒有重大技術發明和重大技術突破,就很難有新興產業的誕生”。以太陽能這一新能源產業為例。目前,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或薄膜都是由多晶硅制成的。目前,我國太陽能的轉化率一般只有15%至16%,制造太陽能電池板的過程消耗大量能源,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和高昂的成本。因此,要大規模使用太陽能,技術創新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目前,國家已經明確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框架,但尚未出臺具體的規劃和實施細則。下一步,要對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中長期技術創新目標提出明確要求,制定詳細的技術突破路線圖,“全國一盤棋”,科學布局,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專業人士指出,“必須在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壽命和安全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
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所有地方都應該把攤位鋪得太大,并制定一些類似的計劃。相反,他們應該結合地區優勢,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以促進整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確保在科學研究方面有足夠的投資也是一個重要部分。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在“十一五”規劃確定的22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3項預期指標尚未完成,“研究和實驗發展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指標就是其中之一。“十二五”期間,這一指標將不再“欠賬”,應成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完整、具體的投融資政策來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但只有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這場競爭不僅限于“十二五”時期,還關系到中國未來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
今年兩會期間,有網友問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未來五年中國經濟最擔心的是什么?”他的第一個擔憂是,“如果我們的自主創新跟不上,產業升級也上不去,那么我們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就會越來越弱”。這樣的警告無疑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編輯/李嬌)
標簽:大發
歐盟在促進推廣清潔能源方面又出”新招”歐洲委員會希望F1賽事的主辦方國際汽聯能夠為電動汽車成立一項新賽事,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程度。
1900/1/1 0:00:00作者日前獲悉,作為國內純電動客車領域的領頭羊,安凱客車將募資5億,投資建設年產6000輛新能源整車項目。
1900/1/1 0:00:00根據工程里程碑計劃,2011年3月擬開展工程施工招標,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擇投標單位。
1900/1/1 0:00:00昨日,在”328”招商經貿洽談會展場,北汽福田向廣東中山交接了一輛純電動公交車。中山計劃于4月上旬首批啟用14輛純電動公交車,今年內將啟用26輛。
1900/1/1 0:00:00國家電網公司把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國家能源戰略和節能減排政策,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大戰略措施。
1900/1/1 0:00:00日前,作者從平潭供電公司獲悉,平潭電網規劃首次被納入城市規劃管理規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