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外界質疑: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強調中方控股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9月底,在日產在北京舉行的試駕會上,日產首款純電動汽車LEAF的表現超出了媒體的心理預期。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森的一句話點燃了“電動汽車技術轉讓理論”的火花。在此之前,跨國車企已經公開表達了對合資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準入前提的擔憂。在他們看來,中國對自主知識產權和控制權的重視,相當于宣布外國汽車公司不能繼續在中國擁有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優勢。

充滿希望的“無限轉移理論”

9月20日,在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日產汽車有限公司(Nissan Motor Co.,Ltd.)首席執行官戈恩(Ghosn)公開表示,他正在與東風汽車集團(Dongfeng Motor Group)談判,考慮將電動汽車技術轉讓給中國的合資企業,包括尖端的鋰離子電池專業技術。并聲稱,“對于日產來說,將技術引入中國市場沒有任何限制。”

當這一說法出來時,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并立即被視為跨國車企對中國“電動汽車十年計劃”做出的第一個積極回應。根據這一計劃,當海外汽車制造商選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時,他們將面臨“關鍵技術轉讓”的問題。

不過,日產很快澄清了戈恩“分享技術”的慷慨態度,稱日產仍在考慮是否在中國生產Leaf電動汽車,尚未做出任何決定。當跨國車企憂心忡忡時,這一事件正式將外資和合資電動汽車的市場準入前提這一敏感話題提上了臺面。這也使得中外在電動汽車合資技術上的博弈走上了舞臺。

“技術市場”的重新出現

事實上,從9月初開始,跨國車企就開始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計劃提出意見。在此之前,以通用汽車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剛剛抱怨進口電動汽車無法享受政策補貼。

這一次,是最近曝光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即電動汽車十年規劃。根據《規劃》,新建汽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汽車控制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合資企業,必須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1%。

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對電動汽車合資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控制權”的重視也讓跨國巨頭擔心“中國政府開發電動汽車的計劃可能會迫使外國制造商與中國公司分享先進技術,以換取獲準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報道稱,一家全球汽車制造商的高級技術經理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很快成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本土生產電動汽車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大多數跨國汽車公司更愿意利用其在中國現有的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運輸成本和關稅使得從其他地方出口汽車到中國銷售過于昂貴。

此外,中國計劃在10年內形成3-5家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2-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這也讓跨國巨頭擔心,他們目前在中國傳統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壟斷地位不會在新能源汽車上復制。

技術共享是一把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中國并不像傳統汽車那樣落后。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一些車企在電池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優勢明顯。這意味著,十年計劃中關于“技術共享”的規定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在這方面,比亞迪也在回避技術共享這一敏感問題。比亞迪汽車相關經理近日表示……

與梅賽德斯-奔馳的合作并不一定與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開放有關。據他解釋,雙方的合作方式是梅賽德斯-奔馳提供車輛平臺技術,比亞迪提供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雙方將推出全新的電動汽車品牌開拓中國市場。

專家指出,新能源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興產業,正處于規范制定期,不僅中國,各國都在制定自己的產業目標和市場監管規范。就中國而言,新能源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產業。設立進入條件是為了防止外國先進技術公司再次在中國形成技術壟斷地位。不可忽視的是,《規劃》為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政策優惠,包括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以及優先考慮銀行信貸支持和上市融資。顯然,該計劃旨在實現新能源行業和企業投資者的雙贏。(編輯/李嬌)9月底,在日產汽車在北京舉行的試駕會上,日產首款純電動汽車LEAF的表現超出了媒體的心理預期。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森的一句話點燃了“電動汽車技術轉讓理論”的火花。在此之前,跨國車企已經公開表達了對合資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準入前提的擔憂。在他們看來,中國對自主知識產權和控制權的重視,相當于宣布外國汽車公司不能繼續在中國擁有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優勢。

充滿希望的“無限轉移理論”

9月20日,在鄭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日產汽車有限公司(Nissan Motor Co.,Ltd.)首席執行官戈恩(Ghosn)公開表示,他正在與東風汽車集團(Dongfeng Motor Group)談判,考慮將電動汽車技術轉讓給中國的合資企業,包括尖端的鋰離子電池專業技術。并聲稱,“對于日產來說,將技術引入中國市場沒有任何限制。”

當這一說法出來時,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并立即被視為跨國車企對中國“電動汽車十年計劃”做出的第一個積極回應。根據這一計劃,當海外汽車制造商選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時,他們將面臨“關鍵技術轉讓”的問題。

不過,日產很快澄清了戈恩“分享技術”的慷慨態度,稱日產仍在考慮是否在中國生產Leaf電動汽車,尚未做出任何決定。當跨國車企憂心忡忡時,這一事件正式將外資和合資電動汽車的市場準入前提這一敏感話題提上了臺面。這也使得中外在電動汽車合資技術上的博弈走上了舞臺。

“技術市場”的重新出現

事實上,從9月初開始,跨國車企就開始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計劃提出意見。在此之前,以通用汽車為代表的跨國車企剛剛抱怨進口電動汽車無法享受政策補貼。

這一次,是最近曝光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即電動汽車十年規劃。根據《規劃》,新建汽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汽車控制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合資企業,必須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1%。

據多家媒體報道,中國對電動汽車合資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和“控制權”的重視也讓跨國巨頭擔心“中國政府開發電動汽車的計劃可能會迫使外國制造商與中國公司分享先進技術,以換取獲準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報道稱,一家全球汽車制造商的高級技術經理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很快成為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本土生產電動汽車是不可避免的。莫……

此外,大多數跨國汽車公司更愿意利用其在中國現有的合資企業生產電動汽車及其零部件。運輸成本和關稅使得從其他地方出口汽車到中國銷售過于昂貴。

此外,中國計劃在10年內形成3-5家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2-3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骨干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這也讓跨國巨頭擔心,他們目前在中國傳統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壟斷地位不會在新能源汽車上復制。

技術共享是一把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中國并不像傳統汽車那樣落后。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一些車企在電池制造等核心技術領域優勢明顯。這意味著,十年計劃中關于“技術共享”的規定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在這方面,比亞迪也在回避技術共享這一敏感問題。比亞迪汽車相關經理近日表示,與梅賽德斯-奔馳的合作不一定與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開放有關。據他解釋,雙方的合作方式是梅賽德斯-奔馳提供車輛平臺技術,比亞迪提供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核心技術,雙方將推出全新的電動汽車品牌開拓中國市場。

專家指出,新能源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興產業,正處于規范制定期,不僅中國,各國都在制定自己的產業目標和市場監管規范。就中國而言,新能源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產業。設立進入條件是為了防止外國先進技術公司再次在中國形成技術壟斷地位。不可忽視的是,《規劃》為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政策優惠,包括免征營業稅和所得稅,以及優先考慮銀行信貸支持和上市融資。顯然,該計劃旨在實現新能源行業和企業投資者的雙贏。(編輯/李嬌)

標簽:日產比亞迪奔馳東風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編制完成

工信部副部長苗圩28日表示,工信部已基本完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編制。他同時表示,保守估計今年我國汽車年產銷量將突破1600萬輛,很有可能將達到1700萬輛。

1900/1/1 0:00:00
世博新能源觀光車將加盟廣州亞運服務

綠色環保交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10月15日,首批10輛服務上海世博會的燃料電池觀光車和巴士世博觀光線管理團隊的部分精兵強將抵達廣州亞運會基地,為亞運會相關交通服務保障工作人員進行先期培訓,

1900/1/1 0:00:00
行業反對電動車炒作 電動車發展面臨阻礙

搜狐汽車10月15日訊據國外媒體報道,電動汽車是未來的主流車型。果真如此嗎?雖然在汽車行業中,電動汽車是新的焦點。但汽車企業尚未形成共識,不確定電動汽車會在未來幾年起到多大的作用。

1900/1/1 0:00:00
國內首款電動摩托 下周四亮相摩博會

本報訊作者楊雪峰摩托車之都重慶又將迎來一場摩托車盛宴。

1900/1/1 0:00:00
比亞迪新能源車選定北京首家特約經銷商

比亞迪鑫敏恒店即將成為京城首家銷售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特約經銷商。據悉,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目前每月產能約一千臺。

1900/1/1 0:00:00
臺經濟部門推出發展智能電動車專案

臺海網10月13日訊據《聯合晚報》報道,”經濟部工業局”和”車輛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智慧電動車先導運行國際研討會”,”經濟部工業局”亦在會中提出”十案三千輛”專案,

1900/1/1 0:00:00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