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陳斌:堅決抑制產能過剩 勿以新能源為名擴張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新浪汽車訊以“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為年度主題的2010中國國際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于2010年9月3日在天津濱海新區開幕。來自政府部門、外國汽車協會和企業的高級官員就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新浪汽車視頻對論壇進行了現場直播。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發表了題為《關于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形勢和結構調整政策的思考》的演講,新浪汽車首次從現場發出了創紀錄的報告。

陳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司長。

陳斌: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您好!

我很高興能參加2010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國際論壇。自去年3月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國家一攬子計劃和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一些政策甚至讓供不應求的車型受益,企業長期加班加點。今年,汽車市場逐漸降溫,人們的心態趨于平靜,企業開始更加注重對市場的理性分析,關注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舉行了這次論壇。借此機會,我想談談我個人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形勢和加快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首先,從汽車行業面臨的形勢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一直在努力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汽車行業用了10年時間才增加了100多萬輛汽車的產能。在新世紀,又用了10年時間,汽車行業的產能增加了1000多萬輛。汽車行業在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汽車市場在今天才剛剛成熟,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多元化時代。汽車企業也將從以數量取勝轉向以優異的性價比和滿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需求的新產品取勝。

其次,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促進消費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挑戰。汽車具有生產資料和耐用消費品的雙重屬性。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而且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它還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污染了空氣,加劇了交通壓力,給能源供應、道路交通和環境質量帶來了巨大壓力。2009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6200萬輛。同時,它還消耗了1.348億噸成品油,占中國汽油和柴油總產量的63.2%,與2008年相比凈增1600萬噸,其中汽油消耗6620萬噸,占總產量的87%,柴油消耗7220萬噸(包括農業運輸車輛的消耗),占柴油產量的50%。中國高油耗汽車的比例太大,節能環保汽車的比例相對較小。后來,中國乘用車每百公里油耗從2002年的9.11升下降到2008年的8.13升,但乘用車和自行車的平均油耗遠高于工業化國家。按照增長速度,每年新車消耗的成品油相當于新建一座2000萬噸的煉油廠。我們將用大約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建造一座2000萬噸的新煉油廠,投資超過200億美元。我相信我們的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要保證每年2000萬噸原油的進口資源是非常困難的。“十一五”計劃新增的約1億噸煉油能力,幾乎被五年新增的3500多萬輛汽車所消耗。2009年,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5萬公里,過去10年平均每年增加5000公里。然而,一些路段的交通堵塞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最近,京藏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一度達到100多公里。中國城市道路面積為48.2億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僅為12.8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2.58%、6.54%和0.62%。由于大中城市交通擁堵的需要,行人和司機爭搶道路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北京的汽車尾氣排放量占空氣污染物的50%,一年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被污染所占據。不可否認,政府對汽車工業的發展充滿希望,但也面臨著增加能源供應、維持交通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就宏觀政策取向而言,希望汽車行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也希望汽車行業能夠加快結構調整,促進汽車消費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這本身就是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第三,汽車企業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的風險。2009年,中國實現了1360萬輛新車的銷售和供應。突如其來的市場形勢讓許多企業欣喜若狂,每家企業都單獨制定了產能擴張計劃。家用汽車和小型客車已成為投資熱點,乘用車公司……

ve提高了銷售目標,提高了經濟型汽車在未來產品發布計劃中的比例,一些不生產乘用車的汽車公司已經開始進入這一細分市場。去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持續攀升,高銷量預期帶來的產能擴張預期非常高。在國家合并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企業開發生產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能迅速擴大。我記得去年在這里演講時,我建議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跡象。今年年初,我們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對汽車行業主要汽車企業集團的汽車產能進行了第五次調查。歷時2個月,對國內20家汽車企業集團和10家整車企業進行了調研。2009年底已經形成的產能和2015年的計劃產能在2010年更高。調查結果顯示,30家主要汽車企業集團2009年底的產能為1395萬輛,2015年底的計劃產能為3124萬輛。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整車生產主要集中在東北、京津、華東、華中、珠三角和重慶六個地區。根據我們從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到的規劃情況分析,“十二五”末的規劃產能已遠遠超過30家企業的數字。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市場信號失靈非常重要,因此企業很難準確預測市場需求,這導致投資行為的盲目性更大。然而,嚴重的產能過剩會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工廠開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不僅會阻礙汽車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會對宏觀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加快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思考;

第一,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政策調控,市場將引導產業調整。2009年發布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在保持增長、擴大內需、結構調整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其中,影響最顯著的是汽車行業,主要是汽車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是基于擴大內需和引導消費。通過鼓勵汽車下鄉,鼓勵小排量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報廢換舊,規范和創造良好的市場效率和環境,規范和引導市場自覺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十二五”期間,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在保持汽車產業平穩適度發展的基礎上,要繼續堅持以銷售政策規范市場、以政策法規規范市場的做法,引導汽車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隨市場優化升級。在綜合考慮能源供應、道路交通、節能減排等制約因素和產業發展、社會需求等社會訴求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掌握實時情況。然而,無論如何調整,鼓勵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開發和消費的政策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

二是積極發展節能型和新能源汽車。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并重的原則,盡快建立汽車產品節能管理體系,完善油耗標準體系,推動節能環保汽車產品的普及,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為不斷提高汽車排放標準奠定基礎。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發展,各級政府應整合政策資源,聚焦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開展示范,倡導政府公務用車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為普通消費者樹立榜樣,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各大汽車企業要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合作,從原材料、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和使用等方面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修訂2010年版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以鼓勵產品,增加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部件,包括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氣集成和充電設備。同時,還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指標要求。

第三,堅決遏制汽車行業產能過剩。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由于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驅動力強的特點,汽車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已成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利益的驅使下,計劃產能很容易盲目上升。我知道去年的汽車不到30萬輛,“十二五”計劃無論如何都會達到100萬輛。首先,各級政府要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實事求是。禁止盲目為企業設定目標任務,主導企業發展規劃。要加強對汽車行業產能和產能利用率的監測,及時向社會發布產銷、投資和落后產能淘汰、企業重組等信息和相關政策,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在擴大企業產能和建立品牌時……

在不同地方備案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業品牌、開發創新、新能源汽車生產和兼并重組等條件。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車為名的傳統汽車項目。引導企業投資提升水平、質量、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當然,從根本上遏制產能過剩,就是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特別是財稅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長期困擾中國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女士們、先生們,“十二五”規劃是我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持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汽車行業要加強創新能力、實施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品牌建設等調整任務十分困難,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企業自身的努力和中外合作伙伴的相互支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最后,我祝愿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新浪汽車訊以“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為年度主題的2010中國國際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于2010年9月3日在天津濱海新區開幕。來自政府部門、外國汽車協會和企業的高級官員就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新浪汽車視頻對論壇進行了現場直播。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司長陳斌發表了題為《關于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形勢和結構調整政策的思考》的演講,新浪汽車首次從現場發出了創紀錄的報告。

陳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司長。

陳斌: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您好!

我很高興能參加2010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國際論壇。自去年3月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國家一攬子計劃和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一些政策甚至讓供不應求的車型受益,企業長期加班加點。今年,汽車市場逐漸降溫,人們的心態趨于平靜,企業開始更加注重對市場的理性分析,關注發展趨勢以及如何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舉行了這次論壇。借此機會,我想談談我個人對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形勢和加快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取向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首先,從汽車行業面臨的形勢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競爭的新時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一直在努力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汽車行業用了10年時間才增加了100多萬輛汽車的產能。在新世紀,又用了10年時間,汽車行業的產能增加了1000多萬輛。汽車行業在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汽車市場在今天才剛剛成熟,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多元化時代。汽車企業也將從以數量取勝轉向以優異的性價比和滿足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需求的新產品取勝。

其次,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促進消費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挑戰。汽車具有生產資料和耐用消費品的雙重屬性。汽車工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而且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它還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污染了空氣,加劇了交通壓力,給能源供應、道路交通和環境質量帶來了巨大壓力。2009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6200萬輛。同時,它還消耗了1.348億噸成品油,占中國汽油和柴油總產量的63.2%,與2008年相比凈增1600萬噸,其中汽油消耗6620萬噸,占總產量的87%,柴油消耗7220萬噸(包括農業運輸車輛的消耗),占柴油產量的50%。中國高油耗汽車的比例太大,節能環保汽車的比例相對較小。后來,中國乘用車每百公里油耗從2002年的9.11升下降到2008年的8.13升,但乘用車和自行車的平均油耗遠高于工業化國家。按照增長速度,每年新車消耗的成品油相當于新建一座2000萬噸的煉油廠。我們將用大約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建造一座2000萬噸的新煉油廠,投資超過200億美元。我相信我們的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要保證每年2000萬噸原油的進口資源是非常困難的。“十一五”計劃新增的約1億噸煉油能力,幾乎被五年新增的3500多萬輛汽車所消耗。2009年,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6.5萬公里,過去10年平均每年增加5000公里。然而,一些路段的交通堵塞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最近,京藏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一度達到100多公里。中國城市道路面積為48.2億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僅為12.8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2.58%、6.54%和0.62%。由于大中城市交通擁堵的需要,行人和司機爭搶道路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北京的汽車尾氣排放量占空氣污染物的50%,一年中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被污染所占據。不可否認,政府對汽車工業的發展充滿希望,但也面臨著增加能源供應、維持交通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壓力。就宏觀政策取向而言,希望汽車行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也希望汽車行業能夠加快結構調整,促進汽車消費增長和社會協調發展,這本身就是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第三,汽車企業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產能過剩的風險。2009年,中國實現了1360萬輛新車的銷售和供應。突如其來的市場形勢讓許多企業欣喜若狂,每家企業都單獨制定了產能擴張計劃。家用汽車和小型客車已成為投資熱點,乘用車公司……

ve提高了銷售目標,提高了經濟型汽車在未來產品發布計劃中的比例,一些不生產乘用車的汽車公司已經開始進入這一細分市場。去年,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持續攀升,高銷量預期帶來的產能擴張預期非常高。在國家合并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企業開發生產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能迅速擴大。我記得去年在這里演講時,我建議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汽車行業產能過剩的跡象。今年年初,我們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和汽車產業政策研究室對汽車行業主要汽車企業集團的汽車產能進行了第五次調查。歷時2個月,對國內20家汽車企業集團和10家整車企業進行了調研。2009年底已經形成的產能和2015年的計劃產能在2010年更高。調查結果顯示,30家主要汽車企業集團2009年底的產能為1395萬輛,2015年底的計劃產能為3124萬輛。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整車生產主要集中在東北、京津、華東、華中、珠三角和重慶六個地區。根據我們從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到的規劃情況分析,“十二五”末的規劃產能已遠遠超過30家企業的數字。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市場信號失靈非常重要,因此企業很難準確預測市場需求,這導致投資行為的盲目性更大。然而,嚴重的產能過剩會導致市場惡性競爭、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工廠開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不僅會阻礙汽車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會對宏觀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加快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思考;

第一,我們必須繼續堅持政策調控,市場將引導產業調整。2009年發布的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在保持增長、擴大內需、結構調整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其中,影響最顯著的是汽車行業,主要是汽車行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是基于擴大內需和引導消費。通過鼓勵汽車下鄉,鼓勵小排量汽車消費,鼓勵汽車報廢換舊,規范和創造良好的市場效率和環境,規范和引導市場自覺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十二五”期間,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在保持汽車產業平穩適度發展的基礎上,要繼續堅持以銷售政策規范市場、以政策法規規范市場的做法,引導汽車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隨市場優化升級。在綜合考慮能源供應、道路交通、節能減排等制約因素和產業發展、社會需求等社會訴求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政策措施,掌握實時情況。然而,無論如何調整,鼓勵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開發和消費的政策只能加強,而不能削弱。

二是積極發展節能型和新能源汽車。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并重的原則,盡快建立汽車產品節能管理體系,完善油耗標準體系,推動節能環保汽車產品的普及,積極推動油品質量升級,為不斷提高汽車排放標準奠定基礎。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發展,各級政府應整合政策資源,聚焦條件較好的城市率先開展示范,倡導政府公務用車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為普通消費者樹立榜樣,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各大汽車企業要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合作,從原材料、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和使用等方面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修訂2010年版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以鼓勵產品,增加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部件,包括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氣集成和充電設備。同時,還提出了相應的技術指標要求。

第三,堅決遏制汽車行業產能過剩。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由于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驅動力強的特點,汽車產業的大規模發展已成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利益的驅使下,計劃產能很容易盲目上升。我知道去年的汽車不到30萬輛,“十二五”計劃無論如何都會達到100萬輛。首先,各級政府要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尊重市場,尊重企業,實事求是。禁止盲目為企業設定目標任務,主導企業發展規劃。要加強對汽車行業產能和產能利用率的監測,及時向社會發布產銷、投資和落后產能淘汰、企業重組等信息和相關政策,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在擴大企業產能和建立品牌時……

在不同地方備案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業品牌、開發創新、新能源汽車生產和兼并重組等條件。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車為名的傳統汽車項目。引導企業投資提升水平、質量、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當然,從根本上遏制產能過剩,就是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特別是財稅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長期困擾中國工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女士們、先生們,“十二五”規劃是我國汽車工業由大到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保持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汽車行業要加強創新能力、實施企業兼并重組、培育品牌建設等調整任務十分困難,需要國家政策的引導、企業自身的努力和中外合作伙伴的相互支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最后,我祝愿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標簽:世紀北京北京汽車大眾優越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日本住宅二次利用電動汽車Leaf鋰離子電池

配置活用電動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蓄電池住宅概念圖考慮到減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住友林業在”住友林業之家”將日產汽車預定發售的電動汽車Leaf配置的鋰離子電池作為住宅蓄電池活用,

1900/1/1 0:00:00
26輛純電動公交亞運前上路載客

在亞運會開幕之前,廣州將開通一條純電動公交車線路,投入26輛純電動公交車,在中山紀念堂至廣州大學城之間營運載客服務。它將成為全市首條純電動公交車輛線路。

1900/1/1 0:00:00
電動汽車電池技術及國內外發展現狀

電動汽車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和電動車。電動汽車存在著一個通用性的問題電池。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是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之一。

1900/1/1 0:00:00
通用汽車敦促中國對進口電動汽車提供補貼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MotorsCo中國公司副總裁陳實DavidChen周一表示,他希望中國政府能向進口電動汽車提供補貼。

1900/1/1 0:00:00
來小康:電動汽車充電對國家電網幾乎沒有影響

來小康教授表示,到2012年示范城市要擴展到25個。即便2030年我國擁有2億輛電動車,根據電力部門的規劃,耗電量也不足發電量的10。

1900/1/1 0:00:00
陳全世:電動車投資過熱含有泡沫成分

作為電動車領域的資深專家,中國工程學會電動車分會主任、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教授親歷了近20年來,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