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在全球電池競爭中,美國不僅輸了,而且幾乎沒有參加比賽。目前,中國在全球鋰電池生產中處于領先地位,并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建廠。歐洲也在增加電池工廠的數量,該地區的電網和汽車公司正在從化石燃料轉向電力技術。盡管一些公司計劃在美國建廠,例如特斯拉在得克薩斯州的工廠,但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到2025年,美國在全球電池生產中的份額將從現在的8%降至6%。
然而,事實上,美國擁有電池制造業所需的大部分要素。首先,美國有原材料,三家公司目前正在南加州沙漠開發從地下鹵水中提取鋰的設施,而阿肯色州和內華達州也在進行類似的項目。其次,美國也對電池有需求,公用事業公司正在將大型電池連接到電網,以儲存可再生電力并防止停電。美國汽車制造商也在增加電動汽車的產量。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政府推動了國內電池工廠的建設。然而,市場對這些設備的需求不足以支持這些工廠的運營,導致這一努力的尷尬失敗。例如,2012年,一家名為A123 Systems的制造商在獲得2.49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后宣布破產。然而,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改變了。Cairn Energy Research Advisors是一家位于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咨詢公司,該公司總經理Sam Jaffe表示, “如果我們想在北美建立國內電池供應鏈,現在是時候加速了。對話應該圍繞‘礦到車’展開,而不僅僅是‘電池到車’。鋰電池已經成為21世紀的一項基礎技術,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至于美國政府在2018年將鋰列入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清潔技術非營利組織新能源Nexus的首席能源官Danny Kennedy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沒有參與進來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如果我們現在參與進來,我們就有潛力成為未來的冠軍,而不必將其拱手相讓。”。“該組織最近發布了一份關于建立國內電池行業可能性的報告。對于美國汽車制造商來說,他們非常渴望在當地生產電池。在貿易動蕩的時代,依賴進口電池仍然是一個問題,盡管新總統拜登廢除了前總統的關稅制度。隨著全球汽車公司開始向電動汽車轉型電動化,底特律需要足夠的電池供應來將汽車價格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此外,電動汽車電池組又大又重,運輸成本非常高。例如,雪佛蘭Bolt緊湊型汽車的電池組重量約為950磅。如果這些電池來自美國的工廠,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汽車研究中心技術總監布雷特·史密斯表示,“想象一下,從亞洲運輸數百萬個電池組,這簡直是一場噩夢。在這種情況下,在當地生產電池更符合邏輯。”除了通用汽車和LG化學在俄亥俄州建造的電池工廠,以及SK Innovation即將在佐治亞州建造的兩家工廠,美國也有許多電池初創公司即將大規模生產。位于科羅拉多州的電池制造商Solid Power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最早將于2025年底開始為汽車生產提供支持。首席執行官Doug Campbell表示,美國已經展示了其創新能力。他說:“然而,我們面臨的風險是:這些創新能否留在我們的國家?我們會走太陽能電池的老路嗎?”
1月25日訊2020年市場波云詭譎,兩極分化嚴重。多家車企行將就木倒閉破產,還有很多車企再創新高。在這種資源全部向龍頭企業聚攏的情況下,一汽大眾穩贏下了2020年車企銷冠的地位。
1900/1/1 0:00:00又到年末購車季,不少人等著年終獎清空購物車。如果預算15萬左右,希望挑一輛高品質的德系SUV,上汽大眾斯柯達柯珞克不妨關注一下。
1900/1/1 0:00:00“中國從2019年到今年,是一個過剩的市場。老百姓為什么買單呢?不再為必需品,他們為自己的美好生活體驗買單。”在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跨年演講上,他如是說道。
1900/1/1 0:00:00為落實交通運輸部關于改進提升適老化服務水平的工作要求,高德打車于近日正式上線助老打車系列服務,推出新電召平臺、一鍵叫車等多項實用功能。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國內相關媒體了解到,比亞迪公司近期針對汽車缺芯“卡脖子”的問題回應稱,公司生產的IGBT芯片已運用在各產品線,除品牌自用外,已經有外銷,沒有“卡脖子”問題。
1900/1/1 0:00:00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我們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書寫了抗疫史詩。2020年又是收獲的一年,“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