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啟辰、概念、寶駿等第一批合資自主車型依靠“高技術、低價格”在合資和自主品牌競爭對手之間搶占市場份額不同,在第二輪合資自主趨勢中,各個品牌都將注意力轉向了代表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新能源。
上周,東風汽車與法國雷諾正式簽署合資協議,并強調有意進軍合資獨立領域。值得注意的是,與一汽豐田朗逸、華晨寶馬致諾、一汽大眾開利、上海大眾天悅等第二批合資自主品牌一樣,東風雷諾的合資自主品牌也瞄準了新能源產品的開發和引進。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符合中國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在發展初期將電動汽車引入合資自主品牌確實是一條捷徑。
一箭雙雕推廣新能源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后,合資企業自主經營今年再次升溫。自3月以來,包括豐田、寶馬和大眾在內的多個知名品牌相繼發布了各自的合資獨立計劃。但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與此前推出的合資自主品牌相比,新一輪合資自主趨勢聚焦于不同的發展領域和規劃的產品特點,新能源無疑是最大的亮點。
今年2月底,華晨寶馬開始推廣合資自主品牌“致諾”。11月,合資自主品牌的首款車型致諾1E正式發布,這是一款純電動汽車;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同時發布了期待已久的合資自主品牌,均以電動汽車起家。一汽豐田的合資自主品牌被命名為“浪石”,首款亮相的車型是電動汽車純電動概念車。廣汽豐田合資自主品牌車標在上海車展上發布,品牌標識為“i”。第一款車型是一款兩箱純電動概念車;此外,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合資自主品牌開利和天越也將其未來推出的首款車型指定為新能源汽車。上述各大品牌的計劃,再加上東風雷諾剛剛透露的消息,使得新能源第二輪合資自主推廣的基調越來越清晰。
據了解,盡管國家有關部門尚未出臺明確要求合資企業推出自主品牌的相關政策或規定,但政府要求合資企業在外地建廠時必須推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車,這被業內解讀為通過合資企業促進本土汽車品牌發展的“不成文規定”。用賈新光的話說,“通過合資自主品牌推廣新能源汽車,一口氣解決了兩個問題。
有利于品牌培育
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第一個產品的成敗具有重要意義。接受北京商報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電動汽車培育新品牌的空間很大。因此,包括華晨寶馬、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北京現代和東風雷諾在內的主要汽車制造商都提出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合資自主品牌的切入點。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合資自主品牌在推廣新能源汽車方面具有內在的技術優勢。華晨寶馬致諾的首款車型致諾1E采用了源自寶馬X1的車身平臺技術,而能源管理系統和電子控制系統則得益于寶馬i3;一汽豐田朗逸的首款概念車基于卡羅拉EX平臺,搭載純電動系統,預計2014年量產上市;
一汽-大眾開利被稱為“電動版寶來”,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內飾設計都與寶來高度相似。
合資自主品牌主要是指購買和引進國外產品技術平臺,并在此基礎上重新開發屬于合資公司的具有知識產權的品牌和車型的國內汽車合資企業。賈新光表示,外國合資合作伙伴的強大技術支持是合資自主品牌的內在優勢,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例如,朗士的血液中比其他品牌有更多成熟的新能源基因,其未來發展必然具有優勢。
專家普遍認為,第二輪合資自主趨勢中的各大品牌攜新能源汽車進入市場,不僅符合大環境的整體發展趨勢,而且具有先天優勢,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逐漸獲得認可
回顧合資企業自主經營的發展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事實上,自合資品牌誕生以來,只有少數品牌取得了出色的銷售業績。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匯編的全國轎車品牌銷售信息,上海通用五菱寶駿630去年在合資自主車型中市場表現最好,年銷量為6.81萬輛;其次是東風日產啟辰D50,銷量為3.02萬輛;廣汽本田Concept S1和東風本田思明分別實現了2.46萬輛和1.41萬輛的銷量。從銷量數據中不難看出,首批合資自動駕駛車型賣得不錯的并不多,保持月銷量僅幾百臺并大幅降價的不在少數。
但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幾年的品牌推廣和市場培育,合資自主品牌開始獲得消費者認可,如東風日產啟辰、上汽通用五菱寶駿等,銷量屢創新高。數據顯示,寶駿630在上市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銷量就突破了12萬輛,月銷量最高峰時突破了9000輛;此外,得益于東風日產強大的渠道網絡和旗下車型的高性價比,啟辰品牌的月銷量一舉突破萬輛大關,今年的年銷量將突破10萬輛。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給力的車型是啟辰和寶駿能否迅速獲得認可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合資品牌也看到了這一點。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東風本田總經理水野泰秀明確表示,盡管思明在一些市場上得到了高度認可,但由于缺乏多樣化的車型和品牌力的緩慢提升,“我們可能會考慮在未來推出更多合資自主產品。”水野泰修表示。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嚴景輝表示,合資自主品牌在實際運營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缺乏車型,缺乏持續的營銷策略。然而,嚴景輝也指出,在合資自主品牌行業發展的早期階段,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因為任何新事物都需要經歷一個成長和成熟的過程。
給國產品牌帶來壓力
在合資自主品牌銷量持續上升的同時,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縮小。數據顯示,近年來,國產自主品牌車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11月,自主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68.84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5%,較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
1-11月,國產品牌乘用車累計銷售646.21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0%,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個百分點。
采訪中,多位自主品牌經銷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合資自主車型的不斷推出對自主品牌的銷量產生了巨大影響。幸運的是,合資自主車型的數量還不是很大,合資自主品牌4S店的布局也遠沒有自主品牌廣泛,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一位自主品牌經銷商分析稱,隨著越來越多的合資自主車型進入市場,自主品牌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自成立以來,合資自主品牌一直引起各方的爭議。一些人認為,這是為了提高中國汽車行業的自主研發水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合資自主產品只是過時的外國產品的獨立外衣,無法提高當地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會壓制真正的自主品牌。
事實上,回顧合資企業自主的發展歷程,到目前為止只有幾年的時間。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車生產國和銷售商后,中國汽車行業迫切希望改變對外國投資的依賴,并開始倡導發展自主品牌,以實現汽車行業從大到強。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的同時,為外國品牌增加在中國的技術投資和研發提供了高度支持。為了迎合政策,合資企業紛紛與自主品牌成立合資企業。
然而,在推出合資自主品牌之初,合資企業就有不同程度的保留,并傾向于采取更具適應性的態度。為此,首批推出的合資自主車型大多是通過對國外淘汰車型的“拉皮”和“換標簽”形成的,其作用也是對合資品牌較少涉足的低端市場的補充。合資自主實際上是對合資品牌低端市場的補充,因此,關鍵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嚴京輝認為,這種市場定位與自主品牌嚴重重疊,因此對它們的影響最大。
合資企業自主經營是大勢所趨
盡管合資自主給國產品牌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一些專家對此仍持積極態度。正如賈新光所指出的,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已經到了必須大力發展自身實力的時候,合資自主可以對其進步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中國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也表示,中國未來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汽車強國,我們不能回避競爭我們可以通過強調并不斷加大研發力度來增強自身實力。我希望未來,全國汽車行業能夠將研發投入比例提高到3%-4%。其中,‘四小’群體可達3%,‘四大’群體可達4%,”董揚說。
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經過幾年的發展,合資自動駕駛汽車的市場份額逐漸擴大,獲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合資自動駕駛汽車的出現和發展是大勢所趨。從2009年廣汽本田首款合資概念車概念車亮相,到如今S1、啟辰D50、寶駿630、思明等合資自主車型的出現,合資自主已經完成了最艱難的起步,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2013年,合資自主品牌迎來新一輪發展熱潮,各種新能源汽車車型被提上日程。與此同時,首批合資自動駕駛汽車車型也在不斷進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中以更強的實力競爭。據了解,概念S1推出了一款全新車型,沒有任何舊款車型的痕跡。這完全是廣汽本田自己設計的全新產品;
啟辰也在加快推出更強的新車型,以改善其產品陣容,增強競爭力,例如市場上熱銷的R60。
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長安福特嘉悅、一汽大眾開利、上海大眾天悅、東風悅達起亞華祺等合資自主品牌的出現,合資自主將與合資自主品牌形成良性競爭,成為汽車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昨天,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辦法》,自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提出,私裝地樁地鎖最高罰5000元,停車場私設車位罰款1萬元。另外,將建立統一的停車場信息管理和發布系統。
1900/1/1 0:00:00華南市場因為歷史形成的消費慣性和本土汽車廠商的強勢,使得任何一個其他的汽車廠家都必須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此,上海大眾在企業“2020戰略”的引導下積極應對,近年來在華南地區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900/1/1 0:00:00車惠網雪鐵龍看車團正式開始當天的優惠特別給力,小編都有欲望購車了不過還是把機會留給團友吧下次活動一定要參與先來看看吧:團友們乘坐車惠網大巴來到4S店,店里一片節日的氣氛。
1900/1/1 0:00:00圣誕即將到來,又是一個分享喜悅、散播收獲的季節。忙碌了一年,也該回歸生活,為自己的生活品質把關升級。最好的禮物是拿到就心跳加速,腎上腺素驟升,讓土豪立即變身高富帥,踏入高大上的行列。
1900/1/1 0:00:0012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稱,通過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監測,11月份全國汽車市場價格延續小幅走低態勢,國產汽車與進口汽車價格均有所下降。國產汽車價格穩中有降。
1900/1/1 0:00:0012月13日,主題為“電動汽車推廣模式創新”的第八屆中國花都汽車論壇舉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