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端原材料缺貨、漲價、供應中斷的消息風起云涌,動力電池漲價潮正在醞釀。高科鋰電注意到,近期動力電池企業漲價頻繁,上游原材料短缺引發的漲價潮開始向下游傳導。
據悉,本輪電池漲價已經開始在二三線動力電池企業中蔓延,一線動力電池企業并未改變價格。目前部分磷酸鐵鋰電池的調價幅度在5%-10%左右,三元電池在5%左右。“對于普通客戶,LFP電池的新報價提高了10%,與主要客戶的價格協議還在緊張談判中。預計3月份會有所調整,漲幅或超過5%。”一家動力電池廠商表示。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動力LFP電池的市場均價約為0.6-0.65元/Wh,部分高價達到0.7-0.8元/Wh,較上年上漲5%-10%。另一家三元電池廠商也表示,三元材料價格從115元/公斤漲到155元/公斤,導電劑、NMP、PVDF、電解液都不能用現金購買,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公司鋼瓶單價上漲0.3-0.4元/個。高科鋰電注意到,部分三元單晶5系電池的市場報價已經漲到0.8-0.9元/Wh。最近朋友圈一張鋰電池材料漲價的信息圖,也能明顯感受到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包括NMP、CNT、銅箔、錳酸鋰、三元、電解液、石墨、SP、PVDF等材料,年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材料除了漲價外還嚴重缺貨。
此外,短缺和漲價同樣嚴峻的還有碳酸鋰、磷酸亞鐵鋰和六氟磷酸鋰。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商業均價重回8萬/噸,較一年前的均價6.3萬元/噸上漲21.2%;電力LFP材料供應商報價約為45000/噸,較去年第四季度的36000/噸上漲25%,甚至關閉報價。六氟磷酸鋰近期商業價格高達15-16萬/噸。漲價談判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陷入僵局,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也開始與下游大客戶展開漲價談判。但收車意愿并不強烈,雙方漲價談判陷入僵局。一方面,動力電池廠商很無奈。“對大客戶的供應價格非常低。去年Q4物料價格上漲,企業已經遭遇一輪成本消化。這次電池調價是正常的價格波動,產業鏈也沒辦法。”上述動力電池企業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大客戶車企的實力。A00級車型銷量最高的某資深車企人士向高拱鋰業直言,公司暫時不會接受電池企業提出的漲價要求。目前仍維持著許多電池配套企業的供應體系支持和部分電池長期訂單的簽訂。其實如其所言,市場上A00級車型的幾家配套電池供應商的博弈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池漲價的話語權。例如,洪光微型電動汽車電池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星恒電源、彭輝能源、AVIC鋰電池等。歐拉R1電池的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塔菲爾、天津衛等。奇瑞eQ1電池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多福多、天津衛玠、蒙古利、華鼎國聯等...上述車企高層認為,本輪材料漲價是基于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的短期波動現象,價格漲跌最終會形成供應體系與市場需求的相對平衡狀態,大規模的量可以帶動電池成本下降,動力電池降價仍是大趨勢。同時,由于頭部電池企業尚未提出漲價要求,這也使得部分電池企業的漲價談判更加激烈。據了解,頭部電池企業價格之所以暫時穩定,一方面是因為其對核心原材料有長期鎖定或深度捆綁,加上產業化規模和成本控制,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頭部電池企業價格相對其他電池企業較高,因此本輪材料漲價仍在其掌控之中。毫無疑問,動力電池漲價必然導致下游市場震蕩。一些汽車公司已經開始表達他們的擔憂。“今年,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抱有很高的期望。動力電池價格一旦上漲,必然導致終端價格上漲。to B市場還有接受空間,但對to C市場會有很大沖擊,尤其是A00級汽車市場。”放眼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兩端強勁增長趨勢明顯。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A00純電動汽車銷量306796輛,同比增長32%,B純電動乘用車銷量212294輛,同比增長818%。A0級和A級銷量分別為97449輛和331465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29%。如果材料價格繼續上漲,動力電池價格也會上漲。一旦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對價格敏感的A00級車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2021年整體預期銷量也可能大幅下調。從動力電池企業來看,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將使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更加嚴峻。對上游資源的掌控能力弱,對下游漲價的話語權不強。上游材料的持續上漲將使其承受更大的市場壓力……。從目前情況來看,此輪材料漲價對電池需求相對較小的企業產生了影響,而電池需求較大的企業漲價還在協商中。值得注意的是,電池材料長期單鎖一般在四分之一左右,下一輪談判馬上開始。一些材料公司已經開始對頭部電池公司進行價格談判。接下來,頭部電池企業是否調價,將直接影響整個國內電池價格的浮動變化。供應端原材料缺貨、漲價、供應中斷的消息風起云涌,動力電池漲價潮正在醞釀。高科鋰電注意到,近期動力電池企業漲價頻繁,上游原材料短缺引發的漲價潮開始向下游傳導。
據悉,本輪電池漲價已經開始在二三線動力電池企業中蔓延,一線動力電池企業并未改變價格。目前部分磷酸鐵鋰電池的調價幅度在5%-10%左右,三元電池在5%左右。“對于普通客戶,LFP電池的新報價提高了10%,與主要客戶的價格協議還在緊張談判中。預計3月份會有所調整,漲幅或超過5%。”一家動力電池廠商表示。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動力LFP電池的市場均價約為0.6-0.65元/Wh,部分高價達到0.7-0.8元/Wh,較上年上漲5%-10%。另一家三元電池廠商也表示,三元材料價格從115元/公斤漲到155元/公斤,導電劑、NMP、PVDF、電解液都不能用現金購買,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公司鋼瓶單價上漲0.3-0.4元/個。高科鋰電注意到,部分三元單晶5系電池的市場報價已經漲到0.8-0.9元/Wh。最近朋友圈一張鋰電池材料漲價的信息圖,也能明顯感受到動力電池企業的壓力,包括NMP、CNT、銅箔、錳酸鋰、三元、電解液、石墨、SP、PVDF等材料,年后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部分材料除了漲價外還嚴重缺貨。
此外,短缺和漲價同樣嚴峻的還有碳酸鋰、磷酸亞鐵鋰和六氟磷酸鋰。其中,電池級碳酸鋰商業均價重回8萬/噸,較一年前的均價6.3萬元/噸上漲21.2%;電力LFP材料供應商報價約為45000/噸,較去年第四季度的36000/噸上漲25%,甚至關閉報價。六氟磷酸鋰近期商業價格高達15-16萬/噸。漲價談判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而陷入僵局,部分動力電池企業也開始與下游大客戶展開漲價談判。但收車意愿并不強烈,雙方漲價談判陷入僵局。一方面,動力電池廠商很無奈。“對大客戶的供應價格非常低。去年Q4物料價格上漲,企業已經遭遇一輪成本消化。這次電池調價是正常的價格波動,產業鏈也沒辦法。”上述動力電池企業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大客戶車企的實力。A00級車型銷量最高的某資深車企人士向高拱鋰業直言,公司暫時不會接受電池企業提出的漲價要求。目前仍維持著許多電池配套企業的供應體系支持和部分電池長期訂單的簽訂。其實如其所言,市場上A00級車型的幾家配套電池供應商的博弈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電池漲價的話語權。例如,洪光微型電動汽車電池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星恒電源、彭輝能源、AVIC鋰電池等。歐拉R1電池的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蜂巢能源、塔菲爾、天津衛等。奇瑞eQ1電池配套供應商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郭萱高科、多福多、天津衛玠、蒙古利、華鼎國聯等...上述車企高層認為,本輪材料漲價是基于市場供需失衡導致的短期波動現象,價格漲跌最終會形成供應體系與市場需求的相對平衡狀態,大規模的量可以帶動電池成本下降,動力電池降價仍是大趨勢。同時,由于頭部電池企業尚未提出漲價要求,這也使得部分電池企業的漲價談判更加激烈。據了解,頭部電池企業價格之所以暫時穩定,一方面是因為其對核心原材料有長期鎖定或深度捆綁,加上產業化規模和成本控制,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頭部電池企業價格相對其他電池企業較高,因此本輪材料漲價仍在其掌控之中。毫無疑問,動力電池漲價必然導致下游市場震蕩。一些汽車公司已經開始表達他們的擔憂。“今年,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抱有很高的期望。動力電池價格一旦上漲,必然導致終端價格上漲。to B市場還有接受空間,但對to C市場會有很大沖擊,尤其是A00級汽車市場。”放眼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兩端強勁增長趨勢明顯。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A00純電動汽車銷量306796輛,同比增長32%,B純電動乘用車銷量212294輛,同比增長818%。A0級和A級銷量分別為97449輛和331465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29%。如果材料價格繼續上漲,動力電池價格也會上漲。一旦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對價格敏感的A00級車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2021年整體預期銷量也可能大幅下調。從動力電池企業來看,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將使中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的生存更加嚴峻。對上游資源的掌控能力弱,對下游漲價的話語權不強。上游材料的持續上漲將使其承受更大的市場壓力……。從目前情況來看,此輪材料漲價對電池需求相對較小的企業產生了影響,而電池需求較大的企業漲價還在協商中。值得注意的是,電池材料長期單鎖一般在四分之一左右,下一輪談判馬上開始。一些材料公司已經開始對頭部電池公司進行價格談判。接下來,頭部電池企業是否調價,將直接影響整個國內電池價格的浮動變化。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印度交通部長NitinGadkari表示,如果特斯拉承諾在該國生產電動汽車,印度準備為其提供激勵措施,確保該公司在印度的生產成本低于中國。
1900/1/1 0:00:00中國汽車產業長期被芯片扼住脖頸的尷尬,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有望逐漸得到緩解。
1900/1/1 0:00:003月2日,沃爾沃汽車發布其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
1900/1/1 0:00:00外媒報道稱,三星SDI宣布將向其位于匈牙利的動力電池工廠投資942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億元)擴充電池產能,增加對寶馬、大眾等在內的歐洲客戶的電池供應。
1900/1/1 0:00:00奔馳未達到中美兩國燃油經濟性和減排目標去年,戴姆勒決定優先在歐洲銷售低排放的梅賽德斯奔馳電動車,這導致該公司未能在美國和中國實現燃油經濟性和減排目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