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經濟高速發展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
在2021中國電動汽車百人大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宣布,在新冠肺炎的沖擊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均大幅增長,基于新型純電驅動平臺的中國車型成為主流。
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可喜的數據,但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從最初100到200區間的低端電動車到目前中國品牌在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從最初的特斯拉標準在中國獨大,到現在中國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監管體系;從人們的質疑和擔憂,到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電動車;從最初的補、庫存積壓到今天的真金白銀汽車銷售,行業需要扎實的深耕。
作為新能源行業的投資人,作為國內第一批新能源車主,筆者一直在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和未來。在行業也把目光聚焦在充電行業的時候,希望充電樁的發展不要重復電動車的一些老問題,而是要務實,腳踏實地。
充電聯盟發布2020年充電樁運營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共上報公共充電樁80.7萬個;關于124.5萬個車載樁的信息,包括87.3萬個單元。也就是說,全國有168.1萬個充電樁,相當于每三輛車就有一個充電樁。
不過作為新能源車主,我最能感受到充電的無奈。經常在上海杭州等相對發達的城市排隊求充電。那么這個龐大的數據是從哪里來的呢?
充電樁前三名分別是特電、邢星充電、國家電網。一線城市也是這些企業的重點布局地。
特來電app顯示上海25102個充電樁。星星充電app顯示13121。國家電網app顯示646個站,近6000個充電樁。實地充電:在陸家嘴最繁華的中心區,專電只有三個站,趙胤大廈也只有幾個經常排隊的樁。星星充電顯示1站在鄭達廣場。問題是不能開車進出。這是互聯互通的私人股份。國家電網位于東方賓館的中心大樓和地下車站。在三大運營商只有幾個站的這么密集繁華的區域,如何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
這樣的充電樁頭部企業是否應該沉下心來,重新考慮如何真正為用戶服務和建樁?
國家形勢:
國家電網充電APP顯示179000個充電樁。
特來電APP,顯示在建和運營的充電樁2010萬個;星星充電app,顯示88000個充電樁。
國網、Telnet、星星充電、充電聯盟的顯示數據都低于充電聯盟。星星充電App可以找到88000個公共充電樁,遠至聯盟數據的117000個。這些企業的利害關系在哪里?
筆者咨詢了業內朋友,表示充電樁公司需要向聯盟申報充電樁數量。但是,為了跟蹤聯盟的數據量,他們也可以報告私有的車載樁,稱為共享充電樁。什么是共享充電點?我可以直接掛在app上嗎?我可以通過在app上附加一個木樁進行分享的方式去別人的車庫嗎?就算業主同意,物業能同意嗎?一個車庫一個車位可以當兩張“停車卡”用嗎?看app,確實有共享的私人股權,但是已經很多年沒用了。怎么能稱之為公共利益呢?
這種報告模式對于用戶和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誤導。請問你的有效股份在哪里?你真正的注在哪里?
除了電,車載樁大部分都是交流慢充,所以帶來的充電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大部分充電量是由DC快速充電樁創造的。通過特別呼叫和Star向聯盟報告的DC樁數分別為118000和45000。而雙方充電容量分別為27億千瓦時和24.8億千瓦時,快充容量相差近3倍,但耗電量如此接近,利用差距如此之大?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我們來看單樁日耗電量=年充電容量/DC樁數/365天。
充電聯盟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家電網DC樁83000個,年充電容量480萬千瓦;專用電站DC樁11.8萬個,年充電容量1546萬千瓦;明星充電樁45000個,年充電能力573萬千瓦。
從計算結果來看,國家電網平均單樁每天58度,特電每天63度,星星每天151度。太不合理了。換句話說,充電樁利用率正常的時候,充電量有這么大的偏差,但是如果充電量正常,利用率就嚴重脫離實際。
無論是充電樁的數量,還是充電樁的金額,都是一個公司實力的體現。這必然是多個巨頭之間的秘密競爭,也會有很多作者不了解的情況。在這里,這只是一點猜測,給像我這樣的投資者一種平靜的感覺。
我覺得在充電樁數量增長的背后,企業也需要一點冷靜。
比各地區宣稱達到1:1的車樁比更重要的是,充電樁是真正打算給用戶用的。一個能充電、充電好的充電樁,是支撐未來數百萬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充電樁,不能是一次性的充電樁。充電樁企業也要服務用戶,考慮行業發展,務實地把樁建成現實,讓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1月24日,對于“擬公開發行可轉債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一事,長城汽車發布公告進行了回復和說明。
1900/1/1 0:00:002020年的最后幾天,一則“上汽集團安裝人體紅外傳感器監控員工”的曝料,在行業內外掀起波瀾。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
1900/1/1 0:00:002021年1月,馭勢科技(UISEE)宣布完成累計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并獲得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的戰略注資。這是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首筆投資。
1900/1/1 0:00:002020年的最后幾天,一則“上汽集團安裝人體紅外傳感器監控員工”的曝料,在行業內外掀起波瀾。
1900/1/1 0:00:00雖然蘋果造車仍未獲得官方確認,但一系列圍繞“Titan”項目的舉動正讓這一意圖越來越清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