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孫勇:不讓華為造車或將成為任正非最大的失誤!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最近汽車行業很熱鬧。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智能電動車領域,掀起又一輪造車熱潮。繼蘋果造車的消息之后,上周,百度聯手吉利,阿里巴巴聯手SAIC,宣布進軍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消息。

如果不出我所料,此刻,騰訊、滴滴、美團、小米等。肯定也在討論要不要直接走到最后!

于是,有朋友問我:華為會造車嗎?

我回答:“華為董事長已經說了,三年內任何人提建議,干擾公司,都可以調離崗位;但我認為,如果任不讓華為盡快造車,可能是他最大的錯誤!"

為什么這么說?

這里我談三個原因:

第一,智能電動車市場足夠大,華為可以出手。智能電動車市場有多大?僅在中國市場,按照規劃,如果2035年汽車銷量達到3000萬輛(當然可能更多),超過一半,也就是1500萬輛,將是智能電動車。每輛車均價15萬元計算,這是一個2萬多億的大市場。這還不包括圍繞汽車的收入,如分期付款、保險、保養、二手車置換、儲能等。,且不包括大數據接入后新打造的“智能移動私人空間”帶來的車外巨額收入。

回過頭來看,華為干了這么多年,2019年營收才8500億。它在哪里能找到像智能電動車這么大的市場?

第二,如果華為只做增量的元器件供應商,會面臨很大的風險。現在,華為的定位是專注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零部件提供商。如果按照這個定位去做,再怎么做,我們的定位也只能達到燃油車時代的博世、大陸、琥珀等零部件巨頭的位置。

但問題是,智能電動車是“軟件定義的汽車”,估計不會再有像博世這樣的配套公司了!因為主機廠必須把大腦、小腦、神經系統這些關鍵節點的數據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及時迭代更新,而未來只要條件成熟,就會自己做操作系統和芯片。

鑒于華為目前的特殊地位,跨國車企一般不會讓它支持,合資企業不會讓它支持,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中的強者也不會讓它支持,剩下一堆自主品牌。這些自主品牌在現階段會以其為依托,聯手其簽訂多項內容相近的戰略合作協議。但一段時間后,幸存的強者會逐漸琢磨自己的工作,或者越來越多的部分會自己完成;活得不好的弱者還會繼續依賴華為,但是做這個品牌很可能就沒了!這樣看來,華為未來做增量元器件供應商的空間有多大?

第三,華為造車的話,可以整合自身的技術優勢,通過品牌實現利益最大化。可以說,華為是目前制造高端智能電動車最有實力的公司。據我所知,現在華為的技術涉及智能“云(智能車云)-管(智能網聯)-終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驅動)”的所有領域,也有集成電機、電控、減速器等七大部件的電驅動解決方案。只要華為一聲令下,憑借華為的號召力,天下英雄匯聚,短時間造一輛好車應該不難。

華為只有造車,真正擁有自己的整車品牌,才能實現品牌溢價,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則再好的技術,在別人的車輛品牌下也賣不出大價錢。

我對華為的歷史略知一二。按照華為的基因,是TOB企業,靠賣電信設備和網絡建設起家。華為剛做手機的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當時是去海外開拓市場,幫別人建網絡。有客戶說,你得做終端手機,不然沒法用你的設備,讓你建網絡。盡管任之前曾對那些建議造手機的人大發雷霆,說這樣做分散了華為的注意力,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在客戶的要求下開始造TOC手機。不知道,因為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智能手機大爆發的契機,華為手機一下子就做起來了!

車最后可能也一樣。華為本來不想做,最后形勢逼得還是不做了!

不信?我們走著瞧!最近汽車行業很熱鬧。互聯網巨頭紛紛進軍智能電動車領域,掀起又一輪造車熱潮。繼蘋果造車的消息之后,上周,百度聯手吉利,阿里巴巴聯手SAIC,宣布進軍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的消息。

如果不出我所料,此刻,騰訊、滴滴、美團、小米等。肯定也在討論要不要直接走到最后!

于是,有朋友問我:華為會造車嗎?

我回答:“華為董事長已經說了,三年內任何人提建議,干擾公司,都可以調離崗位;但我認為,如果任不讓華為盡快造車,可能是他最大的錯誤!"

為什么這么說?

這里我談三個原因:

第一,智能電動車市場足夠大,華為可以出手。智能電動車市場有多大?僅在中國市場,按照規劃,如果2035年汽車銷量達到3000萬輛(當然可能更多),超過一半,也就是1500萬輛,將是智能電動車。每輛車均價15萬元計算,這是一個2萬多億的大市場。這還不包括圍繞汽車的收入,如分期付款、保險、保養、二手車置換、儲能等。,且不包括大數據接入后新打造的“智能移動私人空間”帶來的車外巨額收入。

回過頭來看,華為干了這么多年,2019年營收才8500億。它在哪里能找到像智能電動車這么大的市場?

第二,如果華為只做增量的元器件供應商,會面臨很大的風險。現在,華為的定位是專注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零部件提供商。如果按照這個定位去做,再怎么做,我們的定位也只能達到燃油車時代的博世、大陸、琥珀等零部件巨頭的位置。

但問題是,智能電動車是“軟件定義的汽車”,估計不會再有像博世這樣的配套公司了!因為主機廠必須把大腦、小腦、神經系統這些關鍵節點的數據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及時迭代更新,而未來只要條件成熟,就會自己做操作系統和芯片。

鑒于華為目前的特殊地位,跨國車企一般不會讓它支持,合資企業不會讓它支持,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中的強者也不會讓它支持,剩下一堆自主品牌。這些自主品牌在現階段會以其為依托,聯手其簽訂多項內容相近的戰略合作協議。但一段時間后,幸存的強者會逐漸琢磨自己的工作,或者越來越多的部分會自己完成;活得不好的弱者還會繼續依賴華為,但是做這個品牌很可能就沒了!

這樣看來,華為未來做增量元器件供應商的空間有多大?

第三,華為造車的話,可以整合自身的技術優勢,通過品牌實現利益最大化。可以說,華為是目前制造高端智能電動車最有實力的公司。據我所知,現在華為的技術涉及智能“云(智能車云)-管(智能網聯)-終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電驅動)”的所有領域,也有集成電機、電控、減速器等七大部件的電驅動解決方案。只要華為一聲令下,憑借華為的號召力,天下英雄匯聚,短時間造一輛好車應該不難。

華為只有造車,真正擁有自己的整車品牌,才能實現品牌溢價,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則再好的技術,在別人的車輛品牌下也賣不出大價錢。

我對華為的歷史略知一二。按照華為的基因,是TOB企業,靠賣電信設備和網絡建設起家。華為剛做手機的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當時是去海外開拓市場,幫別人建網絡。有客戶說,你得做終端手機,不然沒法用你的設備,讓你建網絡。盡管任之前曾對那些建議造手機的人大發雷霆,說這樣做分散了華為的注意力,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在客戶的要求下開始造TOC手機。不知道,因為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智能手機大爆發的契機,華為手機一下子就做起來了!

車最后可能也一樣。華為本來不想做,最后形勢逼得還是不做了!

不信?我們走著瞧!

標簽:大發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新一代航海家:豪華市場的“新勢力” 傳統眼中的特斯拉

1月19日,汽車預言家在北京林肯4S店看到,新一代林肯航海家Nautilus已經正式進店并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區間33084858萬元。

1900/1/1 0:00:00
新能源車冬季續航里程大減 車主:一天一充電 不敢開空調

對于新能源車來說,續航里程是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同時也是各生產廠商爭奪市場的核心賣點。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車頭部廠家遇“幸福的痛苦” 電池產能不足有望在6月緩解

近期,據外媒報道,三菱化學將把電動汽車電池所用液體的全球產能提高約50。為此,這家日本制造商將投入數十億日元,以提高鋰電池電解液的產量。這些資金將用于升級美國、英國和中國工廠內的設備。

1900/1/1 0:00:00
極狐于立國:做用戶型企業真的會上癮

2020年的北汽新能源,似乎到了“不破不立”的邊緣。誰也沒想到,在過去這一年,北汽新能源的銷量會有如此“降速”。

1900/1/1 0:00:00
入門低于20萬 ID.4 CROZZ將電動車競爭帶入一汽-大眾“領地”

1月19日,一汽大眾IDID4CROZZ開啟預售,提供5種版本,售價1999萬元2799萬元,這意味著,一汽大眾最新的純電動汽車即將規模化推向市場。

1900/1/1 0:00:00
特斯拉再下一城 將與巴基斯坦總理會面商談電動車投資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特斯拉高管將與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Khan)會面,討論在巴基斯坦投資電動車的機會。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