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至17日,主題為“發展新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今年的百人會論壇首次在網上舉行。來自國內外政府、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的200多位代表在線分享觀點、交流心得。17日上午,以“中高級發展階段的市場格局與發展策略”為主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論壇拉開帷幕,大家就如何保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論壇上,威馬汽車首席增長官王新發表了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來賓們,早上好。我是王新,威馬汽車的首席增長官。首先感謝百人會給了威馬一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威馬的成長歷程,以及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汽車的看法。威馬汽車是2015年成立的比較年輕的造車新勢力,整個企業的核心團隊是一個比較多元化的團隊。我們的創始人沈暉是沃爾沃中國的前董事長,工程設計團隊大部分來自傳統OEM和跨國公司。對于我今天分享的主題,“用戶時代”的汽車消費新勢力,也體現了我們作為造車新勢力與一些較大的跨國汽車公司和傳統汽車品牌的巨大區別,即我們在互聯網上,尤其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成立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但已經有超過40,000輛威馬汽車在路上行駛。事實上,在新的消費環境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面對巨大的變革,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剛才聽了業內前輩包括專家的賽道、政策、技術的分享。我會提供更多關于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思維模式和營銷的考慮,特別是因為我是汽車行業的新兵,背景是互聯網。我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挑戰,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參考。首先分享一下我們對智能車賽道核心發展趨勢的看法。我們定義的用戶驅動時代,真正大規模發展是在2020年以后。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個成長,包括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都是建立在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主要是增加購買,但是在2018-2020年期間,政策導向逐漸萌芽為需求。我們也看到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包括智能汽車的產品體驗,用戶體驗,甚至消費,都和傳統汽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續航,售后保障,甚至生活方式,換電等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因為這幾年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幾個造車新勢力優秀,科技和互聯網基因強的品牌,真正把用戶的思維帶入了智能汽車領域,實際上對新能源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成長、知名度擴大、品牌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雖然每一個新能源品牌都說以用戶思維為核心,但更多的是我們真正能從用戶身上有深刻的洞察,市場運營的思維模式的改變在交易智能汽車中更重要,無論是用戶運營還是營銷,不僅僅是喊口號,更是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發展趨勢。第二個趨勢,在智能汽車領域,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區分傳統品牌還是新車品牌。消費者不這么認為。他在做購買決策或者關注汽車行業的時候,他是一個很簡單的消費心態,因為汽車是一個低頻高客單價的產品,不像日常生活中買教育產品或者高頻低客單價的產品。贊成……呃,所有品牌都在同一條競爭軌道上。誰能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誰能提供更多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消費體驗,誰能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技術,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所以我們很高興看到一些大品牌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消費者認為智能汽車會成為一個比較新鮮和先鋒的產品。這是科技產品或者互聯網時代的爆發帶給我們的新思想。除此之外,特斯拉和中國領先的新造車力量都加入了這個舞臺,這非常有趣。未來消費者看待汽車消費品,會更貼近科技產品的本質。第三點很驕傲,尤其是在智能汽車賽道,中國的品牌扛起了品牌關注的大旗。當初特斯拉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大教育,面向整個市場,面向全球,面向中國市場。時至今日,如果人們真的去Tik Tok,看看百度搜索,看看頭條,就會看到造車新勢力頻頻出現,甚至很多消息,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成為了人們非常關注的汽車領域的品牌流行語。我覺得,特別是在高端品牌印象增速上,2017年到2018年關注度增速是63%,2018年到2019年是132%,非常快。二是國際品牌形象。本來,消費者是區分中國汽車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現在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你可以看到我們想給消費者呈現一個更國際化、更簡單、更智能、更面向用戶的科技產品形象。中國消費者不再關心你是本土品牌還是國際品牌。大家都喜歡中國品牌的國際形象,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制造”的大趨勢。第二節,我特別想分享智能汽車領域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用戶變化1:車輛智能化需求關注度提升。這張圖是大標題搜索系統上內容的分享率。消費者高度關注的領域基本都與車輛智能控制和產品有關。最高的是自動駕駛,包括屏幕,因為屏幕是消費者進入汽車后直接感受到的第一個科技硬件。通過這個硬件,他可以擁有更多智能的互聯網交互內容體驗,包括車載互聯和智能語音。從用戶對科技智能配置的興趣愛好來看,國內的汽車品牌用戶已經越來越將汽車視為行駛在路上的大工業產品,向人機交互方向轉變。因此,我們造車的新勢力將專注于自動駕駛和交互式UI和UE的設計。可以想象,我們的車就是一個大iPhone。我們認為無論是軟件定義的汽車還是軟件+硬件定義的汽車,用戶的交互體驗變得更加重要。現在威馬的車,包括整個智能駕駛艙,市場主流消費區間在15-20萬元。我們致力于讓消費者以相對合理的成本體驗更多的高科技。智能駕駛艙實現了完全的AI語音控制。所有的話都說完了。這些都體現了消費者對智能的關注,尤其是一些黑科技。因為黑科技基本上可以成為智能汽車喚醒消費者注意力的第一關鍵詞。用戶變化二:消費者渴望擁有“場景化”的智能體驗。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智能汽車不是軍備競賽,雖然在技術領域,其實汽車公司往往喜歡講很多,比如自動駕駛的水平,計算能力,處理速度,續航等等。消費端不希望這些功能被割裂,希望看到車企如何通過場景化的智能體驗帶來使用和體驗上的巨大提升。過多的專業堆砌更多的是為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和行業的領先地位。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關注的是你的“大號iPhone”和“駕駛機器人”能否給他提供駕駛效率和快感。在場景上,比如音樂場景、娛樂場景,消費者更關心的是這些能真正給我們帶來巨大科技,讓我們區別于燃油車的屬性……用戶變化三:智能車主更年輕,對品牌更開放。關于用戶行為和年齡的變化,我沒聽過太多。其實在行業里面,尤其是我們直接面對用戶的時候,我們發現用戶年齡的變化,他的消費行為,其實是我們看待整個智能汽車領域發展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驅動力,有兩個最大的變化。第一,雖然現在買車的主要消費者還是30歲甚至30歲以上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消費者,但是今天30歲的消費需求已經和我們父輩30歲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現代消費者更注重品牌和用戶體驗;其次,現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希望參與到整個產品的優化和變革過程中。特別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點是,作為汽車制造的新生力量,我們創新和變革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雖然汽車整體是重工業,R&D和生產周期相對較長,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用戶運營,讓用戶參與到R&D的方方面面。從外形的前期設計,到功能的反饋,甚至在OTA上線之前,我們都會不斷和消費者溝通學習。我們每個月都會和消費者做工作坊和圓桌會議,特別是車主可以直接反饋功能痛點,希望下一代產品有所改變的地方。我們會立即迭代,迭代速度也很快。最快的時候,幾個月就能實現。即使是在下一款車型上,我們依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對整個產品迭代進行排序。這是來自年輕消費者的強有力的投入。第二,消費者對品牌更加開放。我前面說過,他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國際品牌。所以對于智能汽車來說,中國品牌,尤其是國勢,打造民族品牌的信心還是很基礎的。用戶變化四:用戶更渴望與品牌平等對話。由于智能汽車是作為一個技術品牌打造的,用戶期望與品牌進行平等對話。原來在汽車的黃金時代,有很大的資源和更高的預算,我們做了很多非常高級的品牌營銷動作。我覺得現在的消費者在做購車決策的時候,都希望和品牌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維度上進行溝通。對我們打造品牌形象有什么啟發,尤其是所謂的用戶思維是什么?用戶思維就是作為一個汽車品牌,無論是打造我們的產品,還是提供服務和售后體驗,都要放低姿態,以服務商的心態面對消費者的訴求。用戶變化五:消費需求多樣。如果說原來80-90%的消費者決策都和產品本身有關,現在可能分成三部分。當然,必須是專業的。你的產品仍然是購買決策的巨大基礎,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高效化。第二是質量。品質是你的品牌形象,是你能否代表旅行生活方式的話語權。第三是體驗。你的品牌讓消費者感到快樂嗎?為什么我們做很多用戶運營,包括業主俱樂部,就是希望它能在圈子里找到一個和業主社交對話的空間,希望和各種類型的用戶互動。這些其實就是我們看到的用戶變化。最后一部分,我將介紹威馬是如何進行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變革的。在營銷領域,2015年之前是灌輸式營銷,push向消費者灌輸了大量的產品和品牌信息。2016年,用戶重新獲得了大量的營銷主導權。這可以從媒體和品牌傳播的方式上看出來。為什么造車會有這么多新生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在以Twitter的形式傳遞他的品牌信息,或者大家都想做事件,想走出圈子,想和家里的年輕人說說話。第二,汽車行業正式進入用戶時代。以前是靠大規模廣告購買垂直媒體的線索。在當今3.0時代,誰是好用戶,誰能最大化用戶口碑,誰就能以更低的成本成為智能汽車品牌。好策略。我們認為這個策略實際上是用戶創造的策略。合在一起,我們的核心其實就是看用戶口碑,智能汽車打造品牌很重要。現在這個行業,這些造車新勢力是銷量最好的,占比在30-60%不等。因為未來新車購買者還是會受到挑戰,還是要充分發揮車主和用戶的能量。我們其實是用全生命周期來和用戶建立溝通關系,因為一方面消費鏈條變長了,另一方面干擾因素多,覆蓋碎片化。威馬在2020年開始升級重建品牌。我們讓威馬的品牌年輕化,尤其是基于智能汽車科技屬性的技術普及和引爆主流的策略。我們把品牌標識改成了與用戶區對話,覆蓋用戶全程,所以我們有100多個用戶觸點進行用戶運營。我們破產了……下來我們與用戶互動的觸點,從最初的品牌建設影響到中間的轉化。另一個重要的啟示是,用戶操作從公有領域到私有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都在減少傳統的廣告,因為你有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來宣傳或推廣一個科技品牌。不如讓消費者通過人心、通過消費者的接受來傳播和影響,效率更高。流量模式的升級,把我們的品牌、營收增長、訂單思維變成品牌資產思維,還是很重要的。1月15日至17日,以“發展新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舉行。今年的百人會論壇首次在網上舉行。來自國內外政府、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的200多位代表在線分享觀點、交流心得。17日上午,以“中高級發展階段的市場格局與發展策略”為主題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論壇拉開帷幕,大家就如何保持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論壇上,威馬汽車首席增長官王新發表了精彩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來賓們,早上好。我是王新,威馬汽車的首席增長官。首先感謝百人會給了威馬一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威馬的成長歷程,以及我們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汽車的看法。威馬汽車是2015年成立的比較年輕的造車新勢力,整個企業的核心團隊是一個比較多元化的團隊。我們的創始人沈暉是沃爾沃中國的前董事長,工程設計團隊大部分來自傳統OEM和跨國公司。對于我今天分享的主題,“用戶時代”的汽車消費新勢力,也體現了我們作為造車新勢力與一些較大的跨國汽車公司和傳統汽車品牌的巨大區別,即我們在互聯網上,尤其是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們成立只有短短的五年時間,但已經有超過40,000輛威馬汽車在路上行駛。事實上,在新的消費環境下,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時代,如何面對巨大的變革,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剛才聽了業內前輩包括專家的賽道、政策、技術的分享。我會提供更多關于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思維模式和營銷的考慮,特別是因為我是汽車行業的新兵,背景是互聯網。我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待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挑戰,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參考。首先分享一下我們對智能車賽道核心發展趨勢的看法。我們定義的用戶驅動時代,真正大規模發展是在2020年以后。在此之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個成長,包括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都是建立在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主要是增加購買,但是在2018-2020年期間,政策導向逐漸萌芽為需求。我們也看到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包括智能汽車的產品體驗,用戶體驗,甚至消費,都和傳統汽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續航,售后保障,甚至生活方式,換電等新的商業模式,消費者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因為這幾年造車新勢力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幾個造車新勢力優秀,科技和互聯網基因強的品牌,真正把用戶的思維帶入了智能汽車領域,實際上對新能源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成長、知名度擴大、品牌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雖然每一個新能源品牌都說以用戶思維為核心,但更多的是我們能真正深刻洞察用戶,更重要的是市場運營思維方式的改變……t在交易智能汽車上,無論是用戶運營還是營銷,不僅僅是喊口號,更是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發展趨勢。第二個趨勢,在智能汽車領域,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區分傳統品牌還是新車品牌。消費者不這么認為。他在做購買決策或者關注汽車行業的時候,他是一個很簡單的消費心態,因為汽車是一個低頻高客單價的產品,不像日常生活中買教育產品或者高頻低客單價的產品。對于消費者來說,所有的品牌都在同一個競爭軌道上。誰能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誰能提供更多符合市場發展規律的消費體驗,誰能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和技術,才是消費者所關心的。所以我們很高興看到一些大品牌不再是消費者的唯一選擇。消費者認為智能汽車會成為一個比較新鮮和先鋒的產品。這是科技產品或者互聯網時代的爆發帶給我們的新思想。除此之外,特斯拉和中國領先的新造車力量都加入了這個舞臺,這非常有趣。未來消費者看待汽車消費品,會更貼近科技產品的本質。第三點很驕傲,尤其是在智能汽車賽道,中國的品牌扛起了品牌關注的大旗。當初特斯拉是智能汽車領域的大教育,面向整個市場,面向全球,面向中國市場。時至今日,如果人們真的去Tik Tok,看看百度搜索,看看頭條,就會看到造車新勢力頻頻出現,甚至很多消息,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成為了人們非常關注的汽車領域的品牌流行語。我覺得,特別是在高端品牌印象增速上,2017年到2018年關注度增速是63%,2018年到2019年是132%,非常快。二是國際品牌形象。本來,消費者是區分中國汽車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現在在智能汽車的賽道上,你可以看到我們想給消費者呈現一個更國際化、更簡單、更智能、更面向用戶的科技產品形象。中國消費者不再關心你是本土品牌還是國際品牌。大家都喜歡中國品牌的國際形象,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制造”的大趨勢。第二節,我特別想分享智能汽車領域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用戶變化1:車輛智能化需求關注度提升。這張圖是大標題搜索系統上內容的分享率。消費者高度關注的領域基本都與車輛智能控制和產品有關。最高的是自動駕駛,包括屏幕,因為屏幕是消費者進入汽車后直接感受到的第一個科技硬件。通過這個硬件,他可以擁有更多智能的互聯網交互內容體驗,包括車載互聯和智能語音。從用戶對科技智能配置的興趣愛好來看,國內的汽車品牌用戶已經越來越將汽車視為行駛在路上的大工業產品,向人機交互方向轉變。因此,我們造車的新勢力將專注于自動駕駛和交互式UI和UE的設計。可以想象,我們的車就是一個大iPhone。我們認為無論是軟件定義的汽車還是軟件+硬件定義的汽車,用戶的交互體驗變得更加重要。現在威馬的車,包括整個智能駕駛艙,市場主流消費區間在15-20萬元。我們致力于讓消費者以相對合理的成本體驗更多的高科技。智能駕駛艙實現了完全的AI語音控制。所有的話都說完了。這些都體現了消費者對智能的關注,尤其是一些黑科技。因為黑科技基本上可以成為智能汽車喚醒消費者注意力的第一關鍵詞。用戶變化二:消費者渴望擁有“場景化”的智能體驗。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智能汽車不是軍備競賽,雖然在技術領域,其實汽車公司往往喜歡講很多,比如自動駕駛的水平,計算能力,工藝流程……速度,續航等等。消費端不希望這些功能被割裂,希望看到車企如何通過場景化的智能體驗帶來使用和體驗上的巨大提升。過多的專業堆砌更多的是為了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和行業的領先地位。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關注的是你的“大號iPhone”和“駕駛機器人”能否給他提供駕駛效率和快感。在場景上,比如音樂場景、娛樂場景,消費者更關注的是這些能真正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區別于燃油車的技術的屬性。用戶變化三:智能車主更年輕,對品牌更開放。關于用戶行為和年齡的變化,我沒聽過太多。其實在行業里面,尤其是我們直接面對用戶的時候,我們發現用戶年齡的變化,他的消費行為,其實是我們看待整個智能汽車領域發展的一個非常關鍵的驅動力,有兩個最大的變化。第一,雖然現在買車的主要消費者還是30歲甚至30歲以上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消費者,但是今天30歲的消費需求已經和我們父輩30歲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現代消費者更注重品牌和用戶體驗;其次,現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希望參與到整個產品的優化和變革過程中。特別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點是,作為汽車制造的新生力量,我們創新和變革的速度是非常快的。雖然汽車整體是重工業,R&D和生產周期相對較長,但我們還是希望通過用戶運營,讓用戶參與到R&D的方方面面。從外形的前期設計,到功能的反饋,甚至在OTA上線之前,我們都會不斷和消費者溝通學習。我們每個月都會和消費者做工作坊和圓桌會議,特別是車主可以直接反饋功能痛點,希望下一代產品有所改變的地方。我們會立即迭代,迭代速度也很快。最快的時候,幾個月就能實現。即使是在下一款車型上,我們依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對整個產品迭代進行排序。這是來自年輕消費者的強有力的投入。第二,消費者對品牌更加開放。我前面說過,他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國際品牌。所以對于智能汽車來說,中國品牌,尤其是國勢,打造民族品牌的信心還是很基礎的。用戶變化四:用戶更渴望與品牌平等對話。由于智能汽車是作為一個技術品牌打造的,用戶期望與品牌進行平等對話。原來在汽車的黃金時代,有很大的資源和更高的預算,我們做了很多非常高級的品牌營銷動作。我覺得現在的消費者在做購車決策的時候,都希望和品牌在一個相對平等的維度上進行溝通。對我們打造品牌形象有什么啟發,尤其是所謂的用戶思維是什么?用戶思維就是作為一個汽車品牌,無論是打造我們的產品,還是提供服務和售后體驗,都要放低姿態,以服務商的心態面對消費者的訴求。用戶變化五:消費需求多樣。如果說原來80-90%的消費者決策都和產品本身有關,現在可能分成三部分。當然,必須是專業的。你的產品仍然是購買決策的巨大基礎,個性化、定制化、智能化、高效化。第二是質量。品質是你的品牌形象,是你能否代表旅行生活方式的話語權。第三是體驗。你的品牌讓消費者感到快樂嗎?為什么我們做很多用戶運營,包括業主俱樂部,就是希望它能在圈子里找到一個和業主社交對話的空間,希望和各種類型的用戶互動。這些其實就是我們看到的用戶變化。最后一部分,我將介紹威馬是如何進行以用戶為中心的營銷變革的。在營銷領域,2015年之前是灌輸式營銷,push向消費者灌輸了大量的產品和品牌信息。2016年,用戶重新獲得了大量的營銷主導權。這可以從媒體和品牌傳播的方式上看出來。為什么造車會有這么多新生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在以Twitter的形式傳遞他的品牌信息,或者大家都想做事件,想走出圈子,想和家里的年輕人說說話。第二,汽車行業正式進入用戶時代。以前是靠大規模廣告購買垂直媒體的線索。在當今3.0時代,誰是好用戶,誰能最大化用戶口碑,誰就能以更低的成本成為智能汽車品牌。好策略。我們認為這個策略實際上是用戶創造的策略。合在一起,我們的核心其實就是看用戶口碑,智能汽車打造品牌很重要。現在這個行業,這些造車新勢力是銷量最好的,占比在30-60%不等。因為未來新車購買者還是會受到挑戰,還是要充分發揮車主和用戶的能量。我們其實是用全生命周期來和用戶建立溝通關系,因為一方面消費鏈條變長了,另一方面干擾因素多,覆蓋碎片化。威馬在2020年開始升級重建品牌。我們讓威馬的品牌年輕化,尤其是基于智能汽車科技屬性的技術普及和引爆主流的策略。我們把品牌標識改成了與用戶區對話,覆蓋用戶全程,所以我們有100多個用戶觸點進行用戶運營。我們破產了……下來我們與用戶互動的觸點,從最初的品牌建設影響到中間的轉化。另一個重要的啟示是,用戶操作從公有領域到私有領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都在減少傳統的廣告,因為你有這種填鴨式的方式來宣傳或推廣一個科技品牌。不如讓消費者通過人心、通過消費者的接受來傳播和影響,效率更高。流量模式的升級,把我們的品牌、營收增長、訂單思維變成品牌資產思維,還是很重要的。對于消費者,對于用戶的培養,我們稱之為養成,從增加品牌曝光,鼓勵消費者生產UGC,做一些跨界的互動,比如和很多像喜茶、星巴克這樣的高頻年輕生活方式品牌跨界IP合作,促進消費者的年輕化和品牌好感度;然后是消費培養和互動培養。希望通過裂變,通過潛艇和車主的運營,從私域流量裂變,然后轉化為訂單。這些都是我們將用戶思維貫穿其中,打造新時代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核心思維。因為時間有限,最后會做一個小廣告,威馬今年會繼續踐行我們智能汽車實力的核心戰略,也會在今年的上海車展發布我們的新車,一款在特定場景下L4自動駕駛的新車,所以希望大家拭目以待,繼續支持我們這個年輕的新品牌。謝謝大家!對于消費者,對于用戶的培養,我們稱之為養成,從增加品牌曝光,鼓勵消費者生產UGC,做一些跨界的互動,比如和很多像喜茶、星巴克這樣的高頻年輕生活方式品牌跨界IP合作,促進消費者的年輕化和品牌好感度;然后是消費培養和互動培養。希望通過裂變,通過潛艇和車主的運營,從私域流量裂變,然后轉化為訂單。這些都是我們將用戶思維貫穿其中,打造新時代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核心思維。因為時間有限,最后會做一個小廣告,威馬今年會繼續踐行我們智能汽車實力的核心戰略,也會在今年的上海車展發布我們的新車,一款在特定場景下L4自動駕駛的新車,所以希望大家拭目以待,繼續支持我們這個年輕的新品牌。謝謝大家!
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對于零跑,2020的表現時間只有下半年。
1900/1/1 0:00:00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屆中國汽車環境與健康高峰論壇”在北京、重慶兩地同期連線召開。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發展格局與汽車產業變革”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打開NGP。眼下汽車界最火的是什么?自動駕駛,或者說努力實現自動駕駛。特斯拉有NOA,蔚來有NOP,小鵬有NGP。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