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再見2020 | 2021年的五大猜想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回顧過去,國內汽車市場經歷了全面停產、停產,也經歷了帶貨直播的狂潮。眾多新造車企業相繼爆發,新能源概念股股價飆升,自主車企集體暴漲。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末展望汽車市場的未來,2021年汽車市場有望發生哪些重大變化?面向2021年,基于新的政策和技術趨勢,以及主流車企的目標規劃,我們有五個大膽的猜想。讓我們看看哪些是有希望實現的。第一,混動會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前的主流技術路線。純電、插電式混合動力甚至氫能源都是大家討論較多的技術路線,在政策層面一直保駕護航,而普通的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并沒有特別的政策照顧,所以車企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除了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在這方面特別擅長,市面上普通混動車型并不多。不過從2020年透露的線索來看,接下來很可能會流行混合動力技術路線。首先,有跡象表明政策上鼓勵混合。一個多月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提出了未來15年全面混動傳統汽車的目標。其次,國內很多車企已經開始加速混合動力技術的布局。2020年10月,豐田將THS混合動力汽車的核心系統轉讓給廣汽集團,這是豐田首次向日本以外的企業出售混合動力技術。據了解,豐田著名的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和凱美瑞hybrid都配備了THS系統。收購豐田混動系統的廣汽集團迅速將相關技術的應用提上日程。據廣汽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搭載豐田THS系統的廣汽混動產品最晚將于2021年上市。隨后,2020年11月,吉利汽車宣布與戴姆勒合作,共同開發適用于下一代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總成。另據了解,吉利汽車第二代混合動力產品也將于2021年投放市場。此外,長城汽車最近發布了檸檬混合動力DHT架構。按照官方的說法,這是一套以“七位一體”高效多模式混合動力為核心打造的混合動力技術體系,包括DHT高度集成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兩種動力架構、三種動力總成。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檸檬雜交DHT示意圖。圖片來源:長城汽車官網似乎一下子,混動技術成了國內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節能減排任務,各大車企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政策壓力,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并行追趕指標。另一方面,與其他新能源技術路線相比,常規混合動力在現階段的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普及度方面具有優勢。一旦政策發出鼓勵的信號,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并不難。第二,特斯拉在國內市場開啟收割模式。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暢銷的車型只有兩款。一款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洪光MINI EV,以絕對低價贏得了終端市場的狂歡。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這款小型電動車的月銷量接近3萬輛。另一個是特斯拉首款國產車型Model 3,一款起步價接近30萬元的電動車(經過一年多次降價,目前國產Model 3的起步價為26.97萬元)。11月已經交出了2萬多的銷量數據,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品牌號召力可見一斑。按照計劃,以國產車型迅速打開國內市場的特斯拉也將在2021年推出另一款重磅國產車,國產pr……備受關注的uced Model Y車型將于2021年初正式交付。最近的信息顯示,特斯拉已經在為Model Y的大規模交付做準備,上海工廠的擴建已經啟動。到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的產能將達到55萬輛,其中25萬輛可能用于生產新車Model Y..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特斯拉Model Y,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雖然特斯拉的產品存在各種問題,很多傳統豪華車品牌也在新能源業務上發力,甚至很多豪華電動車都在市場上對標特斯拉,但至少在短時間內,特斯拉在中國的獨家市場地位還是相當穩固的,相對低價的特斯拉產品在國內市場還會繼續受到追捧。Model Y和Model 3,加上后面很可能國產的Model 2,中國市場能把特斯拉推多高,我們拭目以待。第三,十幾年來自主標桿合資已經成為常態,自主品牌也一直在嘗試突破。如果說三四年前,LECK和WEY品牌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跡象,那么目前市場上一些自主高端產品的熱銷,則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自主標桿合資企業的希望。拋開蔚來、小鵬、理想等依靠電動化走高端路線的造車新勢力不談,藍兔、知己等大型汽車集團近期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項目也暫且不提。僅僅從傳統能源市場來看,主流自主車企的品牌認同度在近兩年也有明顯提升。眾所周知,品牌力不足是自主車企之前失敗的癥結所在。自主車企品牌力的提升已經在2020年的市場表現中有所體現。2020年年中上市的長安UNI-T,幾個月來銷量過萬。作為長安高端產品序列下的第一款車型,UNI-T的火爆為該系列后續車型開了個好頭,即將于2021年上市的UNI-K車型也被圈了不少。還有吉利星銳,自主緊湊型轎車,價格直接進入主流合資轎車的價格區間。上市首月(2020年11月1日上市),交出了超7000輛的市場數據。蓋世汽車獲得的消息顯示,12月份,在很多地區的吉利4S店,星銳車型都斷貨了,吉利新車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當然新車剛上市,也有產能還在攀升的原因)。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星銳,圖片來源:吉利汽車長安、吉利等自主車企旗下新車的市場表現說明了一個道理。自主車型只能走低端路線的說法已經過時了,靠實打實的產品力而不是低價吸引消費者的自主產品也是可以衡量的。換句話說,自主品牌挑戰合資品牌的局面正在形成,自主對標合資可能真的會逐漸常態化。四。在L4自動駕駛成為主攻方向的前一天(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推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推進自動駕駛旅客出行服務。在政策的鼓勵下,可以預見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新一輪攻關浪潮即將到來。對于真正能實現自動駕駛的L4級技術,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期待。事實上,在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所有企業都已經開始嘗試自動駕駛的商業應用,其中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最受關注。僅在國內市場,就有很多Robotaxi項目。6月,滴滴在上海宣布大規模落地自動駕駛載人示范應用項目;8月,AutoX正式面向上海用戶推出Robotaxi服務;幾乎與此同時,百度宣布在河北滄州開通ApolloGo Robotaxi服務,并于10月正式將相關服務帶到北京。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滴滴自動駕駛服務計費界面,圖片來源:滴滴代駕公司應用方面,大眾、戴姆勒等巨頭公司目前都在推進L4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項目;東風此前已下線國內首款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長安推出L4級自動駕駛運營項目;蔚來還表示要重啟L4自動駕駛的自研項目。從產業角度來看,雖然自動駕駛剛剛進入L3級量產階段,但由于L3級量產車接連發生事故,以及在責任劃定上的一些爭議,L3級自動駕駛的實際應用前景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種種跡象表明,自動駕駛未來跳過備受爭議的L3級別,直接進入L4級別相關技術的研發也并非不可能。日前,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期間,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Xi·鐘敏對媒體表示:“2022年必將是L4級自動駕駛元年”。為了順利進入這個“元年”,2021年勢必是相關企業聚焦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時間節點。五、新一輪跨界造車正式開啟跨界造車一直是汽車行業的熱詞。造酒的造車企業,造房子的公司,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都造了車。過去幾年,國內外已經有多輪跨界造車風潮。近日,隨著蘋果將于2021年發布汽車項目的曝光,新一輪跨界造車開始了。據《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公司最近向何達、FTL -KY、合秦、福田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出了庫存要求。據相關供應鏈公司透露,蘋果預計將于2021年9月發布新車,其原型車已經在加州開始路測。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此前的言論,已經引起了業界對蘋果的關注。迪斯認為,與豐田等傳統對手相比,蘋果進入汽車行業將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蘋果汽車概念圖,圖片來源:Motor trend其實蘋果要造車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2014年,蘋果推出了Project Titan汽車項目,但項目進展并不順利。蘋果一度放棄了相關研發計劃,2019年該項目也進行了大裁員。進入2020年后,可能受到特斯拉等新造車公司股價暴漲的刺激,蘋果造車項目開始大幅加速。一直強調要兩三年才能發布的第一款車型已經提前到2021年。除了蘋果,國內四大互聯網巨頭最近也和專車發生了“緋聞”。華為希望與長安汽車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阿里巴巴已成為SAIC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記的股東之一。雖然百度和騰訊都沒有明確消息要造車,但據傳百度已經在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騰訊也可能入股長安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幾個互聯網大佬的秘密角力,很可能會在中國帶來新一輪的混戰。以上五個猜想是基于目前2021年汽車市場的走勢,也是我們對2021年汽車市場的幾個重要預期。至于哪一個會先實現,還是拭目以待吧。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回顧過去,國內汽車市場經歷了全面停產、停產,也經歷了帶貨直播的狂潮。眾多新造車企業相繼爆發,新能源概念股股價飆升,自主車企集體暴漲。在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年末展望汽車市場的未來,2021年汽車市場有望發生哪些重大變化?面向2021年,基于新的政策和技術趨勢,以及主流車企的目標規劃,我們有五個大膽的猜想。讓我們看看哪些是有希望實現的。第一,混動會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前的主流技術路線。純電、插電式混合動力甚至氫能都是大家討論較多的技術路線,在政策層面一直都有保駕護航,但是普通的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并沒有特別的政策照顧,所以熱情……車企參與度不高。除了豐田、本田等日系品牌在這方面特別擅長,市面上普通混動車型并不多。不過從2020年透露的線索來看,接下來很可能會流行混合動力技術路線。首先,有跡象表明政策上鼓勵混合。一個多月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提出了未來15年全面混動傳統汽車的目標。其次,國內很多車企已經開始加速混合動力技術的布局。2020年10月,豐田將THS混合動力汽車的核心系統轉讓給廣汽集團,這是豐田首次向日本以外的企業出售混合動力技術。據了解,豐田著名的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和凱美瑞hybrid都配備了THS系統。收購豐田混動系統的廣汽集團迅速將相關技術的應用提上日程。據廣汽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搭載豐田THS系統的廣汽混動產品最晚將于2021年上市。隨后,2020年11月,吉利汽車宣布與戴姆勒合作,共同開發適用于下一代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總成。另據了解,吉利汽車第二代混合動力產品也將于2021年投放市場。此外,長城汽車最近發布了檸檬混合動力DHT架構。按照官方的說法,這是一套以“七位一體”高效多模式混合動力為核心打造的混合動力技術體系,包括DHT高度集成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兩種動力架構、三種動力總成。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檸檬雜交DHT示意圖。圖片來源:長城汽車官網似乎一下子,混動技術成了國內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這種情況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節能減排任務,各大車企確實面臨著不小的政策壓力,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并行追趕指標。另一方面,與其他新能源技術路線相比,常規混合動力在現階段的技術成熟度和市場普及度方面具有優勢。一旦政策發出鼓勵的信號,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并不難。第二,特斯拉在國內市場開啟收割模式。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暢銷的車型只有兩款。一款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洪光MINI EV,以絕對低價贏得了終端市場的狂歡。最新的銷售數據顯示,這款小型電動車的月銷量接近3萬輛。另一個是特斯拉首款國產車型Model 3,一款起步價接近30萬元的電動車(經過一年多次降價,目前國產Model 3的起步價為26.97萬元)。11月已經交出了2萬多的銷量數據,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品牌號召力可見一斑。按照計劃,以國產車型迅速打開國內市場的特斯拉也將于2021年推出另一款重磅國產車,備受關注的國產Model Y車型將于2021年初正式交付。最近的信息顯示,特斯拉已經在為Model Y的大規模交付做準備,上海工廠的擴建已經啟動。到2021年,特斯拉在上海的產能將達到55萬輛,其中25萬輛可能用于生產新車Model Y..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特斯拉Model Y,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從目前的市場來看,雖然特斯拉的產品存在各種問題,很多傳統豪華車品牌也在新能源業務上發力,甚至很多豪華電動車都在市場上對標特斯拉,但至少在短時間內,特斯拉在中國的獨家市場地位還是相當穩固的,相對低價的特斯拉產品在國內市場還會繼續受到追捧。Model Y和Model 3,加上后面很可能國產的Model 2,中國市場能把特斯拉推多高,我們拭目以待。第三,獨立本……標注合資已經成為十幾年的常態,自主品牌也一直在嘗試突破。如果說三四年前,LECK和WEY品牌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成功的跡象,那么目前市場上一些自主高端產品的熱銷,則讓我們進一步看到了自主標桿合資企業的希望。拋開蔚來、小鵬、理想等依靠電動化走高端路線的造車新勢力不談,藍兔、知己等大型汽車集團近期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項目也暫且不提。僅僅從傳統能源市場來看,主流自主車企的品牌認同度在近兩年也有明顯提升。眾所周知,品牌力不足是自主車企之前失敗的癥結所在。自主車企品牌力的提升已經在2020年的市場表現中有所體現。2020年年中上市的長安UNI-T,幾個月來銷量過萬。作為長安高端產品序列下的第一款車型,UNI-T的火爆為該系列后續車型開了個好頭,即將于2021年上市的UNI-K車型也被圈了不少。還有吉利星銳,自主緊湊型轎車,價格直接進入主流合資轎車的價格區間。上市首月(2020年11月1日上市),交出了超7000輛的市場數據。蓋世汽車獲得的消息顯示,12月份,在很多地區的吉利4S店,星銳車型都斷貨了,吉利新車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當然新車剛上市,也有產能還在攀升的原因)。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星銳,圖片來源:吉利汽車長安、吉利等自主車企旗下新車的市場表現說明了一個道理。自主車型只能走低端路線的說法已經過時了,靠實打實的產品力而不是低價吸引消費者的自主產品也是可以衡量的。換句話說,自主品牌挑戰合資品牌的局面正在形成,自主對標合資可能真的會逐漸常態化。四。在L4自動駕駛成為主攻方向的前一天(12月3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推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強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推進自動駕駛旅客出行服務。在政策的鼓勵下,可以預見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新一輪攻關浪潮即將到來。對于真正能實現自動駕駛的L4級技術,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的期待。事實上,在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所有企業都已經開始嘗試自動駕駛的商業應用,其中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最受關注。僅在國內市場,就有很多Robotaxi項目。6月,滴滴在上海宣布大規模落地自動駕駛載人示范應用項目;8月,AutoX正式面向上海用戶推出Robotaxi服務;幾乎與此同時,百度宣布在河北滄州開通ApolloGo Robotaxi服務,并于10月正式將相關服務帶到北京。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滴滴自動駕駛服務計費界面,圖片來源:滴滴代駕公司應用方面,大眾、戴姆勒等巨頭公司目前都在推進L4自動駕駛卡車的研發項目;東風此前已下線國內首款L4級5G自動駕駛汽車;長安推出L4級自動駕駛運營項目;蔚來還表示要重啟L4自動駕駛的自研項目。從產業角度來看,雖然自動駕駛剛剛進入L3級量產階段,但由于L3級量產車接連發生事故,以及在責任劃定上的一些爭議,L3級自動駕駛的實際應用前景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種種跡象表明,自動駕駛未來跳過備受爭議的L3級別,直接進入L4級別相關技術的研發也并非不可能。日前,在“2020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期間,廣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Xi·鐘敏對媒體表示:“2022年必將是L4級自動駕駛元年”。為了順利進入這個“元年”,2021年勢必是相關企業聚焦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時間節點。五、新一輪跨界造車正式開啟跨界造車一直是汽車行業的熱詞。造酒的造車企業,造房子的公司,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都造了車。過去幾年,國內外已經有多輪跨界造車風潮。近日,隨著蘋果將于2021年發布汽車項目的曝光,新一輪跨界造車開始了。據《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公司最近向何達、FTL -KY、合秦、福田等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出了庫存要求。據相關供應鏈公司透露,蘋果預計將于2021年9月發布新車,其原型車已經在加州開始路測。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此前的言論,已經引起了業界對蘋果的關注。迪斯認為,與豐田等傳統對手相比,蘋果進入汽車行業將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Tesla, Toyota, Changan, Model 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蘋果汽車概念圖,圖片來源:Motor trend其實蘋果要造車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了。2014年,蘋果推出了Project Titan汽車項目,但項目進展并不順利。蘋果一度放棄了相關研發計劃,2019年該項目也進行了大裁員。進入2020年后,可能受到特斯拉等新造車公司股價暴漲的刺激,蘋果造車項目開始大幅加速。一直強調要兩三年才能發布的第一款車型已經提前到2021年。除了蘋果,國內四大互聯網巨頭最近也和專車發生了“緋聞”。華為希望與長安汽車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阿里巴巴已成為SAIC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記的股東之一。雖然百度和騰訊都沒有明確消息要造車,但據傳百度已經在考慮生產自己的電動汽車,騰訊也可能入股長安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幾個互聯網大佬的秘密角力,很可能會在中國帶來新一輪的混戰。以上五個猜想是基于目前2021年汽車市場的走勢,也是我們對2021年汽車市場的幾個重要預期。至于哪一個會先實現,還是拭目以待吧。

標簽:特斯拉豐田長安Model Y廣汽集團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開年重磅丨「上硬菜」的小鵬和「大降價」的特斯拉

智能駕駛領域從來不缺新故事。

1900/1/1 0:00:00
當哪吒V遇到OPPO營銷 ,能玩出什么新花樣?

跨年夜,你和誰一起過?跟自己的那個TA?跟家人親友?還是帶著愛人親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嗨?電音、炫舞、抽獎、派對12月31日晚,

1900/1/1 0:00:00
服務先行 上汽大眾斯柯達榮膺“2020中國汽車金扳手獎”

近日,由中國汽車市場、汽車與駕駛維修傳媒和搜狐汽車聯合發起主辦的“2020中國汽車服務金扳手獎評選”榜單揭曉,上汽大眾斯柯達品牌榮膺“2020中國汽車金扳手獎服務先鋒獎”。

1900/1/1 0:00:00
電池供應鏈打通,LG 野心初現

于電池建廠的速度比拼中,LG與寧德時代都不甘落后。寧德時代在本月15日宣布對印度投資50億美元建立鋰電池廠。3天后,LG能源用98億美元與印尼達成電動汽車(EV)電池投資交易達成協議。

1900/1/1 0:00:00
11月全球新能源車市:五國銷量增幅達三位數

蓋世汽車訊11月,全球新能源車細分市場異常火爆。

1900/1/1 0:00:00
連漲兩月!俄羅斯11月新車銷量增6% 吉利奇瑞增幅達三位數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歐洲商業協會(AEB)的數據顯示,11月,俄羅斯新車銷量同比上漲59,至157580輛,這是自10月銷量上漲7(迄今最高漲幅)之后連續上漲的第二個月。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