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原江淮大眾)宣布公司高管任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馮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這被媒體解讀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加快在華電動出行布局的重要一步。
大眾在中國部署電動車有兩大意義。第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其在中國推廣電動汽車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大眾全球電氣化布局的成敗;其次,大眾燃油車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很高。面對雙積分政策,他們對新能源積分的需求很大,而且依靠買積分,導致成本極高。
面對大眾,電氣化是唯一的選擇,于是一輛ID.4由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兩家合資企業生產。這還不夠。2020年,大眾集團還對江淮大眾增資,以絕對控股優勢推進大眾電動汽車布局。
本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在ID.4上市之前,大眾遇到了內憂外患。
與特斯拉的斗爭,從歐洲到中國
先說外患。電動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量并不大。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占全行業比重不足5%。
如果進一步細分,在大眾電動化戰略的主戰場——純電動汽車領域,2019年銷量僅為97.2萬輛。小尺寸意味著大的增量空間。在雙積分政策和國內各城市限購政策下,電動汽車未來增長空間巨大,這是公認的事實。
大眾的算盤打得很好。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前期以高額補貼俘獲第一批電動車消費者的時候,合資企業并不具備進入市場的優勢。2020年起,新能源汽車進入第一個換代期。此時,大眾可以借助品牌、技術和質量優勢,繼續在中國市場收獲紅利。
偏偏特斯拉崛起了,從北美、歐洲大踏步到中國。在大眾的故鄉歐洲,2019年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達到95,247輛。2020年,由于疫情,特斯拉的進出口貿易受到影響,因為在歐洲沒有工廠,導致銷量銳減。在電動車普及率較高的地區挪威,大眾成為最大贏家:奧迪e-tron 2020年銷量達到9227輛,成功超越Model 3成為該地區市場第一,大眾的ID.3銷量緊隨特斯拉之后。
但在中國市場,大眾已經錯過了——奧迪品牌推出的幾款電動汽車,每個月的銷量只有幾百輛,而大眾品牌ID.4被視為最有希望與特斯拉抗衡的產品,至今仍未上市。2020年,特斯拉通過本土化生產Model 3,降低成本后不斷調整市場價格,低價策略秒殺各方。今年1-11月,僅Model 3在華累計銷量就超過11萬輛。
產品發布一拖再拖,ID。為什么難產?
在中國市場,大眾ID.4的延遲亮相正在失去機會。
2020年7月,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D.4預計10月發布,2020年底投產,可能在春節(2021年)前交付。但現實是,直到去年11月,大眾才公布了ID.4在中國市場的預售價格,而這個價格只透露了一點信息——最高不超過25萬元。臨近春節的1月份,ID.4依然沒有上市信息。
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宣布Model Y的價格再次掀起車市熱潮。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官網因下單人數太多直接崩潰,Model Y一天訂單量達到10萬輛。這個時候大眾已經遲遲沒有拿出可以和特斯拉抗衡的產品。
藍鯨汽車記者獲悉,大眾ID.4的上市和交付再次推遲。一些已經交了意向金的準車主抱怨“上市時間改了好幾次,包括1月份和第一季度,現在又說要推遲”。
據一位接近大眾的人士透露,“ID.4預計在第二季度上市,一汽-……lkswagen和SAIC大眾是同步的。“換句話說,大眾的電動化步伐要到2021年下半年才會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為什么遲遲不上市?
原因不在生產過程。早在2018年,大眾合資企業之一的上汽大眾就投資170億元在上海安亭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計劃年產能30萬輛。工廠于2019年竣工,計劃于2020年10月正式投產。在這個時間點上,第一款名為ID.4X的電動車如期下線。一汽大眾還準備在廣東佛山建廠生產MEB平臺電動汽車。
知情人士稱,由于軟件本地化和技術調試的原因,ID.4的上市和交付時間比預期推遲。
大眾ID.4的銷售業績直接影響到大眾能否實現2025年在華銷售15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2021年1月5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原江淮大眾)宣布公司高管任命,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馮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這被媒體解讀為奧迪股份公司(audi ag)加快在華電動出行布局的重要一步。
大眾在中國部署電動車有兩大意義。第一,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其在中國推廣電動汽車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大眾全球電氣化布局的成敗;其次,大眾燃油車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很高。面對雙積分政策,他們對新能源積分的需求很大,而且依靠買積分,導致成本極高。
面對大眾,電氣化是唯一的選擇,于是一輛ID.4由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兩家合資企業生產。這還不夠。2020年,大眾集團還對江淮大眾增資,以絕對控股優勢推進大眾電動汽車布局。
本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在ID.4上市之前,大眾遇到了內憂外患。
與特斯拉的斗爭,從歐洲到中國
先說外患。電動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量并不大。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4.2萬輛和120.6萬輛,占全行業比重不足5%。
如果進一步細分,在大眾電動化戰略的主戰場——純電動汽車領域,2019年銷量僅為97.2萬輛。小尺寸意味著大的增量空間。在雙積分政策和國內各城市限購政策下,電動汽車未來增長空間巨大,這是公認的事實。
大眾的算盤打得很好。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在前期以高額補貼俘獲第一批電動車消費者的時候,合資企業并不具備進入市場的優勢。2020年起,新能源汽車進入第一個換代期。此時,大眾可以借助品牌、技術和質量優勢,繼續在中國市場收獲紅利。
偏偏特斯拉崛起了,從北美、歐洲大踏步到中國。在大眾的故鄉歐洲,2019年特斯拉Model 3的銷量達到95,247輛。2020年,由于疫情,特斯拉的進出口貿易受到影響,因為在歐洲沒有工廠,導致銷量銳減。在電動車普及率較高的地區挪威,大眾成為最大贏家:奧迪e-tron 2020年銷量達到9227輛,成功超越Model 3成為該地區市場第一,大眾的ID.3銷量緊隨特斯拉之后。
但在中國市場,大眾已經錯過了——奧迪品牌推出的幾款電動汽車,每個月的銷量只有幾百輛,而大眾品牌ID.4被視為最有希望與特斯拉抗衡的產品,至今仍未上市。2020年,特斯拉通過本土化生產Model 3,降低成本后不斷調整市場價格,低價策略秒殺各方。今年1-11月,僅Model 3在華累計銷量就超過11萬輛。
產品發布一拖再拖,ID。為什么難產?
在中國市場,大眾ID.4的延遲亮相正在失去機會。
2020年7月,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D.4預計10月發布,2020年底投產,可能在春節(2021年)前交付。但現實是,直到去年11月,大眾才公布了ID.4在中國市場的預售價格,而這個價格只透露了一點信息——最高不超過25萬元。臨近春節的1月份,ID.4依然沒有上市信息。
2021年第一天,特斯拉宣布Model Y的價格再次掀起車市熱潮。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官網因下單人數太多直接崩潰,Model Y一天訂單量達到10萬輛。這個時候大眾已經遲遲沒有拿出可以和特斯拉抗衡的產品。
藍鯨汽車記者獲悉,大眾ID.4的上市和交付再次推遲。一些已經交了意向金的準車主抱怨“上市時間改了好幾次,包括1月份和第一季度,現在又說要推遲”。
據一位接近大眾的人士透露,“ID.4預計在第二季度上市,一汽-……lkswagen和SAIC大眾是同步的。“換句話說,大眾的電動化步伐要到2021年下半年才會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為什么遲遲不上市?
原因不在生產過程。早在2018年,大眾合資企業之一的上汽大眾就投資170億元在上海安亭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計劃年產能30萬輛。工廠于2019年竣工,計劃于2020年10月正式投產。在這個時間點上,第一款名為ID.4X的電動車如期下線。一汽大眾還準備在廣東佛山建廠生產MEB平臺電動汽車。
知情人士稱,由于軟件本地化和技術調試的原因,ID.4的上市和交付時間比預期推遲。
大眾ID.4的銷售業績直接影響到大眾能否實現2025年在華銷售15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
本文由騰訊新聞與蓋世汽車聯合出品,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2020年已經成為歷史,回顧過去的一年,國內汽車市場上可謂是大事不斷。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Unsplash特斯拉交出的2020年成績單,連華爾街都為之興奮。近日,特斯拉公布了全年產銷數據。
1900/1/1 0:00:00有一種熱銷,叫“ModelY”自新年元旦喊出“TA來了”,迄今ModelY開售7日,熱度空前。隨之特斯拉股價漲勢兇猛,最新報收75598美元股,市值突破7000億美元。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意大利經濟部副部長AntonioMisiani表示,意大利政府可能入股FCA和PSA合并后的集團Stellantis,但任何此類投資都將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進行。
1900/1/1 0:00:00元旦當天,特斯拉就給新能源汽車行業扔了一顆重磅炸彈。
1900/1/1 0:00:00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必將被時代銘記。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