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燕
編輯|旅行
隨著造車業務的大幅進展,恒大新能源汽車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8月27日,在恒大健康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前夕,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自9月1日起,公司名稱正式由“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由“恒大健康”變更為“恒大汽車”。
此次更名,標志著恒大健康的主營業務變成了新能源汽車,許家印離自己的造車夢想又近了一步。
根據恒大汽車發布的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收45.1億元,同比增長70%;毛利12.6億元,同比增長107%;因為新能源汽車事業部業務規模擴大,凈虧損24.6億元。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實現收入0.5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84億元下降81.36%。
新能源汽車業務仍然需要恒大集團不斷輸血。在一系列慷慨的“買買買”和“圈圈”之后,恒大的造車業務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量產還會遠嗎?
在宣布進軍汽車行業兩年后,從不按套路出牌,采用“買買買”模式嘗試彎道換車的恒大,再次打破行業規則。
8月3日,恒大汽車集團在上海和廣州一口氣發布了恒馳一期6款新車,從恒馳1、恒馳2到恒馳6,涵蓋了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從A到D的各個級別。
來源:恒大
根據恒大之前做出的規劃,恒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開始陸續量產,今年將優先進行部分工程樣機的試制。
至于具體的時間表,恒大汽車集團總裁劉永卓在發布會上透露,2021年上半年開始試產,下半年開始量產。“我們有信心恒馳上市后很快就能搶占市場。”
前不久,在河南舞陽鋼鐵廠擔任車間主任的許家印也回到車間,考察恒大汽車生產基地。
許家印視察恒大汽車生產基地沖壓車間來源:恒大。
作為汽車制造的知名跨界者,恒大從一開始就選擇自建工廠。目前,恒大已在廣東、上海、天津、遼寧等地布局整車生產基地,一期規劃總產能超過100萬輛,輻射全國主要經濟圈。
其中,廣東南沙和上海松江的生產基地將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2021年投產,一期規劃產能20萬輛。恒大方面表示,目前這兩個基地已進入設備調試安裝階段,均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2545臺智能機器人,滿負荷生產后每分鐘可生產一輛車。
隨著量產倒計時,恒大在汽車產業鏈的新動作也浮出水面。
劉永卓透露,除了之前入股廣匯集團外,恒大汽車還在快速籌備建設三大汽車展體驗、銷售、維修售后服務中心,包括36家恒馳展體驗中心、1600家恒馳銷售中心、3000家自建及授權維修售后服務中心。
展示體驗中心效果圖來源:恒大
“獨特的造車之路”,結局是什么?
在造車行業,無底洞般的投入幾乎是所有玩家的必經之路,長期的回報也讓大家不得不為生存發愁。
在決定跨界造車后,就連以財大氣粗著稱的恒大也做好了為新能源汽車業務長期輸血的準備。恒大集團首席財務官潘曾表示,總資產2.1萬億元的恒大集團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投資新能源汽車業務。
這也成為“恒大造車的獨特之路”最終能否鋪就的關鍵。
2019年,恒大僅用半年時間就重金投資國能電動車、瑞典超級跑車科尼賽克、上海康奈新能源、德國汽車動力工程公司hofer、輪轂電機公司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等關聯企業。同時快速完成了從整車R&D及制造、動力電池到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布局。在汽車離開生產線之前,Evergran……入股國內最大經銷商廣匯集團,提前布局銷售渠道。
潘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恒大集團預計在汽車業務上的投資總額為294億元。2019年投入147億,2020年上半年共投入30億。這些資金主要用于股權收購、基地建設、研發和設備。預計今年下半年繼續投資27億元,2021年投資90億元,總投資117億元。恒大汽車量產銷售后,集團將不再投資。
恒大投資汽車產業來源:恒大
“汽車行業的回收期很長。縱觀全球,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在初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上市10年來沒有實現過年度盈利。”對于盈虧這個關鍵命題,潘曾表示,處于投資階段的恒大,是一個暫時的狀態。隨著2021年恒馳全產業鏈布局的完成和量產,后續的財務數據和指標肯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去年11月,許家印在恒大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提到,“我們造車需要技術但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要開辟一條不同于全世界車企的造車之路。”
不過,無論哪種方式,對于豪新能源汽車的恒大來說,其快速搶占全球市場的野心已經躍然紙上。但最終能否實現,還要看恒馳產品量產并交到消費者手中的那一刻。
未來汽車日報作者|王燕
編輯|旅行
隨著造車業務的大幅進展,恒大新能源汽車的地位也水漲船高。
8月27日,在恒大健康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前夕,恒大健康發布公告稱,自9月1日起,公司名稱正式由“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中國恒大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由“恒大健康”變更為“恒大汽車”。
此次更名,標志著恒大健康的主營業務變成了新能源汽車,許家印離自己的造車夢想又近了一步。
根據恒大汽車發布的2020年中期業績報告,公司上半年營收45.1億元,同比增長70%;毛利12.6億元,同比增長107%;因為新能源汽車事業部業務規模擴大,凈虧損24.6億元。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實現收入0.53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2.84億元下降81.36%。
新能源汽車業務仍然需要恒大集團不斷輸血。在一系列慷慨的“買買買”和“圈圈”之后,恒大的造車業務也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量產還會遠嗎?
在宣布進軍汽車行業兩年后,從不按套路出牌,采用“買買買”模式嘗試彎道換車的恒大,再次打破行業規則。
8月3日,恒大汽車集團在上海和廣州一口氣發布了恒馳一期6款新車,從恒馳1、恒馳2到恒馳6,涵蓋了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從A到D的各個級別。
來源:恒大
根據恒大之前做出的規劃,恒馳全系列產品將從2021年開始陸續量產,今年將優先進行部分工程樣機的試制。
至于具體的時間表,恒大汽車集團總裁劉永卓在發布會上透露,2021年上半年開始試產,下半年開始量產。“我們有信心恒馳上市后很快就能搶占市場。”
前不久,在河南舞陽鋼鐵廠擔任車間主任的許家印也回到車間,考察恒大汽車生產基地。
許家印視察恒大汽車生產基地沖壓車間來源:恒大。
作為汽車制造的知名跨界者,恒大從一開始就選擇自建工廠。目前,恒大已在廣東、上海、天津、遼寧等地布局整車生產基地,一期規劃總產能超過100萬輛,輻射全國主要經濟圈。
其中,廣東南沙和上海松江的生產基地將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2021年投產,一期規劃產能20萬輛。恒大方面表示,目前這兩個基地已進入設備調試安裝階段,均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2545臺智能機器人,滿負荷生產后每分鐘可生產一輛車。
隨著量產倒計時,恒大在汽車產業鏈的新動作也浮出水面。
劉永卓透露,除了之前入股廣匯集團外,恒大汽車還在快速籌備建設三大汽車展體驗、銷售、維修售后服務中心,包括36家恒馳展體驗中心、1600家恒馳銷售中心、3000家自建及授權維修售后服務中心。
展示體驗中心效果圖來源:恒大
“獨特的造車之路”,結局是什么?
在造車行業,無底洞般的投入幾乎是所有玩家的必經之路,長期的回報也讓大家不得不為生存發愁。
在決定跨界造車后,就連以財大氣粗著稱的恒大也做好了為新能源汽車業務長期輸血的準備。恒大集團首席財務官潘曾表示,總資產2.1萬億元的恒大集團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投資新能源汽車業務。
這也成為“恒大造車的獨特之路”最終能否鋪就的關鍵。
2019年,恒大僅用半年時間就重金投資國能電動車、瑞典超級跑車科尼賽克、上海康奈新能源、德國汽車動力工程公司hofer、輪轂電機公司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等關聯企業。同時快速完成了從整車R&D及制造、動力電池到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布局。在汽車離開生產線之前,Evergran……入股國內最大經銷商廣匯集團,提前布局銷售渠道。
潘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恒大集團預計在汽車業務上的投資總額為294億元。2019年投入147億,2020年上半年共投入30億。這些資金主要用于股權收購、基地建設、研發和設備。預計今年下半年繼續投資27億元,2021年投資90億元,總投資117億元。恒大汽車量產銷售后,集團將不再投資。
恒大投資汽車產業來源:恒大
“汽車行業的回收期很長。縱觀全球,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在初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特斯拉,上市10年來沒有實現過年度盈利。”對于盈虧這個關鍵命題,潘曾表示,處于投資階段的恒大,是暫時的狀態。隨著2021年恒馳全產業鏈布局的完成和量產,后續的財務數據和指標肯定會有很大的提升。
去年11月,許家印在恒大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提到,“我們造車需要技術但沒有技術、沒有經驗、沒有經驗,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要開辟一條不同于全世界車企的造車之路。”
不過,無論哪種方式,對于豪新能源汽車的恒大來說,其快速搶占全球市場的野心已經躍然紙上。但最終能否實現,還要看恒馳產品量產并交到消費者手中的那一刻。
未來汽車日報
“對于特斯拉、Uber和Lyft來說,Robotaxi市場之爭關乎生死存亡。”Mobileye首席執行官阿姆農沙舒亞曾堅定的表示。
1900/1/1 0:00:00一季度汽車產量同比下滑45,進入4月后產量實現恢復性增長,6月汽車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5疫情暴發以來,重慶強化對汽車企業復工復產的供應鏈支持,車企也應勢而動紛紛推出新款高端車型,
1900/1/1 0:00:00雷鋒網按,8月對何小鵬來說,似乎是幸運月。2014年8月,他從阿里巴巴離職,成為小鵬汽車的董事長兼CEO,和夏珩、何濤再次創業。
1900/1/1 0:00:00騰訊汽車訊據媒體報道,特斯拉正在上海超級工廠準備投產ModelY,為此該工廠大規模招聘近900個制造業崗位。
1900/1/1 0:00:008月27日晚間,江鈴汽車發布2020年半年報。財報顯示,江鈴汽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07億元,同比上升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億元,同比上升253。
1900/1/1 0:00:00圖片來自“特定授權”相比蔚來創始人李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算是IPO舞臺的新人。“很久很久沒這么激動了。”何小鵬在演講一開場說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