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業最近也上演了一出“郎朗配”的好戲。日前,有外媒報道稱,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日本政府有意將本田和日產合并,從而在日本打造另一家具有豐田實力和影響力的車企。只是很快,兩家公司都表示不感興趣。近年來,在全球車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很多主流車企都動了報團取暖的念頭。2019年,全球多家汽車公司宣布合并或結盟。PSA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聯盟(FCA)于2019年完成合并,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戴姆勒、奧迪和寶馬也在2019年宣布結盟,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還有大眾和福特,也在2019年宣布結盟,將在輕型廂式商用車和皮卡領域展開合作。面向未來,雙方還表示將探討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共享出行等領域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PSA與FCA合并,圖片來源:FCA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一個有趣的對比出現了。在當前的行業背景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競爭對手的眾多車企都在通過兼并、聯盟等方式積極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市場風險。但是,同為日系車企,又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日產和本田,對“抱團”并不感興趣。日本政府為什么要“撮合”?車企強行結對跟現在的情況有關系。近年來,描述日本經濟狀況最長的詞是衰退,尤其是與另外兩個亞洲國家:中國和印度相比。雖然同為發展中國家,但這幾年的經濟增速是日本這個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日本經濟的衰退,看一組數據就能直觀感受到。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日本企業有53家。20年前,日本的世界500強企業是現在的兩倍。2000年,日本有107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內閣府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第二季度經濟按年率計算下降27.8%,為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也是近日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有業內人士告訴加斯帕爾:“在日本,曾經輝煌的電器行業已經衰落,汽車行業成為當前日本經濟的基礎,也是日本經濟實現復蘇的最大依靠。在汽車行業也呈現逐漸衰退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進行干預是正常的。如果日產和本田真的能合并成功,說不定日本能再造一個“豐田”。未來,如果全球車企第一、第二的爭奪成為日系車企的‘內戰’,那么整個日本汽車行業的形象無疑會提升一個檔次。”蓋世汽車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顏路表示,戈恩事件的不利影響也是日本政府呼吁日產和本田合并的影響因素。顏路指出:“在戈恩事件之后,日產和雷諾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微妙,促使日本政府考慮將日產從復雜的聯盟資本結構中分離出來。作為日本唯一一家不與資本捆綁的車企,本田成為日本政府能想到的最合適的合并方。”另外,目前日本很多民眾和政府官員都有一個擔憂。在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趨勢下,日系車企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顏路認為,日本政府試圖通過推動日產和本田的合并,使日本企業集中資源優勢應對未來行業變化的沖擊。卡洛斯·戈恩,圖片來源:戈恩LinkedIn主頁嘗到大企業合并的甜頭后,日本政府介入國內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本土汽車……ile brands迅速崛起,在幾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壟斷當地市場的壯舉,同時也逐漸打開了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政府的介入意義重大。1963年,日本通商產業省提出“新工業體系論”,指出日本企業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太小;第二,大量太小的企業之間存在過度競爭;三是企業經營規模太小,資金實力難以與國際巨頭抗衡。要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日本政府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調整產業組織結構,讓重點企業兼并,建立規模經濟體系。為加快企業合并,日本開發銀行實施了“機構金融”措施,對企業合并和建立規模經濟給予重點貸款支持。此外,日本還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投融資體系,以協調企業集團的活動。在此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以大型化和集中化為特征的日本企業兼并迅速興起,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第一波企業兼并浪潮。在汽車行業,出現了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企業三菱重工(三家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豐田、日產等本土汽車企業也迅速成長。最終,趁著上世紀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以節油著稱的日本車企迅速走上國際舞臺,讓日本真正成為汽車強國。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本田。上世紀60年代,剛從摩托車行業加入整車制造大軍的本田,成為日系車企中的一股清流。當其他日本汽車公司通過合作相互加強時,本田堅持做自己。自日本汽車工業發展以來,在主流汽車公司中,大發、日野、斯巴魯、馬自達和鈴木都與豐田交叉持股。日產與來自法國的三菱、雷諾結盟;只剩下本田,在汽車制造領域一直堅持獨立(多年來,本田只在自動駕駛等領域與通用等個別車企合作)。本田摩托,圖片來源:本田汽車官網日產本田合并在現實中太難了。如果日本政府真的能造出來,那絕對是全球汽車工業的里程碑,但是現實中太難了。一方面,在汽車制造領域不合作是本田由來已久的企業傳統。另一方面,本田和日產的互補性可能不高。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短期內,日產和本田共享整車平臺和技術將非常困難。本田現在強調的是動力和操控,日產側重的是舒適性和性價比。同時,兩家公司在營銷模式上存在巨大差異,強行合并不一定能達到強互補的效果。如果一定要結合,先嘗試一些政府介入的合作可能更現實。兩家公司可以合作開發下一代通用技術,實現內部資源整合。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希望日產與本田合并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將本田的混動技術和日產在純電動領域的優勢結合起來,兩家公司都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當然,這個周期的跨度肯定會很長,中間會有很多變數。本田首款純電動汽車本田e原型車,來源:本田官網一位行業專家也對蓋世汽車表示:“目前日產和本田都堅決反對日本政府的合并提議。日產表示,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盡力修復因戈恩事件而逐漸惡化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關系。本田當然非常不愿意在目前的背景下卷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渾水。不要救日產,自己再造。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日產和本田合并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日本政府是媒人,但畢竟日產和本田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強行結合太難了。當然,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如果日本經濟繼續大幅下滑,日本政府的態度是否會從目前一廂情愿的提議轉變為強力干預還是未知數。最起碼,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國內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前瞻性領域加強合作不會錯。
日本汽車業最近也上演了一出“郎朗配”的好戲。日前,有外媒報道稱,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日本政府有意將本田和日產合并,從而在日本打造另一家具有豐田實力和影響力的車企。只是很快,兩家公司都表示不感興趣。近年來,在全球車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很多主流車企都動了報團取暖的念頭。2019年,全球多家汽車公司宣布合并或結盟。PSA集團與菲亞特克萊斯勒聯盟(FCA)于2019年完成合并,成為全球第四大車企。戴姆勒、奧迪和寶馬也在2019年宣布結盟,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系統。還有大眾和福特,也在2019年宣布結盟,將在輕型廂式商用車和皮卡領域展開合作。面向未來,雙方還表示將探討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共享出行等領域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PSA與FCA合并,圖片來源:FCA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一個有趣的對比出現了。在當前的行業背景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競爭對手的眾多車企都在通過兼并、聯盟等方式積極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市場風險。然而,政府大力支持的日產和本田這兩家日本汽車公司對此并不感興趣……“抱團”。日本政府為什么要“撮合”?車企強行結對跟現在的情況有關系。近年來,描述日本經濟狀況最長的詞是衰退,尤其是與另外兩個亞洲國家:中國和印度相比。雖然同為發展中國家,但這幾年的經濟增速是日本這個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的。日本經濟的衰退,看一組數據就能直觀感受到。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日本企業有53家。20年前,日本的世界500強企業是現在的兩倍。2000年,日本有107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內閣府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日本第二季度經濟按年率計算下降27.8%,為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也是近日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有業內人士告訴加斯帕爾:“在日本,曾經輝煌的電器行業已經衰落,汽車行業成為當前日本經濟的基礎,也是日本經濟實現復蘇的最大依靠。在汽車行業也呈現逐漸衰退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進行干預是正常的。如果日產和本田真的能合并成功,說不定日本能再造一個“豐田”。未來,如果全球車企第一、第二的爭奪成為日系車企的‘內戰’,那么整個日本汽車行業的形象無疑會提升一個檔次。”蓋世汽車研究所高級分析師顏路表示,戈恩事件的不利影響也是日本政府呼吁日產和本田合并的影響因素。顏路指出:“在戈恩事件之后,日產和雷諾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微妙,促使日本政府考慮將日產從復雜的聯盟資本結構中分離出來。作為日本唯一一家不與資本捆綁的車企,本田成為日本政府能想到的最合適的合并方。”另外,目前日本很多民眾和政府官員都有一個擔憂。在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趨勢下,日系車企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顏路認為,日本政府試圖通過推動日產和本田的合并,使日本企業集中資源優勢應對未來行業變化的沖擊。卡洛斯·戈恩,圖片來源:戈恩LinkedIn主頁嘗到大企業合并的甜頭后,日本政府介入國內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本土汽車品牌迅速崛起,并在幾年內完成了壟斷本土市場的壯舉,同時也逐漸打開了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政府的介入意義重大。1963年,日本通商產業省提出“新工業體系論”,指出日本企業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一是生產規模太小;第二,大量太小的企業之間存在過度競爭;三是企業經營規模太小,資金實力難以與國際巨頭抗衡。要解決上述三個問題,日本政府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調整產業組織結構,讓重點企業兼并,建立規模經濟體系。為加快企業合并,日本開發銀行實施了“機構金融”措施,對企業合并和建立規模經濟給予重點貸款支持。此外,日本還建立了政府金融機構和金融投融資體系,以協調企業集團的活動。在此背景下,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以大型化和集中化為特征的日本企業兼并迅速興起,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的第一波企業兼并浪潮。在汽車行業,出現了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企業三菱重工(三家合并后新成立的公司),豐田、日產等本土汽車企業也迅速成長。最終,趁著上世紀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以節油著稱的日本車企迅速走上國際舞臺,讓日本真正成為汽車強國。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本田。上世紀60年代,剛從摩托車行業加入整車制造大軍的本田,成為日系車企中的一股清流。當其他日本汽車公司通過合作相互加強時,本田堅持做自己。自日本汽車工業發展以來,在主流汽車公司中,大發、日野、斯巴魯、馬自達和鈴木都與豐田交叉持股。日產與來自法國的三菱、雷諾結盟;只剩下本田,在汽車制造領域一直堅持獨立(多年來,本田只在自動駕駛等領域與通用等個別車企合作)。本田摩托,圖片來源:本田汽車官網日產本田合并在現實中太難了。如果日本政府真的能造出來,那絕對是全球汽車工業的里程碑,但是現實中太難了。一方面,在汽車制造領域不合作是本田由來已久的企業傳統。另一方面,本田和日產的互補性可能不高。蓋世汽車研究院認為,短期內,日產和本田共享整車平臺和技術將非常困難。本田現在強調的是動力和操控,日產側重的是舒適性和性價比。同時,兩家公司在營銷模式上存在巨大差異,強行合并不一定能達到強互補的效果。如果一定要結合,先嘗試一些政府介入的合作可能更現實。兩家公司可以合作開發下一代通用技術,實現內部資源整合。比如在新能源領域(這可能是日本政府希望日產與本田合并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將本田的混動技術和日產在純電動領域的優勢結合起來,兩家公司都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當然,這個周期的跨度肯定會很長,中間會有很多變數。本田首款純電動汽車本田e原型車,來源:本田官網一位行業專家也對蓋世汽車表示:“目前日產和本田都堅決反對日本政府的合并提議。日產表示,目前的工作重點是盡力修復因戈恩事件而逐漸惡化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關系。本田當然非常不愿意在目前的背景下卷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渾水。不要救日產,自己再造。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日產和本田合并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日本政府是媒人,但畢竟日產和本田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強行結合太難了。當然,沒有什么是絕對的。如果日本經濟繼續大幅下滑,日本政府的態度是否會從目前一廂情愿的提議轉變為強力干預還是未知數。最起碼,在新四化的浪潮下,國內車企在電動化、智能化等前瞻性領域加強合作不會錯。
經過十幾年時間的培育,電動汽車時代到了。市場在不斷更新,需求也不斷更新,造車新勢力就是市場需求之下所誕生的產物。
1900/1/1 0:00:00。盡管汽車經銷商們今年夏季的銷售勢頭強勁,而二手車供應依然緊張,但他們擔心麻煩即將來臨。受到新型冠狀病封鎖帶來的影響,英國汽車經銷商們一度關閉展廳。
1900/1/1 0:00:00來源:現代汽車官網8月30日,據韓聯社報道稱,現代汽車表示2021年在中國市場投放純電汽車IONIQ5等9款新車,加速戰略布局。
1900/1/1 0:00:00根據JATO的歐洲汽車市場數據顯示,特斯拉的市場份額正在流失。由于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的生產問題,特斯拉推遲了向歐洲的發貨,導致特斯拉銷量下降76。市場份額從184跌至87。
1900/1/1 0:00:00納達是日產的高級副總裁,“以其咄咄逼人的策略以及對對萬寶路、法國袖口襯衫和古龍水愛好而在日產內部聞名。
1900/1/1 0:00:00日前,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動工儀式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該項目二期占地面積74萬平方米,達產后將每年貢獻在地產值500億元以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