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汽車電氣化技術與5G、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深度融合。2020年,汽車行業迎來智能化落地元年。8月2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主辦,中國電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的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GIV2020)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以“加快智能汽車打造行業新引擎”為主題,主要探討和分享智能汽車產業在當前發展階段取得的成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600多人現場參會。同時,大會還以視頻直播的方式吸引了超過200萬的“云參與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戴蒙、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宏在大會上致辭。陳清泰表示,汽車電動化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智能化和網聯化應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汽車革命的下一步是智能化和網絡化。智能汽車的發展速度比預想的要快。隨著基礎技術的快速更新,汽車的智能技術體系也越來越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有了更細致具體的落地場景:從L2到L5,各個自動駕駛級別相繼研發出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的技術和產品體系,不僅豐富了汽車智能化的內涵,也讓智能落地速度超預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在演講中提到,汽車智能化有很多層次,發展速度會很快。企業如果不重視這個趨勢,一定會落后。廣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認為,智能汽車已經從實驗室和示范運營轉向量產,新產品走向市場的開始,也是新技術落地和接受消費者檢驗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企業、資本和公眾不再被概念所迷惑,而是進入一個冷靜期,這是新技術、新事物發展壯大的規律,也是工業化開始前的必經之路。因此,在這個關鍵的發展節點上,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既要“謹慎”又要“大膽”,在戰略上激進領先,在戰術上緊跟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趨勢,打造自身競爭力,積極面對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借助優勢力量推動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必須在兩條戰線上展開。如果從產品定義的變化來看汽車產業的變化,那么電動化對應的是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智能化、網絡化是交通工具之外的車輛附加值——從單純提供“移動”能力,到圍繞“移動”提供全方位服務。要保證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陳清泰董事長在演講中指出:“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必須打好兩條戰線:一條戰線是電池、電機、電控、充電基礎設施,必須打好這個基礎,保證電動汽車良好的行駛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未來競爭的焦點,是聯網、智能和最終的無人駕駛。這是充分發揮汽車革命,造福社會所必需的。兩條戰線齊頭并進,才能站穩腳跟。“在電動化方面,無論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還是基礎設施的布局,行業經過十年的積累都在穩步前進,而在智能化方面,則需要從基礎做起,從了解市場和用戶需求出發,打造自己的產品和技術。企業如何實現智能化轉型?業界給出的答案非常一致:融合、開放、協同。陳清泰董事長甚至指出,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將是成功的關鍵。智能化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在于產業鏈的重塑。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被固化的鏈條開始松動。汽車廠正在發揮整合優勢,期望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商業生態,不會被智能化洪流的沖擊所淘汰和取代;供應商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定義自己的角色,實現競爭與合作的轉化;看到新的潛在市場的跨界力量,以及手握底牌的新生力量,都希望在這一輪產業重塑中盡快“卡殼”。行業正處于產業鏈的重塑和變革期,整合和生態建立的過程沒有智能的到來來得快。因此,陳清泰董事長在大會上發出呼吁:“汽車企業要伸出合作之手,互聯網、IT、ai企業要把手伸進去。雙方攜手重構汽車產業鏈,共同構建智能汽車的產業生態。”開放合作不僅體現在企業的合作上,也體現在產品開發的思路上。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提到,博世通過開源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和開發工具)的開放合作,整合行業資源,讓大家共同打造自動駕駛,加速自動駕駛的落地,而不是重復浪費資源去做同一件事。自動駕駛應該走應用和場景驅動創新的路線。自動駕駛正在從技術演示轉向商業落地。當基礎技術的發展足以支撐最終產品的實現時,問題從實現路徑上自然變得更加實際:如何盈利。場景之間沒有“A”和“B”,關鍵是真實的用戶需求是否存在,技術實力和產品力是否足夠,能否形成商業閉環。因此,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從應用和場景上反向驅動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鐘志華院士提到,技術是面向應用的,可能風險較小,而談技術風險很大,尤其是不熟悉交通、汽車的人可能會走入誤區。在提到創新實踐探索的實際案例時,鐘院士強調了引導式自動駕駛物流車,可以解決目前的法律問題,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降低駕駛員的人力成本。發展智能汽車,必須把握我國車路協同的環境優勢。新的基礎設施政策的出臺為車輛和道路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支持。5G和道路交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成為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車路協同”作為產業發展的焦點話題,在本次大會的高層論壇中受到了眾多嘉賓的稱贊。多位與會者表示,車路協同發展在中國既有政策優勢,也有市場優勢,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很可能會引導智能汽車提速進入“快車道”。東南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智能網聯交通聯合研究院院長冉斌認為,車路協同就是將道路和車輛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以智慧道路彌補智能網聯汽車的不足,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相關功能。發展車路協調的智能汽車,很快就能實現第三級自動駕駛,單車可以節省50%-90%的成本,10年左右。馮興亞認為,自行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是適應中國市場的最佳方案。在他看來,高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成本問題突出,車路協調和自行車智能并不矛盾。中國發展車路協同,既有政策優勢,也有市場優勢。巨大的市場容量,消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5G系統、人工智能、軟件人才的獨特優勢,必將催生基于中國生態產業的智能汽車。城市是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應用場景。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把場景落地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而城市恰恰是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應用場景。但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自駕行業本身太新,跨度太大。如何構建適合自動駕駛的城市場景,對于驅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進程至關重要。什么樣的城市適合汽車……ic駕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在會上介紹,基于2019年共同成立“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的工作經驗,百人會總結了四個自動駕駛城市的本質要素:一是政府要投資智能基礎設施,根據車路協同和5G應用場景落地的要求,建設能夠支撐智能駕駛和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二是測試環境,尤其是封閉測試場,開放測試和封閉測試相結合。第三,示范應用,在特定場景進行應用示范,打通城市道路,吸引企業測試,為城市聚集創新資源。第四,數據和云控制平臺,搭建數字化基礎設施,打通各類數據,提供一體化數據平臺,進行有效管理。會議期間,張永偉秘書長還代表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發布了《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與商業化路徑》報告。根據該報告,自動駕駛技術將在七個場景中處于領先地位:機器人出租車、干線物流、終端配送、城市衛生、無人駕駛公交車、封閉公園和AVP自動停車服務。報告從自動駕駛行業的現狀出發,詳細分析了七大場景的發展現狀、痛點和挑戰,研究和挖掘了自動駕駛在其中的應用價值。高層論壇結束后,22日下午還平行舉辦了兩場主題峰會和兩場圓桌論壇,分別聚焦智能汽車近兩年的技術突破、產品創新和落地場景的應用案例,以及產業發展的頂層路線設計、智能網聯行業人才的開發與培養。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汽車電氣化技術與5G、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云計算等智能技術深度融合。2020年,汽車行業迎來智能化落地元年。8月22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主辦,中國電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廣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的第三屆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GIV2020)在廣州舉行。本次大會以“加快智能汽車打造行業新引擎”為主題,主要探討和分享智能汽車產業在當前發展階段取得的成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600多人現場參會。同時,大會還以視頻直播的方式吸引了超過200萬的“云參與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戴蒙、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宏在大會上致辭。陳清泰表示,汽車電動化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智能化和網聯化應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汽車革命的下一步是智能化和網絡化。智能汽車的發展速度比預想的要快。隨著基礎技術的快速更新,汽車的智能技術體系也越來越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有了更細致具體的落地場景:從L2到L5,各個自動駕駛級別相繼研發出具有市場應用前景的技術和產品體系,不僅豐富了汽車智能化的內涵,也讓智能落地速度超預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在演講中提到,汽車智能化有很多層次,發展速度會很快。企業如果不重視這個趨勢,一定會落后。廣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認為,智能汽車已經從實驗室和示范運營轉向量產,新產品走向市場的開始,也是新技術落地和接受消費者檢驗的過程。在這個階段,…企業、資本和公眾不再被概念所迷惑,而是進入一個冷靜期,這是新技術、新事物發展壯大的規律,也是工業化開始前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這個關鍵的發展節點上,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既要“謹慎”又要“大膽”,在戰略上激進領先,在戰術上緊跟技術和市場的發展趨勢,打造自身的競爭力,積極面對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挑戰,借助優勢力量推動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必須在兩條戰線上展開。如果從產品定義的變化來看汽車產業的變化,那么電動化對應的是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基本屬性。智能化、網絡化是交通工具之外的車輛附加值——從單純提供“移動”能力,到圍繞“移動”提供全方位服務。要保證汽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這兩個方面缺一不可。陳清泰董事長在演講中指出:“電動汽車的技術進步必須打好兩條戰線:一條戰線是電池、電機、電控、充電基礎設施,必須打好這個基礎,保證電動汽車良好的行駛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未來競爭的焦點,是聯網、智能和最終的無人駕駛。這是充分發揮汽車革命,造福社會所必需的。兩條戰線齊頭并進,才能站穩腳跟。”在電動化方面,無論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還是基礎設施的布局,行業經過十年的積累都在穩步前進,而在智能化方面,則需要從基礎做起,從了解市場和用戶需求開始打造自己的產品和技術。企業如何實現智能化轉型?業界給出的答案非常一致:融合、開放、協同。陳清泰董事長甚至指出,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將是成功的關鍵。智能化給汽車行業帶來的最大改變在于產業鏈的重塑。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被固化的鏈條開始松動。汽車廠正在發揮整合優勢,期望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商業生態,不會被智能化洪流的沖擊所淘汰和取代;供應商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定義自己的角色,實現競爭與合作的轉化;看到新的潛在市場的跨界力量,以及手握底牌的新生力量,都希望在這一輪產業重塑中盡快“卡殼”。行業正處于產業鏈的重塑和變革期,整合和生態建立的過程沒有智能的到來來得快。因此,陳清泰董事長在大會上發出呼吁:“汽車企業要伸出合作之手,互聯網、IT、ai企業要把手伸進去。雙方攜手重構汽車產業鏈,共同構建智能汽車的產業生態。”開放合作不僅體現在企業的合作上,也體現在產品開發的思路上。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提到,博世通過開源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和開發工具)的開放合作,整合行業資源,讓大家共同打造自動駕駛,加速自動駕駛的落地,而不是重復浪費資源去做同一件事。自動駕駛應該走應用和場景驅動創新的路線。自動駕駛正在從技術演示轉向商業落地。當基礎技術的發展足以支撐最終產品的實現時,問題從實現路徑上自然變得更加實際:如何盈利。場景之間沒有“A”和“B”,關鍵是真實的用戶需求是否存在,技術實力和產品力是否足夠,能否形成商業閉環。因此,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從應用和場景上反向驅動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鐘志華院士提到,技術是面向應用的,可能風險較小,而談技術風險很大,尤其是不熟悉交通、汽車的人可能會走入誤區。在提到創新實踐探索的實際案例時,鐘院士強調了引導式自動駕駛物流車,可以解決目前的法律問題,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降低駕駛員的人力成本。發展智能汽車,必須把握我國車路協同的環境優勢。新的基礎設施政策的出臺為車輛和道路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支持。5G和道路交通智能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成為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新動力。“車路協同”作為產業發展的焦點話題,在本次大會的高層論壇中受到了眾多嘉賓的稱贊。多位與會者表示,車路協同發展在中國既有政策優勢,也有市場優勢,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很可能會引導智能汽車提速進入“快車道”。東南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智能網聯交通聯合研究院院長冉斌認為,車路協同就是將道路和車輛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以智慧道路彌補智能網聯汽車的不足,提高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相關功能。發展車路協調的智能汽車,很快就能實現第三級自動駕駛,單車可以節省50%-90%的成本,10年左右。馮興亞認為,自行車智能+車路協同路線是適應中國市場的最佳方案。在他看來,高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成本問題突出,車路協調和自行車智能并不矛盾。中國發展車路協同,既有政策優勢,也有市場優勢。巨大的市場容量,消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5G系統、人工智能、軟件人才的獨特優勢,必將催生基于中國生態產業的智能汽車。城市是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應用場景。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把場景落地作為技術創新的核心驅動力,而城市恰恰是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應用場景。但是,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自駕行業本身太新,跨度太大。如何構建適合自動駕駛的城市場景,對于驅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進程至關重要。什么樣的城市適合汽車……ic駕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在會上介紹,基于2019年共同成立“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的工作經驗,百人會總結了四個自動駕駛城市的本質要素:一是政府要投資智能基礎設施,根據車路協同和5G應用場景落地的要求,建設能夠支撐智能駕駛和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二是測試環境,尤其是封閉測試場,開放測試和封閉測試相結合。第三,示范應用,在特定場景進行應用示范,打通城市道路,吸引企業測試,為城市聚集創新資源。第四,數據和云控制平臺,搭建數字化基礎設施,打通各類數據,提供一體化數據平臺,進行有效管理。會議期間,張永偉秘書長還代表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發布了《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與商業化路徑》報告。根據該報告,自動駕駛技術將在七個場景中處于領先地位:機器人出租車、干線物流、終端配送、城市衛生、無人駕駛公交車、封閉公園和AVP自動停車服務。報告從自動駕駛行業的現狀出發,詳細分析了七大場景的發展現狀、痛點和挑戰,研究和挖掘了自動駕駛在其中的應用價值。高層論壇結束后,22日下午還平行舉辦了兩場主題峰會和兩場圓桌論壇,分別聚焦智能汽車近兩年的技術突破、產品創新和落地場景的應用案例,以及產業發展的頂層路線設計、智能網聯行業人才的開發與培養。
標簽:東南
網易汽車8月24日報道一向代表創新、靈感與激情的MINI品牌,正以獨具個性的溝通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客戶體驗。
1900/1/1 0:00:008月20日,據《朝日新聞》報道,豐田將在美國市場退出小型車的銷售。內容顯示,關于目前在美國銷售的唯一小型車“雅力士”,委托的代工方馬自達已經在6月份停止生產,待庫存清空后將停止銷售。
1900/1/1 0:00:00工信部發布新能源車型目錄純電動乘用車“兩極分化”明顯8月24日,工信部發布《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三十四批),共有246款新能源汽車入選。
1900/1/1 0:00:008月22日,福田汽車發布2020上半年財報。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企業官方作者蘇鵬編輯李歡歡近日,“開闊人生,無畏前行全新奧迪Q7無畏體驗季”正式開啟。
1900/1/1 0:00:00TechWeb8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截至當地時間周一美股收盤,中國電動汽車初創企業理想汽車股價大漲近14,報收于1709美元,較115美元的發行價上漲4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