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局”的殘酷之處在于,從來沒有真正的雙贏。市場的“大手”總是撥弄著命運的輪盤,新能源行業的大規模布局必然會在分化的大趨勢中爆發。江西江蘇這種亂七八糟的地方烙下的傷疤,是失敗者付出的代價。
現在,輪到安徽坐在桌上下一個十年,和蔚來、大眾去下一個戰場。被譽為“最佳創投機構”和“”的合肥,成為了漩渦的中心。
“隱憂很多”
有人曾這樣評價合肥的尷尬地位:“向東,進不了東部沿海開放地區;往西走,擠不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事實上,即使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合肥也要面對武漢、南京的夾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部塌陷區”。
好在合肥從來不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精準狠的投資眼光,讓這個曾經的“中國第一大縣”在短短十幾年間,變成了“新一線城市”,舉世矚目。
知乎上有一個直觀的對比: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是深圳。從1995年到2006年,深圳GDP從842億元上升到5814億元;同樣的時間跨度,合肥從2005年的854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6274億元。2019年,合肥GDP已增長至9409.4億元,距離“萬億俱樂部”僅一步之遙。
然而,一個龐大的新興城市,在無數的贊譽背后,往往有著巨大的發展壓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千變萬化的時代格局折射出層層隱憂。這意味著,合肥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前浪”,需要更強大的動力勢能。
20年前,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給了合肥第一次轉型的機會,海爾、美的、格力等頭部品牌相繼跟進。十年間,家電產業的繁榮為合肥帶來了第一個千億產業,接近當時武漢家電產業規模的4倍。合肥,這座“工業城市”,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然而,時代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如今家電行業在激烈的股市競爭中如火如荼,無休止的價格戰使得行業利潤不斷被稀釋和分化。消費市場受阻,產業鏈動蕩風險加劇,產品差異化突破停滯...疲憊的家電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生與死的洗禮。兩年多來,格力股價一直徘徊在3000億左右,營收滯漲、利潤下滑成為合肥家電行業進入發展瓶頸期的最真實寫照。
12年前,合肥把整個城市的發展成了“重傷”的BOE,希望用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去爭取一個明天。合肥幾乎都是對的,產值過千億,從業人員十幾萬,配套企業發展70多家。繼家電業之后,BOE又支撐起了合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然而,BOE在面板行業以低價攻勢擊敗日韓后,卻不得不被囚禁在業績的牢籠里。BOE在2019年財報中披露,在營收突破1000億、增長近20%的情況下,凈利潤大幅下滑超過40%。換句話說,技術實力極強的BOE仍在資本市場上蹣跚而行。
“必須加強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管理,不是產業和技術上的巨人,而是資本市場上的巨嬰。”BOE董事長陳燕順也在不斷反思自己。
不僅如此,雖然在華為等手機廠商的支持下,2019年BOE 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達到1800萬片,同比增長343.9%,位居全球第二。但與全球第一的三星相比,BOE的出貨量并沒有5%那么高,差距不言而喻。
而隨著華為手機業務因中美局勢進入產品衰退期,對BOE面板業務的沖擊將如潮水般涌來。地處工業中心的合肥,無疑將面臨行業的危機,尋求解決之道。
合肥給出的答案指向了風起云涌的新能源行業。這樣,合肥加入新能源產業的“豪”就有了更深刻的產業集群意義。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提升合肥在全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的創新和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是推動電池、電機、電子控制、電子建筑、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合肥原有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創新產業實現同頻共振,構建產業閉環,實現合作共贏,最大程度解決原有產業鏈的各類隱患。
轉變“暗戰”
然而,當我們回頭看江西、江蘇等地的斷壁殘垣時,不禁要問,桌上的“常勝將軍”能贏嗎……他的時間?
經過幾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似乎人們普遍看好合肥的這一輪產業轉型。畢竟相比博駿和林賽,蔚來和大眾顯然要靠譜得多。但既然很可能會輸,此時此刻,不如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它在成功轉型后對盛況的冗長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不可否認,以JAC和奇瑞為代表的安徽汽車工業近年來的成績并不理想。2019年,安徽省汽車產量77.6萬輛,僅占全國的3.6%。這意味著在強敵環伺的新能源戰場上,日漸衰弱的本土品牌并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市場認知度,幾十年汽車工業發展積累的品牌和技術財富很可能在下一個時代的窄門里付之一炬。
大眾汽車的進入似乎讓傳統的汽車制造重新煥發了活力。但由于江淮自身的弱勢,新能源發展的主導權被德國人牢牢掌控。目前思豪的前途未卜,大眾在國內的新能源引入還比較緩慢。
甚至在未來的合作中,大眾可以提高技術和制造,會從供應鏈體系、車輛份額等方面進一步劃分市場。江淮和郭萱高科可能會進一步成為強大的大眾集團的附庸,成為自主品牌發展的一部分。
姿態比較低的蔚來呢?雖然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汽車單季銷量首次突破1萬輛,首次實現毛利3.13億元,但仍處于虧損狀態,營業虧損11.7億元。
從中長期來看,蔚來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快速擴大銷售基數,實現規模效應,進而實現盈利。然而,面對泰斯拉和小鵬的圍攻,難度可想而知。而且蔚來一直堅持的差異化服務體系,在用戶規模增大后,會遇到更加艱巨的運營壓力。如何實現服務,也成為蔚來能否帶動安徽新能源發展的關鍵。
此外,在新能源產業鏈上,雖然合肥目前有郭萱高科、華庭電源、安徽力高、合肥星源等動力電池相關企業,都有鋰電池布局,沒有做到核心優勢,尤其是燃料電池汽車、清潔能源汽車、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影響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格局的新興產業仍然不足。
在人才體系建設上,家電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的大規模布局,讓合肥撬動了經濟杠桿,但并未激起民心。多年來,合肥仍未能構建起完善的、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機制。
從引進人才的成果來看,2019年,合肥新增常住人口10.2萬人,同期競爭對手杭州55.4萬人,深圳41.22萬人,廣州40.15萬人。顯然,合肥在城市吸引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4月,合肥出臺《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合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主要經濟指標與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成為長三角副中心,一直是合肥發展中的殷切期望。這一次,成敗可能就看這個轉折了。
本文摘自《汽車公社》雜志8月刊封面故事。
文/羅超
-
[微信搜索“……”tomobile Commune》和《一句話評論》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這場“局”的殘酷之處在于,從來沒有真正的雙贏。市場的“大手”總是撥弄著命運的輪盤,新能源行業的大規模布局必然會在分化的大趨勢中爆發。江西江蘇這種亂七八糟的地方烙下的傷疤,是失敗者付出的代價。
現在,輪到安徽坐在桌上下一個十年,和蔚來、大眾去下一個戰場。被譽為“最佳創投機構”和“”的合肥,成為了漩渦的中心。
“隱憂很多”
有人曾這樣評價合肥的尷尬地位:“向東,進不了東部沿海開放地區;往西走,擠不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事實上,即使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合肥也要面對武漢、南京的夾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部塌陷區”。
好在合肥從來不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精準狠的投資眼光,讓這個曾經的“中國第一大縣”在短短十幾年間,變成了“新一線城市”,舉世矚目。
知乎上有一個直觀的對比: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是深圳。從1995年到2006年,深圳GDP從842億元上升到5814億元;同樣的時間跨度,合肥從2005年的854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6274億元。2019年,合肥GDP已增長至9409.4億元,距離“萬億俱樂部”僅一步之遙。
然而,一個龐大的新興城市,在無數的贊譽背后,往往有著巨大的發展壓力。經過多年的努力,千變萬化的時代格局折射出層層隱憂。這意味著,合肥要想把自己打造成“前浪”,需要更強大的動力勢能。
20年前,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給了合肥第一次轉型的機會,海爾、美的、格力等頭部品牌相繼跟進。十年間,家電產業的繁榮為合肥帶來了第一個千億產業,接近當時武漢家電產業規模的4倍。合肥,這座“工業城市”,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
然而,時代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如今家電行業在激烈的股市競爭中如火如荼,無休止的價格戰使得行業利潤不斷被稀釋和分化。消費市場受阻,產業鏈動蕩風險加劇,產品差異化突破停滯...疲憊的家電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生與死的洗禮。兩年多來,格力股價一直徘徊在3000億左右,營收滯漲、利潤下滑成為合肥家電行業進入發展瓶頸期的最真實寫照。
12年前,合肥把整個城市的發展成了“重傷”的BOE,希望用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去爭取一個明天。合肥幾乎都是對的,產值過千億,從業人員十幾萬,配套企業發展70多家。繼家電業之后,BOE又支撐起了合肥新一輪的經濟增長。
然而,BOE在面板行業以低價攻勢擊敗日韓后,卻不得不被囚禁在業績的牢籠里。BOE在2019年財報中披露,在營收突破1000億、增長近20%的情況下,凈利潤大幅下滑超過40%。換句話說,技術實力極強的BOE仍在資本市場上蹣跚而行。
“必須加強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形象管理,不是產業和技術上的巨人,而是資本市場上的巨嬰。”BOE董事長陳燕順也在不斷反思自己。
不僅如此,雖然在華為等手機廠商的支持下,2019年BOE 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達到1800萬片,同比增長343.9%,位居全球第二。但與全球第一的三星相比,BOE的出貨量并沒有5%那么高,差距不言而喻。
而隨著華為手機業務因中美局勢進入產品衰退期,對BOE面板業務的沖擊將如潮水般涌來。地處工業中心的合肥,無疑將面臨行業的危機,尋求解決之道。
合肥給出的答案指向了風起云涌的新能源行業。這樣,合肥加入新能源產業的“豪”就有了更深刻的產業集群意義。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提升合肥在全國乃至全球汽車領域的創新和領先地位。
另一方面是推動電池、電機、電子控制、電子建筑、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合肥原有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創新產業實現同頻共振,構建產業閉環,實現合作共贏,最大程度解決原有產業鏈的各類隱患。
轉變“暗戰”
然而,當我們回頭看江西、江蘇等地的斷壁殘垣時,不禁要問,桌上的“常勝將軍”能贏嗎……他的時間?
經過幾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似乎人們普遍看好合肥的這一輪產業轉型。畢竟相比博駿和林賽,蔚來和大眾顯然要靠譜得多。但既然很可能會輸,此時此刻,不如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它在成功轉型后對盛況的冗長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不可否認,以JAC和奇瑞為代表的安徽汽車工業近年來的成績并不理想。2019年,安徽省汽車產量77.6萬輛,僅占全國的3.6%。這意味著在強敵環伺的新能源戰場上,日漸衰弱的本土品牌并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市場認知度,幾十年汽車工業發展積累的品牌和技術財富很可能在下一個時代的窄門里付之一炬。
大眾汽車的進入似乎讓傳統的汽車制造重新煥發了活力。但由于江淮自身的弱勢,新能源發展的主導權被德國人牢牢掌控。目前思豪的前途未卜,大眾在國內的新能源引入還比較緩慢。
甚至在未來的合作中,大眾可以提高技術和制造,會從供應鏈體系、車輛份額等方面進一步劃分市場。江淮和郭萱高科可能會進一步成為強大的大眾集團的附庸,成為自主品牌發展的一部分。
姿態比較低的蔚來呢?雖然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汽車單季銷量首次突破1萬輛,首次實現毛利3.13億元,但仍處于虧損狀態,營業虧損11.7億元。
從中長期來看,蔚來迫切的問題仍然是快速擴大銷售基數,實現規模效應,進而實現盈利。然而,面對泰斯拉和小鵬的圍攻,難度可想而知。而且蔚來一直堅持的差異化服務體系,在用戶規模增大后,會遇到更加艱巨的運營壓力。如何實現服務,也成為蔚來能否帶動安徽新能源發展的關鍵。
此外,在新能源產業鏈上,雖然合肥目前有郭萱高科、華庭電源、安徽力高、合肥星源等動力電池相關企業,都有鋰電池布局,沒有做到核心優勢,尤其是燃料電池汽車、清潔能源汽車、智能網聯電動汽車等影響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格局的新興產業仍然不足。
在人才體系建設上,家電產業鏈、半導體產業鏈、新能源產業鏈的大規模布局,讓合肥撬動了經濟杠桿,但并未激起民心。多年來,合肥仍未能構建起完善的、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機制。
從引進人才的成果來看,2019年,合肥新增常住人口10.2萬人,同期競爭對手杭州55.4萬人,深圳41.22萬人,廣州40.15萬人。顯然,合肥在城市吸引力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4月,合肥出臺《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工作推進方案》,目標是“到2025年,合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主要經濟指標與長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成為長三角副中心,一直是合肥發展中的殷切期望。這一次,成敗可能就看這個轉折了。
本文摘自《汽車公社》雜志8月刊封面故事。
文/羅超
-
[微信搜索“……”tomobile Commune》和《一句話評論》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作者張一編輯李歡歡8月25日,長城汽車發布公告稱,2020年8月21日,長城汽車在全國銀行間市場公開發行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額10億元人民幣,期限為32天,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25日報道用戶購車時除了關心價格,可能更關注汽車的燃油消耗是否經濟。但除了滿足用戶的需求之外,現在世界各國的汽車企業也都在為減少碳排放而做出努力。
1900/1/1 0:00:008月25日消息,錘子科技CEO羅永浩不止一次對理想ONE給予好評。一位網友正是通過羅永浩了解到了理想ONE,并在微博分享了購車過程。
1900/1/1 0:00:00摘要特斯拉近日悄悄地對Model3的前行李箱進行了重新設計。此舉似乎表明特斯拉正為在Model3上安裝一個類似于ModelY設計的熱泵做準備,以提升續航里程。
1900/1/1 0:00:00來源:路透社作者秦章勇編輯李歡歡特斯拉股價持續上漲,損失嚴重的空頭們仍在頑強支撐。
1900/1/1 0:00:00導讀日本電裝因為“熄火門”事件,讓豐田、雷克薩斯、馬自達、三菱、本田、斯巴魯等眾多日系車企在全球范圍內掀起大規模召回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