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至15日,“中國汽車論壇2020”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其中,蘇州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郭立群在8月15日上午舉行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與產業生態升級”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蘇州智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郭立群郭立群:各位嘉賓,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對商用車的想法和共識。我分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是商用車的現狀和趨勢,二是面臨的挑戰,三是路上的一些做法。一、現狀和趨勢從商用車的現狀來看,我們先來看它的需求。這個餅狀圖是2019年整個道路事故情況。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人造成的相關事故和車輛本身造成的相關事故是最重要的因素。加起來大概能達到70%。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人在其中的作用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是人的疲勞和人的滑倒造成的。車輛很多部位都有盲區,尤其是商用車。比如a柱右下角有一個盲點。如何讓車輛更好看是一個需求。車輛的具體情況,為公路貨運車輛,拆解成本構成。從成本結構可以看出,目前沒有辦法控制公路收費,從油耗和人力成本來看,公路收費是車輛使用過程中成本非常高的部分。這是作為車企如何盡快解決的。車輛在道路上的效率也可以從交通部門看出來,包括中國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公里數,全國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在92%左右。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效率?思考我們車輛的用途和未來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整個拉動需求的角度來看,可以總結為兩點:車輛尤其是商用車的安全性和成本,貨運的效率永遠是我們物流運輸行業非常重要的核心內涵。這是驅動自動駕駛商用車的根本動力,是需求拉動。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我們說的都是自行車智能,自行車智能更多的是解決人的問題。從感知決策規劃的角度,商用車的根本解決方案是如何讓系統更安全,整個驗證更可靠。這部分大家都知道一直在往前走,現在已經到了示范運營測試階段,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突破。如何在智能自行車的基礎上探索編隊行駛,是商用車落地的一個重要方面。解決以上需求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進一步節油。這也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分析需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景,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人的習慣,車的插入,車隊管理,數據共享,人員安排等。,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車路協調和車路協調也是商用車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把我們的車輛作為終端,作為數據源,作為數字終端,有利于解決我們的問題,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從創新的角度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自行車智能化永遠是商業化的重點,也是商用車自動駕駛的核心載體,必須堅定地做下去。因為它是基礎。第二,編隊行駛是結構化貨運的先進方案,需要我們不斷完善。三是車路協同的高層次技術路線,構建未來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著陸角度分析。任何產品的商業化,都要從四個維度來考慮:一是技術成熟度,二是環境復雜度,三是市場認可度,四是法律法規的支持度。從這四個方面來說,(1)載貨比載人簡單,因為是基于貨物的運輸安全要求,應該是程度較低的。無論在具體場景中,比如機場、工廠物流、城際物流、貨物運輸,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方案。(2)封閉比開放更可控。這是我們想做的港口、機場和礦區。這些地方的需求非常廣泛。一個是解決人的問題,一個是環境問題。比如有些礦區又臟又亂。現在不僅司機難招,而且很難……測試控制人員。(3)工作規定比汽車規定容易。最后一公里,還有一個小的物流配送,很多控制沒有車規也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從商用車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主要方面,商用車首先著陸。總結:先載貨,后載人,再關再開,先工作規定再培訓規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認為這是商用車商業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從生態協同的角度來看:(1)從物流需求的角度來看,剛剛簡單分析了一下。人現在在物流公司,大家都知道招人很難。一是成本高。真正拿到A票的司機80后都過了,90后很難招。這是我們需求最大的痛點。(2)就整個技術而言,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在自己的單點上也有很多突破,這也是我們整個商業化的一個很好的前提。(3)作為主機廠,在ADAS車型分類和場景應用方面也有很多思路和做法。車企包括商用車大多已經到了示范運營或者商業化的階段。(4)一些關于tier1-2或者tier0.5的企業,無論是芯片層面還是傳感部分,都在積極探索硬件,包括控制器,這對整個生態都是非常有利的。(5)環境方面,現在整體環境很好。無論是在法律法規、基礎設施還是通信方面,這方面都有非常迅猛的發展,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天氣。總的來說,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布局已經形成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但我們也相信整個生態的發展需要從商業模式方面進一步探索,也是我們之間重要的一環。第二,看商用車面臨的挑戰。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都很相似。我們首先面對的是核心技術的控制,包括芯片和控制。我剛才正在和長安公司的張總經理談話。我們用誰的車類?芯片是什么樣的?其中很多還處于探索階段。這需要高度重視。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還是要平衡。從成本上來說,最知名的激光雷達和超算芯片對于車企來說更適合不同的場景,需要考慮不同的合理方案。生態,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這也是未來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第三,分享一下蘇州智圖的做法。蘇州智途剛剛過完一周歲生日,可以說是一個年輕而古老的公司。為什么說“老”呢?是一汽解放創辦的公司。一汽解放是中國商用車的發源地,我們在商用車發展上有70年的積累。蘇州智途更致力于為一汽解放打造智能商用車,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我們的口號是團結解放,以路創未來,團結解放,為未來的轉型升級做出我們的貢獻。為了更好的為解決方案做出我們的貢獻,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軟件的系統解決方案。第二是智能汽車的硬件,第三是操作和線控底盤,這是我們的主要車型。整個策略是“1+3+N”策略,因為時間的關系無關緊要。“一個平臺”根據哥倫布的平臺是未來智能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三條路線”不僅僅是研發,還有運營和銷售。“N種商業模式”可以通過自營、合作、聯合開發等方式提供這方面的解決方案,這是研發在硬件上的布局。技術是從軟件、硬件、車輛、運營四個方面做的。這里就不細說了。灰色的是自主研發,紅色的是為了滿足未來需求共同研發,最下面的是從車輛角度解放出來的。在場景方面,結合服務提供者和場景實際擁有者,合理優化我們的“一高三低”場景,精準定義不同場景,滿足未來定制化引導的需求。“高”主要關注干線物流t……制造智能汽車。L3級智能汽車將于今年年底上市,L2級汽車已于去年上市,L4級汽車將于2025年上市。港口運輸方面,港口已在京唐港和日照港達到示范運營,今年年底開始商業運營階段。還有其他端口也在工作。園區環衛已在蘇州高鐵新城開始運營。還將在2022年和蘇州5G項目中實施。中國領先的解放智能汽車線控底盤,相應的開放、可靠、高精度的To B、To C線控底盤服務全行業。同時,通過未來的發展,通過自營或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與合作伙伴實現各種特定場景的開發。以上是我的分享。綜上所述,商用車將是自動駕駛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也必將是我們最終實現未來貨運的主要貢獻者。(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核。)2020年8月13日-15日,“中國汽車論壇2020”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AAM)主辦,世界汽車組織(OICA)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唯一支持。本次論壇以“新變化、新挑戰、新理念——引領中國汽車新征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尋求突圍之道,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掌控宏觀產業形勢,分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其中,蘇州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郭立群在8月15日上午舉行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與產業生態升級”分論壇上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蘇州智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郭立群郭立群:各位嘉賓,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對商用車的想法和共識。我分三個方面跟大家分享,一是商用車的現狀和趨勢,二是面臨的挑戰,三是路上的一些做法。一、現狀和趨勢從商用車的現狀來看,我們先來看它的需求。這個餅狀圖是2019年整個道路事故情況。從這個圖表可以看出,人造成的相關事故和車輛本身造成的相關事故是最重要的因素。加起來大概能達到70%。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人在其中的作用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主要是人的疲勞和人的滑倒造成的。車輛很多部位都有盲區,尤其是商用車。比如a柱右下角有一個盲點。如何讓車輛更好看是一個需求。車輛的具體情況,為公路貨運車輛,拆解成本構成。從成本結構可以看出,目前沒有辦法控制公路收費,從油耗和人力成本來看,公路收費是車輛使用過程中成本非常高的部分。這是作為車企如何盡快解決的。車輛在道路上的效率也可以從交通部門看出來,包括中國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公里數,全國高速公路的利用率在92%左右。如何進一步提高其效率?思考我們車輛的用途和未來也是非常重要的。從整個拉動需求的角度來看,可以總結為兩點:車輛尤其是商用車的安全性和成本,貨運的效率永遠是我們物流運輸行業非常重要的核心內涵。這是驅動自動駕駛商用車的根本動力,是需求拉動。從創新的角度來說,我們說的都是自行車智能,自行車智能更多的是解決人的問題。從感知決策規劃的角度,商用車的根本解決方案是如何讓系統更安全,整個驗證更可靠。這部分大家都知道一直在往前走,現在已經到了示范運營測試階段,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突破。如何在智能自行車的基礎上探索編隊行駛,是商用車落地的一個重要方面。解決以上需求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進一步節油。這也是我們的主攻方向。分析需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景,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人的習慣,車的插入,車隊管理,數據共享,人員安排等。,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車路協調和車路協調也是商用車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把我們的車輛作為終端,作為數據源,作為數字終端,有利于解決我們的問題,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從創新的角度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自行車智能化永遠是商業化的重點,也是商用車自動駕駛的核心載體,必須堅定地做下去。因為它是基礎。第二,編隊行駛是結構化貨運的先進方案,需要我們不斷完善。三是車路協同的高層次技術路線,構建未來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著陸角度分析。任何產品的商業化,都要從四個維度來考慮:一是技術成熟度,二是環境復雜度,三是市場認可度,四是法律法規的支持度。從這四個方面來說,(1)載貨比載人簡單,因為是基于貨物的運輸安全要求,應該是程度較低的。無論在具體場景中,比如機場、工廠物流、城際物流、貨物運輸,這都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方案。(2)封閉比開放更可控。這是我們想做的港口、機場和礦區。這些地方的需求非常廣泛。一個是解決人的問題,一個是環境問題。比如有些礦區又臟又亂。現在不僅司機難招,而且很難……測試控制人員。(3)工作規定比汽車規定容易。最后一公里,還有一個小的物流配送,很多控制沒有車規也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從商用車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主要方面,商用車首先著陸。總結:先載貨,后載人,再關再開,先工作規定再培訓規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們認為這是商用車商業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從生態協同的角度來看:(1)從物流需求的角度來看,剛剛簡單分析了一下。人現在在物流公司,大家都知道招人很難。一是成本高。真正拿到A票的司機80后都過了,90后很難招。這是我們需求最大的痛點。(2)就整個技術而言,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他們在自己的單點上也有很多突破,這也是我們整個商業化的一個很好的前提。(3)作為主機廠,在ADAS車型分類和場景應用方面也有很多思路和做法。車企包括商用車大多已經到了示范運營或者商業化的階段。(4)一些關于tier1-2或者tier0.5的企業,無論是芯片層面還是傳感部分,都在積極探索硬件,包括控制器,這對整個生態都是非常有利的。(5)環境方面,現在整體環境很好。無論是在法律法規、基礎設施還是通信方面,這方面都有非常迅猛的發展,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天氣。總的來說,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布局已經形成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但我們也相信整個生態的發展需要從商業模式方面進一步探索,也是我們之間重要的一環。第二,看商用車面臨的挑戰。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都很相似。我們首先面對的是核心技術的控制,包括芯片和控制。我剛才正在和長安公司的張總經理談話。我們用誰的車類?芯片是什么樣的?其中很多還處于探索階段。這需要高度重視。無論是供給還是需求,還是要平衡。從成本上來說,最知名的激光雷達和超算芯片對于車企來說更適合不同的場景,需要考慮不同的合理方案。生態,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這也是未來要考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第三,分享一下蘇州智圖的做法。蘇州智途剛剛過完一周歲生日,可以說是一個年輕而古老的公司。為什么說“老”呢?是一汽解放創辦的公司。一汽解放是中國商用車的發源地,我們在商用車發展上有70年的積累。蘇州智途更致力于為一汽解放打造智能商用車,滿足未來發展需求。我們的口號是團結解放,以路創未來,團結解放,為未來的轉型升級做出我們的貢獻。為了更好的為解決方案做出我們的貢獻,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軟件的系統解決方案。第二是智能汽車的硬件,第三是操作和線控底盤,這是我們的主要車型。整個策略是“1+3+N”策略,因為時間的關系無關緊要。“一個平臺”根據哥倫布的平臺是未來智能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三條路線”不僅僅是研發,還有運營和銷售。“N種商業模式”可以通過自營、合作、聯合開發等方式提供這方面的解決方案,這是研發在硬件上的布局。技術是從軟件、硬件、車輛、運營四個方面做的。這里就不細說了。灰色的是自主研發,紅色的是為了滿足未來需求共同研發,最下面的是從車輛角度解放出來的。在場景方面,結合服務提供者和場景實際擁有者,合理優化我們的“一高三低”場景,精準定義不同場景,滿足未來定制化引導的需求。“高”主要關注干線物流t……制造智能汽車。L3級智能汽車將于今年年底上市,L2級汽車已于去年上市,L4級汽車將于2025年上市。港口運輸方面,港口已在京唐港和日照港達到示范運營,今年年底開始商業運營階段。還有其他端口也在工作。園區環衛已在蘇州高鐵新城開始運營。還將在2022年和蘇州5G項目中實施。中國領先的解放智能汽車線控底盤,相應的開放、可靠、高精度的To B、To C線控底盤服務全行業。同時,通過未來的發展,通過自營或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與合作伙伴實現各種特定場景的開發。以上是我的分享。綜上所述,商用車將是自動駕駛的“先行者”和“實踐者”,也必將是我們最終實現未來貨運的主要貢獻者。(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發言人審核。)
如果不是天際汽車最近將首家體驗中心落戶上海,我似乎已經淡忘了這個一直掙扎在量產線上的新勢力品牌。
1900/1/1 0:00:008月17日,日產和本田兩家公司董事會公開回絕了日本政府就合并兩家公司的提議,并以合并不利于產能優化和長遠發展為由。
1900/1/1 0:00:00上半年的結果表明,合資品牌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自主的份額繼去年縮減后,再度創下322的新低。合資品牌達到接近68的新高點。
1900/1/1 0:00:00挑戰伴隨機遇,磨礪帶來新生。2020年,在國際變局和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汽車業在“破”與“立”當中,反而迎來了一次產業變革的狂飆突進,全面邁入創新發展質變期。
1900/1/1 0:00:00這周的車圈由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和2020中國汽車論壇兩大盛事填得滿滿當當,從周一到周末,同行匯聚,報現場,報突發,報重磅,事關汽車無所不報;
1900/1/1 0:00:00網易汽車8月19日報道特斯拉最近又上熱搜了,本身就自帶熱點的特斯拉這次是碰上了另外一個電商領域的網紅“拼多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