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2日,“冬芽”是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第二天,出席論壇的有、安進、曹、曾玉群等行業領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力發表了《競爭格局的現狀與未來》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專家和企業代表,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夠受到藍皮書組委會的邀請出席本次論壇。今天上午有很多企業的老總,行業的領袖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觀點,我也是受益匪淺。大會給的題目是講我們未來競爭格局的演變。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兩個觀點。首先,我們汽車公司的表現正迅速分化。再說一個,這是一個趨勢。未來,我們的強者會逆勢而勝。
從數據上看,我們的車企正在呈現快速分化。我們把各企業近三年的汽車增速歸為一類。我們可以看到年均增長率為20%。在(20)18和(20)19年,我們整個汽車企業的數量在下降。(20)18年,25家汽車企業數量增長20%,到今年上半年,已經下降到16家。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下跌20%以下的企業已經達到63家,占我們整個113家企業的50%以上,也就是下跌20%以上的企業占大多數的一半。
當然這里面還有更大的降幅。中間還有一些企業,有的在增長,但也有很多企業下降了10%,或者10%-20%。這就說明了剛才說的企業的分化。
從數據上看,我們有一個百萬輛級,是這樣一批全年200萬輛級的企業。但是我們大部分企業都能看到,萬車甚至千車的車很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核心的驅動力,今天早上很多大佬都提到了,是我們整體汽車市場連續三年的下滑,這是我們汽車高速增長或者汽車整體進入家庭十幾年的過程中沒有出現過的現象。
我們在(20)18年下降了38%,在(20)19年下降了8%。今年是個特例,下降了20%,不僅是速度的下降,而且其(細分市場)整體下降很不均衡。(20)18年10萬元以下市場下降10%。但是在中高端市場,15萬到20萬以上還在增長。(20)19年雖然所有價格都在下降,但是10萬以下的下降了25%,尤其是今年上半年,10萬以下的下降了40%以上。
那么我們從具體的數量上可以看到,10萬元以上的車輛在(20)16年或者之前會有比較高的銷量,僅次于10-15萬,這是我們整個需求市場的第二大市場。經過兩年的下滑,其實(20)19年銷量已經低于15-25萬的市場,今年上半年成為四大市場中最低的。
這種情況的一個結果,和我們的市場結構有關,會導致我們車企的明顯分化。因為現在的企業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奢侈品企業和奢侈品牌。主要在高端價位,25萬以上銷量占95%;第二個品牌是合資,主力價位15-25萬,接近八成。10萬到15萬為40%;另外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主要售價在15萬元以下,占其總銷量的85%以上。同時,10萬元以下的接近45%。想到剛才的市場情況。在這種市場形勢下,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肯定被大大壓縮了。
這說明品牌之間的分化很明顯。今年上半年獨立下跌30%,奢侈品僅下跌6%。同時,品牌和品類之間存在明顯的分化。在我們的三個品牌中,排名前三的企業集中度在提高。尤其是自主品牌。
2011年,前三大自主品牌約占總市場份額的25%。到今年上半年,其整體比例已經翻了一番,達到48%。普通合資企業也是如此,從2011年的40%增長到現在的60%,是前三的企業,增長了20個百分點。
豪車相對穩定。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中,豪華車的整體優勢在提升。我們自主下降40%,豪華車下降5%,整體份額上升。我們熟悉BBA,即奔馳、寶馬和奧迪。其地位仍進一步穩固,銷量持續上升。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奧迪并沒有下滑,奔馳寶馬也出現了小幅下滑。
這樣一來,二線奢侈品牌的管理一定非常困難。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8到(20)19到今年上半年,二線豪華品牌,不包括雷克薩斯(剛才提到日系品牌很好,但是日系品牌的高端品牌會表現更好,雷克薩斯這個品牌這幾年持續高速增長。其他奢侈品牌,整體下滑17.4%。至于具體的銷量,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十幾萬輛、五萬輛的銷量只有一萬輛左右,甚至不到一萬輛、幾千輛,經營非常困難。
普通合資企業內部分化也很嚴重。排名前三的企業,大眾、豐田、本田依然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市場整體銷量還是比較穩定的。大眾的品牌是遙遙領先的,但是你可以看到這條線放緩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下滑不是那么明顯。然而,豐田和本田的整體銷量在增加。(20)18年,(20)19年,我們整體市場下跌的時候,還在逆勢上漲。今年整體下降,但下降幅度也小于整體市場。
這三個品牌相對穩定的表現,肯定意味著其他合資品牌的走勢非常艱難。其他品牌合資品牌在(20)17年出現明顯下滑,逼近10%。今年上半年下降幅度在20%以上。在這些品牌中,除了三大品牌之外,日產的表現相對穩定,在(20)18年和(20)19年基本保持百萬輛。有的品牌百萬輛的企業跌到了20萬輛,后面還有幾家企業,50萬或者70萬或者80萬。現在已經降到只有幾萬只了。這種分化非常嚴重。
在自主品牌內部,其實分化也很明顯。吉利、長城、長安三大品牌,近幾年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雖然動量有波動,但他們在整個市場中的位置相對穩定。比如長安,今年以來逆勢上漲超過10%。但是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現相對較差。整體來看,與市場趨勢相差甚遠。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品牌之間,也是顯而易見的。從一百萬的企業,五十萬的企業,到我們的三十萬或者二十萬的企業,銷售下滑非常明顯。
我們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分類。因為自主品牌企業比較多,所以我們按照這個銷量來分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依次是,50萬輛的企業只有一家,20-50萬輛的企業有兩家,10萬輛左右的企業有10家。但是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有22家企業存在著……5000輛以上,5000至10000輛企業10家,10000至50000輛企業10家。這些企業未來可能會很艱難。
這就是剛才提到的分化的事實。未來趨勢如何?在這種艱難的市場,或者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個人觀點,也就是我們的強勢,會逆勢取勝。原因有三,我們具體看一下。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的需求平臺。近幾年,我們熟悉的銷量和市場需求大幅下滑。我覺得這個平臺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國際經驗表明,每千人150輛左右的時候會有市場波動。像美國,大概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1000人有150多輛車,然后就有數據了。有六個平臺或波動,有不同的恢復時間。但基本上3-5年就恢復了,下降越深,恢復時間越長。近年來,當出現金融危機或石油危機時,也有一個恢復期。這是美國。是第一梯隊。
德國出現過三次這樣的平臺期,前兩次都比較短,用了八年時間才恢復。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下降幅度相對較小,所以恢復時間相對較短。我們可以看到,韓國,基本上4-5年,這個市場空間回到原來下降之前的平臺。
大家都在想我們國家的市場平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什么時候會回來,因為巔峰的時候,(20)16年近3000萬輛的銷量一直在下滑。是不是結束了,什么時候會回來?這個主要看所有收入端和家庭的未來收入。
按照國家統計局五司的數據,一等家庭占20%,按人口算就是兩億多人。我們可以看到,經過10年的普及,我們的最高收入基本在這個區間,百戶家庭擁有汽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近75%。第一,一個家庭基本都有車,有些沒車的人可能不需要車。增長的一個主體是我們的中上收入,它和中等收入一起,是近年來汽車普及快速增長的新動力。
但是這幾年受我們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進行了結構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中等收入,為什么說它的收入還在增長?因為這是按照線算的,中間收入增加了3%,實際收入按照物價上漲減少了。總的來說,我們的收入家庭影響更大。未來能不能恢復,什么時候恢復,取決于我們中等收入家庭和中上收入家庭。
什么是中等收入家庭?一個概念大概就是我們各種制造業的一線工人,或者班組長之類的,有一點收入。兩個家庭大概10-12萬的家庭,這幾年受我們廣大工薪階層收入的影響。當然還有第三產業和服務業,也是一樣的。
第二個原因是需求結構也有利于我們的強勢品牌。因為不同于我們過去最早的時期,也就是2000年到2008年,這幾年的新車購買主體一直是來自過去的體制,是我們的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這些都轉化成了我們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一些自由職業者,占我們汽車總銷量的75%。
但是,由于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我們的金融風險,我們整個私營企業的經營非常困難。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今年更加突出,就是我們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受到的影響更大,這些人基本都是十萬左右的水平買車,這就帶來了一個結果。剛才我們看到的數據是我們的低價機型從(20)18年開始持續下滑,從我們剛才說的需求結構來看是很明顯的。我們的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第三產業什么時候復蘇,我們整個市場會復蘇,但是需要一段時間,這對我們的高端品牌是利好。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也有利于打造強勢品牌。我們都說經濟……規模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當我們的技術水平一定時,我們不認為我們有新的技術革命。隨著我們產量的增加,單位產量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規模越大,我們的成本越低。當然它有一個臨界點,達到規模是比較平穩的,不是一下子就下去的。
它有一個臨界點,在這個零點,規模收益會保持不變。主體在規模經濟,再往左,我們的大企業可能就在這個點上的規模經濟。雖然我們的市場在下降,大家的規模都下降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是規模經濟附近,可能會下降一點,但是單位成本下降的幅度會很小。
如果我們是5萬輛或者1萬輛的企業,規模經濟可能就在這條線上。如果你的下降率增加一點,你的單位成本就會比較大。2020年8月12日,“冬芽”是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第二天,出席論壇的有、安進、曹、曾玉群等行業領袖。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偉力發表了《競爭格局的現狀與未來》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專家和企業代表,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夠受到藍皮書組委會的邀請出席本次論壇。今天上午有很多企業的老總,行業的領袖跟大家分享了很多觀點,我也是受益匪淺。大會給的題目是講我們未來競爭格局的演變。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兩個觀點。首先,我們汽車公司的表現正迅速分化。再說一個,這是一個趨勢。未來,我們的強者會逆勢而勝。
從數據上看,我們的車企正在呈現快速分化。我們把各企業近三年的汽車增速歸為一類。我們可以看到年均增長率為20%。在(20)18和(20)19年,我們整個汽車企業的數量在下降。(20)18年,25家汽車企業數量增長20%,到今年上半年,已經下降到16家。同時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下跌20%以下的企業已經達到63家,占我們整個113家企業的50%以上,也就是下跌20%以上的企業占大多數的一半。
當然這里面還有更大的降幅。中間還有一些企業,有的在增長,但也有很多企業下降了10%,或者10%-20%。這就說明了剛才說的企業的分化。
從數據上看,我們有一個百萬輛級,是這樣一批全年200萬輛級的企業。但是我們大部分企業都能看到,萬車甚至千車的車很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核心的驅動力,今天早上很多大佬都提到了,是我們整體汽車市場連續三年的下滑,這是我們汽車高速增長或者汽車整體進入家庭十幾年的過程中沒有出現過的現象。
我們在(20)18年下降了38%,在(20)19年下降了8%。今年是個特例,下降了20%,不僅是速度的下降,而且其(細分市場)整體下降很不均衡。(20)18年10萬元以下市場下降10%。但是在中高端市場,15萬到20萬以上還在增長。(20)19年雖然所有價格都在下降,但是10萬以下的下降了25%,尤其是今年上半年,10萬以下的下降了40%以上。
那么我們從具體的數量上可以看到,10萬元以上的車輛在(20)16年或者之前會有比較高的銷量,僅次于10-15萬,這是我們整個需求市場的第二大市場。經過兩年的下滑,其實(20)19年銷量已經低于15-25萬的市場,今年上半年成為四大市場中最低的。
這種情況的一個結果,和我們的市場結構有關,會導致我們車企的明顯分化。因為現在的企業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奢侈品企業和奢侈品牌。主要在高端價位,25萬以上銷量占95%;第二個品牌是合資,主力價位15-25萬,接近八成。10萬到15萬為40%;另外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主要售價在15萬元以下,占其總銷量的85%以上。同時,10萬元以下的接近45%。想到剛才的市場情況。在這種市場形勢下,自主品牌的市場空間肯定被大大壓縮了。
這說明品牌之間的分化很明顯。今年上半年獨立下跌30%,奢侈品僅下跌6%。同時,品牌和品類之間存在明顯的分化。在我們的三個品牌中,排名前三的企業集中度在提高。尤其是自主品牌。
2011年,前三大自主品牌約占總市場份額的25%。到今年上半年,其整體比例已經翻了一番,達到48%。普通合資企業也是如此,從2011年的40%增長到現在的60%,是前三的企業,增長了20個百分點。
豪車相對穩定。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品牌中,豪華車的整體優勢在提升。我們自主下降40%,豪華車下降5%,整體份額上升。我們熟悉BBA,即奔馳、寶馬和奧迪。其地位仍進一步穩固,銷量持續上升。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奧迪并沒有下滑,奔馳寶馬也出現了小幅下滑。
這樣一來,二線奢侈品牌的管理一定非常困難。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8到(20)19到今年上半年,二線豪華品牌,不包括雷克薩斯(剛才提到日系品牌很好,但是日系品牌的高端品牌會表現更好,雷克薩斯這個品牌這幾年持續高速增長。其他奢侈品牌,整體下滑17.4%。至于具體的銷量,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十幾萬輛、五萬輛的銷量只有一萬輛左右,甚至不到一萬輛、幾千輛,經營非常困難。
普通合資企業內部分化也很嚴重。排名前三的企業,大眾、豐田、本田依然處于相對有利的位置,市場整體銷量還是比較穩定的。大眾的品牌是遙遙領先的,但是你可以看到這條線放緩了,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下滑不是那么明顯。然而,豐田和本田的整體銷量在增加。(20)18年,(20)19年,我們整體市場下跌的時候,還在逆勢上漲。今年整體下降,但下降幅度也小于整體市場。
這三個品牌相對穩定的表現,肯定意味著其他合資品牌的走勢非常艱難。其他品牌合資品牌在(20)17年出現明顯下滑,逼近10%。今年上半年下降幅度在20%以上。在這些品牌中,除了三大品牌之外,日產的表現相對穩定,在(20)18年和(20)19年基本保持百萬輛。有的品牌百萬輛的企業跌到了20萬輛,后面還有幾家企業,50萬或者70萬或者80萬。現在已經降到只有幾萬只了。這種分化非常嚴重。
在自主品牌內部,其實分化也很明顯。吉利、長城、長安三大品牌,近幾年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雖然動量有波動,但他們在整個市場中的位置相對穩定。比如長安,今年以來逆勢上漲超過10%。但是其他自主品牌的表現相對較差。整體來看,與市場趨勢相差甚遠。但是,我們要看到,在品牌之間,也是顯而易見的。從一百萬的企業,五十萬的企業,到我們的三十萬或者二十萬的企業,銷售下滑非常明顯。
我們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分類。因為自主品牌企業比較多,所以我們按照這個銷量來分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依次是,50萬輛的企業只有一家,20-50萬輛的企業有兩家,10萬輛左右的企業有10家。但是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有22家企業存在著……5000輛以上,5000至10000輛企業10家,10000至50000輛企業10家。這些企業未來可能會很艱難。
這就是剛才提到的分化的事實。未來趨勢如何?在這種艱難的市場,或者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個人觀點,也就是我們的強勢,會逆勢取勝。原因有三,我們具體看一下。
第一個原因是我們的需求平臺。近幾年,我們熟悉的銷量和市場需求大幅下滑。我覺得這個平臺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國際經驗表明,每千人150輛左右的時候會有市場波動。像美國,大概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1000人有150多輛車,然后就有數據了。有六個平臺或波動,有不同的恢復時間。但基本上3-5年就恢復了,下降越深,恢復時間越長。近年來,當出現金融危機或石油危機時,也有一個恢復期。這是美國。是第一梯隊。
德國出現過三次這樣的平臺期,前兩次都比較短,用了八年時間才恢復。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下降幅度相對較小,所以恢復時間相對較短。我們可以看到,韓國,基本上4-5年,這個市場空間回到原來下降之前的平臺。
大家都在想我們國家的市場平臺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什么時候會回來,因為巔峰的時候,(20)16年近3000萬輛的銷量一直在下滑。是不是結束了,什么時候會回來?這個主要看所有收入端和家庭的未來收入。
按照國家統計局五司的數據,一等家庭占20%,按人口算就是兩億多人。我們可以看到,經過10年的普及,我們的最高收入基本在這個區間,百戶家庭擁有汽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近75%。第一,一個家庭基本都有車,有些沒車的人可能不需要車。增長的一個主體是我們的中上收入,它和中等收入一起,是近年來汽車普及快速增長的新動力。
但是這幾年受我們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進行了結構調整。我們可以看到,中等收入,為什么說它的收入還在增長?因為這是按照線算的,中間收入增加了3%,實際收入按照物價上漲減少了。總的來說,我們的收入家庭影響更大。未來能不能恢復,什么時候恢復,取決于我們中等收入家庭和中上收入家庭。
什么是中等收入家庭?一個概念大概就是我們各種制造業的一線工人,或者班組長之類的,有一點收入。兩個家庭大概10-12萬的家庭,這幾年受我們廣大工薪階層收入的影響。當然還有第三產業和服務業,也是一樣的。
第二個原因是需求結構也有利于我們的強勢品牌。因為不同于我們過去最早的時期,也就是2000年到2008年,這幾年的新車購買主體一直是來自過去的體制,是我們的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這些都轉化成了我們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一些自由職業者,占我們汽車總銷量的75%。
但是,由于我們的經濟結構調整和我們的金融風險,我們整個私營企業的經營非常困難。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今年更加突出,就是我們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受到的影響更大,這些人基本都是十萬左右的水平買車,這就帶來了一個結果。剛才我們看到的數據是我們的低價位車型從(20)18年開始持續下滑,從我們剛才說的需求結構來看是很明顯的。我們的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第三產業什么時候復蘇,我們整個市場會復蘇,但是需要一段時間,這對我們的高端品牌是利好。
第三個原因是,我們企業內部的規模經濟也有利于打造強勢品牌。我們都說經濟……規模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當我們的技術水平一定時,我們不認為我們有新的技術革命。隨著我們產量的增加,單位產量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降低。規模越大,我們的成本越低。當然它有一個臨界點,達到規模是比較平穩的,不是一下子就下去的。
它有一個臨界點,在這個零點,規模收益會保持不變。主體在規模經濟,再往左,我們的大企業可能就在這個點上的規模經濟。雖然我們的市場在下降,大家的規模都下降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是規模經濟附近,可能會下降一點,但是單位成本下降的幅度會很小。
如果我們是5萬輛或者1萬輛的企業,規模經濟可能就在這條線上。如果你的下降率增加一點,你的單位成本就會比較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看到我們的高端企業,大型企業,可以通過降價來維持我們的市場份額。就是因為他的單位成本相對于我們中小企業有規模優勢。這是我們提到的第二種趨勢,即我們的強者會逆勢取勝。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專題“[蓋世直播] 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看到,我們的高端企業,大型企業,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保持我們的市場份額。就是因為他的單位成本相對于我們中小企業有規模優勢。這是我們提到的第二種趨勢,即我們的強者會逆勢取勝。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些。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專題“[蓋世直播] 2020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
https://auto.gasgoo.com/NewsTopic/262.html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世界格局、中國經濟形勢在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汽車制造產業,更是受到了較大程度的影響。
1900/1/1 0:00:00在理想汽車成功掛牌納斯達克一周后,小鵬汽車終于也跟上了腳步。
1900/1/1 0:00:00雷鋒網按:2020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峰會(CCFGAIR2020)正式開幕。
1900/1/1 0:00:00楓葉80V來源:楓葉汽車官方作者吳曉宇編輯周游首款量產車正式上市不足一個月,楓葉汽車旗下第二款MPV車型便“接棒而來”。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2日,以“冬芽”為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開幕第二天,徐留平、安進、曹德旺、曾毓群等行業領袖出席。
1900/1/1 0:00:002020年8月12日,以“冬芽”為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開幕第二天,徐留平、安進、曹德旺、曾毓群等行業領袖出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