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在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近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雖然2月12日開始復工,3月已有超過70%的人員上崗,但南京汽輪電機復工又遇到了新的麻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這家公司3月26日發給客戶的郵件中了解到,其燃氣輪機的轉子、燃燒室等核心部件全部由GE歐洲工廠生產供應。由于疫情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和新冠肺炎迅速蔓延,上述工廠已經停產,GE因不可抗力無法確認交貨安排,導致該公司無法確認其產品的交貨日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8.6%,人員平均再就業率達89.9%。然而,國際疫情的加速蔓延和眾多國外零部件廠商的停產,將對中國的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從而成為企業復工的新挑戰。中國制造業在復工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內外需求萎縮以及由此帶來的訂單下降。在3月30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新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關于如何幫助外貿企業的提問時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通過舉辦網上展銷會、訂貨會等措施,緩解外貿企業的訂單困難 并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幫助企業穩定崗位等政策解決這些企業面臨的生存問題。 后續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和儲備,適時出臺一些扶持政策。此外,工信部正在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近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新郭斌表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再就業率分別達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別上升15.5和38個百分點,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工業大省已基本啟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海外零部件廠商停產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成為復工的新挑戰。新郭斌指出,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格局,特別是與產業鏈上的一些重點疫區。但是,國際疫情的蔓延勢必會對我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很大的影響。工信部CCID智庫規劃院產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揚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企業和全球產業鏈面臨的影響正在發生耐人尋味的逆轉。“2月份,大家都在擔心疫情下的中企停產會沖擊全球產業鏈,但從3月下旬開始,情況發生了逆轉:在中國控制疫情的同時,國外疫情卻在加速蔓延。最近歐美很多重要零部件廠商開始停工,使得國內相關企業面臨供貨失敗的風險。”李陽說。汽車領域是最典型的。2月,國內零部件工廠供應中斷,導致現代、雷諾等全球汽車巨頭減產甚至停產。然而,最近,大型國際供應商,如博世、米其林和倍耐力已經關閉……me在歐美的工廠,這讓中國車企面臨供應中斷的風險。李揚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貢獻了全球80%的市場,但其上下游已經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中國汽車零部件大多集中在低端領域,發動機等高端零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中國企業與海外上下游企業高度依賴,任何一個環節的停頓都會沖擊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汽車等高端設備仍面臨一個問題。很多廠家做訂單,零配件往往是低庫存甚至零庫存。這意味著,在海外供應商停產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可能會在短期內遭遇供應中斷的風險。”在她看來,海外供應商的關停可能首先沖擊的是高端車市場。在低端車市場,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國產化和國產化,暫時的影響并不太突出。不過,北汽集團一位高管表示,從長遠來看,國內任何一家主機廠都難逃海外疫情的反向傳播。比如北汽奔馳的零部件來自全球四五十個國家。這次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外的一級供應商,還有大量的二、三級供應商。即使是自主品牌,也不可能所有零部件都從國內進口,而合資品牌都是進口車型,做得好的合資車國產化率也只有80%左右。訂單下降,急需擴大內外需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內外需萎縮以及由此帶來的訂單下降。新郭斌指出,3月以來,雖然疫情在國內得到遏制,但海外疫情卻意外呈現疫情趨勢,導致疫區國家生產和消費萎縮,股市震蕩頻繁,各國貿易活動明顯減少,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不斷累積。“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隨著國際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李揚指出,目前歐美的疫情正處于爆發期,這些國家近幾年的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疫情爆發后,大量工廠停工,消費停滯。預計今年這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將明顯萎縮。這從最近外貿訂單的減少就反映出來了。圣農食品總裁周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該公司主要向日本出口雞肉產品。2、3月份外貿訂單已下降近15%,4、5月份訂單將進一步下降40%-50%。原因是疫情對日本餐飲業造成巨大沖擊,消費需求迅速萎縮。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復工后,外貿企業因訂單減少而面臨困境,甚至無工可復的情況并不少見。“前段時間外貿企業的困難主要是復工進度跟不上,訂單難以履行,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外企要不要貨。”新指出,目前,國際國內需求都在下降,這將對一些外向型企業造成很大影響,部分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壓力。對于紡織服裝、輕工產品、玩具、家具等企業,工信部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和電子商務平臺,通過舉辦專項網絡銷售活動,促進消費。“許多企業的訂單都是在3、4月份的展銷會和訂貨會上獲得的。由于疫情防控的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通過舉辦網上展銷會和訂貨會來解決企業的訂單困難。“值得注意的是,d的收縮……市場競爭也是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肉類水產部主任趙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發生后,國內餐飲行業陷入停滯。大量年前高價進口豬肉的肉類進口商虧損嚴重,部分企業瀕臨倒閉。很多企業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寧愿放棄30%的預付款也不去進貨,導致到達上海、天津港口的未封閉貨物嚴重積壓,冷庫爆倉,甚至不得不在碼頭上插上冷箱進行保管。新指出,中國將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汽車、紡織、家電等傳統消費,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綠色產品等消費熱點。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跟進重大項目落地。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工信部正在參與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區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李揚表示,疫情以來低迷的投資也抑制了內需。中國正在加緊5G、充電樁、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網絡,涉及諸多顛覆性技術,乘數效應明顯,有望成為中國內需的新支撐。工信部正在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近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雖然2月12日開始復工,3月已有超過70%的人員上崗,但南京汽輪電機復工又遇到了新的麻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這家公司3月26日發給客戶的郵件中了解到,其燃氣輪機的轉子、燃燒室等核心部件全部由GE歐洲工廠生產供應。由于疫情在國外特別是歐美和新冠肺炎迅速蔓延,上述工廠已經停產,GE因不可抗力無法確認交貨安排,導致該公司無法確認其產品的交貨日期。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98.6%,人員平均再就業率達89.9%。然而,國際疫情的加速蔓延和眾多國外零部件廠商的停產,將對中國的供應鏈產生巨大影響,從而成為企業復工的新挑戰。中國制造業在復工過程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內外需求萎縮以及由此帶來的訂單下降。在3月30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副部長新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關于如何幫助外貿企業的提問時表示,工信部正在研究通過舉辦網上展銷會、訂貨會等措施,緩解外貿企業的訂單困難 并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幫助企業穩定崗位等政策解決這些企業面臨的生存問題。 后續將進一步加強政策研究和儲備,適時出臺一些扶持政策。此外,工信部正在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近期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新谷……in表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平均開工率和再就業率分別達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別上升15.5和38個百分點,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工業大省已基本啟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海外零部件廠商停產導致的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成為復工的新挑戰。新郭斌指出,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格局,特別是與產業鏈上的一些重點疫區。但是,國際疫情的蔓延勢必會對我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很大的影響。工信部CCID智庫規劃院產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揚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企業和全球產業鏈面臨的影響正在發生耐人尋味的逆轉。“2月份,大家都在擔心疫情下的中企停產會沖擊全球產業鏈,但從3月下旬開始,情況發生了逆轉:在中國控制疫情的同時,國外疫情卻在加速蔓延。最近歐美很多重要零部件廠商開始停工,使得國內相關企業面臨供貨失敗的風險。”李陽說。汽車領域是最典型的。2月,國內零部件工廠供應中斷,導致現代、雷諾等全球汽車巨頭減產甚至停產。但近期,博世、米其林、倍耐力等國際大型供應商紛紛關閉歐美部分工廠,使得中國車企面臨供應中斷的風險。李揚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貢獻了全球80%的市場,但其上下游已經深度嵌入全球供應鏈,中國汽車零部件大多集中在低端領域,發動機等高端零部件仍嚴重依賴進口。中國企業與海外上下游企業高度依賴,任何一個環節的停頓都會沖擊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汽車等高端設備仍面臨一個問題。很多廠家做訂單,零配件往往是低庫存甚至零庫存。這意味著,在海外供應商停產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可能會在短期內遭遇供應中斷的風險。”在她看來,海外供應商的關停可能首先沖擊的是高端車市場。在低端車市場,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零部件供應的國產化和國產化,暫時的影響并不太突出。不過,北汽集團一位高管表示,從長遠來看,國內任何一家主機廠都難逃海外疫情的反向傳播。比如北汽奔馳的零部件來自全球四五十個國家。這次疫情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外的一級供應商,還有大量的二、三級供應商。即使是自主品牌,也不可能所有零部件都從國內進口,而合資品牌都是進口車型,做得好的合資車國產化率也只有80%左右。訂單下降,急需擴大內外需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內外需萎縮以及由此帶來的訂單下降。新郭斌指出,3月以來,雖然疫情在國內得到遏制,但海外疫情卻意外呈現疫情趨勢,導致疫區國家生產和消費萎縮,股市震蕩頻繁,各國貿易活動明顯減少,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不斷累積。“據海關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隨著國際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李揚指出,目前歐美的疫情正處于爆發期,這些國家近幾年的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疫情爆發后,大量工廠……工作和消費停滯不前。預計今年這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將明顯萎縮。這從最近外貿訂單的減少就反映出來了。圣農食品總裁周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該公司主要向日本出口雞肉產品。2、3月份外貿訂單已下降近15%,4、5月份訂單將進一步下降40%-50%。原因是疫情對日本餐飲業造成巨大沖擊,消費需求迅速萎縮。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復工后,外貿企業因訂單減少而面臨困境,甚至無工可復的情況并不少見。“前段時間外貿企業的困難主要是復工進度跟不上,訂單難以履行,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外企要不要貨。”新指出,目前,國際國內需求都在下降,這將對一些外向型企業造成很大影響,部分企業可能面臨生存壓力。對于紡織服裝、輕工產品、玩具、家具等企業,工信部將會同相關行業協會和電子商務平臺,通過舉辦專項網絡銷售活動,促進消費。“許多企業的訂單都是在3、4月份的展銷會和訂貨會上獲得的。由于疫情防控的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如何通過舉辦網上展銷會和訂貨會來解決企業的訂單困難。“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市場的收縮也是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肉類水產部主任趙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疫情發生后,國內餐飲行業陷入停滯。大量年前高價進口豬肉的肉類進口商虧損嚴重,部分企業瀕臨倒閉。很多企業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寧愿放棄30%的預付款也不去進貨,導致到達上海、天津港口的未封閉貨物嚴重積壓,冷庫爆倉,甚至不得不在碼頭上插上冷箱進行保管。新指出,中國將積極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汽車、紡織、家電等傳統消費,培育智慧健康養老、綠色產品等消費熱點。支持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跟進重大項目落地。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工信部正在參與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督促各地區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李揚表示,疫情以來低迷的投資也抑制了內需。中國正在加緊5G、充電樁、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基礎設施網絡,涉及諸多顛覆性技術,乘數效應明顯,有望成為中國內需的新支撐。
近日,ABB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購上海聯樁新能源公司的多數股份,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市場新增了一個業務支點。
1900/1/1 0:00:003月18日,即便是在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時都未曾出現的一幕發生了,包括大眾、奧迪、斯柯達、保時捷、PSA、勞斯萊斯、戴姆勒、寶馬、法拉利、蘭博基尼在內的所有歐洲汽車制造商悉數宣布停工。
1900/1/1 0:00:00疫情影響之下,特斯拉也“淪陷”了。
1900/1/1 0:00:003月18日,一電春雷行動(北京站)開啟。即日起至6月30日,通過春雷行動購車,除享受所有官方和4S店優惠外,還可享受充電費及廠家提供的額外超值大禮。目前,首批8個品牌16款車型已上線。
1900/1/1 0:00:00據國外媒體報道,寶馬第一批規模量產的氫燃料電動汽車最有可能是其大型SUV車型,比如X5、X6和X7,并有望于2025年上市。
1900/1/1 0:00:00在競爭加劇,全球車市進一步下滑的2019年,保時捷以創紀錄的2808萬輛銷量,44億歐元的營業利潤登上“人生巔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