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婚姻不成形,本來過幾天就交付的新車,因為專賣店開不了,取不到車。”牛鑫一臉懵逼的說道。年前買了一輛起亞智跑做婚車,價格十幾萬。他已經支付了一半以上的購車款,只有在尾款結清后才會提車。牛心原定于農歷正月初八舉行婚禮,但因疫情被迫取消。然而,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牛新這樣的消費者,連續兩年銷量同比下滑的汽車市場也進入了深度感冒。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同比下降20.5%,為2005年以來最低;環比下降19.8%,也是歷年來最低。同樣,2月前兩周的車市數據更不樂觀:全國乘用車市場1至2周零售額同比下降92%,第一周和周二平均零售額僅為811輛和4098輛。這樣的寒冬給長安汽車的“自救”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2019年,長安汽車由盈轉虧,且金額巨大,預計虧損24-29億元。長安汽車開始采取推新產品、剝離虧損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措施“自救”。現在全面復工還需要時間,長安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都會受到影響,這必然會減緩長安汽車“自救”的進程。長安汽車的前路漫漫。1.被甩在后面的長安汽車很快就倒下了。財報顯示,其2016年凈利潤102.85億元,2019年預虧24-29億元,但短短三年。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長安汽車將業績下滑歸因于銷量下滑。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產銷數據,2019年共銷售汽車176萬輛,同比下降15.16%。
(圖/長安汽車公告)這個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SAIC、廣汽、吉利、比亞迪等車企,也超過了車市的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全國乘用車累計銷量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皮權看來,長安汽車業績和銷量下滑的外部原因是整個汽車市場環境不是很好。此外,國企體制、高端品牌缺乏、個別產品質量有缺陷、前期投入無回報等內在原因也對長安汽車的業績和銷量產生影響。曾皮權認為,長安汽車作為國企,面臨的問題比長城、吉利、比亞迪等民企更復雜。在運行速度、體制改革、結構變革、新能源發展等方面總是慢。雖然投入大,但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成效。此外,長安汽車過于依賴合資企業,合資體制本身也飽受詬病。2019年,長安汽車合資板塊銷量處于下滑狀態。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31.76萬輛,同比減少22.65萬輛,降幅達41.63%,遠超自主品牌的降幅。“長安汽車的銷量非常依賴長安福特。”在曾皮寬看來,一旦長安福特各方面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個集團。2.“依賴”從以往的數據來看,長安汽車的銷量和業績對長安福特的依賴不會一蹴而就。2016年,長安福特銷量達到峰值94.38萬輛。這一年也是長安汽車的盈利高峰,凈利潤102.85億元。但此后,距離百萬銷量僅一步之遙的長安福特迅速沒落,開啟了“跌跌不休”的模式。2017年,長安福特實現銷量82.8萬輛,同比下降12.27%;2018年,長安福特實現銷量37.8萬輛,同比下降54.38%。對比2017年的銷量,其2018年的銷量是第一。2019年,長安福特的銷量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再次“腰斬”。其全年銷量為18.4萬輛,同比減少19.38萬輛,降幅達51.3%,也是長安汽車旗下子公司中降幅最大的。對于長安福特銷量大幅跳水的原因,長安汽車董事會辦公室(以下簡稱“董事”)人士向子彈財經表示,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夠快。該總監坦言,“在合資模式下,我們完全依靠福特的產品引進。福特作為百年企業,有其固有的R&D效率。在推出新產品方面,未能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步伐,導致產品更新換代步伐緩慢,流失了一部分消費者。一旦失去了市場,就很難再找回來。”在長安福特銷量大幅下滑的同時,長安汽車的其他合資和自主品牌未能形成有力支撐,甚至“拖后腿”,導致長安汽車凈利潤大幅下滑:2017年凈利潤下滑至71.37億元,2018年“跳水”至6.81億元,直至2019年預虧24-29億元。伴隨著銷量和利潤下滑的,還有長安福特的口碑。近年來,長安福特福克斯漏油、翼虎斷軸、蒙迪歐異味等問題引發車主不滿,很多人怪罪長安汽車。在汽車圈,“百年福特,毀在長安”的口號廣為流傳。曾皮冠向子彈財經直言,長安汽車部分產品質量存在缺陷,用戶體驗不是很好,影響了口碑,也是其業績和銷量的一大原因。事實上,合資雙方也在采取措施,試圖挽救不斷下滑的長安福特。長安汽車辦公室人士告訴子彈財經,從2018年底開始,福特和長安進行了密集的溝通,陸續發布了一些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長安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這些協議涉及很多方面,如降低采購成本、R&D產能建設、經銷商制度改革等。當然,這些措施在這樣一個已經達到百萬規模的車企,會逐漸落地,需要一段時間來體現。”該董事會人士進一步表示。長安和福特已經是綁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了。一度長安福特銷量飆升,導致長安汽車業績節節攀升,患上了長安福特的“依賴癥”。如今長安福特銷量大幅下滑,長安汽車自然也不會更好。3.合資品牌銷量一直“跳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全年銷售業績也不佳。2019年,長安在重慶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的自主板塊共銷售汽車84.96萬輛,同比減少7.23萬輛,降幅為7.84%。這個銷量遠不如幾年前。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年產銷量分別突破100萬輛,實現了中國汽車史上第一個中國品牌的“雙百萬”,獲得“自主一哥”稱號。作為國企,長安汽車在資源上優于大多數自主車企,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與吉利、長城汽車并稱‘獨立公司前三’。”長安汽車沒有自己的高端品牌,這是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曾皮冠告訴子彈財經,相比吉利和長城汽車,長安汽車除了普通產品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新車型,新車型里也沒有什么符合本土潮流的。”新能源車更吸引人,也是一種趨勢,但在這款長安汽車上并沒有太多表現。當然,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很大,也做出了成績,但短時間內是無法盈利的。"曾玉權說。但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長安汽車的銷量并沒有完全下滑,有復蘇的希望。”我們的銷售政策沒有太大變化,而且……我們沒有被提升或降職。“據長安汽車辦公室主任介紹,長安汽車銷量的增長得益于產品和CS系列的密集投放,尤其是重磅產品CS75 PLUS。”去年,長安汽車相繼推出了CS85、全新的CS95和CS15。9月推出重磅產品CS75 PLUS,新增CS35和逸動藍鯨動力版。全年產品密集推出,產品均價明顯提升,產品結構也有所改善。以前我們的低價產品占比超過比比,現在我們的銷量主要來自CS系列的貢獻,加上重磅產品CS75 PLUS。“據媒體報道,2019年9月至12月,CS75 PLUS總銷量達70011臺。今年1月,長安CS75銷量為24,863輛,同比增長54.9%,其中大部分來自加版。這一點在長安汽車獨立板塊合肥長安的銷量上體現的很明顯。2019年9-12月,合肥長安月銷量分別為1.75萬輛、2.47萬輛、2.51萬輛、2.78萬輛,增幅較大。1月份,在全國乘用車零售額同比下降20.5%的情況下,合肥長安實現了2.07萬輛的銷量。據長安汽車介紹,合肥長安是長安品牌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生產CS75 PLUS、CS15系列、逸動DT等產品。”僅在合肥就建了二期工廠,產能約24萬輛。目前只生產CS75 PLUS。"長安汽車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訴子彈財經。她說長安汽車銷量的回升已經體現在業績上了。”我們2019年一季度虧損20億左右,前三季度已經虧損26億多。如果取中間值24-29億元,可以看到四季度已經開始盈虧平衡。" 4.自救對于長安汽車來說,2020年成功翻盤非常重要。2018年4月,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業”,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2020年目標銷量400萬輛,市場份額12.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46萬輛,國內第一,全球第十二;新能源汽車銷量35萬輛,位居行業第一梯隊。現在目標進入兌現之年,長安汽車壓力倍增。“長安汽車不僅面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壓力,還面臨轉型的壓力。”對于長安汽車的現狀,曾丕權總結道,“轉型不是簡單的把國企變成民企,更多的在于自我突破,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改革,一些不必要的業務必須砍掉。”曾培權告訴子彈財經,“之前我和朱先生(長安汽車總裁)有過一次交流。長安本身就很復雜。他要改革,要創新,要變革,要發展新能源。這些措施他都想到了,但還需要適應市場。”剛剛過去的2019年,長安汽車也在努力“瘦身”,減輕財務負擔。如將長期虧損的長安PSA 50%股權以16.3億元出售給寶能系,預計將增加合并報表稅前利潤13.52億元。隨著“第三屆創新創業計劃”的不斷推進,“智能”和“新能源”成為長安汽車的重點方向。長安汽車放棄長安新能源控股權,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總投資28.4億元,加快其混改進程。預計合并報表凈利潤增加22.91億元。然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長安汽車面臨著同樣嚴峻的形勢。外部,特斯拉在中國量產搶占市場,內部,比亞迪、BAIC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虎視眈眈。更重要的是,在補貼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的日子也沒那么好過。自2019年夏季削減補貼以來,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大幅下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共計120.6萬輛,同比下降4%。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在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走下坡路后,甚至不得不依靠傳統燃油車“救場”。“我們其實很早就開始做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積累也很豐富。目前新能源汽車還沒有找到非常廣闊的盈利模式,因為電池成本還是很高,還沒有達到降低成本的規模效應。坦白說,我們的新能源板塊其實是虧損的,所以引入一些優質的社會資源和我們一起造新能源汽車,減輕上市公司的負擔。”長安汽車董事告訴子彈財經。對于長安汽車發展新能源的努力,曾皮寬表示樂觀:“汽車市場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發展是肯定的,電動車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5.結語2018年以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經濟轉型,中國車市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在此背景下,車市已經連續兩年呈現負增長趨勢,2020年疫情的影響將使車市更加低迷。不過,曾培剛對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仍持樂觀態度。“預計稍后會有一些促進(汽車)消費發展的政策出臺。另外,如果疫情持續一段時間,消費者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會擔心坐公交地鐵交叉感染,對私家車的需求也會增加。因此,在第二季度的后半段和第三季度,汽車行業有望有大幅增長。“但是,車企的壓力一直存在。隨著大眾對汽車認識的加深,在選車時也越來越挑剔。車企如果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最終會被用戶拋棄。長安汽車在CS75 PLUS上的成功,雖然讓其重新找回了應有的發展節奏,但遠未放松,長安汽車要重新找回從前的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安汽車如何“自救”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它。只有成功“自救”,才能東山再起。注:應采訪對象要求,牛鑫為化名。
“不僅婚姻不成形,本來過幾天就交付的新車,因為專賣店開不了,取不到車。”牛鑫一臉懵逼的說道。年前買了一輛起亞智跑做婚車,價格十幾萬。他已經支付了一半以上的購車款,只有在尾款結清后才會提車。牛心原定于農歷正月初八舉行婚禮,但因疫情被迫取消。然而,受影響的不僅僅是牛新這樣的消費者,連續兩年銷量同比下滑的汽車市場也進入了深度感冒。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和疫情影響,1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同比下降20.5%,為2005年以來最低;環比下降19.8%,也是歷年來最低。同樣,2月前兩周的車市數據更不樂觀:全國乘用車市場1至2周零售額同比下降92%,第一周和周二平均零售額僅為811輛和4098輛。這樣的寒冬給長安汽車的“自救”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2019年,長安汽車由盈轉虧,且金額巨大,預計虧損24-29億元。長安汽車開始采取推新產品、剝離虧損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發展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措施“自救”。現在全面復工還需要時間,長安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都會受到影響,這必然會減緩長安汽車“自救”的進程。長安汽車的前路漫漫。1.被甩在后面的長安汽車很快就倒下了。財報顯示,其2016年凈利潤102.85億元,2019年預虧24-29億元,但短短三年。在2019年業績預告中,長安汽車將業績下滑歸因于銷量下滑。根據長安汽車披露的產銷數據,2019年共銷售汽車176萬輛,同比下降15.16%。
(圖/長安汽車公告)這個下滑速度遠遠超過了SAIC、廣汽、吉利、比亞迪等車企,也超過了車市的下滑。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全國乘用車累計銷量2144.4萬輛,同比下降9.6%。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新能源汽車分會副秘書長曾皮權看來,長安汽車業績和銷量下滑的外部原因是整個汽車市場環境不是很好。此外,國企體制、高端品牌缺乏、個別產品質量有缺陷、前期投入無回報等內在原因也對長安汽車的業績和銷量產生影響。曾皮權認為,長安汽車作為國企,面臨的問題比長城、吉利、比亞迪等民企更復雜。在運行速度、體制改革、結構變革、新能源發展等方面總是慢。雖然投入大,但短時間內很難見到成效。此外,長安汽車過于依賴合資企業,合資體制本身也飽受詬病。2019年,長安汽車合資板塊銷量處于下滑狀態。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31.76萬輛,同比減少22.65萬輛,降幅達41.63%,遠超自主品牌的降幅。“長安汽車的銷量非常依賴長安福特。”在曾皮寬看來,一旦長安福特各方面表現不好,就會影響整個集團。2.“依賴”從以往的數據來看,長安汽車的銷量和業績對長安福特的依賴不會一蹴而就。2016年,長安福特銷量達到峰值94.38萬輛。這一年也是長安汽車的盈利高峰,凈利潤102.85億元。但此后,距離百萬銷量僅一步之遙的長安福特迅速沒落,開啟了“跌跌不休”的模式。2017年,長安福特實現銷量82.8萬輛,同比下降12.27%;2018年,長安福特實現銷量37.8萬輛,同比下降54.38%。對比2017年的銷量,其2018年的銷量是第一。2019年,長安福特的銷量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再次“腰斬”。其全年銷量為18.4萬輛,同比減少19.38萬輛,降幅達51.3%,也是長安汽車旗下子公司中降幅最大的。對于長安福特銷量大幅跳水的原因,長安汽車董事會辦公室(以下簡稱“董事”)人士向子彈財經表示,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不夠快。該總監坦言,“在合資模式下,我們完全依靠福特的產品引進。福特作為百年企業,有其固有的R&D效率。在推出新產品方面,未能跟上中國市場變化的步伐,導致產品更新換代步伐緩慢,流失了一部分消費者。一旦失去了市場,就很難再找回來。”在長安福特銷量大幅下滑的同時,長安汽車的其他合資和自主品牌未能形成有力支撐,甚至“拖后腿”,導致長安汽車凈利潤大幅下滑:2017年凈利潤下滑至71.37億元,2018年“跳水”至6.81億元,直至2019年預虧24-29億元。伴隨著銷量和利潤下滑的,還有長安福特的口碑。近年來,長安福特福克斯漏油、翼虎斷軸、蒙迪歐異味等問題引發車主不滿,很多人怪罪長安汽車。在汽車圈,“百年福特,毀在長安”的口號廣為流傳。曾皮冠向子彈財經直言,長安汽車部分產品質量存在缺陷,用戶體驗不是很好,影響了口碑,也是其業績和銷量的一大原因。事實上,合資雙方也在采取措施,試圖挽救不斷下滑的長安福特。長安汽車辦公室人士告訴子彈財經,從2018年底開始,福特和長安進行了密集的溝通,陸續發布了一些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推動長安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這些協議涉及很多方面,如降低采購成本、R&D產能建設、經銷商制度改革等。當然,這些措施在這樣一個已經達到百萬規模的車企,會逐漸落地,需要一段時間來體現。”該董事會人士進一步表示。長安和福特已經是綁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了。一度長安福特銷量飆升,導致長安汽車業績節節攀升,患上了長安福特的“依賴癥”。如今長安福特銷量大幅下滑,長安汽車自然也不會更好。3.合資品牌銷量一直“跳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全年銷售業績也不佳。2019年,長安在重慶長安、河北長安、合肥長安的自主板塊共銷售汽車84.96萬輛,同比減少7.23萬輛,降幅為7.84%。這個銷量遠不如幾年前。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長安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年產銷量分別突破100萬輛,實現了中國汽車史上第一個中國品牌的“雙百萬”,獲得“自主一哥”稱號。作為國企,長安汽車在資源上優于大多數自主車企,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與吉利、長城汽車并稱‘獨立公司前三’。”長安汽車沒有自己的高端品牌,這是它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曾皮冠告訴子彈財經,相比吉利和長城汽車,長安汽車除了普通產品之外,幾乎沒有什么新車型,新車型里也沒有什么符合本土潮流的。”新能源車更吸引人,也是一種趨勢,但在這款長安汽車上并沒有太多表現。當然,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很大,也做出了成績,但短時間內是無法盈利的。"曾玉權說。但值得肯定的是,2019年下半年以來,長安汽車的銷量并沒有完全下滑,有復蘇的希望。”我們的銷售政策沒有太大變化,而且……我們沒有被提升或降職。“據長安汽車辦公室主任介紹,長安汽車銷量的增長得益于產品和CS系列的密集投放,尤其是重磅產品CS75 PLUS。”去年,長安汽車相繼推出了CS85、全新的CS95和CS15。9月推出重磅產品CS75 PLUS,新增CS35和逸動藍鯨動力版。全年產品密集推出,產品均價明顯提升,產品結構也有所改善。以前我們的低價產品占比超過比比,現在我們的銷量主要來自CS系列的貢獻,加上重磅產品CS75 PLUS。“據媒體報道,2019年9月至12月,CS75 PLUS總銷量達70011臺。今年1月,長安CS75銷量為24,863輛,同比增長54.9%,其中大部分來自加版。這一點在長安汽車獨立板塊合肥長安的銷量上體現的很明顯。2019年9-12月,合肥長安月銷量分別為1.75萬輛、2.47萬輛、2.51萬輛、2.78萬輛,增幅較大。1月份,在全國乘用車零售額同比下降20.5%的情況下,合肥長安實現了2.07萬輛的銷量。據長安汽車介紹,合肥長安是長安品牌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主要生產CS75 PLUS、CS15系列、逸動DT等產品。”僅在合肥就建了二期工廠,產能約24萬輛。目前只生產CS75 PLUS。"長安汽車辦公室的一位人士告訴子彈財經。她說長安汽車銷量的回升已經體現在業績上了。”我們2019年一季度虧損20億左右,前三季度已經虧損26億多。如果取中間值24-29億元,可以看到四季度已經開始盈虧平衡。" 4.自救對于長安汽車來說,2020年成功翻盤非常重要。2018年4月,長安汽車啟動“第三次創業”,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2020年目標銷量400萬輛,市場份額12.7%。其中,自主品牌銷量246萬輛,國內第一,全球第十二;新能源汽車銷量35萬輛,位居行業第一梯隊。現在目標進入兌現之年,長安汽車壓力倍增。“長安汽車不僅面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壓力,還面臨轉型的壓力。”對于長安汽車的現狀,曾丕權總結道,“轉型不是簡單的把國企變成民企,更多的在于自我突破,供給側改革和結構性改革,一些不必要的業務必須砍掉。”曾培權告訴子彈財經,“之前我和朱先生(長安汽車總裁)有過一次交流。長安本身就很復雜。他要改革,要創新,要變革,要發展新能源。這些措施他都想到了,但還需要適應市場。”剛剛過去的2019年,長安汽車也在努力“瘦身”,減輕財務負擔。如將長期虧損的長安PSA 50%股權以16.3億元出售給寶能系,預計將增加合并報表稅前利潤13.52億元。隨著“第三屆創新創業計劃”的不斷推進,“智能”和“新能源”成為長安汽車的重點方向。長安汽車放棄長安新能源控股權,引入4家戰略投資者,總投資28.4億元,加快其混改進程。預計合并報表凈利潤增加22.91億元。然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長安汽車面臨著同樣嚴峻的形勢。外部,特斯拉在中國量產搶占市場,內部,比亞迪、BAIC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虎視眈眈。更重要的是,在補貼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車企的日子也沒那么好過。自2019年夏季削減補貼以來,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大幅下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共計120.6萬輛,同比下降4%。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比亞迪,在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走下坡路后,甚至不得不依靠傳統燃油車“救場”。“我們其實很早就開始做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積累也很豐富。目前新能源汽車還沒有找到非常廣闊的盈利模式,因為電池成本還是很高,還沒有達到降低成本的規模效應。坦白說,我們的新能源板塊其實是虧損的,所以引入一些優質的社會資源和我們一起造新能源汽車,減輕上市公司的負擔。”長安汽車董事告訴子彈財經。對于長安汽車發展新能源的努力,曾皮寬表示樂觀:“汽車市場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發展是肯定的,電動車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這是毋庸置疑的。”5.結語2018年以來,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和經濟轉型,中國車市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在此背景下,車市已經連續兩年呈現負增長趨勢,2020年疫情的影響將使車市更加低迷。不過,曾培剛對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仍持樂觀態度。“預計稍后會有一些促進(汽車)消費發展的政策出臺。另外,如果疫情持續一段時間,消費者的心態也會發生變化,會擔心坐公交地鐵交叉感染,對私家車的需求也會增加。因此,在第二季度的后半段和第三季度,汽車行業有望有大幅增長。“但是,車企的壓力一直存在。隨著大眾對汽車認識的加深,在選車時也越來越挑剔。車企如果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最終會被用戶拋棄。長安汽車在CS75 PLUS上的成功,雖然讓其重新找回了應有的發展節奏,但遠未放松,長安汽車要重新找回從前的狀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長安汽車如何“自救”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它。只有成功“自救”,才能東山再起。注:應采訪對象要求,牛鑫為化名。
2月26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第1期新能源小客車指標配置結果,其中包括54200個個人指標,3000個單位指標,2800個營運小客車指標。
1900/1/1 0:00:00此前有消息指出華為將進入汽車行業,有人以為華為要造車,真實情況是華為不會造車,而是將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去年也多次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使能“造好”車、造“好車”。
1900/1/1 0:00:00根據EVsales數據,2020年1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繼續呈同比下跌態勢。盡管歐洲市場一片繁榮,實現驚人的三位數同比增長,但絕對量上根本無法抵消中國作為最大市場的50同比降幅。
1900/1/1 0:00:00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2月26日審議通過《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在“擴消費”方面,提出要加快推進落實去年尚未用完的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
1900/1/1 0:00:00近日,生物科技創業公司Neuralink宣布,由其研發的可讀取人類大腦思想意識的腦機接口技術將于今年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1900/1/1 0:00:00沒有太多時間留給“保守”的歐洲車企們了。近日,有外媒報道,英國決定提前禁售傳統動力車型。在此前公布的禁售日期2040年基礎上提前5年,更新至2035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