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都面臨著“復工延遲”的問題。復工復產的拖延給汽車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北京奔馳為例。近日,其在一封信中公開表示,延遲復工一天要花4億元。考慮到疫情對中國不同地區的影響,各汽車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存在差異。“現在還無法預測疫情會給汽車行業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一位人士近日表示。盡管如此,對于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汽車制造業來說,估算相關損失數字非常重要,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更為重要。復工恢復率不到一半。2020年春節假期特別長,各企業返程時間一再推遲。綜合來看,2月10日可以算是車企復工復產的一個起點。但2月17日是另一個復工的節點,大部分企業從這一天開始/部分開始復工。中汽協2月13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月10日前復工的比例僅為4.4%。截至2月12日,該協會調查的183家整車生產基地中,僅有59家已開始復產,占比32.2%;截至2月16日,整車企業生產基地仍有51.9%無法復工。“即使是復工的廠家,也不是完全復工。至于什么時候全面復工,要等到2月24日左右。”中汽協相關人士透露。
圖片信息來自中汽協。與此同時,加斯帕整理了89家制造商/生產基地的復工情況,包括車輛和零部件。統計顯示,截至2月17日仍有43家企業未復工,占比近50%,這意味著整車及零部件行業超過一半的生產基地未復工,2月17日(含當日)后開始大規模復工(超過一半的企業復工)。這與中汽協的統計數據一致。
事實上,不僅是在汽車生產過程中,距離終端汽車市場最近的4S店復工時間也推遲了很多。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全國60家汽車經銷商集團3997家4S店復工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到2月12日17時,綜合復盤率僅為8.4%。營收損失:北京奔馳一天損失4億,整個汽車制造業一天可能損失200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會給汽車制造業帶來多大的損失?目前沒有統一口徑。那么,北京奔馳一天虧損4億的結論是怎么來的呢?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馳實現整車銷售28.2萬輛,同比增長11.9%,總收入778.07億元,同比增長10.8%。2019年上半年,有181天。北京奔馳日均銷量1558輛,日均營業收入4.3億元。消息稱,東風汽車集團已經開始統計全集團營業收入的損失。根據東風汽車集團最新公布的營收,其日均營收高達15億。縱觀全國汽車制造業,日均營收高達200多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制造業營業總收入80846.7億元,同比下降1.8%;利潤總額5086.8億元,同比下降15.9%。
但是,計算整個汽車制造業的整體經濟損失要復雜得多。但從全國疫情信息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東風集團)、浙江(吉利汽車)、廣東(廣汽集團)等地,加上北京(北汽集團)、上海(SAIC集團),五大汽車集團/公司在五個汽車生產基地的汽車收入占全國的1/3。
其中,在浙江,吉利汽車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75.59億元,日均營收近3億;在廣東,2019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及合資/聯營企業總營收達1686.85億元,日均營收約10億;在北京,北汽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達5012.3億元,日均營收14億元;在上海,SAIC 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預計在萬億元左右,日均收入超過25億元...此外,雖然東北和川渝地區疫情不算太嚴重,但兩地工業生產復產也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一汽集團,由于湖北供應商停產,對自身復產影響很大。據悉,一汽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6200億元,日均收入17億元。從上述地區主要汽車制造業的復工時間和日均營收來看,用“慘重”來形容復工延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為過。但隨著國家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出臺,恢復生產和工作,各地都在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并重。正如一汽集團所言:“中國一汽將力爭一季度增產,力爭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想必這也是大部分主流車企第一季度的重點事情。
“止損”策略:加大數碼產品投放日前,蓋世汽車研究院為受疫情影響的車企提供了幾點建議:短期內,企業要制定合理的規劃目標,“減法”,平穩渡過難關。比如適當清理一些不良資產,砍掉一些經營虧損巨大的業務。為了應對長期可能出現的風險,企業應在經營中逐步實現資源的協調利用和整合,以減少突發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響;加快數據鏈系統建設,幫助企業及時獲取市場和消費者趨勢,調整產品營銷、產品開發和供應鏈協調策略;這場疫情也將成為傳統汽車營銷模式的轉折點,數字營銷和生態系統將從“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出發點,成為未來汽車市場新商業模式的先行者,改變未來的行業格局。總的來說,疫情正在迫使傳統汽車制造業將更多業務“線上化”,這對制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延伸閱讀:跨國車企對虧損了解多少?據德國《汽車新聞》2月9日報道,德國車企和供應商因疫情在中國停產,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生產。據相關統計,德國車企每年在中國創造1500億歐元(人民幣11353.95億元)的營業額,日均營業額6億歐元(人民幣45.4億元),日均利潤6000萬歐元。保守估計,由于工廠停工,每天的損失為7200萬歐元(5.4億人民幣)。德國車企2月份將虧損25億歐元(188.9億元人民幣)。據悉,德國品牌汽車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中國。2月4日,現代集團宣布,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短缺,現代集團暫停在韓國的汽車生產。現代汽車工會發言人2月10日表示,該在華供應商已于當天恢復在華生產,現代在韓國的工廠將于2月11日至17日逐步恢復生產。分析師預測,如果現代停產5天,損失至少6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2億元),相當于每天損失7億元。據日本媒體《日經新聞》報道,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配件供應不足,日產位于九州的工廠面臨停產。2月10日,日產汽車公司發言人表示,2月14日,九州工廠的兩條生產線將全部停止,2月17日,另一條主要生產出口汽車的生產線也將停止。另外,在其他馬不停蹄的工廠,工作時間也有所調整。停產將影響一天3000輛汽車的生產和交付。受疫情影響,全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都面臨著“復工延遲”的問題。復工復產的拖延給汽車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以北京奔馳為例。近日,其在一封信中公開表示,延遲復工一天要花4億元。考慮到疫情對中國不同地區的影響,各汽車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存在差異。“現在還無法預測疫情會給汽車行業帶來多大的經濟損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一位人士近日表示。盡管如此,對于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汽車制造業來說,估算相關損失數字非常重要,如何將損失降到最低更為重要。復工恢復率不到一半。2020年春節假期特別長,各企業返程時間一再推遲。綜合來看,2月10日可以算是車企復工復產的一個起點。但2月17日是另一個復工的節點,大部分企業從這一天開始/部分開始復工。中汽協2月13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月10日前復工的比例僅為4.4%。截至2月12日,該協會調查的183家整車生產基地中,僅有59家已開始復產,占比32.2%;截至2月16日,整車企業生產基地仍有51.9%無法復工。“即使是復工的廠家,也不是完全復工。至于什么時候全面復工,要等到2月24日左右。”中汽協相關人士透露。
圖片信息來自中汽協。與此同時,加斯帕整理了89家制造商/生產基地的復工情況,包括車輛和零部件。統計顯示,截至2月17日仍有43家企業未復工,占比近50%,這意味著整車及零部件行業超過一半的生產基地未復工,2月17日(含當日)后開始大規模復工(超過一半的企業復工)。這與中汽協的統計數據一致。
事實上,不僅是在汽車生產過程中,距離終端汽車市場最近的4S店復工時間也推遲了很多。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全國60家汽車經銷商集團3997家4S店復工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到2月12日17時,綜合復盤率僅為8.4%。營收損失:北京奔馳一天損失4億,整個汽車制造業一天可能損失200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會給汽車制造業帶來多大的損失?目前沒有統一口徑。那么,北京奔馳一天虧損4億的結論是怎么來的呢?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北京奔馳實現整車銷售28.2萬輛,同比增長11.9%,總收入778.07億元,同比增長10.8%。2019年上半年,有181天。北京奔馳日均銷量1558輛,日均營業收入4.3億元。消息稱,東風汽車集團已經開始統計全集團營業收入的損失。根據東風汽車集團最新公布的營收,其日均營收高達15億。縱觀全國汽車制造業,日均營收高達200多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制造業營業總收入80846.7億元,同比下降1.8%;利潤總額5086.8億元,同比下降15.9%。
但是,計算整個汽車制造業的整體經濟損失要復雜得多。但從全國疫情信息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湖北(東風集團)、浙江(吉利汽車)、廣東(廣汽集團)等地,加上北京(北汽集團)、上海(SAIC集團),五大汽車集團/公司在五個汽車生產基地的汽車收入占全國的1/3。
其中,在浙江,吉利汽車2019年中期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75.59億元,日均營收近3億;在廣東,2019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及合資/聯營企業總營收達1686.85億元,日均營收約10億;在北京,北汽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達5012.3億元,日均營收14億元;在上海,SAIC 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預計在萬億元左右,日均收入超過25億元...此外,雖然東北和川渝地區疫情不算太嚴重,但兩地工業生產復產也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一汽集團,由于湖北供應商停產,對自身復產影響很大。據悉,一汽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6200億元,日均收入17億元。從上述地區主要汽車制造業的復工時間和日均營收來看,用“慘重”來形容復工延誤造成的經濟損失并不為過。但隨著國家一系列安全措施的出臺,恢復生產和工作,各地都在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并重。正如一汽集團所言:“中國一汽將力爭一季度增產,力爭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想必這也是大部分主流車企第一季度的重點事情。
“止損”策略:加大數碼產品投放日前,蓋世汽車研究院為受疫情影響的車企提供了幾點建議:短期內,企業要制定合理的規劃目標,“減法”,平穩渡過難關。比如適當清理一些不良資產,砍掉一些經營虧損巨大的業務。為了應對長期可能出現的風險,企業應在經營中逐步實現資源的協調利用和整合,以減少突發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影響;加快數據鏈系統建設,幫助企業及時獲取市場和消費者趨勢,調整產品營銷、產品開發和供應鏈協調策略;這場疫情也將成為傳統汽車營銷模式的轉折點,數字營銷和生態系統將從“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出發點,成為未來汽車市場新商業模式的先行者,改變未來的行業格局。總的來說,疫情正在迫使傳統汽車制造業將更多業務“線上化”,這對制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延伸閱讀:跨國車企對虧損了解多少?據德國《汽車新聞》2月9日報道,德國車企和供應商因疫情在中國停產,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生產。據相關統計,德國車企每年在中國創造1500億歐元(人民幣11353.95億元)的營業額,日均營業額6億歐元(人民幣45.4億元),日均利潤6000萬歐元。保守估計,由于工廠停工,每天的損失為7200萬歐元(5.4億人民幣)。德國車企2月份將虧損25億歐元(188.9億元人民幣)。據悉,德國品牌汽車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中國。2月4日,現代集團宣布,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部件短缺,現代集團暫停在韓國的汽車生產。現代汽車工會發言人2月10日表示,該在華供應商已于當天恢復在華生產,現代在韓國的工廠將于2月11日至17日逐步恢復生產。分析師預測,如果現代停產5天,損失至少60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5.2億元),相當于每天損失7億元。據日本媒體《日經新聞》報道,由于來自中國的零配件供應不足,日產位于九州的工廠面臨停產。2月10日,日產汽車公司發言人表示,2月14日,九州工廠的兩條生產線將全部停止,2月17日,另一條主要生產出口汽車的生產線也將停止。另外,在其他馬不停蹄的工廠,工作時間也有所調整。停產將影響一天3000輛汽車的生產和交付。
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疫情,讓口罩市場出現巨大缺口,市面可謂“一罩難求”。為了緩解燃眉之急,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等相繼進入跨界轉產口罩的行列。
1900/1/1 0:00:002020新年伊始,來勢洶洶的新冠病肆虐全國。面對疫情,廣汽Acura心系每一位客戶、伙伴和員工的健康,積極開展防疫工作,多措并舉,守望相助。
1900/1/1 0:00:002020年的春節,注定不平凡。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人們的腳步。如今,隨著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對于大家來說,疫情何時能結束,絕對是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1900/1/1 0:00:00“我沒錢給大家發工資了”。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一位創業者告訴我,面帶愧色。從10月開始,公司現金流出了問題,不得已,他只能拖欠員工工資。“上周,我們公司一位小姑娘說,她卡里只有8毛錢了。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在當下已經是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潮流,不論是不是做汽車的企業都艷羨著想分一杯羹。
1900/1/1 0:00:00在比爾蓋茨看來,電動汽車未來十年溢價會降到0,特斯拉是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的領頭羊,所有的汽車公司都在做電動汽車,問題是如何克服里程焦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