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目前全國85%的4S門店都延遲了營業時間,這意味著整個2月,全國汽車銷量可能是“史上最差的2月”。咨詢公司HIS Markit預測,汽車行業幾乎停滯的線下交易很可能會持續到3月中旬,只有在特定藥物的研究完成、臨床驗證成功后才會有所好轉。據估計,疫情將直接導致國內汽車產量減少170萬輛,而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將減少10%。“目前手里還有很多年前的訂單,但是2月份也沒有什么特別擔心的。”一位獨立品牌高管告訴《聽證》欄目記者。而中國作為全球零部件生產大國,尤其是湖北,遲遲沒有復工,嚴重沖擊了全球汽車企業的供應鏈。2月2日,浙江惠達機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企業收到了湖州市貿促會第一份《新型冠狀病感染肺炎不可抗力事實證明》。目前,許多跨國汽車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已經安排了在華外籍員工的撤離,并推遲或取消了他們的中國出差。韓國、日本、印度等國的一些汽車企業正在做出暫時停產、尋找替代供應商等決策,以應對中國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由于中國的供應鏈暫時停止供應,現代汽車不得不停止生產部分車型。此外,塔塔汽車、特斯拉等車企表示,疫情可能會影響自身的利潤表現。“按照目前的趨勢,所有的營銷計劃基本都會在4月份左右開始。”2月5日,某合資車企中層在《聽見》欄目對記者表示。她認為,今年二三月份汽車銷量會很低,汽車消費會極低,這對整個汽車行業影響巨大。但事情可能沒有那么糟糕。汽車消費的停滯很可能是暫時現象。疫情結束后,汽車消費可能迎來報復性增長。隨著疫情的影響,汽車企業也出現了很多變化。這場流行病刺激了私家車的消費。“疫情一過,我就去學駕照,買輛車。當我看到有人生病了,我不能去醫院,因為出租車巴士停運了。我感到窒息。”面對最近的疫情,在上海工作的小吳給自己定下了這個目標。剛結婚,她為了分配買車的預算,甚至推遲了在上海買房的計劃。在社交平臺上,突然有買車“決心”的不止小吳一個人。“疫情過后,我寧愿一個月只花100塊錢(生活費)買車,再也不用擔心上班拿不到車了。”“經歷了這次疫情,我突然明白了買車的重要性!”“家里有車好像不好。對每個會開車的人都好,哪怕便宜一點。“在各個平臺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些人很多以前都不是私家車的粉絲,甚至有人認為隨著共享汽車、租車等新業態的出現,已經沒有買車的必要了。但是現在,改變已經悄然出現。數據從正面更詳細的解釋了這種變化。
2月初,經濟觀察報聯合新浪汽車發起了“疫情對出行的影響”在線調查。截至2月4日上午12點,該調查已收到來自北京、廣東、河南、山東等24個城市的1130張有效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普通人的旅游觀念發生了變化。聯合調查結果顯示,55%的受訪者出行不便,其中46%是因為缺少交通工具。基于此,有高達84.6%的網友認為疫情過后更有必要購買私家車,因為私家車可以給家人帶來安全的移動空間,激發部分購車熱情。同時,由于出租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出行困難。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安全性的考慮。調查數據顯示,80%以上的網友認為私家車可以為本次防疫提供有效的隔離。另一方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你可能會遇到交叉感染等健康問題。安全和便捷激發了潛在的購車需求,為連續兩年負增長、正遭受疫情打擊的汽車行業帶來一線希望。17年前非典爆發的2003年,汽車消費沒有受到負面影響,而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其中汽車增長了75%,比2002年的54%提高了2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非典產生的消費者對獨立空間的需求被認為是重要的增長因素之一。如今,疫情結束17年后,汽車消費能否走出逆勢曲線?“假設沒有疫情,今年最樂觀的是零增長,但有了疫情,目前什么時候能控制住還是未知數,所以上半年負增長基本可以敲定。”2月6日,一家國內銷量TOP3的合資車企高管對《聽證》欄目記者表示。更謹慎的觀點是,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超過6%,疫情后續影響將沖擊民眾收入。從餐飲、物流、電影、百貨等行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很難樂觀,這使得人們一季度的收入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城市的封閉和許多城市的延遲開工對農民工產生了影響,使得大宗消費更加謹慎。另外,就汽車消費而言,與2003年相比,目前的汽車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過17年的持續增長,千人國產車從不足20輛增加到如今的150多輛,首次購買率持續下降。基于此,業內有分析認為,經過這次疫情,車市的報復性增長將遠不如2003年。“轉型模式”已經啟動,但無論如何,車企坐不住了。從2008年開始,各個車企開始拿出自己的應急方案。他們一方面推出了客戶關懷措施,另一方面也開始嘗試非接觸式銷售。簡單來說,疫情期間消費者出門不方便,車企會想辦法送貨上門。近日,在保證線下門店消、保障客戶安全的同時,多家車企宣布推出線上購車、提車模式,打消消費者對安全的顧慮。網上看車、上門試駕、網上訂購、網上用車、上門維修服務正在成為常態,一些企業還推出了7天無理由退貨的措施。線下渠道暫時停滯,線上變化……ls似乎得到了部分補救。但這是否意味著電子商務或直播真的能取代線下4S店,加速傳統汽車銷售的消亡?根據《經濟觀察報》和新浪汽車聯合調查的結果,即使出行不方便,也只有15%的消費者會選擇網上購車,而其余85%的消費者會在疫情發生后選擇去4S門店。“現在我出不了家門,急著買也沒用。還是希望看到更貴的物品再買。”來自山東的小王告訴記者。“如果你來到門口,你會覺得很難。單位性質特殊。它完全關閉了。想送也送不進去。”北京一位姓李的消費者告訴《聽證》欄目記者。“如果有的人之前看好買哪個,急著用,如果賣車人(工作人員)能把所有資料都帶來節省時間,那也沒什么。”此前,大多數人認為汽車電商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傳統經銷商的“奶酪”,造成了很多利益沖突。這就導致了電商平臺價格低廉,但大多是冷門機型,最終盈利困難。但在這次疫情期間,電商成為了最容易、最安全的觸達消費的平臺,能否獲得發展機會還很難說,但特殊的環境確實是電商平臺發展的難得機遇。此前如特斯拉、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都可以在線下訂單,但消費者仍然主要在線下4S店提車,這次提到的汽車交付服務很少。“從樂觀的方面來看,疫情促使整個行業更加積極地思考如何改善消費者體驗。”近日,德勤公布了疫情影響分析報告。除了銷售模式的改變,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功能需求也在發生變化。《經濟觀察報》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網友認為未來車內空氣凈化系統更有必要,70%的網友認為車企應該為產品配備急救包,包括防菌口罩。此前,為了解決汽車污染和空氣霧霾問題,一些車企已經為汽車配備了空氣凈化系統,但顯然,這次傳染性極強的新型肺炎疫情對汽車空氣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更廣闊的時間尺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經歷一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深刻變革。”德勤報告指出。
自2018年7月以來,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連續18個月負增長,今年的疫情將使汽車行業雪上加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995.5億元,比上年下降3.3%。在41個工業大類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3個行業利潤總額下降,其中汽車制造業下降15.9%,位居第四。2019年上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建議取消購置稅,支持消費,帶動產業。”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目前蘇州、重慶、四川、北京等地都出臺了疫情期間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但對汽車等大型企業沒有針對性的扶持。此外,在《經濟觀察報》和新浪汽車的聯合調查中,81%的網民希望地方當局放寬購買私家車的限制。目前,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石家莊、天津、杭州、深圳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限購政策。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四年沒中彩票,疫情過后就要臨時借用朋友的號牌指標。疫情期間,更多的網友也希望當地能夠解除限制,直到疫情恢復。“目前,公共交通更加危險,它也是一個聚集地……但是每個人都不可能一直遠離工作。開車出去可以減少相互接觸。”北京一家姓袁的企業中層告訴記者。在疫情影響下,目前全國85%的4S門店都延遲了營業時間,這意味著整個2月,全國汽車銷量可能是“史上最差的2月”。咨詢公司HIS Markit預測,汽車行業幾乎停滯的線下交易很可能會持續到3月中旬,只有在特定藥物的研究完成、臨床驗證成功后才會有所好轉。據估計,疫情將直接導致國內汽車產量減少170萬輛,而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將減少10%。”目前手里還有很多年前的訂單,但是2月份也沒什么特別擔心的。一位獨立品牌高管告訴《聽證會》欄目記者。而中國作為全球零部件生產大國,尤其是湖北,遲遲沒有復工,嚴重沖擊了全球汽車企業的供應鏈。2月2日,浙江惠達機械制造(湖州)有限公司汽車零部件企業收到了湖州市貿促會第一份《新型冠狀病感染肺炎不可抗力事實證明》。目前,許多跨國汽車公司和零部件公司已經安排了在華外籍員工的撤離,并推遲或取消了他們的中國出差。韓國、日本、印度等國的一些汽車企業正在做出暫時停產、尋找替代供應商等決策,以應對中國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由于中國的供應鏈暫時停止供應,現代汽車不得不停止生產部分車型。此外,塔塔汽車、特斯拉等車企表示,疫情可能會影響自身的利潤表現。”按照現在的趨勢,所有的營銷計劃基本都會在4月份左右開始。”2月5日,一位合資車企中層在《聽說》欄目中告訴記者。她認為,今年二三月份汽車銷量會很低,汽車消費會極低,這對整個汽車行業影響巨大。但事情可能沒有那么糟糕。汽車消費的停滯很可能是暫時現象。疫情結束后,汽車消費可能迎來報復性增長。隨著疫情的影響,汽車企業也出現了很多變化。疫情刺激了私家車的消費。”疫情一過,我就去學駕照,買車。當我看到有人生病了,我不能去醫院,因為出租車巴士停運了。我感到窒息。“面對最近的疫情,在上海工作的小吳給自己定下了這個目標。剛結婚,她為了分配買車的預算,甚至推遲了在上海買房的計劃。在社交平臺上,并不是只有小吳一個人突然有了買車的“決心。”疫情過后,我寧愿一個月只花100塊錢(生活費)買車,再也不用擔心上班拿不到車了。”“經歷了這次疫情,我突然明白了買車的重要性!”“家里有車好像不好。對每個會開車的人都好,哪怕便宜一點。“在各個平臺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些人很多以前都不是私家車的粉絲,甚至有人認為隨著共享汽車、租車等新業態的出現,已經沒有買車的必要了。但是現在,改變已經悄然出現。數據從正面更詳細的解釋了這種變化。
2月初,經濟觀察報聯合新浪汽車發起了“疫情對出行的影響”在線調查。截至2月4日上午12點,該調查已收到來自北京、廣東、河南、山東等24個城市的1130張有效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普通人的旅游觀念發生了變化。聯合調查結果顯示,55%的受訪者出行不便,其中46%是因為缺少交通工具。基于此,有高達84.6%的網友認為疫情過后更有必要購買私家車,因為私家車可以給家人帶來安全的移動空間,激發部分購車熱情。同時,由于出租車、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停運,出行困難。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安全性的考慮。調查數據顯示,80%以上的網友認為私家車可以為本次防疫提供有效的隔離。另一方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你可能會遇到交叉感染等健康問題。安全和便捷激發了潛在的購車需求,為連續兩年負增長、正遭受疫情打擊的汽車行業帶來一線希望。17年前非典爆發的2003年,汽車消費沒有受到負面影響,而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其中汽車增長了75%,比2002年的54%提高了2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非典產生的消費者對獨立空間的需求被認為是重要的增長因素之一。如今,疫情結束17年后,汽車消費能否走出逆勢曲線?“假設沒有疫情,今年最樂觀的是零增長,但有了疫情,目前什么時候能控制住還是未知數,所以上半年負增長基本可以敲定。”2月6日,一家國內銷量TOP3的合資車企高管對《聽證》欄目記者表示。更謹慎的觀點是,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超過6%,疫情后續影響將沖擊民眾收入。從餐飲、物流、電影、百貨等行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的情況很難樂觀,這使得人們一季度的收入將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城市的封閉和許多城市的延遲開工對農民工產生了影響,使得大宗消費更加謹慎。另外,就汽車消費而言,與2003年相比,目前的汽車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經過17年的持續增長,千人國產車從不足20輛增加到如今的150多輛,首次購買率持續下降。基于此,業內有分析認為,經過這次疫情,車市的報復性增長將遠不如2003年。“轉型模式”已經啟動,但無論如何,車企坐不住了。從2008年開始,各個車企開始拿出自己的應急方案。他們一方面推出了客戶關懷措施,另一方面也開始嘗試非接觸式銷售。簡單來說,疫情期間消費者出門不方便,車企會想辦法送貨上門。近日,在保證線下門店消、保障客戶安全的同時,多家車企宣布推出線上購車、提車模式,打消消費者對安全的顧慮。網上看車、上門試駕、網上訂購、網上用車、上門維修服務正在成為常態,一些企業還推出了7天無理由退貨的措施。線下渠道暫時停滯,線上變化……ls似乎得到了部分補救。但這是否意味著電子商務或直播真的能取代線下4S店,加速傳統汽車銷售的消亡?根據《經濟觀察報》和新浪汽車聯合調查的結果,即使出行不方便,也只有15%的消費者會選擇網上購車,而其余85%的消費者會在疫情發生后選擇去4S門店。“現在我出不了家門,急著買也沒用。還是希望看到更貴的物品再買。”來自山東的小王告訴記者。“如果你來到門口,你會覺得很難。單位性質特殊。它完全關閉了。想送也送不進去。”北京一位姓李的消費者告訴《聽證》欄目記者。“如果有的人之前看好買哪個,急著用,如果賣車人(工作人員)能把所有資料都帶來節省時間,那也沒什么。”此前,大多數人認為汽車電商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傳統經銷商的“奶酪”,造成了很多利益沖突。這就導致了電商平臺價格低廉,但大多是冷門機型,最終盈利困難。但在這次疫情期間,電商成為了最容易、最安全的觸達消費的平臺,能否獲得發展機會還很難說,但特殊的環境確實是電商平臺發展的難得機遇。此前如特斯拉、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都可以在線下訂單,但消費者仍然主要在線下4S店提車,這次提到的汽車交付服務很少。“從樂觀的方面來看,疫情促使整個行業更加積極地思考如何改善消費者體驗。”近日,德勤公布了疫情影響分析報告。除了銷售模式的改變,疫情期間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功能需求也在發生變化。《經濟觀察報》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網友認為未來車內空氣凈化系統更有必要,70%的網友認為車企應該為產品配備急救包,包括防菌口罩。此前,為了解決汽車污染和空氣霧霾問題,一些車企已經為汽車配備了空氣凈化系統,但顯然,這次傳染性極強的新型肺炎疫情對汽車空氣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更廣闊的時間尺度來看,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經歷一場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深刻變革。”德勤報告指出。
自2018年7月以來,中國汽車行業已經連續18個月負增長,今年的疫情將使汽車行業雪上加霜。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995.5億元,比上年下降3.3%。在41個工業大類中,28個行業利潤總額比上年增長,13個行業利潤總額下降,其中汽車制造業下降15.9%,位居第四。2019年上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但收效甚微。“建議取消購置稅,支持消費,帶動產業。”中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目前蘇州、重慶、四川、北京等地都出臺了疫情期間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但對汽車等大型企業沒有針對性的扶持。此外,在《經濟觀察報》和新浪汽車的聯合調查中,81%的網民希望地方當局放寬購買私家車的限制。目前,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石家莊、天津、杭州、深圳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限購政策。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四年沒中彩票,疫情過后就要臨時借用朋友的號牌指標。疫情期間,更多的網友也希望當地能夠解除限制,直到疫情恢復。“目前,公共交通更加危險,它也是一個聚集地……但是每個人都不可能一直遠離工作。開車出去可以減少相互接觸。”北京一家姓袁的企業中層告訴記者。
2020年的路,著實不太平坦,看著日益增長的確診病例,蜀錦傳媒和大家一樣倍感焦慮。
1900/1/1 0:00:00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各行各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對于正處于薄弱發展的新創企業以及中小企業來說,更是一場生死戰。
1900/1/1 0:00:0001,“老用戶不如狗”發帖被刪,還被警告“再發要封號”大約一個多月前,在第一電動的車主群里,有一位威馬用戶分享了這樣一個帖子:這帖子發表在威馬的APP“威馬智行”上,發帖者的名字很有意思,
1900/1/1 0:00:00國內車市降溫,海外市場正在成為中國車企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方向。在正在舉辦的第15屆印度德里國際車展上,長城汽車宣布正式進軍印度市場。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一直有傳言表示蘋果將推出一款汽車,早在2018年,蘋果分析師MinChiKuo列出了一些據說蘋果正在研發的新產品,其中就包括了一款AR頭顯和一輛汽車。
1900/1/1 0:00:002月10日多數企業即將復工,疫情防控達標才是復工的前提,口罩已經成為企業能否復工的關鍵。當前各地紛紛出臺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企業復產、增產、轉產,加快口罩等物資等生產。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