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舉行。本次論壇以“把握形勢,聚焦轉型,引領創新”為主題,繼續秉承“傳遞權威信息,廣泛討論,促進交流合作”的目標,試圖幫助業內人士梳理分析產業形勢,探討回應行業關切,尋找未來3-5年產業調整的方向和路徑。在11日下午的“把握形勢,聚焦轉型,引領創新”論壇上,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王曉秋分析了新能源汽車進入后補貼時代寒冬的原因,并現場提出了建議。

以下為嘉賓精彩筆錄,未經本人審核,已刪除或修改。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從6月份開始應該已經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式進入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市場因為三個原因的低迷后補貼時代的到來,讓已經寒冬的中國車市更加寒冷。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車市整體低迷,燃油車消費替代的影響。“經濟型代步車”在新能源汽車消費者中占比很大。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本來就是重要的消費驅動力,補貼的下降無疑會極大地影響購車意愿,尤其是A00級等低配車,受補貼下降的影響更為顯著。與此同時,去年車市低迷導致國五國六切換的時候,傳統燃油車有了明顯的推廣,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經放寬了限購。補貼下調后,新能源汽車相對于大幅推廣的傳統燃油汽車的性價比優勢明顯下降。第二個原因是,補貼降級后,新能源汽車價格明顯偏離用戶價值。一方面,隨著補貼的消退,新能源產品的盈利能力普遍惡化。但如果要提價,新能源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的經濟優勢略顯不足,消費者難以接受;同時,車企也很難在短期內通過技術進步和降低成本來抵消補貼大幅下降的影響。另一方面,目前對于大部分新能源產品來說,同樣融合了智能互聯網技術,還沒有讓用戶強烈感知到相比傳統燃油車的差異化體驗價值。新能源產品目前無法通過顯著的差異化優勢對抗補貼下降帶來的經濟下滑。第三,新能源產品本身在技術成熟度和用戶焦慮解決方面還存在短板。一方面,目前新能源產品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續航、充電時間、電池安全等用戶焦慮問題。特別是隨著產銷量的快速增長,車輛的一些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加。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尤為關注。新能源汽車一旦出現問題,整個社會都會高度關注。然而,關注度的提高也進一步放大了問題的影響,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聲譽,加深了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擔憂。另一方面,補貼政策雖然在培育用戶市場、吸引投資者進入、推動行業初期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導致企業在產品規劃設計上過于關注如何有效滿足補貼標準,反而忽視了用戶體驗和用戶價值。隨著補貼的下降,行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開始顯現,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用戶對新能源產品和服務的擔憂。寒冬之下,挑戰重重。一個是如何重新挖掘和重新定義用戶價值。根據“Gartner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邏輯開始從過去的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需求驅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入調整階段。盡快從調整中走出來,重新點燃需求,關鍵是能夠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實現對新能源汽車用戶價值的重新挖掘和重新定義。二是如何應對雙信貸政策帶來的供給競爭升級。今年將正式實施雙積分考核,產品供應量將大幅增加,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未來幾年,隨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的逐年快速提高,以及外資、合資車企、新興車企的加速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現有的競爭格局可能會被改寫。第三,如何把握不僅限于購買和出行的城市和私人用戶的增量機會。對于網絡租賃、租賃等運營用戶來說,性價比等經濟因素和牌照、路權等政策因素是保證需求的關鍵;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尤其是非限購、非限行城市的私人用戶,正在購買新能源汽車,以彰顯身份和個性,倡導創新技術。這種需求是未來重要的潛在增長,但也對新能源產品、品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如何消化跨境技術風險和運營成本壓力。新能源產品只有加大智能互聯網連接等跨界技術的應用,才能提升相對于傳統燃油汽車的差異化體驗優勢,但在此過程中也必須面對跨界經營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和風險;同時,取消補貼將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并對技術升級所需的持續投資提出挑戰。“儲存、創新、競爭、合作”是應對寒冬的第一招。“儲存”是希望政府能夠積累各方力量,保持來之不易的發展勢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弱冠”之年,現在國家已經明確,購車補貼完全退出后,將轉向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的支持。因此,我們建議: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在繼續保持新能源車牌、路權、購置稅減免的同時,可以參考國外經驗,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提供一定額度的個人所得稅抵扣;在降低停車費和路橋通行費、開辟新能源汽車專用道、增加充電樁和加氫站建設等方面將提供進一步支持。二是加強引導。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電芯和“三電”中的核心器件在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希望國家能引導更多國內外資本投資相關領域,促進降低成本。根據證券公司的研究結果,采礦、電池和其他行業的利潤空間非常顯著。鼓勵更多資本進入這些行業,有助于降低新能源產業鏈的上游成本,也有助于緩解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經營壓力。三是加緊完善,希望政府能迅速完善新能源產業政策體系、安全標準、充電和加氫站配套設施建設規劃、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電池梯度利用和回收、新能源產品出口鼓勵政策等,營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讓好政策落到實處、快速落實、見成效。其次,“融創”意味著企業要加快融合創新的步伐,提升用戶價值體驗。首先,要聚焦當前用戶最關心的新能源里程焦慮、充電焦慮、安全焦慮,通過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性能、安全水平。二是加大跨界技術融合,努力打造“顛覆性”的出行新物種。不僅要在造型設計語言上區分新能源產品和傳統燃油車;此外,還要在技術功能上,通過智能互聯網連接等前瞻性技術的集成應用,有效解決用戶場景痛點,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三是加強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整合創新,充分利用金融工具鏈和數據業務鏈,打通新能源購車、保險、租賃、保養、維修、二手車、殘值回收全業務鏈,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方案,提升用戶的服務價值體驗。再次,“競合”是指行業要加強競爭者之間的開放合作,通過合作競爭實現合作共贏。后補貼時代將迎來更加開放的全球競爭,中國汽車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必然是一條開放合作之路。由于面向未來的資金投入規模巨大、周期長,且需要諸多跨界技術支持,汽車企業很難完全依靠自身努力找到出路。如今,全球汽車企業都在有意識地抱團取暖,尤其是在“新四化”領域,更需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SAIC未來也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與國內外汽車企業、創新科技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積極對接優勢資源,共同分享面向未來的投資。大家各展所長,共同推動產業新生態的構建,實現共贏發展。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各位朋友,隨著后補貼時代的到來,我們堅信,只有造勢、集成創新、競爭,才能有效應對新的形勢和變化,盡快走出階段性調整,實現新的發展突破。SAIC希望不斷擴大自己的“朋友圈”,與大家一起共建共享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生態,在建設世界汽車強國的道路上共同前行,書寫發展新篇章!謝謝大家。
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
1900/1/1 0:00:00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
1900/1/1 0:00:00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
1900/1/1 0:00:002020年1月101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第六屆年度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正式召開。
1900/1/1 0:00:00據歐洲汽車新聞網報道,前日產汽車卡洛斯戈恩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五年前任法國經財政部部長時,精細策劃的一次行動導致了雷諾公司和日產汽車之間關系惡化,并引發了導致戈恩倒臺的一系列事件。
1900/1/1 0:00:00大家都說,2019年車市不景氣,從乘聯會公布的銷量數據就可以看出,去年中國狹義乘用車的總銷量定格在了20698萬輛,意料之中,出現了同比7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