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南北大眾“雙城記”:北大眾的逆轉和南大眾的焦慮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遠在沃爾夫斯堡的大眾總部,奧迪股份公司CEO迪斯仍在痛苦中。在帶領奧迪股份公司向全新的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路上,他的低成本運營模式和集團結構調整計劃正面臨來自工會等方面的阻力。在中國,大眾的運勢似乎一帆風順。雖然中國車市尚未觸底,但大眾在華銷量繼續保持個位數正增長。然而,大眾對中國的惡感憂慮絲毫不亞于沃爾夫斯堡。如果說總公司面對的是對方的直接壓力,那么在中國,迪斯要處理的就是如何讓兩家合資車企都滿意,健康發展的“三明治”問題。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最新數據,在一汽大眾超越SAIC大眾成為上半年銷量冠軍后,這個故事在7月份繼續上演。在大眾2019年SUV產品的攻勢下,潛移默化的消費趨勢正在改變兩家合資企業的競爭格局,對戰略資源的爭奪從未停止。種種信息表明,SAIC奧迪這顆定時炸彈,在爭奪銷量所醞釀的敏感氛圍中,也進入了引爆倒計時。此外,新能源和智能的布局是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大眾曾多次公開宣稱,自己的未來由中國決定,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由兩大合資企業決定。眾所周知,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關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樣“和諧”,兩者之間的直接競爭已經持續多年。尤其是近兩年,不僅SAIC奧迪項目因觸及一汽-大眾底線而引起軒然大波,今年年初,SAIC更是公開怒斥大眾單方面發布調整合資公司股比的消息,一度讓一汽-大眾陷入尷尬境地。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這種“二虎相爭”的行為都不是壞事——看著兩家合資企業拼盡全力拿下第一,大眾似乎永遠是受益的一方。然而,當兩家公司爭奪資源和權利時,如何平衡它們成為大眾決定其全球最大市場成敗的關鍵問題。就像中國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異一樣,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作為當事方,在承受著中國汽車市場下滑壓力的同時,也在兩條風格日益明顯的道路上并肩前進。毫無疑問,2019年下半年對于長春和上海這兩個群眾基礎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除了各種不確定因素隨時會發酵之外,企業的經營策略不同,也將決定其能否在最長的冷市中繼續保持基板的穩定,維持在正負增長的臨界線之上。在中國家庭關系中力量消長的背后,一個不斷被證實的經驗是,姐妹,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組合,關系一般都很融洽,只有兄弟,很容易走上矛盾沖突的道路。這一規律似乎在跨國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合資布局中得到印證。大眾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無論是南北大眾兩家合資車企之間的關系,還是“兩車戰略”帶來的主力車型之間的關系,都讓人看到了一種兄弟相爭的狀態。資源就是一切。2018年之前,上汽大眾憑借一款“神車”途觀,在SUV市場享受了多年的大眾品牌紅利。錯過SUV領域的巨大市場機會,成為一汽-大眾難以言說的痛。2018-2019年,“遲到”的大眾開始在SUV市場發力。新平臺的多款SUV新車以“兩車戰略”的形式在兩家合資車企首發,一汽大眾是第一家獲得新車的合資公司。新車的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失去了六年的銷量冠軍。一汽-大眾的“探索”系列SUV,以其一貫的方式,先是慢慢升溫,然后開始熱銷,被認為是扭轉No……h和南大眾。從7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一汽-大眾以15.7萬輛(含進口奧迪車)繼續領跑乘用車企業銷量,同比增長2%。旗下大眾和奧迪品牌均保持增長勢頭,其中奧迪品牌銷售56,223輛(含進口車),同比增長6.1%。上汽大眾則以14.5萬輛位居第二,同比持平。然而,其與去年僅相差幾百輛的數據卻難以樂觀。乘用車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國內乘用車總銷量同比下降5.0%,環比下降15.9%,1-7月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8.8%。在車市低迷,日系車圍攻的情況下,南北大眾的表現依然強勁。但是北方和南方的心情明顯不同。在大眾最看重的SUV市場,后來者一汽-大眾以旗下兩款雙子星車型和為傲,月銷量過萬。根據一汽大眾7月份的數據,其大眾品牌SUV車型銷量為24,657輛。其中,比途觀L晚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譚躍成為大眾SUV的新標桿。7月,譚躍銷量為14,496輛,環比增長18%,位列哈弗H6和本田CR-V之后的SUV銷量榜第三位,成為大眾品牌最暢銷的SUV車型。途觀作為上汽大眾的主力SUV車型,已經被擠出前十,排在第十一位,一汽大眾的宋緊隨其后。上市僅一年,探索歌曲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今年1-7月累計銷量63663,據說在細分市場排名第二。但憑借途觀、途悅、途昂三款車型,SAIC-大眾在SUV市場依然保持著整體實力,但顯然一汽-大眾SUV的市場接受度提升更快,這也成為一汽-大眾在2019 SUV之年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標志。被指SUV市場后勁不足的上汽大眾在轎車市場扳回一局。朗逸和桑塔納分別以36921輛和25362輛的月銷量位列7月汽車銷量榜第一和第四。只有兩款車銷量突破6萬,上汽大眾顯然還是手里的一個重籌碼。但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的獨立性可能是影響未來銷量對比的重要因素。捷達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一起推出三款車,為一汽大眾帶來新的增長點。但無論在轎車還是SUV領域,奧迪的強勢助攻,讓一汽-大眾在重磅車型上的銷量優勢凸顯。一汽-大眾官方數據顯示,奧迪進入又一輪穩定增長周期,7月國產車型52,273輛,同比增長10.8%。其中奧迪A4L、全新奧迪Q5L、全新奧迪A6L均上線。其中,全新奧迪A6L銷售10005輛,環比增長105.9%。此外,全新奧迪Q3銷量增長188.5%。輝昂作為上汽大眾最新高端車的代表,上半年累計銷量還未過萬。作為上汽大眾品牌高端戰略的重要棋子,其業績顯然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此外,在中級車領域的競爭中,一汽-大眾的新自主品牌捷達仍處于努力的前夜,而SAIC-大眾的子公司斯柯達則陷入了沒有品牌支撐的頹勢,尚未找到方向。除了資源的決定性因素,關鍵時刻還出現了南北群眾的戰略一致性。今年3月增值稅減免政策出臺后,南北大眾都正式降價,近幾年雙方都在價格戰上血拼。今年5月,SAIC-大眾利用“國五”和“國六”的契機,推動內部員工半價購車,被認為凸顯了SAIC-大眾庫存壓力大的現實。另有分析指出,雖然兩款SUV產品都源于MQB平臺,但面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雙方的車型各有側重和區別……在目標細分市場、目標消費者和設計風格上的差異化,包括一汽大眾的蓬勃復興和SAIC大眾一貫的打“安全牌”的策略。同時,“北方豪華,南方運動”的特點對比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北大眾出色的營銷和在制造上對德系車的堅持,開始改變消費市場對其品牌的認同。此外,產品引入的時間差和合作訴求的側重點不同,也導致了本地化改造程度、產品配置選擇和營銷模式的差異。這些差異會隨著一系列新產品落地后汽車消費趨勢的快速變化而放大,帶來越來越明顯的南北大眾市場表現差異。未來的競爭與協作對于企業來說,更精彩的對抗永遠隱藏在表面銷售的背后。一汽-大眾逐步補齊SUV短板后,SAIC-大眾在豪華車領域的空白進一步凸顯。奧迪過去幾年強勁的盈利能力和當前嚴峻的汽車市場形勢,使得上汽大眾對奧迪項目的需求更加迫切。從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激烈動作和信息暗示來看,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在如何落地SAIC-奧迪項目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3月,Diss在大眾年度全球會議上公開表示,正在評估調整股比的可能性。在大眾的三家合資企業中(第三家是江淮大眾),擴大外資股權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是一汽大眾股東的敏感話題。其中,SAIC奧迪項目的出現也被解讀為大眾汽車增資股權的訴求失敗后,一汽面臨的壓力,以及在豪華車市場尋求更多利潤的新計劃。因此,Diss在3月份關于進一步擴股的言論,也讓SAIC奧迪項目的走向突然出現變數。這也直接導致上汽大眾成為唯一一家站出來抱怨大眾不當言辭的合資企業,對自身造成了負面影響。隨后,今年5月,“一汽奧迪銷售有限公司”出現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從表面上看,在阻止奧迪項目南下和增量市場利潤被瓜分方面,一汽似乎占據主動優勢。不過,交流是有的,當SAIC奧迪項目陷入未知未來的解讀時,相關信息也會適時發布。6月初,SAIC奧迪的國產車型計劃曝光,據說已經有4款國產車型被定框。SAIC-奧迪供應商還告訴經濟觀察報,SAIC-奧迪合資公司的第一款國產車型奧迪A7L已經在做配套準備,并確定明年投產。SAIC董事長陳虹也證實了這一消息,奧迪的具體上市車型已經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初步確定。這比預期的2021年提前了一年,使得大眾奧迪承諾“SAIC奧迪的產品將于2021年投產,2022年1月前不能銷售。與此同時,各方將保證在2022年實現90萬的銷量”,這又一次被放上了火。更重要的是,大眾不僅是一個平衡者,在南北競爭中也有自己的考量。然而,在這一系列的較量中,一汽大眾和奧迪都沒有做出回應。SAIC奧迪的落地已經很難停止,但毫無疑問,就上市時間和銷售領域的三方利益劃分而言,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將會達成更多新的協議。所有的需求似乎都很迫切。但除了SUV車型和奧迪項目,南北大眾應該積極響應新能源和智能駕駛的布局。這也是大眾聲稱自己的未來由中國決定的主要原因。經過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密集的業務調整和大量投資,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全面向電動化轉型的戰略已經開始落地。在中國市場,兩家合資汽車公司都不想再次錯過機會。客觀地說,大眾是最新的……er在新能源汽車的投放。截至目前,上市的只有上汽大眾途觀L插電混動版和帕薩特插電混動版。然而,經過過去幾年的預熱,業界對其全新的電動汽車平臺MEB和大眾汽車高調成為電動汽車領導者的信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按照計劃,大眾將于2020年正式向市場推出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作為前期預熱,8月20日,一汽-大眾官方公布了寶來純電和高爾夫純電的預售價格,其中寶來純電預售價格為15.68萬元,高爾夫純電預售價格為16.37萬元。8月23日,上汽大眾朗逸(e-Lavida)正式上市,新車上市指導價14.89萬元。通過這些油改電車型,大眾汽車正在MEB平臺上為純電動汽車做上市前咨詢。近日,作為大眾集團全球首家M EB工廠,上汽大眾MEB工廠對外開放。工廠于去年10月開工,將于2020年10月完工。將投產大眾、斯柯達、奧迪等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年產能30萬輛。據報道,該工廠的第一輛測試車將于今年11月初下線。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也在建設中,預計2022年投產。大眾首款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將在哪個工廠投產,目前還沒有準確的信息。但在電動車戰略上,南北大眾都將與大眾的全球戰略保持一致。在智能駕駛的布局上,大眾智能互聯的最高技術首先落地奧迪,奧迪包括智能駕駛艙在內的諸多互聯技術也在逐步應用到新一代車型上。南北奧迪的母公司一汽和SAIC也在中國智能駕駛領域展開了多項合作。這些本地化開發也將有望在未來應用于合資車型。在出行領域,上汽大眾沿襲了SAIC“搶潮流先”的一貫做法,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大眾出行APP。目前已推進與GoFun、滴滴出行的合作。一汽大眾還于2018年4月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摩捷出行”。今年7月5日,在“一汽-大眾出行產業生態圈”啟動儀式上,一汽-大眾宣布攜手一嗨租車等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出行領域的整體運營方案。作為對一汽-大眾奧迪資源被SAIC分流的安慰,大眾集團于2018年7月與一汽簽署協議,成立兩家新的合資公司,專注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充電相關服務,以及智能網絡連接服務和電動出行解決方案。合作。然而,在資源傾斜的背后,兩家合資車企在未來競爭中面臨的復雜局面,以及大眾將落地的創新合作模式,都可能超出業界的想象。南北大眾這一永恒競爭主題在未來兩年的發展方向,也將是全球汽車工業革命對中國影響的縮影。遠在沃爾夫斯堡的大眾總部,奧迪股份公司CEO迪斯仍在痛苦中。在帶領奧迪股份公司向全新的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路上,他的低成本運營模式和集團結構調整計劃正面臨來自工會等方面的阻力。在中國,大眾的運勢似乎一帆風順。雖然中國車市尚未觸底,但大眾在華銷量繼續保持個位數正增長。然而,大眾對中國的惡感憂慮絲毫不亞于沃爾夫斯堡。如果說總公司面對的是對方的直接壓力,那么在中國,迪斯要處理的就是如何讓兩家合資車企都滿意,健康發展的“三明治”問題。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的最新數據,在一汽大眾超越SAIC大眾成為上半年銷量冠軍后,這個故事在7月份繼續上演。在2019年大眾SUV產品的攻勢下,潛移默化的消費趨勢正在改變o的競爭格局……兩家合資企業,對戰略資源的爭奪從未停止過。種種信息表明,SAIC奧迪這顆定時炸彈,在爭奪銷量所醞釀的敏感氛圍中,也進入了引爆倒計時。此外,新能源和智能的布局是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大眾曾多次公開宣稱,自己的未來由中國決定,大眾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由兩大合資企業決定。眾所周知,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關系并不像公司名字那樣“和諧”,兩者之間的直接競爭已經持續多年。尤其是近兩年,不僅SAIC奧迪項目因觸及一汽-大眾底線而引起軒然大波,今年年初,SAIC更是公開怒斥大眾單方面發布調整合資公司股比的消息,一度讓一汽-大眾陷入尷尬境地。從商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這種“二虎相爭”的行為都不是壞事——看著兩家合資企業拼盡全力拿下第一,大眾似乎永遠是受益的一方。然而,當兩家公司爭奪資源和權利時,如何平衡它們成為大眾決定其全球最大市場成敗的關鍵問題。就像中國南方和北方的文化差異一樣,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作為當事方,在承受著中國汽車市場下滑壓力的同時,也在兩條風格日益明顯的道路上并肩前進。毫無疑問,2019年下半年對于長春和上海這兩個群眾基礎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除了各種不確定因素隨時會發酵之外,企業的經營策略不同,也將決定其能否在最長的冷市中繼續保持基板的穩定,維持在正負增長的臨界線之上。在中國家庭關系中力量消長的背后,一個不斷被證實的經驗是,姐妹,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組合,關系一般都很融洽,只有兄弟,很容易走上矛盾沖突的道路。這一規律似乎在跨國汽車品牌在中國的合資布局中得到印證。大眾就是其中的經典代表。無論是南北大眾兩家合資車企之間的關系,還是“兩車戰略”帶來的主力車型之間的關系,都讓人看到了一種兄弟相爭的狀態。資源就是一切。2018年之前,上汽大眾憑借一款“神車”途觀,在SUV市場享受了多年的大眾品牌紅利。錯過SUV領域的巨大市場機會,成為一汽-大眾難以言說的痛。2018-2019年,“遲到”的大眾開始在SUV市場發力。新平臺的多款SUV新車以“兩車戰略”的形式在兩家合資車企首發,一汽大眾是第一家獲得新車的合資公司。新車的效果立竿見影。今年上半年,上汽大眾失去了六年的銷量冠軍。一汽-大眾的“探索”系列SUV,以其一貫的方式,先是慢慢升溫,然后開始熱銷,被認為是扭轉南北大眾競爭格局的關鍵籌碼。從7月份的銷量數據來看,一汽-大眾以15.7萬輛(含進口奧迪車)繼續領跑乘用車企業銷量,同比增長2%。旗下大眾和奧迪品牌均保持增長勢頭,其中奧迪品牌銷售56,223輛(含進口車),同比增長6.1%。上汽大眾則以14.5萬輛位居第二,同比持平。然而,其與去年僅相差幾百輛的數據卻難以樂觀。乘用車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國內乘用車總銷量同比下降5.0%,環比下降15.9%,1-7月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8.8%。在車市低迷,日系車圍攻的情況下,南北大眾的表現依然強勁。但是北方和南方的心情明顯不同。在大眾最看重的SUV市場,一汽-大眾……en是一個后來者,它為自己的兩款雙子星車型和感到自豪,這兩款車的月銷量都超過了1萬元。根據一汽大眾7月份的數據,其大眾品牌SUV車型銷量為24,657輛。其中,比途觀L晚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譚躍成為大眾SUV的新標桿。7月,譚躍銷量為14,496輛,環比增長18%,位列哈弗H6和本田CR-V之后的SUV銷量榜第三位,成為大眾品牌最暢銷的SUV車型。途觀作為上汽大眾的主力SUV車型,已經被擠出前十,排在第十一位,一汽大眾的宋緊隨其后。上市僅一年,探索歌曲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今年1-7月累計銷量63663,據說在細分市場排名第二。但憑借途觀、途悅、途昂三款車型,SAIC-大眾在SUV市場依然保持著整體實力,但顯然一汽-大眾SUV的市場接受度提升更快,這也成為一汽-大眾在2019 SUV之年取得階段性成功的標志。被指SUV市場后勁不足的上汽大眾在轎車市場扳回一局。朗逸和桑塔納分別以36921輛和25362輛的月銷量位列7月汽車銷量榜第一和第四。只有兩款車銷量突破6萬,上汽大眾顯然還是手里的一個重籌碼。但一汽-大眾捷達品牌的獨立性可能是影響未來銷量對比的重要因素。捷達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一起推出三款車,為一汽大眾帶來新的增長點。但無論在轎車還是SUV領域,奧迪的強勢助攻,讓一汽-大眾在重磅車型上的銷量優勢凸顯。一汽-大眾官方數據顯示,奧迪進入又一輪穩定增長周期,7月國產車型52,273輛,同比增長10.8%。其中奧迪A4L、全新奧迪Q5L、全新奧迪A6L均上線。其中,全新奧迪A6L銷售10005輛,環比增長105.9%。此外,全新奧迪Q3銷量增長188.5%。輝昂作為上汽大眾最新高端車的代表,上半年累計銷量還未過萬。作為上汽大眾品牌高端戰略的重要棋子,其業績顯然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此外,在中級車領域的競爭中,一汽-大眾的新自主品牌捷達仍處于努力的前夜,而SAIC-大眾的子公司斯柯達則陷入了沒有品牌支撐的頹勢,尚未找到方向。除了資源的決定性因素,關鍵時刻還出現了南北群眾的戰略一致性。今年3月增值稅減免政策出臺后,南北大眾都正式降價,近幾年雙方都在價格戰上血拼。今年5月,SAIC-大眾利用“國五”和“國六”的契機,推動內部員工半價購車,被認為凸顯了SAIC-大眾庫存壓力大的現實。另有分析指出,雖然兩款SUV產品均源于MQB平臺,但面對多樣化的消費需求,雙方車型在針對的細分市場、目標消費者和設計風格上各有側重和差異化,包括一汽-大眾的大力年輕化和SAIC-大眾一貫打“安全牌”的策略。同時,“北方豪華,南方運動”的特點對比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北大眾出色的營銷和在制造上對德系車的堅持,開始改變消費市場對其品牌的認同。此外,產品引入的時間差和合作訴求的側重點不同,也導致了本地化改造程度、產品配置選擇和營銷模式的差異。這些差異會隨著一系列新產品落地后汽車消費趨勢的快速變化而放大,帶來越來越明顯的南北大眾市場表現差異。未來的競爭與協作對于企業來說,更精彩的對抗永遠隱藏在表面銷售的背后。一汽大眾漸入佳境之后……彌補了SUV的短板,SAIC大眾在豪華車領域的空白進一步凸顯。奧迪過去幾年強勁的盈利能力和當前嚴峻的汽車市場形勢,使得上汽大眾對奧迪項目的需求更加迫切。從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激烈動作和信息暗示來看,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在如何落地SAIC-奧迪項目上的競爭日趨白熱化。3月,Diss在大眾年度全球會議上公開表示,正在評估調整股比的可能性。在大眾的三家合資企業中(第三家是江淮大眾),擴大外資股權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是一汽大眾股東的敏感話題。其中,SAIC奧迪項目的出現也被解讀為大眾汽車增資股權的訴求失敗后,一汽面臨的壓力,以及在豪華車市場尋求更多利潤的新計劃。因此,Diss在3月份關于進一步擴股的言論,也讓SAIC奧迪項目的走向突然出現變數。這也直接導致上汽大眾成為唯一一家站出來抱怨大眾不當言辭的合資企業,對自身造成了負面影響。隨后,今年5月,“一汽奧迪銷售有限公司”出現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企業名稱核準公告》中。從表面上看,在阻止奧迪項目南下和增量市場利潤被瓜分方面,一汽似乎占據主動優勢。不過,交流是有的,當SAIC奧迪項目陷入未知未來的解讀時,相關信息也會適時發布。6月初,SAIC奧迪的國產車型計劃曝光,據說已經有4款國產車型被定框。SAIC-奧迪供應商還告訴經濟觀察報,SAIC-奧迪合資公司的第一款國產車型奧迪A7L已經在做配套準備,并確定明年投產。SAIC董事長陳虹也證實了這一消息,奧迪的具體上市車型已經在今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初步確定。這比預期的2021年提前了一年,使得大眾奧迪承諾“SAIC奧迪的產品將于2021年投產,2022年1月前不能銷售。與此同時,各方將保證在2022年實現90萬的銷量”,這又一次被放上了火。更重要的是,大眾不僅是一個平衡者,在南北競爭中也有自己的考量。然而,在這一系列的較量中,一汽大眾和奧迪都沒有做出回應。SAIC奧迪的落地已經很難停止,但毫無疑問,就上市時間和銷售領域的三方利益劃分而言,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將會達成更多新的協議。所有的需求似乎都很迫切。但除了SUV車型和奧迪項目,南北大眾應該積極響應新能源和智能駕駛的布局。這也是大眾聲稱自己的未來由中國決定的主要原因。經過去年底和今年年初密集的業務調整和大量投資,大眾集團在全球范圍內全面向電動化轉型的戰略已經開始落地。在中國市場,兩家合資汽車公司都不想再次錯過機會。客觀來說,大眾在新能源汽車的投放上是后來者。截至目前,上市的只有上汽大眾途觀L插電混動版和帕薩特插電混動版。然而,經過過去幾年的預熱,業界對其全新的電動汽車平臺MEB和大眾汽車高調成為電動汽車領導者的信心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按照計劃,大眾將于2020年正式向市場推出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作為前期預熱,8月20日,一汽-大眾官方公布了寶來純電和高爾夫純電的預售價格,其中寶來純電預售價格為15.68萬元,高爾夫純電預售價格為16.37萬元。8月23日,上汽大眾朗逸(e-Lavida)正式上市,新車上市指導價14.89萬元。通過這些油改電車型,大眾汽車正在MEB平臺上為純電動汽車做上市前咨詢。近日,作為大眾集團全球首家M EB工廠,上汽大眾MEB工廠開業……他公開了。工廠于去年10月開工,將于2020年10月完工。將投產大眾、斯柯達、奧迪等品牌的純電動汽車,年產能30萬輛。據報道,該工廠的第一輛測試車將于今年11月初下線。一汽大眾佛山MEB工廠也在建設中,預計2022年投產。大眾首款基于MEB平臺的純電動汽車將在哪個工廠投產,目前還沒有準確的信息。但在電動車戰略上,南北大眾都將與大眾的全球戰略保持一致。在智能駕駛的布局上,大眾智能互聯的最高技術首先落地奧迪,奧迪包括智能駕駛艙在內的諸多互聯技術也在逐步應用到新一代車型上。南北奧迪的母公司一汽和SAIC也在中國智能駕駛領域展開了多項合作。這些本地化開發也將有望在未來應用于合資車型。在出行領域,上汽大眾沿襲了SAIC“搶潮流先”的一貫做法,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大眾出行APP。目前已推進與GoFun、滴滴出行的合作。一汽大眾還于2018年4月推出了共享汽車服務“摩捷出行”。今年7月5日,在“一汽-大眾出行產業生態圈”啟動儀式上,一汽-大眾宣布攜手一嗨租車等合作伙伴,共同為客戶提供出行領域的整體運營方案。作為對一汽-大眾奧迪資源被SAIC分流的安慰,大眾集團于2018年7月與一汽簽署協議,成立兩家新的合資公司,專注于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充電相關服務,以及智能網絡連接服務和電動出行解決方案。合作。然而,在資源傾斜的背后,兩家合資車企在未來競爭中面臨的復雜局面,以及大眾將落地的創新合作模式,都可能超出業界的想象。南北大眾這一永恒競爭主題在未來兩年的發展方向,也將是全球汽車工業革命對中國影響的縮影。

標簽:大眾奧迪一汽探歌探岳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造車新勢力,缺錢主旋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19年將是造車新勢力的倒閉年。”今年3月,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的一番言論在汽車圈里炸開鍋,并引發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等人的“回懟”。

1900/1/1 0:00:00
從香餑餑變成燙手山芋 上市公司頻頻甩包新能源車資產

短短幾年時間,轟轟烈烈的新能源造車運動開始變得冷靜下來。此前國內曾有多家上市公司高調宣布進軍新能源造車圈,但幾番折騰后紛紛“夢碎”造車之路。這樣的事情在近兩年愈來愈多地上演。

1900/1/1 0:00:00
青年汽車集團被申請破產,龐青年等高管股權被凍結

制造水氫汽車的公司,即青年汽車集團日前被申請破產清算,該申請被法院駁回。據天眼查顯示,青年汽車集團的法定代表人是龐青年,注冊資本1億元。

1900/1/1 0:00:00
國產特斯拉Model 3使用LG電池,不用松下了?

特斯拉從某種程度上引領了純電動汽車的發展,特斯拉是汽車廠商當中、使用三元鋰電池電池比較早的,同時也是最早使用松下品牌電池的廠商,松下因此憑借特斯拉,在三元鋰電池市場,做到市場占有率第一。

1900/1/1 0:00:00
華米首席架構師張磊將加盟蔚來 負責軟件業務

被裁員、高管離職等風波困擾的蔚來汽車,終于迎來一則利好消息。36氪從蔚來汽車、華米科技內部獲悉,華米科技首席架構師張磊將加盟蔚來汽車,擔任軟件發展副總裁,接替此前莊莉博士的職位。

1900/1/1 0:00:00
由于出口需求疲軟,英國7月份汽車產量下降近11%

據外媒報道,8月29日,英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因歐盟和亞洲市場需求疲軟,再加上車型換代,英國新車產量已經連續第14個月下滑,7月同比跌幅近106。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