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億歐網”BBA,再次“選擇”站在一起。豪華車的利潤率高于大眾市場,但規模經濟更難產生。隨著新技術重塑行業,傳統競爭正在讓位于合作。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稱,奧迪將與競爭對手戴姆勒和寶馬結盟開發自動駕駛,官方可能會在9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寶馬和戴姆勒今年7月宣布達成長期發展合作伙伴關系,開發高度自動化的駕駛功能,包括L3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同時,非排他性合作對其他汽車制造商和技術合作伙伴開放。由于關鍵技術(電氣化和智能網聯)的開發成本巨大,汽車廠商被迫合作。在這些關鍵技術上,他們面臨著來自科技巨頭的競爭。奧迪、寶馬和戴姆勒之前的合作是在2015年收購諾基亞的地圖公司HERE。2018年,寶馬和戴姆勒更進一步,合并了各自的分時租賃業務,尋求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一,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戴姆勒和寶馬的合作預計將整合雙方約1200名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目標是在2024年將該技術量產到新車上。兩家公司選擇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目的之一就是削減成本。戴姆勒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并不樂觀。該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為21.5億歐元,同比下降9%,息稅前收益降至28億歐元,同比下降16%。寶馬集團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季度營收同比下降0.9%,而息稅前盈利為5.89億歐元,同比下降78.2%。其中,汽車業務自2009年最后一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虧損(3.1億歐元),去年同期為盈利18.81億歐元,汽車業務利潤率為-1.6%,去年同期為9.7%。開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壓力導致包括戴姆勒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研發成本激增。以戴姆勒的奔馳為例,其每年的研發支出已經從4年前的約80億歐元上升到140億歐元(約合157億美元),而原本希望通過新車銷量來抵消和支撐后續R&D投資的想法也遇到了困難。“我們已經意識到,開發這些系統有點像爬山,”梅賽德斯-奔馳自動駕駛負責人邁克爾·哈夫納(Michael Hafner)說。“越接近山頂,你周圍的空氣越稀薄。每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量,你要解決的挑戰也越復雜。”據悉,雖然奧迪的A8擁有全球首款L3量產的先發優勢,但接下來的資金問題也可能是奧迪決定走這條路的原因。此前,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已經宣布與福特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包括投資福特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整合原奧迪的AID(自動駕駛R&D部門)。第二,標準聯盟是一個長期戰略。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戴姆勒和寶馬的另一個合作重點是,雙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成立技術標準委員會,選擇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潛在供應商合作伙伴加入。寶馬董事會負責研發的成員克勞斯·弗羅利希(Klaus Froehlich)表示,必須有人將技術標準化,監管才會隨之而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成本不斷上升,迫使寶馬和戴姆勒分擔財務和工程負擔。就在幾個月前,奧迪、寶馬、戴姆勒等十一家公司,包括Aptiv、百度、Mainland China、菲亞特克萊斯勒、HERE、英飛凌、英特爾、大眾,聯合發布了一份名為“自動駕駛中安全第一”(SaFAD)的框架文件。這份白皮書是一份很詳細很長的文件,大致分為兩部分。其中,設計安全定義了自動駕駛的范圍要求,涵蓋了12項核心原則。我……設計操作范圍(奇數)、安全、用戶責任、用戶和車輛接管、數據記錄等。戴姆勒前CEO蔡澈曾經說過,標準是一個生蛋還是雞生蛋的問題。必須有人規范技術,監管隨之而來。關注標準也成為了其他幾家汽車廠商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福特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將組建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聯盟(AVSC),為無人駕駛汽車建立安全和測試規則。該聯盟將與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合作,提供一個安全框架,以滿足關鍵功能的安全要求。再比如,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決定讓英偉達領導一個新的工作組,為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評估方法。CLEPA成立于1959年,總部位于布魯塞爾,擁有3000多家成員公司,幾乎涵蓋了汽車供應鏈中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其中許多技術,如安全帶、安全氣囊和ESP,都是由CLEPA在歐洲的成員公司開發的。目前,CLEPA工作組已經定義了創建仿真場景、描述道路拓撲表示、傳感器模型、世界模型、行業標準和關鍵性能指標的開放標準,以促進自動駕駛車輛部署的驗證方法。除了CLEPA,NVIDIA還與主要的國際組織合作,制定自動駕駛汽車的標準和法規。隨著汽車制造商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聯網汽車方面取得進展,標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行業可能需要制定自己的標準來獲得消費者的信心。顯然,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行業變革的重要一步。允許完全無人駕駛的想法可能永遠不會實現,但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看看所有這些巨大的聯盟會把我們帶到哪里,最終產品會是什么樣子。只是現在,我們不知道上述聯盟能走多遠。畢竟,BBA三家仍是終端市場上“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正如寶馬新CEO的第一把火是全力阻止戴姆勒。圖片來自“億歐網”BBA,再次“選擇”站在一起。豪華車的利潤率高于大眾市場,但規模經濟更難產生。隨著新技術重塑行業,傳統競爭正在讓位于合作。德國當地媒體報道稱,奧迪將與競爭對手戴姆勒和寶馬結盟開發自動駕駛,官方可能會在9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公布。寶馬和戴姆勒今年7月宣布達成長期發展合作伙伴關系,開發高度自動化的駕駛功能,包括L3高速公路上的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同時,非排他性合作對其他汽車制造商和技術合作伙伴開放。由于關鍵技術(電氣化和智能網聯)的開發成本巨大,汽車廠商被迫合作。在這些關鍵技術上,他們面臨著來自科技巨頭的競爭。奧迪、寶馬和戴姆勒之前的合作是在2015年收購諾基亞的地圖公司HERE。2018年,寶馬和戴姆勒更進一步,合并了各自的分時租賃業務,尋求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一,降低成本是重中之重。戴姆勒和寶馬的合作預計將整合雙方約1200名技術人員,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目標是在2024年將該技術量產到新車上。兩家公司選擇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目的之一就是削減成本。戴姆勒2019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并不樂觀。該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為21.5億歐元,同比下降9%,息稅前收益降至28億歐元,同比下降16%。寶馬集團發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季度營收同比下降0.9%,而息稅前盈利為5.89億歐元,同比下降78.2%。其中,汽車業務自2009年最后一個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虧損(3.1億歐元),而同期利潤為18.81億……uros,而汽車業務的利潤率為-1.6%,去年同期為9.7%。開發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壓力導致包括戴姆勒在內的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研發成本激增。以戴姆勒的奔馳為例,其每年的研發支出已經從4年前的約80億歐元上升到140億歐元(約合157億美元),而原本希望通過新車銷量來抵消和支撐后續R&D投資的想法也遇到了困難。“我們已經意識到,開發這些系統有點像爬山,”梅賽德斯-奔馳自動駕駛負責人邁克爾·哈夫納(Michael Hafner)說。“越接近山頂,你周圍的空氣越稀薄。每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量,你要解決的挑戰也越復雜。”據悉,雖然奧迪的A8擁有全球首款L3量產的先發優勢,但接下來的資金問題也可能是奧迪決定走這條路的原因。此前,奧迪母公司大眾集團已經宣布與福特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包括投資福特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整合原奧迪的AID(自動駕駛R&D部門)。第二,標準聯盟是一個長期戰略。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戴姆勒和寶馬的另一個合作重點是,雙方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成立技術標準委員會,選擇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潛在供應商合作伙伴加入。寶馬董事會負責研發的成員克勞斯·弗羅利希(Klaus Froehlich)表示,必須有人將技術標準化,監管才會隨之而來。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成本不斷上升,迫使寶馬和戴姆勒分擔財務和工程負擔。就在幾個月前,奧迪、寶馬、戴姆勒等十一家公司,包括Aptiv、百度、Mainland China、菲亞特克萊斯勒、HERE、英飛凌、英特爾、大眾,聯合發布了一份名為“自動駕駛中安全第一”(SaFAD)的框架文件。這份白皮書是一份很詳細很長的文件,大致分為兩部分。其中,設計安全定義了自動駕駛的范圍要求,涵蓋了12項核心原則。包括設計運行范圍(ODD)、安全性、用戶責任、用戶和車輛接管、數據記錄等。戴姆勒前CEO蔡澈曾經說過,標準是一個生蛋還是雞生蛋的問題。必須有人規范技術,監管隨之而來。關注標準也成為了其他幾家汽車廠商的重中之重。今年4月,福特汽車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豐田汽車公司宣布將組建自動駕駛汽車安全聯盟(AVSC),為無人駕駛汽車建立安全和測試規則。該聯盟將與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合作,提供一個安全框架,以滿足關鍵功能的安全要求。再比如,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CLEPA)決定讓英偉達領導一個新的工作組,為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開發評估方法。CLEPA成立于1959年,總部位于布魯塞爾,擁有3000多家成員公司,幾乎涵蓋了汽車供應鏈中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其中許多技術,如安全帶、安全氣囊和ESP,都是由CLEPA在歐洲的成員公司開發的。目前,CLEPA工作組已經定義了創建仿真場景、描述道路拓撲表示、傳感器模型、世界模型、行業標準和關鍵性能指標的開放標準,以促進自動駕駛車輛部署的驗證方法。除了CLEPA,NVIDIA還與主要的國際組織合作,制定自動駕駛汽車的標準和法規。隨著汽車制造商在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和聯網汽車方面取得進展,標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沒有政府監管的情況下,行業可能需要制定自己的標準來獲得消費者的信心。顯然,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行業變革的重要一步。允許完全無人駕駛的想法可能永遠不會實現,但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看看這些巨大的聯盟將把我們帶向何方,還有什么……最終產品會是什么樣子。只是現在,我們不知道上述聯盟能走多遠。畢竟,BBA三家仍是終端市場上“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正如寶馬新CEO的第一把火是全力阻止戴姆勒。
據吉利剛剛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吉利實現了4009億凈利潤,然而銷量下降15,凈利潤同比下降40。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宣布位于美國密歇根州的新電子設備生產工廠正式開業,
1900/1/1 0:00:008月25日,北京小客車指標辦發布今年第四期指標配置數據。
1900/1/1 0:00:00EchionTechnologies公司是一家專注開發電池技術的初創企業,該公司當前正在為一項新技術的商業化落地做準備。據悉,這項新技術能夠在6分鐘之內給移動設備和電動車的電池充滿電。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圖蟲創意)中國宣布將對美國生產的進口汽車恢復加征關稅的消息,在美國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應,美國汽車股應聲集體下挫。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盡管中國政府通過調整補貼力度,希望推動電池制造商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但一些老款電池的制造商在中國卻鮮有買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