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東方IC”滴滴自動駕駛獨立的新聞。飛了一個多月,終于塵埃落定。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這一次,滴滴的自動駕駛部門獨立升級為公司。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滴滴內部自動駕駛業務戰略意義的標志,也是IPO的重要信號。這種做法讓人想起剛剛IPO的優步,和當年的做法一模一樣。2019年4月,軟銀、豐田和電裝以10億美元收購了優步自動駕駛汽車部門14%的股份。一個月后,優步成功IPO。兩家曾經在中國市場競爭了一年半,燒了幾十億的旅行公司,在自駕賽道上再次選擇了一條非常相似的路。在新的獨立自動駕駛公司中,滴滴出行CTO擔任CEO,袁順擔任,孟星擔任基金執行董事,賈和鄭分別擔任美國和中國的團隊負責人,均向匯報。對于新公司的未來規劃,滴滴回復了中國投資網的CV智慧。“滴滴將逐步把在網約車積累的安全運營的理解和經驗運用到無人駕駛運營中,同時與政府和有關方面共同探索自動駕駛運營的安全實踐指南。”滴滴部署自動駕駛并不算早。自動駕駛賽道已經擠滿了人,不僅是車企,還有科技巨頭。不過,在滴滴看來,“未來普通人真正體驗自動駕駛技術的最快方式,很可能是通過出行服務平臺提供混合派遣。”滴滴還向中國投資網CV知止舉例說明了具體情況。“比如在路況相對簡單的情況下,平臺通過分析評估,可能會派出駕駛員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輛;但是,復雜路況的大部分訂單還是要發給專業司機。自動駕駛可以在特定場景下提供產能補充,填補供需不足。”對于滴滴的獨立自動駕駛業務,晨曦資本執行總經理何雄松對中國投資網CV知止表示,“滴滴的獨立自動駕駛部門可以通過融資綁定更多上下游產業,獲得更多資金投入。另外,通過管理團隊持股,可以更好的激發團隊的積極性。站在滴滴的角度,可以大大緩解滴滴在這一塊的投資壓力。”滴滴自動駕駛新公司商業化方向的必然選擇是RoboTaxi的方向,這必然會對中國瞄準RoboTaxi的創業公司產生一些影響。“獨立后,滴滴有能力通過股權綁定更多資源,可能會推動行業更早抱團。”有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人對投中網的CV表示了解。“復制”優步2016年8月1日,對于滴滴來說,是一個輝煌的時刻。優步最終以合并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滴滴收購了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運營。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后,滴滴出行和優步環球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小股東。在共享出行部分,優步輸給了中國,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優步領先一步。滴滴在2016年才成立自動駕駛研究院。此時,優步的自動駕駛已經推廣一年,正迎來巔峰時刻:2016年8月8日,優步與沃爾沃簽署合作,雙方將投資3億美元,共同研發適合該線路的自動駕駛原型車;8月16日,優步收購了奧托;,一家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9月14日,優步首次在匹茲堡啟動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測試。起步較晚的滴滴,2017年3月在蘋果附近成立滴滴硅谷研究院,加快步伐,開始了一輪挖人大戰。其中最知名的是Waymo工程師賈,他在加入滴滴后擔任前沿技術負責人,在自動駕駛獨立后擔任美國團隊負責人。2017年底,在接受《財經》專訪時,程維曾在談到滴滴的無人駕駛戰略時表示,“無人駕駛只有一兩個,沒有第三個,就像Windows和Communix,Android和iOS一樣”。自信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唯一幸存的滴滴。2018年將開始密集布局自動駕駛。正如程維所說,2018年將是滴滴全面出擊的一年。1月26日,滴滴宣布在北京公司總部成立AI Labs,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礎研究;2018年會上,滴滴在公司內部播放了自動駕駛測試視頻;今年5月,它成為第53家獲得加州路測許可證的公司。9月份拿到北京自動駕駛考試車牌;11月底,滴滴宣布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滴滴實驗室。然而,2018年,就在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力發力的時候,兩起搭車事件將滴滴推向風口浪尖,傳統出行業務遭遇監管、用戶、市場等多重危機。經過三個多月的安全整改,滴滴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2018年12月5日下午,滴滴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作為這一架構調整的延伸,2019年3月,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滴滴沃亞在國內成立,由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冊資本1000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為鄭。鄭也是自動駕駛獨立后中國團隊的負責人。與滴滴沃亞不同的是,滴滴將自動駕駛從集團內的一個事業部升級為“獨立公司”,可以理解為集團層面的架構調整,不是簡單的注冊,更像是調整后的網約車平臺服務公司。與此同時,在滴滴受到安全事故挑戰的同一年,優步的自動駕駛項目也發生了致命事故。這對優步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曾計劃砍掉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沖刺IPO。優步新任首席執行官科斯羅薩西(Cosrosasi)于2017年10月重組了公司的權力結構,打算砍掉自動駕駛業務。卡蘭尼克卸任后,投資者為新任CEO提出了目標:帶領公司在2019年IPO。要實現IPO,關閉“太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是明智的選擇。自動駕駛燒到什么程度?優步曾在提交的招股書中披露,其無人車部門僅2018年的研發費用就高達4.75億美元。然而,在與ATG負責人埃里克·梅霍弗(Eric Meyhofer)交談后,科斯羅薩西決定保留自動駕駛項目,但其戰略地位已不如從前。2018年10月,優步自動駕駛部門欲引入外部資本的消息首次流出。到2019年4月,優步公開宣布其自動駕駛部門將獲得10億美元的注資,其中包括來自豐田汽車和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電裝的6.67億美元,以及軟銀愿景基金的3.33億美元。首先是優步的獨立和上市。外界普遍猜測此次獨立是滴滴準備上市的意圖,但實際上其目前的困境并不容易獨立擺脫。畢竟,對于優步來說,即使ATG項目最終分拆并于4月登陸資本市場,其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股價信息來看,股價大多在發行價附近徘徊,更多時候是低于發行價。流水的自動駕駛,鐵打的軟銀投資也沒有對這個自動駕駛獨立后的融資情況做太多回復。然而,與優步一致的投資者的名字在業內流傳:軟銀愿景基金。早在7月2日,外媒The information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滴滴正在與其最大股東軟銀和其他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為其自動駕駛業務尋找新的融資,但最終結果尚未敲定。更何況軟銀愿景基金第一期,970億美元中有220億美元投向了中國市場,滴滴是這只基金在中國市場最大的投資對象。2017年,滴滴相繼獲得軟銀總計80億美元的投資。2017年9月,阿里巴巴將滴滴出行5%的股權出售給軟銀,套現6.39億美元。迄今為止,軟銀持有滴滴約20%的股份。優步是該基金全球最大的投資對象。2018年1月,軟銀向優步投資80億美元,收購了15%的股份。優步·ATG獨立出去后,軟銀向新公司投資了3.33億美元。因此外界普遍猜測,軟銀完全有可能按照優步ATG的獨立和投資方式運營滴滴自動駕駛的新公司。自2016年以來,軟銀一直在努力編織自動駕駛投資網絡。共享出行是軟銀的第一個切入點,自動駕駛是之后的重頭戲。軟銀的投資幾乎觸及了所有與自動駕駛相關的領域:硬件AI芯片,…傳感器、軟件高精度地圖、算法和車聯網技術。2016年,軟銀向前豐田工程師創辦的東京大學高級智能汽車公司注資5000億日元,占股40%。兩家公司合作成立了SB Drive,專注于自動駕駛巴士的研發。7月18日,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2017年5月,軟銀以40億美元收購了芯片制造商英偉達4.9%的股份。然而,由于去年英偉達股價下跌,軟銀損失了11億美元。今年1月,軟銀出售了所有股份。7月,分別向機器人自動導航技術開發公司Brain Crop投資1.59億美元和1.14億美元。10月領投以色列初創公司lidar公司Innoviz的B輪融資。同月,軟銀還領投了地圖公司Map Box的1.64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6月1日,軟銀向通用旗下子公司Cruise投資22.5億美元,收購19.6%的股權。7月,軟銀還向輕型精密相機投資了1.21億美元。10月,日本兩大巨頭軟銀和豐田合資成立了擁有自動駕駛技術的移動出行公司Monet,持股50.25%。2019年2月11日,軟銀向硅谷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ro投資9.4億美元。今年4月,軟銀向ATG投資了3.33億美元。7月26日,軟銀集團宣布推出二期愿景基金,規模1080億美元,高于一期基金的970億美元,其中軟銀集團出資380億美元。該基金名為愿景基金2,將專注于投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擁有AI成果的自動駕駛公司,自然會是重點投資對象。結論從短期來看,共享出行方式確實帶來了出行的改變,但從長遠來看,推動交通變革的將是自動駕駛汽車:徹底改造交通,重塑城市,大幅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和污染。因此,優步、滴滴、Lyft等出行公司紛紛押注自動駕駛,出行公司頻繁進入自動駕駛市場,被業內普遍認為具有一定的天然優勢:一方面,海量的路測和交通數據;另一方面,旅游公司有天然的旅游場景APP,可以讓RoboTaxi形成閉環。這也就不難理解,軟銀愿景基金第一期花了200多億美元買了共享出行賽道,還有未來的自動駕駛應用領域——Robotaxi。畢竟RoboTaxi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落地模式。美國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Cruise、優步ATG,以及國內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AutoX、馬驍智行、文遠智行,都指向RoboTaxi服務。圖片來自“東方IC”滴滴自動駕駛獨立的新聞。飛了一個多月,終于塵埃落定。8月5日,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專注于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這一次,滴滴的自動駕駛部門獨立升級為公司。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滴滴內部自動駕駛業務戰略意義的標志,也是IPO的重要信號。這種做法讓人想起剛剛IPO的優步,和當年的做法一模一樣。2019年4月,軟銀、豐田和電裝以10億美元收購了優步自動駕駛汽車部門14%的股份。一個月后,優步成功IPO。兩家曾經在中國市場競爭了一年半,燒了幾十億的旅行公司,在自駕賽道上再次選擇了一條非常相似的路。在新的獨立自動駕駛公司中,滴滴出行CTO擔任CEO,袁順擔任,孟星擔任基金執行董事,賈和鄭分別擔任美國和中國的團隊負責人,均向匯報。對于新公司的未來規劃,滴滴回復了中國投資網的CV智慧。“滴滴將逐步把在網約車積累的安全運營的理解和經驗運用到無人駕駛運營中,同時與政府和有關方面共同探索自動駕駛運營的安全實踐指南。”滴滴部署自動駕駛并不算早。自動駕駛賽道已經擠滿了人,不僅是車企,還有科技巨頭。不過,在滴滴看來,“未來普通人真正體驗自動駕駛技術的最快方式,很可能是通過出行服務平臺提供混合派遣。”滴滴還向中國投資網CV知止舉例說明了具體情況。“比如在路況相對簡單的情況下,平臺通過分析評估,可能會派出駕駛員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輛;但是,復雜路況的大部分訂單還是要發給專業司機。自動駕駛可以在特定場景下提供產能補充,填補供需不足。"對于滴滴的獨立自動駕駛業務,晨曦資本執行總經理何雄松對中國投資網CV知止表示,"滴滴的獨立自動駕駛部門可以通過融資綁定更多上下游產業,獲得更多資金投入。另外,通過管理團隊持股,可以更好的激發團隊的積極性。站在滴滴的角度,可以大大緩解滴滴在這一塊的投資壓力。“滴滴自動駕駛新公司商業化方向的必然選擇是RoboTaxi的方向,這必然會對中國瞄準RoboTaxi的創業公司產生一些影響。”獨立后的滴滴有能力通過股權綁定更多資源,可能會促進行業更早抱團。“有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人對投中網的CV表示了解。”復制“優步2016年8月1日,對于滴滴來說,是一個輝煌的時刻。優步最終以合并的方式退出中國市場:滴滴收購了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運營。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后,滴滴出行和優步環球相互持股,成為對方的小股東。在共享出行部分,優步輸給了中國,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優步領先一步。滴滴在2016年才成立自動駕駛研究院。此時,優步的自動駕駛已經推廣一年,正迎來巔峰時刻:2016年8月8日,優步與沃爾沃簽署合作,雙方將投資3億美元,共同研發適合該線路的自動駕駛原型車;8月16日,優步收購了奧托;,一家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9月14日,優步首次在匹茲堡啟動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測試。起步較晚的滴滴,2017年3月在蘋果附近成立滴滴硅谷研究院,加快步伐,開始了一輪挖人大戰。其中最知名的是Waymo工程師賈,他在加入滴滴后擔任前沿技術負責人,在自動駕駛獨立后擔任美國團隊負責人。2017年底,在接受《財經》專訪時,程維曾在談到滴滴的無人駕駛戰略時表示,“無人駕駛只有一兩個,沒有第三個,就像Windows和Communix,Android和iOS一樣”。自信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唯一幸存的滴滴。2018年將開始密集布局自動駕駛。正如程維所說,2018年將是滴滴全面出擊的一年。1月26日,滴滴宣布在北京公司總部成立AI Labs,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礎研究;2018年會上,滴滴在公司內部播放了自動駕駛測試視頻;今年5月,它成為第53家獲得加州路測許可證的公司。9月份拿到北京自動駕駛考試車牌;11月底,滴滴宣布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滴滴實驗室。然而,2018年,就在滴滴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力發力的時候,兩起搭車事件將滴滴推向風口浪尖,傳統出行業務遭遇監管、用戶、市場等多重危機。經過三個多月的安全整改,滴滴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大規模調整。2018年12月5日下午,滴滴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作為這一架構調整的延伸,2019年3月,滴滴自動駕駛子公司滴滴沃亞在國內成立,由滴滴出行的主體公司北京小菊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冊資本1000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為鄭。鄭也是自動駕駛獨立后中國團隊的負責人。與滴滴沃亞不同的是,滴滴將自動駕駛從集團內的一個事業部升級為“獨立公司”,可以理解為集團層面的架構調整,不是簡單的注冊,更像是調整后的網約車平臺服務公司。與此同時,在滴滴受到安全事故挑戰的同一年,優步的自動駕駛項目也發生了致命事故。這對優步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他曾計劃砍掉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沖刺IPO。優步新任首席執行官科斯羅薩西(Cosrosasi)于2017年10月重組了公司的權力結構,打算砍掉自動駕駛業務。卡蘭尼克卸任后,投資者為新任CEO提出了目標:帶領公司在2019年IPO。要實現IPO,關閉“太燒錢”的自動駕駛業務是明智的選擇。自動駕駛燒到什么程度?優步曾在提交的招股書中披露,其無人車部門僅2018年的研發費用就高達4.75億美元。然而,在與ATG負責人埃里克·梅霍弗(Eric Meyhofer)交談后,科斯羅薩西決定保留自動駕駛項目,但其戰略地位已不如從前。2018年10月,優步自動駕駛部門欲引入外部資本的消息首次流出。到2019年4月,優步公開宣布其自動駕駛部門將獲得10億美元的注資,其中包括來自豐田汽車和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電裝的6.67億美元,以及軟銀愿景基金的3.33億美元。首先是優步的獨立和上市。外界普遍猜測此次獨立是滴滴準備上市的意圖,但實際上其目前的困境并不容易獨立擺脫。畢竟,對于優步來說,即使ATG項目最終分拆并于4月登陸資本市場,其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從股價信息來看,股價大多在發行價附近徘徊,更多時候是低于發行價。流水的自動駕駛,鐵打的軟銀投資也沒有對這個自動駕駛獨立后的融資情況做太多回復。然而,與優步一致的投資者的名字在業內流傳:軟銀愿景基金。早在7月2日,外媒The information從消息人士處獲悉,滴滴正在與其最大股東軟銀和其他潛在投資者進行談判,為其自動駕駛業務尋找新的融資,但最終結果尚未敲定。更何況軟銀愿景基金第一期,970億美元中有220億美元投向了中國市場,滴滴是這只基金在中國市場最大的投資對象。2017年,滴滴相繼獲得軟銀總計80億美元的投資。2017年9月,阿里巴巴將滴滴出行5%的股權出售給軟銀,套現6.39億美元。迄今為止,軟銀持有滴滴約20%的股份。優步是該基金全球最大的投資對象。2018年1月,軟銀向優步投資80億美元,收購了15%的股份。優步·ATG獨立出去后,軟銀向新公司投資了3.33億美元。因此外界普遍猜測,軟銀完全有可能按照優步ATG的獨立和投資方式運營滴滴自動駕駛的新公司。自2016年以來,軟銀一直在努力編織自動駕駛投資網絡。共享出行是軟銀的第一個切入點,自動駕駛是之后的重頭戲。軟銀的投資幾乎觸及了所有與自動駕駛相關的領域:硬件AI芯片,…傳感器、軟件高精度地圖、算法和車聯網技術。2016年,軟銀向前豐田工程師創辦的東京大學高級智能汽車公司注資5000億日元,占股40%。兩家公司合作成立了SB Drive,專注于自動駕駛巴士的研發。7月18日,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2017年5月,軟銀以40億美元收購了芯片制造商英偉達4.9%的股份。然而,由于去年英偉達股價下跌,軟銀損失了11億美元。今年1月,軟銀出售了所有股份。7月,分別向機器人自動導航技術開發公司Brain Crop投資1.59億美元和1.14億美元。10月領投以色列初創公司lidar公司Innoviz的B輪融資。同月,軟銀還領投了地圖公司Map Box的1.64億美元C輪融資。2018年6月1日,軟銀向通用旗下子公司Cruise投資22.5億美元,收購19.6%的股權。7月,軟銀還向輕型精密相機投資了1.21億美元。10月,日本兩大巨頭軟銀和豐田合資成立了擁有自動駕駛技術的移動出行公司Monet,持股50.25%。2019年2月11日,軟銀向硅谷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ro投資9.4億美元。今年4月,軟銀向ATG投資了3.33億美元。7月26日,軟銀集團宣布推出二期愿景基金,規模1080億美元,高于一期基金的970億美元,其中軟銀集團出資380億美元。該基金名為愿景基金2,將專注于投資人工智能技術。作為擁有AI成果的自動駕駛公司,自然會是重點投資對象。結論從短期來看,共享出行方式確實帶來了出行的改變,但從長遠來看,推動交通變革的將是自動駕駛汽車:徹底改造交通,重塑城市,大幅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和污染。因此,優步、滴滴、Lyft等出行公司紛紛押注自動駕駛,出行公司頻繁進入自動駕駛市場,被業內普遍認為具有一定的天然優勢:一方面,海量的路測和交通數據;另一方面,旅游公司有天然的旅游場景APP,可以讓RoboTaxi形成閉環。這也就不難理解,軟銀愿景基金第一期花了200多億美元買了共享出行賽道,還有未來的自動駕駛應用領域——Robotaxi。畢竟RoboTaxi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落地模式。美國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Cruise、優步ATG,以及國內頭部自動駕駛公司,如百度、AutoX、馬驍智行、文遠智行,都指向RoboTaxi服務。
續航里程是純電動汽車自誕生起便一直存在的痛點。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8月9日早間消息,據路透社報道,一名特斯拉車主對該公司提起訴訟,稱特斯拉通過軟件更新限制了舊款車型的電池續航里程,以避免花更高的成本召回汽車,修復據稱有缺陷的電池。
1900/1/1 0:00:00(圖源:SparkCharge官網)初創公司SparkCharge推出一款能夠超快速充電的產品。
1900/1/1 0:00:00也許是京威當零部件供應商太憋屈了?給你300億,能做什么事?按理,絕對能轟轟烈烈地干些大事。比如,南方航空2016年買了12架波音公司的B7879飛機,總價也不過21788億元人民幣。
1900/1/1 0:00:00(圖源:UCSB官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手機、筆記本電腦、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都離不開電池,電池為我們提供動力。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美國專利商標局(USPatentampTrademarkOffice)公布了三星(Samsung)一項有關汽車無線充電設備的專利申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