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碰到氫氣,你就會著火."談及國內氫能行業的現狀,浙江某氫能企業高管表示。Wind的數據顯示,8月7日上半月以來,燃料電池概念板塊指數累計上漲8.47%,行業板塊指數累計上漲8.59%,其中柴權電力、中通客車、長城電工等多家企業漲停。業內人士認為,氫能和燃料電池在資本市場的火爆與國家政策的支持密切相關。根據今年3月26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補貼降幅高達50%,但維持了燃料電池汽車購置補貼,并提取土地補償款用于加氫站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隨后,全國多地跟進實施氫燃料電池補貼政策。“目前大家考慮的商業落地領域主要是汽車,船舶、發電備用電源等領域也在考慮之列。”上述氫能企業高管表示。資本市場火爆的背后,各路勢力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的布局也是此起彼伏。7月25日,東風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襄陽市人民政府、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簽署了《氫能裝備研發制造及氫能交通應用示范推廣合作戰略合作協議》。7月31日,《成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發布,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普及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以上,氫能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以上。據公開信息進行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氫能源和燃料電池領域國內投資項目多達70個,其中數百億項目數個,50個項目公開投資額累計超過900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投資額。據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娜奧米介紹,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和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從投資項目類型來看,包括產業園區、產業基金、企業間并購、公司加大布局直接投資等,而投資參與方則包括地方政府、國企、民企、外資等。根據2016年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到2020年,中國將有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和100個加氫站。到2030年,加氫站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汽車達到200萬輛;到2050年,加氫站網絡建成,燃料電池汽車達到1000萬輛。根據今年6月《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的預測,到2050年氫能在終端能源體系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0%,將拉動經濟產值33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1808輛,接近2017年和2018年燃料電池汽車總銷量,距離2020年1萬輛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業內人士認為,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的項目投資將在近幾年持續爆發。事實上,氫燃料汽車在2000年左右就被列入國家“863計劃”支持其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同濟與SAIC、清華與福田合作建設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作為“863計劃”成果成功亮相。鋰電池行業之所以比氫燃料電池行業率先爆發,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氫燃料電池的技術門檻更高,行業需要更多的時間打基礎。2019年,氫燃料電池迎來政策利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等幾項與氫能相關的內容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3月26日發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顯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過渡期結束后,地方政府不再給予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客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購置補貼,轉而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和配套運營服務“短板”建設。國家補貼政策明確后,各地政府跟進明確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細則,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氫能產業發展。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20個省、直轄市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數量接近50個。與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相對應的是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投資項目的爆發。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在投資項目和投資金額上均處于領先地位,而在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領域較為薄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今年上半年在氫能產業上處于前列。跨界布局成為氫能和燃料電池布局的主要特征。從今年上半年新開工的70個項目來看,地方政府、國企、民企、外資企業均有參與,布局方式包括建立工業園區、建立新的氫能業務板塊、與其他企業合資、并購其他企業、設立產業基金等。其中,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資金占比,工業園區的占比都是最大的。70個項目中,只有30個億級項目是產業園。根據梳理,在所有投資項目中,將氫燃料相關業務納入主體公司經營信息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如果算上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這個數字可以攀升到20家。有業內人士分析,在純電動汽車行業投資洗牌的同時,許多此前專注于純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因未能脫穎而出,繼續押注氫燃料電池汽車這個新風口行業。此外,進入者還包括美錦能源、壓縮機領域的雪人和冶金領域的云鋁,這些公司都曾專注于煤炭業務。對于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跨界布局的企業來說,直接投資擴大業務布局、設立氫能業務子公司或收購氫能領域企業股份已經成為……e首選。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項目中,企業直接投資14起,企業并購13起。“那些企業之間的并購也是相互布局,想打通產業鏈。技術不足的企業自然選擇用錢來整合。”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說。值得一提的是,與電動汽車項目不同,風險投資并不是氫能投資的主角。上半年投資項目中,投資公司加盟的項目僅6個左右。比如2019年1月15日,東莞國慶氫谷項目的牽頭人之一是東莞熔巖創投合伙企業。不過,公司在氫能領域并非沒有布局。啟信寶的資料顯示,其在2010年投資了北京氫普創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與氫能行業密切相關。3月8日,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與潤谷東方(北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合作協議,后者也于2015年、2016年投資了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目前風險投資公司不多,但會越來越多。”一位氫能行業資深人士說。外資也開始投資氫能領域。在今年6月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2019年版)》中,氫能和氫燃料電池被列入名單,涵蓋產業鏈上游的氫燃料儲運、中游的加氫站和燃料電池系統、下游的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70個氫能投資項目中,包括境外(含港澳臺)企業在內的投資項目有3個。其中,國際四大氣體產品巨頭之一的美國空氣產品公司總投資近50億元的項目落戶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此外,汽車制造商中的豐田和現代也在中國展開了氫燃料電池的布局。豐田近日宣布將向一汽集團和蘇州金龍提供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現代今天也透露將在四川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3-5年后,洗牌開始。“豐田的氫燃料電池產品進入中國很快就會占據一部分市場,但國內的一兩家企業會在五年內成為像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上述氫能企業高管表示。目前氫能產業鏈上游包括制氫、儲氫、加氫;中游包括燃料電池和輔助系統;下游是整車的應用。另一家氫能公司的工程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內氫能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壽命和基礎設施。他認為,國內企業只在下游有明顯優勢,而上游作為決定成本的核心因素,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誰在氫能行業布局完整,誰就占領了未來的市場,而不是單純的技術領先。”國內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說。華泰證券指出,氫燃料電池要大規模商業化,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電池性能,另一方面要不斷降低成本,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成為降低成本的關鍵。指出目前國內反應堆行業發展良好,但輔助系統關鍵部件的開發落后;系統和整個行業都很發達,但大部分采用進口零部件,對外依存度很高。“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獨立;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商業化推廣模式尚未建立;班次規劃和政策體系尚未形成。“華泰證券提示投資風險。氫能行業的技術現狀與資本爆炸的反差也引起了業內的爭議。此前有券商研究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目前的氫能概念并沒有太多清晰的投資邏輯,只有炒作邏輯——誰的布局多,誰就硬,誰就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大規模投資氫燃料電池并不明智,因為純電動汽車做得不好,質量和性價比都不是極致。事實上,一些企業因為涉及的投資金額較高,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在今年上半年的70個氫能投資項目中,30億投資項目中有兩個由美錦能源牽頭。據七信寶資料顯示,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煤礦能源開發、投資和銷售為主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3月23日,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在嘉興投資建設美錦氫能汽車產業園,規劃總用地2000畝,預計總投資100億元。2019年6月28日,美錦再次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00億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青島美錦氫能小鎮。此前還收購了佛山飛馳汽車制造有限公司15%的股權..但美錦能源的盈利能力似乎無法支撐如此高的投入,2018年凈利潤為20.69億元。正因如此,今年7月1日,美錦能源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被要求說明氫能投資的資金來源及項目進展情況,其回復公告也被東方財富網網友評論為“漏洞百出。”錢從哪里來?就是一個圈(錢)而已。"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借助氫能,其市值可以翻幾倍。經濟觀察報記者隨機選取了40家氫能和燃料電池板塊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僅有12家公司利潤過億元。氫能行業需要高額且持續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很難盈利為正。”三年后。"談及對盈利時間的預期,上述國內氫能企業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不過,全聯汽車經銷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一個行業的發展必然會經歷大規模資金投入和產能過剩的過程,這是自然的市場現象。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在一級市場形成投資浪潮。曹鶴預測,明年下半年可能會有二級市場的資本開始進入,明年下半年氫燃料電池板塊會有一家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三到五年后會有洗牌效應。"一位氫能行業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最終80%的企業會被淘汰,只有20%的企業會勝出。“曹和分析。”如果你接觸氫氣,你會著火。"談及國內氫能行業現狀,浙江一家氫能企業高管表示。Wind的數據顯示,8月7日上半月以來,燃料電池概念板塊指數累計上漲8.47%,行業板塊指數累計上漲8.59%,其中柴權電力、中通客車、長城電工等多家企業漲停。業內人士認為,氫能和燃料電池在資本市場的火爆與國家政策的支持密切相關。根據今年3月26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補貼降幅高達50%,但燃料電池汽車購買補貼得以維持,土地補償款提取用于加氫站建設……ns和支持運營服務。隨后,全國多地跟進實施氫燃料電池補貼政策。“目前大家考慮的商業落地領域主要是汽車,船舶、發電備用電源等領域也在考慮之列。”上述氫能企業高管表示。資本市場火爆的背后,各路勢力在氫能、燃料電池領域的布局也是此起彼伏。7月25日,東風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與襄陽市人民政府、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簽署了《氫能裝備研發制造及氫能交通應用示范推廣合作戰略合作協議》。7月31日,《成都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發布,提出到2023年,成都市普及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以上,氫能產業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以上。據公開信息進行的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氫能源和燃料電池領域國內投資項目多達70個,其中數百億項目數個,50個項目公開投資額累計超過900億元,超過2018年全年投資額。據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娜奧米介紹,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和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從投資項目類型來看,包括產業園區、產業基金、企業間并購、公司加大布局直接投資等,而投資參與方則包括地方政府、國企、民企、外資等。根據2016年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到2020年,中國將有1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和100個加氫站。到2030年,加氫站達到1000座,燃料電池汽車達到200萬輛;到2050年,加氫站網絡建成,燃料電池汽車達到1000萬輛。根據今年6月《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的預測,到2050年氫能在終端能源體系中的比重將提高到10%,將拉動經濟產值33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1808輛,接近2017年和2018年燃料電池汽車總銷量,距離2020年1萬輛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業內人士認為,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的項目投資將在近幾年持續爆發。事實上,氫燃料汽車在2000年左右就被列入國家“863計劃”支持其發展。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同濟與SAIC、清華與福田合作建設的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作為“863計劃”成果成功亮相。鋰電池行業之所以比氫燃料電池行業率先爆發,一位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氫燃料電池的技術門檻更高,行業需要更多的時間打基礎。2019年,氫燃料電池迎來政策利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等幾項與氫能相關的內容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3月26日發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顯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過渡期結束后,地方政府不再給予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客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購置補貼,轉而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和配套運營服務“短板”建設。國家補貼政策明確后,各地政府跟進明確氫燃料電池汽車補貼細則,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氫能產業發展。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20個省、直轄市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數量接近50個。與利好政策的相繼出臺相對應的是氫能和燃料電池行業投資項目的爆發。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廣東、浙江、江蘇三省在投資項目和投資金額上均處于領先地位,而在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領域較為薄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今年上半年在氫能產業上處于前列。跨界布局成為氫能和燃料電池布局的主要特征。從今年上半年新開工的70個項目來看,地方政府、國企、民企、外資企業均有參與,布局方式包括建立工業園區、建立新的氫能業務板塊、與其他企業合資、并購其他企業、設立產業基金等。其中,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資金占比,工業園區的占比都是最大的。70個項目中,只有30個億級項目是產業園。根據梳理,在所有投資項目中,將氫燃料相關業務納入主體公司經營信息的公司只有10家左右。如果算上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業務,這個數字可以攀升到20家。有業內人士分析,在純電動汽車行業投資洗牌的同時,許多此前專注于純電動汽車領域的企業因未能脫穎而出,繼續押注氫燃料電池汽車這個新風口行業。此外,進入者還包括美錦能源、壓縮機領域的雪人和冶金領域的云鋁,這些公司都曾專注于煤炭業務。對于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跨界布局的企業來說,直接投資擴大業務布局、設立氫能業務子公司或收購氫能領域企業股份已經成為……e首選。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資項目中,企業直接投資14起,企業并購13起。“那些企業之間的并購也是相互布局,想打通產業鏈。技術不足的企業自然選擇用錢來整合。”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說。值得一提的是,與電動汽車項目不同,風險投資并不是氫能投資的主角。上半年投資項目中,投資公司加盟的項目僅6個左右。比如2019年1月15日,東莞國慶氫谷項目的牽頭人之一是東莞熔巖創投合伙企業。不過,公司在氫能領域并非沒有布局。啟信寶的資料顯示,其在2010年投資了北京氫普創能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與氫能行業密切相關。3月8日,重慶市九龍坡區政府與潤谷東方(北京)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氫能產業項目落地合作協議,后者也于2015年、2016年投資了多家新能源科技公司。“目前風險投資公司不多,但會越來越多。”一位氫能行業資深人士說。外資也開始投資氫能領域。在今年6月發布的《鼓勵外商投資的產業目錄(2019年版)》中,氫能和氫燃料電池被列入名單,涵蓋產業鏈上游的氫燃料儲運、中游的加氫站和燃料電池系統、下游的新能源汽車。今年上半年70個氫能投資項目中,包括境外(含港澳臺)企業在內的投資項目有3個。其中,國際四大氣體產品巨頭之一的美國空氣產品公司總投資近50億元的項目落戶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此外,汽車制造商中的豐田和現代也在中國展開了氫燃料電池的布局。豐田近日宣布將向一汽集團和蘇州金龍提供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現代今天也透露將在四川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3-5年后,洗牌開始。“豐田的氫燃料電池產品進入中國很快就會占據一部分市場,但國內的一兩家企業會在五年內成為像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這樣的企業。”上述氫能企業高管表示。目前氫能產業鏈上游包括制氫、儲氫、加氫;中游包括燃料電池和輔助系統;下游是整車的應用。另一家氫能公司的工程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內氫能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壽命和基礎設施。他認為,國內企業只在下游有明顯優勢,而上游作為決定成本的核心因素,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誰在氫能行業布局完整,誰就占領了未來的市場,而不是單純的技術領先。”國內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說。華泰證券指出,氫燃料電池要大規模商業化,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電池性能,另一方面要不斷降低成本,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成為降低成本的關鍵。指出目前國內反應堆行業發展良好,但輔助系統關鍵部件的開發落后;系統和整個行業都很發達,但大部分采用進口零部件,對外依存度很高。“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獨立;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商業化推廣模式尚未建立;班次規劃和政策體系尚未形成。“華泰證券提示投資風險。氫能行業的技術現狀與資本爆炸的反差也引起了業內的爭議。此前有券商研究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目前的氫能概念并沒有太多清晰的投資邏輯,只有炒作邏輯——誰的布局多,誰就硬,誰就更容易獲得資金支持。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大規模投資氫燃料電池并不明智,因為純電動汽車做得不好,質量和性價比都不是極致。事實上,一些企業因為涉及的投資金額較高,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在今年上半年的70個氫能投資項目中,30億投資項目中有兩個由美錦能源牽頭。據七信寶資料顯示,山西美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煤礦能源開發、投資和銷售為主的a股上市公司。2019年3月23日,美錦能源發布公告稱,將在嘉興投資建設美錦氫能汽車產業園,規劃總用地2000畝,預計總投資100億元。2019年6月28日,美錦再次發布公告稱,擬投資100億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青島美錦氫能小鎮。此前還收購了佛山飛馳汽車制造有限公司15%的股權..但美錦能源的盈利能力似乎無法支撐如此高的投入,2018年凈利潤為20.69億元。正因如此,今年7月1日,美錦能源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被要求說明氫能投資的資金來源及項目進展情況,其回復公告也被東方財富網網友評論為“漏洞百出。”錢從哪里來?就是一個圈(錢)而已。"一家氫能公司的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借助氫能,其市值可以翻幾倍。經濟觀察報記者隨機選取了40家氫能和燃料電池板塊上市公司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僅有12家公司利潤過億元。氫能行業需要高額且持續的資金投入,短期內很難盈利為正。”三年后。"談及對盈利時間的預期,上述國內氫能企業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不過,全聯汽車經銷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一個行業的發展必然會經歷大規模資金投入和產能過剩的過程,這是自然的市場現象。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在一級市場形成投資浪潮。曹鶴預測,明年下半年可能會有二級市場的資本開始進入,明年下半年氫燃料電池板塊會有一家科技創新板上市公司。”三到五年后會有洗牌效應。"一位氫能行業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最終80%的企業會被淘汰,只有20%的企業會勝出。”曹老爺子分析道。
據外媒報道,博世集團(BoschGroup)旗下風投公司羅伯特博世風投(RBVC)向瑞士軟件公司Teralytics投資,且領投了該輪價值1750萬美元的融資。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博世官網)今年以來,全球車市下行似乎已成不爭的事實,除中國、美國和歐洲這全球三大汽車市場遇冷之外,印度車市寒流也開始逐漸蔓延,且目前并未有一絲回暖的跡象。
1900/1/1 0:00:00這個夏天,自主泊車方案在自動駕駛領域異常火熱,作為L4級別自動駕駛方案中的一個分支,自主泊車方案一方面整合了L4級別自動駕駛的技術,另一面由于場地的特殊性讓其商業落地成為現實。
1900/1/1 0:00:00風起云涌、潮起潮落,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時間,車電分離、換電模式、產品回收再利用等話題,成為了動力電池行業的最新熱點。這背后隱藏著業界實現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管理的呼聲和訴求。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官方獲悉,威馬新推出了一款EX5520車型,用于取代之前的EX5智行20500車型。新車共推出兩個配置版本,補貼后售價分別為1698、1898萬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