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123rf。com。cn”。自動駕駛領域有句話:關注自動駕駛的進度,看高精地圖的動態,因為它們是自動駕駛車輛落地加速的背后驅動力。根據主流汽車廠商給出的時間表,今明兩年將是L3級別自動駕駛落地元年。配合這一時間表,高精地圖廠商明顯加快了“上車”的步伐,BAT動作更快。三方都在競爭大規模生產高精度地圖的領先地位。BAT在高精地圖上的“軍備競賽”類似于自動駕駛領域的格局。高精地圖的賽道也充斥著各種規模的玩家,但傳統的前三大玩家BAT在中國市場仍然占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百度是第一個涉足高精地圖的巨頭。2013年,百度開始了高精地圖的自研之路。那一年,百度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宣布手機版百度地圖永久免費,僅此一項就改變了導航地圖市場的商業模式和競爭格局,導致一批傳統地圖商家提前退出;另一件事是收購老地圖經銷商常棣萬方。此次收購極大地豐富了百度在高精地圖上的研發能力,率先啟動了針對高精地圖的數據采集。目前,百度已在北京、上海和廣東順德建立了三個高精度地圖生產和采集基地,擁有近300輛地圖數據采集車。一年后的2014年,阿里巴巴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嚴重虧損的高德。同年,騰訊以超過11億元的價格購買了SVT 11.28%的股份。這兩筆交易的背景是地圖商家在百度免費導航地圖政策沖擊下的慘淡表現。BAT三家公司齊聚高精地圖賽道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在耐心的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地圖采集制作、拓展合作伙伴等基礎工作,靜靜等待行業大爆發的來臨。與導航地圖時代不同,高德率先打響了高精地圖量產落地的第一。2016年8月,高德宣布贏得了第一個高精度地圖的商業訂單,用戶是凱迪拉克CT6。今年4月,它宣布以“成本價”提供標準化的高精度地圖——每輛車每年使用費不超過100元。“高精度地圖”還沒上車,“價格戰”就已經開始了。CT6推出后,業內人士將分析新車輛上配備的高精度地圖,發現高德提供的只有精度為米的ADAS地圖。距離厘米級精度的高精地圖還有相當大的距離,CT6的自動駕駛水平也只有L2.5的水平,第二家宣布高精地圖量產訂單的是百度。2018年8月,百度宣布與長城汽車達成合作協議。百度的高精地圖計劃將于2020年下半年通過長城的WEY品牌上線。為了區別于高德的實施結果,百度在當時的新聞稿中特別注明,是“國內首家實現L3級自動駕駛和高精地圖商業化和量產的地圖提供商”。新網站的官方公告來得有點晚,但并不妨礙新網站搶“第一炮”。在今年的CES Asia上,四維新表示將完成全國首張高精地圖的制作,并表示由其主導制定的高精地圖統一國家標準計劃將很快通過。7月15日,SVTUX與寶馬中國共同宣布達成合作協議。SVTUX將為寶馬中國提供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服務。量產的時間是2021年,而對于此次合作,SVTU也強調這是“L3及以上自動駕駛地圖的國內首筆量產訂單”。在與時間的賽跑中,BAT不是為了虛名而戰,而是為了不同的目的。面對“誰拿到高精地圖第一個量產訂單”的問題,BAT三家都不讓步。他們看重“行業第一”這個虛名嗎?這其中或許有些私心,但從智能相對論的角度來看,BAT在高精地圖上的針鋒相對,更多的是提前搶占插槽,爭奪收入增長和自動駕駛時代的競爭主動權。1.高精度地圖極易出現贏家通吃的情況。首先,我們需要確定高精度地圖是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的先決條件。這個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運行模式是通過自動感知來檢測道路環境,然后做出決策來控制車輛。在感知和檢測道路環境的過程中,傳感器檢測相關信息,并與高精度地圖進行比較,作為確定車輛位置的依據。人們普遍認為,高精度地圖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底層基礎,這是一種與云計算非常相似的功能。正是這一特點,高精度地圖在形成一定規模后,很容易形成“贏者通吃”的格局。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地圖加載的應用載體越多,數據就越多,地圖升級迭代就越快,使用效果就越好。所有這些都將……帶動更多汽車品牌采用這款地圖產品。典型的“市場優先”方法是采用凱迪拉克CT6訂單和“成本價”映射策略。據媒體報道,戈達德CT6每張牌照只賣2000元,共計10000輛,總收入不到2000萬元。但是,制作這個地圖的成本要幾個億,也不可能使用未來L3級別的自動駕駛。至于每年每輛車不超過100元的“成本價”,則是在高精地圖市場啟動之前就提前發動了“價格戰”。鑒于云計算市場的競爭經驗,不難理解BAT三家從一開始就全力在高精地圖上沖刺。2.“搶訂單也是搶數據。BAT在高精地圖電路上與麥芒競爭。擺在臺前的是訂單競爭,藏在臺后的是數據競爭。”。如前所述,數據對于高精地圖的升級迭代意義重大。然而,數據對于高精地圖行業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它通過數據充當了連接產業鏈各方的橋梁。當圖商成為橋梁,才是真正的底層基礎。按照高精地圖行業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時代,純地圖商家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掌握數據并提供數據服務的地圖商家會有更強的競爭力。這是因為地圖制作的成本非常高,只有BAT這個級別的公司才有可能有能力制作高精地圖。但在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方面,少數寡頭壟斷的地圖商家很難覆蓋城市駕駛、物流運輸,甚至共享出行的所有需求,這就需要更多的垂直地圖商家來服務這些專業需求。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將形成BAT等頭部地圖廠商為高精地圖提供基礎能力,并基于能力輸出數據服務。中小地圖廠商再基于基礎版高精地圖和數據服務,生產特定場景的高精地圖。在傳統的互聯網思維中,數據本身更重要,才能變現。3.出行運營商做自動駕駛的誘惑是高精地圖的底層基礎?涂商的野心顯然更大。業界普遍預測,在自動駕駛時代,出行市場將以“機器人出租車”的形式存在。無獨有偶,高精地圖對于出行調度和運營有著天然的優勢,成為出行運營者無疑是更有吸引力的目標。在這方面,高德已經在探索了。去年3月,高德在成都和武漢推出了免費搭車服務,并立即宣布乘客和司機將“雙向免費”,“永遠不要錢”。雖然這項服務在運營幾個月后就下線了,但高德繼續增加網上預約車的數量,并推廣網上預約車聚合服務“高德出租車”。目前,除了預約出租車,“高德出租車”服務還提供及時的用車和適當的E線交通。滴滴快車、曹操旅游、首汽租車等專業在線租車平臺也已建立。從地圖運營商起步,最終成為旅游運營商,高德為高精地圖電路中的其他玩家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贏得量產“第一”固然重要,但“測繪能力”才是不可戰勝的核心。BAT正在爭奪量產訂單高質量地圖商業化的頭把交椅。這當然是對未來市場份額的需求,但“智能相對論”認為,高質量地圖的競爭核心仍然是“制圖能力”,即地圖覆蓋范圍、要素識別能力、更新速度。首先,高精度地圖制作需要完成所有道路的采集,這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地圖覆蓋范圍直接決定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可用性。不難想象,當自動駕駛汽車在行駛中由于地圖“不完整”而突然停止工作時,用戶體驗會變得多么糟糕?如果因為高精地圖不全而發生交通事故,制圖員就要背更大的鍋了。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地圖經銷商宣布完成對中國道路的100%覆蓋。在高精度地圖覆蓋的競爭中,無論是采用集中采集還是眾包采集,對地圖商家的考驗在于如何利用AI技術實現地圖生產流程的創新,提高地圖生產效率,讓高精度地圖的覆蓋無限接近100%。其次,高精地圖的優劣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地圖的“要素識別”能力上。這個很好理解。所謂“要素”,是指路況的構成部分,最基本的包括交通標志、路側護欄、標牌、龍門架、路桿、綠化帶等。稍高一點的級別應包括道路屬性,如道路的曲率、路線、坡度和橫坡。很顯然,元素識別能力的缺失會產生類似于造車覆蓋率低的后果,自動駕駛體驗也會受到影響。目前,高德地圖聲稱其數據維度涵蓋了67個特定元素,百度地圖聲稱需要200多個元素,4D途信聲稱能夠識別“數百個”元素。在高精地圖的統一標準還沒有形成之前,這種“元素識別”的競爭還會繼續。可以肯定的是,AI能夠理解的“知識”比AI能夠識別的絕對數量還要多。在這方面,BAT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后,高精地圖的更新速度也是衡量地圖商“制圖能力”的維度之一。在更新頻率上,導航地圖可以每月更新一次。由于高精地圖與自動駕駛的關聯,高精地圖需要處于高頻更新狀態,高精地圖必須與實時路況實時同步。因此,高精度地圖的更新必須達到一個時間級別,甚至是一個層次級別。目前,4D途信號稱依托地圖學習地圖學習系統,可以自動發現和處理變化,通過分發平臺實時發布,提供“最新鮮的高精地圖”。百度地圖宣稱,依托多源感知數據處理、云服務中心、數據中心組成的智能地圖平臺,可以實現分鐘級數據更新。高德地圖在這方面的表現略弱,目前只承諾保持每年4次的更新頻率。需要指出的是,高德之類的更新頻率絕對不是真正的高精地圖,而4D圖信和百度地圖雖然在更新頻率上已經顯示出高精地圖的水平,但更新的質量,即更新后的地圖覆蓋率和要素識別能力能否提升或保持在同一水平,仍需要實踐驗證。科技創新正在引發新一輪物流競爭的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境整合能力、大數據算法等技術能力。在這種新形勢下,整個行業和企業如何在新一輪的物流競爭中抓住新的機遇?如何才能實現內部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美國東部時間8月5日16:00(北京時間8月6日04:00),美股收盤遭遇重挫,股市市值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其中道指跌290,標普指數跌298,納斯達克指數跌3
1900/1/1 0:00:00“7月份,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告訴我,他們對吉利乃至中國汽車的未來表示擔心,有的寫文章,表示吉利利潤下降40,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經濟觀察網童鋒亮攝)嗖綠燈還有兩秒,停止線上的車已經開始轟響油門。對老司機們來說,城市里的每個紅綠燈前,都是爭分奪秒的隨機比賽。
1900/1/1 0:00:00停車、插線、刷卡、充電這是目前電動汽車普遍采用的直流充電的大致步驟,也是目前最主要的充電方式,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900/1/1 0:00:00安全、動力還有空間等因素是我們在購買傳統燃油車時考慮的重點,但是隨著新能源的出現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就漸漸成為了我們在購車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印度商品和服務稅GST委員會27日做出決定,將電動車的商品和服務稅稅率從此前的12下調至5,從8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