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T3出行后半場殺入:各取所需還是各有所謀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圖片來自“Yiou。com”網約車市場。經過幾輪洗牌,擁擠的賽道突然進入了“不一樣”的競爭對手——T3,一個傳統車企和電商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汽車平臺。近日,一汽、東風與長安、蘇寧、騰訊、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全新智慧出行平臺T3在南京正式上線。從南京出發的T3,2019年將進入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天津六個城市,號稱2020年將覆蓋大部分省會城市,投放車輛超過30萬輛,計劃運營6年后投放超過百萬輛。作為出行市場的后來者,能否通過大規模投放、大規模覆蓋,如愿在出行市場分得一杯羹?目前網約車平臺幾乎沒有盈利,滴滴等霸主占據江湖。再加上高昂的運營成本,能否給國內網約車市場帶來新的出路?傳統車企青睞出行平臺,但能做什么呢?早在一年前,長安、東風、一汽就簽署協議,決定成立新的出行平臺。今年5月底,豐田還以汽車合資租賃公司的形式向滴滴投資39億元。豐田與滴滴的合作模式與T3頗為相似:豐田為運營車輛,豐田經銷商負責汽車保養,滴滴負責平臺運營和汽車租賃。不僅如此,一直以“死對頭”身份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寶馬和奔馳,也在今年年初傳出將聯手打造新的合資出行集團,業務范圍涵蓋在線租車等多個方面。為什么傳統車企對網約車出行平臺表現出青睞?從去年開始,各大車企加速向移動出行轉型,最大的因素是車市低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出現28年來首次銷量負增長,所謂“金九銀十”的火爆銷售場景不復存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議銷售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乘用車零售額2235.1萬輛,同比下降5.8%。2019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達1232.3萬輛,同比下降12.4%。

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其中,T3創始企業之一的長安汽車,自2018年以來銷量和產量雙雙下滑;東風集團2018年累計銷量305.22萬輛,同比下降7.07%,年初制定的450萬輛的銷量目標最終未能達成。汽車銷量下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言以蔽之,傳統車企發現汽車不好賣,銷量下滑直接影響生存。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和過剩的汽車產能,傳統汽車企業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既能去除庫存車,又能有新的戰略布局。毫無疑問,網約車出行平臺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記者了解到,T3出行平臺的所有車型都是由創始車企提供,這意味著它無疑會消化大量的生產和庫存車,同時可能會達到其預期銷量,通過銷售快速回籠資金,甚至保持企業資金鏈健康。此前,無論是吉利、江淮、長城等傳統造車企業,還是小鵬、威馬等新生力量,都選擇進入在線汽車出行行業,瓜分剩余市場。此外,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預計到2035年,網上汽車出行、自動駕駛和電動化三大汽車新技術將瓜分汽車行業五分之二的利潤。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在出行領域的布局,還將為傳統車企帶來低成本的廣告收益。消費者在通過乘坐網約車加深傳統車企品牌認知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街頭曝光機會,增強了品牌傳播。你想要你想要的還是想要別的?

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下架之前,滴滴已經發起了“洪流聯盟”——愿景之一就是將用戶的大數據和移動流量開放給汽車公司,與他們共同打造汽車運營商平臺。滴滴CEO程維此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希望未來可以誕生按照里程數設計的汽車。最重要的不是買車時是15萬還是20萬,而是每公里2.1元還是1.8元。”事實上,這樣的愿景從一開始就與傳統車企的利益相違背。如果未來人們不想從汽車公司購買汽車,而是像程維所說的那樣通過共享汽車出行,這對汽車公司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隨著滴滴出行業務的擴張,當劉宏聯盟宣布成立時,程維表示,滴滴將在未來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所以滴滴的“洪流聯盟”從一開始看起來就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其實滴滴的勝算似乎更大,東風和一汽都是之前合作過的車企。另一方面,在這次T3之行中,車企選擇與電商合作,搭建新平臺。“激流”聯盟之前的經歷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記者通過企業調查了解到,2019年4月2日,“T3旅行”的投資主體南京凌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8億元。公開資料顯示,參與企業總投資97.6億元,其中蘇寧認購17億元,占股17.42%;騰訊、阿里、無錫葉飛、融訊、南京恒創共同認繳出資22.5億元,占比23.06%。長安、一汽、東風分別認購16億元,分別占股16.39%。從股權結構來看,這似乎是一次“平等”的合作。在大股東中,三方持股比例基本相近,而在電商和互聯網公司中,蘇寧持股比例更大。相關人士認為,與之前不同,此次合作可能更加純粹。車企可以通過平臺賣車,電商互聯網公司可以收集用戶的大數據和移動流量,為未來的網約車市場打下基礎。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美。“T3出行的合作模式看似雙方各取所需,實現了雙贏,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相關人士認為,首先,雙方都沒有網約車平臺建設經驗;其次,傳統車企是否能及時保養自己的車還不確定,也存在安全隱患。T3會有什么影響?據媒體報道,T3旅行的到來是為了收割下半年的旅行市場。目前來看,這種說法并不準確。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首汽約車已經在全國46個城市上線,注冊用戶超過2000萬,平臺運營車輛超過4萬輛,這還不是首汽約車線上平臺的規模。雖然T3出行的目標是一百多萬輛,但至少要六年后才能實現。目前只有1000輛是第一批進南京的,所以從數據上看根本不是車。但T3出行依托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多年的產品技術實力,以及天貓、騰訊、蘇寧等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管理,“智慧出行生態圈”的概念將是整個行業的新嘗試。目前整個網約車市場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滴滴為首的C2C輕資產模式;二是以曹操、T3為首的B2C資產導向模式;三是以美團、高德地圖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聚合模式。以T3出行的思路,這個“智慧出行生態系統”似乎想要構建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比如從T3平臺提車完畢后,可以選擇通過蘇寧、天貓等平臺吃喝玩樂。但與美團、高德等聚合平臺不同的是,T3平臺本身就是一個B2C自營平臺,無疑顯得更加困難,但一旦成功,由于對每個環節都有控制權,似乎更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和合作。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一個平臺,在安全性、性價比、舒適性等方面就多了一個選擇,多了一個參考。但T3的出行主張最大的亮點是司機規范,保障乘客安全,并聲稱車聯網構建的V.D.R安全防護體系真的能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嗎?畢竟一旦網約車安全問題再次發生,直接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乘客,還有整個網約車行業。汽車行業專家賈認為,三家央企聯合建立的T3出行平臺將有助于應對未來市場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滴滴等互聯網出行平臺的競爭壓力下,將進一步強化三家車企在新興移動出行市場的地位。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圖片來自“Yiou。com”網約車市場。經過幾輪洗牌,擁擠的賽道突然進入了“不一樣”的競爭對手——T3,一個傳統車企和電商互聯網公司合作的汽車平臺。近日,一汽、東風與長安、蘇寧、騰訊、阿里巴巴共同打造的全新智慧出行平臺T3在南京正式上線。從南京出發的T3,2019年將進入重慶、武漢、廣州、杭州、天津六個城市,號稱2020年將覆蓋大部分省會城市,投放車輛超過30萬輛,計劃運營6年后投放超過百萬輛。作為出行市場的后來者,能否通過大規模投放、大規模覆蓋,如愿在出行市場分得一杯羹?目前網約車平臺幾乎沒有盈利,滴滴等霸主占據江湖。再加上高昂的運營成本,能否給國內網約車市場帶來新的出路?傳統車企青睞出行平臺,但能做什么呢?早在一年前,長安、東風、一汽就簽署協議,決定成立新的出行平臺。今年5月底,豐田還以汽車合資租賃公司的形式向滴滴投資39億元。豐田與滴滴的合作模式與T3頗為相似:豐田為運營車輛,豐田經銷商負責汽車保養,滴滴負責平臺運營和汽車租賃。不僅如此,一直以“死對頭”身份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寶馬和奔馳,也在今年年初傳出將聯手打造新的合資出行集團,業務范圍涵蓋在線租車等多個方面。為什么傳統車企對網約車出行平臺表現出青睞?從去年開始,各大車企加速向移動出行轉型,最大的因素是車市低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出現28年來首次銷量負增長,所謂“金九銀十”的火爆銷售場景不復存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議銷售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乘用車零售額2235.1萬輛,同比下降5.8%。2019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達1232.3萬輛,同比下降12.4%。

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其中,T3創始企業之一的長安汽車,自2018年以來銷量和產量雙雙下滑;東風集團2018年累計銷量305.22萬輛,同比下降7.07%,年初制定的450萬輛的銷量目標最終未能達成。汽車銷量下降受多種因素影響。一言以蔽之,傳統車企發現汽車不好賣,銷量下滑直接影響生存。面對持續低迷的市場和過剩的汽車產能,傳統汽車企業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平衡點,既能去除庫存車,又能有新的戰略布局。毫無疑問,網約車出行平臺是目前最好的選擇。記者了解到,T3出行平臺的所有車型都是由創始車企提供,這意味著它無疑會消化大量的生產和庫存車,同時可能會達到其預期銷量,通過銷售快速回籠資金,甚至保持企業資金鏈健康。此前,無論是吉利、江淮、長城等傳統造車企業,還是小鵬、威馬等新生力量,都選擇進入在線汽車出行行業,瓜分剩余市場。此外,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預計到2035年,網上汽車出行、自動駕駛和電動化三大汽車新技術將瓜分汽車行業五分之二的利潤。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在出行領域的布局,還將為傳統車企帶來低成本的廣告收益。消費者在通過乘坐網約車加深傳統車企品牌認知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街頭曝光機會,增強了品牌傳播。你想要你想要的還是想要別的?

Dongfeng, Changan, FAW, Toyota, Mercedes-Benz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下架之前,滴滴已經發起了“洪流聯盟”——愿景之一就是將用戶的大數據和移動流量開放給汽車公司,與他們共同打造汽車運營商平臺。滴滴CEO程維此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我希望未來可以誕生按照里程數設計的汽車。最重要的不是買車時是15萬還是20萬,而是每公里2.1元還是1.8元。”事實上,這樣的愿景從一開始就與傳統車企的利益相違背。如果未來人們不想從汽車公司購買汽車,而是像程維所說的那樣通過共享汽車出行,這對汽車公司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隨著滴滴出行業務的擴張,當劉宏聯盟宣布成立時,程維表示,滴滴將在未來十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所以滴滴的“洪流聯盟”從一開始看起來就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其實滴滴的勝算似乎更大,東風和一汽都是之前合作過的車企。另一方面,在這次T3之行中,車企選擇與電商合作,搭建新平臺。“激流”聯盟之前的經歷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記者通過企業調查了解到,2019年4月2日,“T3旅行”的投資主體南京凌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4.8億元。公開資料顯示,參與企業總投資97.6億元,其中蘇寧認購17億元,占股17.42%;騰訊、阿里、無錫葉飛、融訊、南京恒創共同認繳出資22.5億元,占比23.06%。長安、一汽、東風分別認購16億元,分別占股16.39%。從股權結構來看,這似乎是一次“平等”的合作。在大股東中,三方持股比例基本相近,而在電商和互聯網公司中,蘇寧持股比例更大。相關人士認為,與之前不同,此次合作可能更加純粹。車企可以通過平臺賣車,電商互聯網公司可以收集用戶的大數據和移動流量,為未來的網約車市場打下基礎。但是,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美。“T3出行的合作模式看似雙方各取所需,實現了雙贏,但也存在很多問題。”相關人士認為,首先,雙方都沒有網約車平臺建設經驗;其次,傳統車企是否能及時保養自己的車還不確定,也存在安全隱患。T3會有什么影響?據媒體報道,T3旅行的到來是為了收割下半年的旅行市場。目前來看,這種說法并不準確。事實上,公開資料顯示,首汽約車已經在全國46個城市上線,注冊用戶超過2000萬,平臺運營車輛超過4萬輛,這還不是首汽約車線上平臺的規模。雖然T3出行的目標是一百多萬輛,但至少要六年后才能實現。目前只有1000輛是第一批進南京的,所以從數據上看根本不是車。但T3出行依托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多年的產品技術實力,以及天貓、騰訊、蘇寧等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管理,“智慧出行生態圈”的概念將是整個行業的新嘗試。目前整個網約車市場大致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滴滴為首的C2C輕資產模式;二是以曹操、T3為首的B2C資產導向模式;三是以美團、高德地圖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聚合模式。以T3出行的思路,這個“智慧出行生態系統”似乎想要構建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統。比如從T3平臺提車完畢后,可以選擇通過蘇寧、天貓等平臺吃喝玩樂。但與美團、高德等聚合平臺不同的是,T3平臺本身就是一個B2C自營平臺,無疑顯得更加困難,但一旦成功,由于對每個環節都有控制權,似乎更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和合作。對于消費者來說,多一個平臺,在安全性、性價比、舒適性等方面就多了一個選擇,多了一個參考。但T3的出行主張最大的亮點是司機規范,保障乘客安全,并聲稱車聯網構建的V.D.R安全防護體系真的能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嗎?畢竟一旦網約車安全問題再次發生,直接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乘客,還有整個網約車行業。汽車行業專家賈認為,三家央企聯合建立的T3出行平臺將有助于應對未來市場的巨大變化,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滴滴等互聯網出行平臺的競爭壓力下,將進一步強化三家車企在新興移動出行市場的地位。

標簽:東風長安一汽豐田奔馳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無人駕駛巴士在維也納街頭撞傷行人

據美國《汽車新聞》7月21日報道,近日,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在維也納撞傷一名行人,造成輕傷。事故發生后,奧地利暫停了對無人駕駛技術的路試,有關當局正在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

1900/1/1 0:00:00
恒大聯合國家電網成立能源公司,多家房企共同布局充電業務

7月28日,國家電網與恒大集團合資成立的“國網恒大智慧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并與碧桂園、萬科、融創、恒大等龍頭房企在深圳恒大總部簽訂服務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
中汽協下調全年汽車銷量預測 新能源車降至150萬

因上半年汽車市場銷售表現低于預期,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調了年初對2019年汽車銷量的預判。

1900/1/1 0:00:00
雨露均沾的時代遠去 車市新陣營初露崢嶸

(圖片來源:壹圖網)車市負增長半年的時候,不少企業都連呼“遭不住”,希望國家出臺救市的聲音此起彼伏,但負增長一年后,車企們反倒是淡定了一些。

1900/1/1 0:00:00
著急的豐田

圖片來自“東方IC”面對全球各地日益嚴苛的排放法案,從2015年甚至更早,各大汽車公司紛紛開始了電動化轉型之路。

1900/1/1 0:00:00
美國電動汽車需求增長背后,是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的欠缺

圖片來自“wikimediaorg”據福布斯網站報道,消費者趨勢表明,電動汽車在未來幾年將出現增長。然而,市場調查人員卻發現,在美國,支持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設施投資卻少的驚人。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