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以下簡稱《推薦目錄》)為核心。顧名思義,新能源汽車進入推薦目錄就具備了上市銷售的條件。在此之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之一是通過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審查,配合推薦目錄完成新車公告申請。新能源產品申請新車公告時,還需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的相關要求。如前所述,企業在每月10日前完成準入、申報公告和申請推薦目錄,次月10日前發布產品公告和推薦目錄,車輛即可投放市場銷售。在這三步之前,整車企業最需要準備的就是需要交付給“指定”檢測機構的樣車和動力系統(電機、電池組、電控)。當這一切都準備好了,拿到各種檢測報告之后,只需要登錄工信部授權系統輸入參數就可以了。是的,“指定”檢測機構的檢測進度和報告已經成為確定上報推薦目錄時間節點的必要條件。但在提交樣車并實施“指定”測試之前,對于不同類型的整車企業來說,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大部分需要1-2年的準備時間。另外,按照我國現行的汽車產品公告管理制度,除了申報公告和進入推薦目錄外,還有一系列延伸公告需要補充。如果一輛車要申請改色,即使車型一模一樣,也需要加長。如果一輛車需要微調車門的設計或者增加逃生門,也需要擴大公告。簡而言之,只要涉及到車輛的任何變動,都需要展開或者簡單重申公告。除了時間,對于“指定”的檢測機構來說,整車企業通過檢測首先關心的就是成本!成本!還是成本!電車匯隨即采訪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上海汽車檢測中心、襄陽汽車檢測中心、海南汽車檢測中心等同行,詢問檢測費的定價標準和服務差異。回應均不成功,但對于整車企業來說,公告帶來的成本增量顯然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R&D和財務負擔,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在進入目錄之前,需要將車輛通過檢測公司進行送檢,檢測機構收取檢測費用。看起來大家都相處的很好,但實際情況似乎并不是這樣。“申報一個公告產品需要近150萬元,給我們R&D工作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今年我們在公司內部提出了精品戰略,就是降低公告申報費。”某車企負責公告和推薦目錄申報的同事章昊(化名)說。據章昊介紹,雖然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是受理新車公告申報和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的主管單位,但裝備工業司只負責審核車企提交的材料,必要時只對部分產品進行現場抽檢。裝備工業部作為行政管理部門,在受理公告申請時,不收取任何準入許可費用。整車企業申報公告所需費用為檢驗機構檢驗費用和工程樣品生產制造費用。這些測試要花多少錢?我們從車企相關人員的口中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輛純電動公交車完成各項測試需要100萬元左右,制造一輛工程樣機至少需要50萬元。也就是說,申報一個已公布的產品,必要的費用在150萬元左右。以全球最大的客車公司宇通客車為例。截至2018年底,宇通客車獲得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公告111項,燃料電池客車公告12項,純電動客車公告302項,其中383項新能源客車產品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由此可以推斷,宇通客車申報推薦目錄的檢驗費用約為5.7億元。這組數據已經逼近宇通客車2018年持續經營凈利潤的25%[23.28億元(數據來自宇通客車上市公司公告)]。“這沒什么。檢測必須先交檢測費,然后排隊等待檢測。主管部門指定的檢測機構只有幾家,其檢測流程和收費標準也各不相同。比如襄陽檢測所的商用車檢測費便宜,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乘用車檢測費合理,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這個費用要這樣定。”張浩如說,在他看來,名義上,汽車生產企業是檢測機構的重要客戶,但由于只有少數“指定”的檢測機構,最終成為汽車生產企業的客戶,因為他們進行檢測,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嚴格”的檢測能保證產品質量嗎?據電車匯調查,如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都是SASAC旗下的企業,但由于是“指定”的檢測機構,同時也在起草制定國家和行業標簽,所以工作作風比較行政化。根據工信部對道路機動車產品準入審查的要求,目前乘用車國家標準檢測項目為75項,乘用車為32項,卡車為31項。此外,根據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中的要求,汽車企業申報的產品需要通過《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基礎標準》中規定的39項檢驗標準。它包括……儲能裝置(電芯、模塊、電池組)、電機控制、電動車安全、電磁場輻射、電動車控制零部件、儀表、能耗等19項檢查項目,每項檢查都有相應的標準作為依據。也就是說,一款新能源汽車產品要想成功進入推薦目錄,至少要通過70項測試(新能源乘用車114項,新能源客車71項,新能源貨車70項)。如車輛碰撞檢測、電池安全監測、電機漏水檢測等。,也就是大眾所熟悉的,都是上述檢測的一部分。同時,工信部車輛生產準入申報制度中明確指出,申報時必須提交的材料包括檢驗項目統計表、樣車說明和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而這份檢測報告就是上面提到的檢測項目報告。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獲得生產資質、上報產品數據和檢測方案、檢測機構上傳檢測報告、設備部門進行技術審查,再到工信部審核批準進入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需要經過各部門的嚴格把關。在這樣的條件下,車檢機構就成了決定產品“生死”的重要一環。主管部門只認可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只要結果符合要求,車輛產品就可以進入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否則將被拒絕。讓車輛進行量產前的檢測,主管部門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希望每一輛車都能達到要求。但是,檢測體系是否科學,檢測流程和檢測方法是否完備規范,目前在我國,除了作為企業的檢測機構進行自我監測外,沒有第三方機構有權履行對檢測機構的監督和評價責任。在這里,筆者不禁想到了沃特瑪。2017年,沃特瑪躍居動力電池裝機量行業第三,大量裝載沃特瑪電池的產品通過測試進入市場。隨后產品出現各種問題,以至于工信部裝備中心在2018年9月兩次發布公告點名沃特瑪,將沃特瑪生產的動力電池產品納入安全隱患排查范圍。2018年9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對IP保護失效、車輛浸泡、車輛碰撞、線束連接松動、充放電問題頻繁等進行重新檢查,而這些都是新車公告前檢測機構必須檢查的項目。那么這些產品當初是怎么通過測試的呢?這里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樣至少150萬元的公告檢測費的消耗,既給整車企業帶來了一紙報告,也起到了規范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的作用。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輛目錄》(以下簡稱《推薦目錄》)為核心。顧名思義,新能源汽車進入推薦目錄就具備了上市銷售的條件。在此之前,必要的準備工作之一是通過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審查,配合推薦目錄完成新車公告申請。新能源產品申請新車公告時,還需符合《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令第39號)的相關要求。如上所述,企業已于每月10日前完成準入、申報公告和申請推薦目錄,并發布產品公告和推薦c……下個月10號之前,車輛可以投放市場銷售。在這三步之前,整車企業最需要準備的就是需要交付給“指定”檢測機構的樣車和動力系統(電機、電池組、電控)。當這一切都準備好了,拿到各種檢測報告之后,只需要登錄工信部授權系統輸入參數就可以了。是的,“指定”檢測機構的檢測進度和報告已經成為確定上報推薦目錄時間節點的必要條件。但在提交樣車并實施“指定”測試之前,對于不同類型的整車企業來說,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大部分需要1-2年的準備時間。另外,按照我國現行的汽車產品公告管理制度,除了申報公告和進入推薦目錄外,還有一系列延伸公告需要補充。如果一輛車要申請改色,即使車型一模一樣,也需要加長。如果一輛車需要微調車門的設計或者增加逃生門,也需要擴大公告。簡而言之,只要涉及到車輛的任何變動,都需要展開或者簡單重申公告。除了時間,對于“指定”的檢測機構來說,整車企業通過檢測首先關心的就是成本!成本!還是成本!電車匯隨即采訪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上海汽車檢測中心、襄陽汽車檢測中心、海南汽車檢測中心等同行,詢問檢測費的定價標準和服務差異。回應均不成功,但對于整車企業來說,公告帶來的成本增量顯然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R&D和財務負擔,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在進入目錄之前,需要將車輛通過檢測公司進行送檢,檢測機構收取檢測費用。看起來大家都相處的很好,但實際情況似乎并不是這樣。“申報一個公告產品需要近150萬元,給我們R&D工作帶來很大的資金壓力。今年我們在公司內部提出了精品戰略,就是降低公告申報費。”某車企負責公告和推薦目錄申報的同事章昊(化名)說。據章昊介紹,雖然工信部裝備工業司是受理新車公告申報和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申報的主管單位,但裝備工業司只負責審核車企提交的材料,必要時只對部分產品進行現場抽檢。裝備工業部作為行政管理部門,在受理公告申請時,不收取任何準入許可費用。整車企業申報公告所需費用為檢驗機構檢驗費用和工程樣品生產制造費用。這些測試要花多少錢?我們從車企相關人員的口中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一輛純電動公交車完成各項測試需要100萬元左右,制造一輛工程樣機至少需要50萬元。也就是說,申報一個已公布的產品,必要的費用在150萬元左右。以全球最大的客車公司宇通客車為例。截至2018年底,宇通客車獲得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公告111項,燃料電池客車公告12項,純電動客車公告302項,其中383項新能源客車產品進入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由此可以推斷,宇通客車申報推薦目錄的檢驗費用約為5.7億元。這組數據已經逼近宇通客車2018年持續經營凈利潤的25%[23.28億元(數據來自宇通客車上市公司公告)]。“這沒什么。檢測必須先交檢測費,然后排隊等待檢測。主管部門指定的檢測機構只有幾家,其檢測流程和收費標準也各不相同。比如襄陽檢測所的商用車檢測費便宜,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乘用車檢測費合理,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這個費用要這樣定。”張浩如說,在他看來,名義上,汽車生產企業是檢測機構的重要客戶,但由于只有少數“指定”的檢測機構,最終成為汽車生產企業的客戶,因為他們進行檢測,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嚴格”的檢測能保證產品質量嗎?據電車匯調查,如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都是SASAC旗下的企業,但由于是“指定”的檢測機構,同時也在起草制定國家和行業標簽,所以工作作風比較行政化。根據工信部對道路機動車產品準入審查的要求,目前乘用車國家標準檢測項目為75項,乘用車為32項,卡車為31項。此外,根據工信部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中的要求,汽車企業申報的產品需要通過《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及基礎標準》中規定的39項檢驗標準。它包括……儲能裝置(電芯、模塊、電池組)、電機控制、電動車安全、電磁場輻射、電動車控制零部件、儀表、能耗等19項檢查項目,每項檢查都有相應的標準作為依據。也就是說,一款新能源汽車產品要想成功進入推薦目錄,至少要通過70項測試(新能源乘用車114項,新能源客車71項,新能源貨車70項)。如車輛碰撞檢測、電池安全監測、電機漏水檢測等。,也就是大眾所熟悉的,都是上述檢測的一部分。同時,工信部車輛生產準入申報制度中明確指出,申報時必須提交的材料包括檢驗項目統計表、樣車說明和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而這份檢測報告就是上面提到的檢測項目報告。一輛新能源汽車從獲得生產資質、上報產品數據和檢測方案、檢測機構上傳檢測報告、設備部門進行技術審查,再到工信部審核批準進入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需要經過各部門的嚴格把關。在這樣的條件下,車檢機構就成了決定產品“生死”的重要一環。主管部門只認可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只要結果符合要求,車輛產品就可以進入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否則將被拒絕。讓車輛進行量產前的檢測,主管部門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希望每一輛車都能達到要求。但是,檢測體系是否科學,檢測流程和檢測方法是否完備規范,目前在我國,除了作為企業的檢測機構進行自我監測外,沒有第三方機構有權履行對檢測機構的監督和評價責任。在這里,筆者不禁想到了沃特瑪。2017年,沃特瑪躍居動力電池裝機量行業第三,大量裝載沃特瑪電池的產品通過測試進入市場。隨后產品出現各種問題,以至于工信部裝備中心在2018年9月兩次發布公告點名沃特瑪,將沃特瑪生產的動力電池產品納入安全隱患排查范圍。2018年9月,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對IP保護失效、車輛浸泡、車輛碰撞、線束連接松動、充放電問題頻繁等進行重新檢查,而這些都是新車公告前檢測機構必須檢查的項目。那么這些產品當初是怎么通過測試的呢?這里是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樣至少150萬元的公告檢測費的消耗,既給整車企業帶來了一紙報告,也起到了規范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的作用。
標簽:宇通客車
東南亞出行服務公司Grab日前被曝再獲孫正義的軟銀集團20億美元融資。按照公司此前公布的融資計劃,預計今年年底累計融資額度將達到65億美元。
1900/1/1 0:00:00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對于通用汽車來說實現“零事故、零排放、領擁堵”的未來至關重要。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Lyft首席運營官JonMcNeill即將離職,而他是從去年開始擔任該職位。在加入Lyft之前,JonMcNeill曾在特斯拉任職。
1900/1/1 0:00:00恒大的造車風波始終未有停歇。從跟賈窒息老板的愛恨情仇,到從FF脫身自立門戶,這家大財團對電動汽車行業一直抱著旁人摸不透看不清的期望。不過今天不聊恒大,聊聊恒大在之前曾收購過的一家電機公司。
1900/1/1 0:00:00雖然不是第一個正式開始實際推進全市出租車電動化的城市,但北京這次絕對是“動真格”了,通過采用每輛車提供最高738萬元補貼的做法,北京市各大出租車公司換車意愿高漲。
1900/1/1 0:00:00相信每一個擁有車的人都坐過要開自己車下賽道的夢,在那個夢里,用一次次油門和剎車到底,將自己的郁悶和壓力都甩在腦后,當然,想要戰勝的還有那輛利用排水渠過彎的五菱宏光。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