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汽車制造商花費數十億美元開發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J.D. Power和SurveyMonkey聯合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消費者信心方面,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J.D. Power和SurveyMonkey合作,分別對消費者和行業專家進行調查,計劃按季度衡量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意愿。6月24日至7月2日,J.D. Power和SurveyMonkey分別調查了5749名和5270名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看法。消費者的意見分為三類:負面(0-40分)、中性(41-60分)和正面(61-100分)。J.D. Power進行的第一次信心指數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不是很有信心。滿分100分的情況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信心指數僅為36;電動汽車的信心指數為55分,處于中等水平。J.D. Power的駕駛交互和人機界面研究執行董事克里斯汀·科洛吉(Kristin Kolodge)表示,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缺乏認知,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不是消費者想要的,這是消費者信心水平低的原因。

該研究發現,66%的受訪消費者承認他們對自動駕駛汽車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此外,消費者也嚴重懷疑自動駕駛汽車的可靠性,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技術和乘員安全方面。約71%的消費者擔心自動駕駛技術的失敗,57%的消費者擔心汽車黑客的入侵,另有55%的消費者擔心需要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碰撞事故承擔法律責任。科洛吉表示,汽車行業希望通過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出更安全的解決方案,以減少人為失誤導致的事故數量,但消費者似乎并不這么認為。因此,向消費者普及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的相關知識非常重要。這一步不能忽視或跳過,汽車制造商、供應商、政府和監管機構、保險機構和媒體都對此負有義務。


電動汽車消費者信心指數研究表明,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未來的信心處于中性狀態,大部分消費者,無論年齡大小,都意識到電動汽車對環境的積極影響。但J.D. Power表示,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從未使用過電動汽車,只有2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可能會租用或購買電動汽車。不方便是消費者對電動車持負面看法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消費者(64%)將充電基礎設施不足視為電動汽車的最大劣勢,另有59%的消費者擔心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另有54%的消費者認為電動汽車的價格過高,盡管78%的受訪者表示稅收補貼或信貸會影響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決定。

專家觀點J.D. Power表示,受訪專家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完善和商業化比預期更困難,其中最大的兩個挑戰是技術可行性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接受度。接受調查的行業專家和消費者預測,消費者至少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購買到自動駕駛汽車。然而,對于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包括公共交通、快遞和出租車服務)何時投入市場,專家和消費者意見不一。專家認為需要5到6年,而消費者認為需要近10年。該研究還發現,專家預測電動汽車至少需要五年才能達到10%的市場份額。約59%的行業專家認為,稅收優惠和補貼將繼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此外,除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和信任度,電動汽車還面臨基礎設施缺乏和電池問題(成本、續航里程和供應能力)等關鍵挑戰。科洛吉說,“消費者信任永遠是一個不變的衡量標準,這也可以被視為對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現實檢查,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關于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營銷宣傳都是它們將如何快速發展,并將很快實現,但有多快呢?消費者不知道。”隨著全球汽車制造商花費數十億美元開發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J.D. Power和SurveyMonkey聯合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消費者信心方面,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J.D. Power和SurveyMonkey合作,分別對消費者和行業專家進行調查,計劃按季度衡量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意愿。6月24日至7月2日,J.D. Power和SurveyMonkey分別調查了5749名和5270名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看法。消費者的意見分為三類:負面(0-40分)、中性(41-60分)和正面(61-100分)。J.D. Power進行的第一次信心指數研究發現,消費者對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不是很有信心。滿分100分的情況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信心指數僅為36;電動汽車的信心指數為55分,處于中等水平。J.D. Power的駕駛交互和人機界面研究執行董事克里斯汀·科洛吉(Kristin Kolodge)表示,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缺乏認知,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可能不是消費者想要的,這是消費者信心水平低的原因。

該研究發現,66%的受訪消費者承認他們對自動駕駛汽車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此外,消費者也嚴重懷疑自動駕駛汽車的可靠性,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技術和乘員安全方面。約71%的消費者擔心自動駕駛技術的失敗,57%的消費者擔心汽車黑客的入侵,另有55%的消費者擔心需要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碰撞事故承擔法律責任。科洛吉表示,汽車行業希望通過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出更安全的解決方案,以減少人為失誤導致的事故數量,但消費者似乎并不這么認為。因此,向消費者普及自動駕駛技術和汽車的相關知識非常重要。這一步不能忽視或跳過,汽車制造商、供應商、政府和監管機構、保險機構和媒體都對此負有義務。


電動汽車消費者信心指數研究表明,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未來的信心處于中性狀態,大部分消費者,無論年齡大小,都意識到電動汽車對環境的積極影響。但J.D. Power表示,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從未使用過電動汽車,只有25%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可能會租用或購買電動汽車。不方便是消費者對電動車持負面看法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消費者(64%)將充電基礎設施不足視為電動汽車的最大劣勢,另有59%的消費者擔心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另有54%的消費者認為電動汽車的價格過高,盡管78%的受訪者表示稅收補貼或信貸會影響他們購買電動汽車的決定。

專家觀點J.D. Power表示,受訪專家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完善和商業化比預期更困難,其中最大的兩個挑戰是技術可行性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接受度。接受調查的行業專家和消費者預測,消費者至少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才能購買到自動駕駛汽車。然而,對于自動駕駛汽車服務(包括公共交通、快遞和出租車服務)何時投入市場,專家和消費者意見不一。專家認為需要5到6年,而消費者認為需要近10年。該研究還發現,專家預測電動汽車至少需要五年才能達到10%的市場份額。約59%的行業專家認為,稅收優惠和補貼將繼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此外,除了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和信任度,電動汽車還面臨基礎設施缺乏和電池問題(成本、續航里程和供應能力)等關鍵挑戰。科洛吉說,“消費者信任永遠是一個不變的衡量標準,這也可以被視為對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現實檢查,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關于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的營銷宣傳都是它們將如何快速發展,并將很快實現,但有多快呢?消費者不知道。”
標簽:發現
根據EVsales數據,2019年6月,包括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在內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總計交付264591輛,同比大幅增長67,取得至今為止第二好成績。
1900/1/1 0:00:00為了解新能源汽車用戶真實的使用需求與場景,以及新能源汽車為消費者帶來的使用價值,第一電動一直深入到廣大車友中去,讓大家能夠聽到車主們的心聲。
1900/1/1 0:00:00根據工信部整車出廠合格證數據顯示,2019年6月,新能源專用車共計生產9292輛,環比5月基本持平,同比去年6月大幅增長130。
1900/1/1 0:00:00蔚來獲得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第一名2019年7月31日,上海全球領先的消費者洞察與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君迪)發布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體驗研究(NEVXI)。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斯坦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研究人員研發了一個攝像頭系統,該系統基于該團隊此前研發的拐角攝像頭而打造,可從更多表面捕捉更多光線,
1900/1/1 0:00:00據悉,北汽新能源EU7將在9月5日開幕的2019成都車展期間上市。新車基于紳寶智道打造,采用純電驅動,NEDC續航能力或將超400公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