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新四化的浪潮下,汽車廠商不能單純扮演出行工具制造商的角色,轉型是大勢所趨。汽車的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帶來的技術革命,因為具有跨層級融合的性質,不僅使得主機廠投入巨大,助推了傳統汽車供應商的升級,也使得越來越多的IT、通信等行業的企業大舉進入。2019年上海車展,華為首展成為關注焦點。本次上海車展的其他許多新鮮血液也值得關注,如智行科技、禾多科技、速騰聚創等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這些公司旨在成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博世、安普福、Mainland China、法雷奧等國際知名零部件公司也帶來了自動駕駛相關的最新技術。此外,上海車展還設立了“未來出行”獨立展廳,吸引了眾多試圖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新進入者。在自動駕駛量產前夕,這個行業異常熱鬧。目前,大多數主機廠已經推出了配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和技術的量產車,并開始向L3級車輛推廣。可見主機廠無法獨自實現自動駕駛的技術革命,供應商的幫助才是加速其智能化進程的關鍵環節。零部件企業逐漸發展為一流供應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布局,自動駕駛領域也在中國爆發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在本次上海車展上,許多一流的供應商不遺余力地推出可以幫助主機廠推動自動駕駛革命的新技術。其中,博世物聯網穿梭電動巴士概念車成為熱門話題。博世物聯網穿梭電動巴士概念車體現了博世的最新展望和前景,展示了自動化、互聯化、電氣化的解決方案。此外,博世還可以提供一整套智能交通服務,包括車輛預約、自動泊車、充電服務等服務。一級供應商更明確的表明了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定位和立場。“我想明確表示,我們不會成為一家汽車制造商,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雖然你可以在我們的展臺看到這樣的無人駕駛電動公交車展示,但是我們不會做這種車,我們會在自動駕駛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技術。”4月16日,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arkus Hey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偉世通展示的核心產品是SmartCore域控制器和DriveCore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之間的首次集成。通過這兩個域控制器和人機界面的集成,可以實現從L2到L3的無縫切換。ZF在滬推出搭載第二代ProAI產品的ZF coPILOT原型車,滿足L2+自動駕駛的需求。從各公司推出的產品和技術可以發現,一線供應商越來越重視L2級別的輔助駕駛,甚至提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量產,卻很少展示L4/L5級別的高級自動駕駛。他們更注重在量產車上搭載最新技術,通過賦能主機廠,快速實現商業化,獲取利潤。“在最近一兩年,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開發駕駛輔助系統。這是因為汽車廠一直致力于提高車輛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L2技術這兩年確實發展很快,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甚至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向L3邁進。駕駛輔助系統實際上可以對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和提高用戶界面的友好性有很大的幫助。”馬庫斯·海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跨界巨頭爭奪生態,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汽車將不再是單一的個體。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和通信公司加入了智能汽車的新戰場。在上海車展上,一個……ng眾多知名企業跨界參展,首次參加車展的華為最為搶眼。在車展期間,華為輪值主席徐志軍宣布了華為的汽車戰略。“華為不造車,專注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致力于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徐志軍說。華為想成為汽車企業的供應商,但想做的事情很多,主要包括:專注ICT技術,為汽車企業提供基于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訓練、模擬和測試)云服務八達通;基于華為云;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T盒、車載網絡;華為HiCar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一攬子計劃”,看起來很像之前已經進入汽車領域的百度、阿里、騰訊。在外界看來,華為想在智能汽車上建立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此前,百度、騰訊、阿里都在汽車行業與連橫聯手,構建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其中,百度的apollo最為外界所熟知。在百度的計劃中,不斷“拉攏”車企加入聯盟,試圖建立一套自己的行業標準體系供車企使用,為車企賦能,完成原始技術積累,為大規模商業化做鋪墊。“跨界企業與車企的關系不同于傳統的主機廠與Tier1供應商的關系,更接近于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車企和跨界巨頭各有所需。ICT公司的強項是軟件,而OEM在其他領域更強,尤其是車輛制造。在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沒有成熟之前,大家聯合起來,先把技術做好,是大家的共識。”4月29日,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然而,在表面的合作背后,各方都在努力向合作伙伴學習更多,同時穩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車企也不愿意完全依賴一家ICT公司來實現所有的智能技術,而是衡量不同公司在不同核心領域的優劣來選擇合作伙伴。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可以明顯感受到主機廠、一流供應商、跨界ICT企業成為自動駕駛的三股力量,三股力量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但對于目前處于量產前夜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輔助駕駛的商業化才是關鍵,從L2到L3的逐步發展成為主流。在輔助駕駛的供應鏈中,一級供應商和ICT企業已經開始尋求與車企更深入、更復雜的合作模式。目前還不清楚誰能最終掌握話語權。在汽車新四化的浪潮下,汽車廠商不能單純扮演出行工具制造商的角色,轉型是大勢所趨。汽車的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帶來的技術革命,因為具有跨層級融合的性質,不僅使得主機廠投入巨大,助推了傳統汽車供應商的升級,也使得越來越多的IT、通信等行業的企業大舉進入。2019年上海車展,華為首展成為關注焦點。本次上海車展的其他許多新鮮血液也值得關注,如智行科技、禾多科技、速騰聚創等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這些公司旨在成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博世、安普福、Mainland China、法雷奧等國際知名零部件公司也帶來了自動駕駛相關的最新技術。此外,上海車展還設立了“未來出行”獨立展廳,吸引了眾多試圖進入自動駕駛領域的新進入者。在自動駕駛量產前夕,這個行業異常熱鬧。目前,大多數主機廠已經推出了配備L2級輔助駕駛功能和技術的量產車,并開始向L3級車輛推廣。可見主機廠無法獨自實現自動駕駛的技術革命,供應商的幫助才是加速其智能化進程的關鍵環節。零部件企業逐漸發展為一流供應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布局,自動駕駛領域也在中國爆發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在本次上海車展上,許多一流的供應商不遺余力地推出可以幫助主機廠推動自動駕駛革命的新技術。其中,博世物聯網穿梭電動巴士概念車成為熱門話題。博世物聯網穿梭電動巴士概念車體現了博世的最新展望和前景,展示了自動化、互聯化、電氣化的解決方案。此外,博世還可以提供一整套智能tr……運動服務,包括車輛預定、自動泊車、充電服務和其他服務。一級供應商更明確的表明了自己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定位和立場。“我想明確表示,我們不會成為一家汽車制造商,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雖然你可以在我們的展臺看到這樣的無人駕駛電動公交車展示,但是我們不會做這種車,我們會在自動駕駛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技術。”4月16日,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arkus Heyn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偉世通展示的核心產品是SmartCore域控制器和DriveCore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之間的首次集成。通過這兩個域控制器和人機界面的集成,可以實現從L2到L3的無縫切換。ZF在滬推出搭載第二代ProAI產品的ZF coPILOT原型車,滿足L2+自動駕駛的需求。從各公司推出的產品和技術可以發現,一線供應商越來越重視L2級別的輔助駕駛,甚至提到L3級別的自動駕駛量產,卻很少展示L4/L5級別的高級自動駕駛。他們更注重在量產車上搭載最新技術,通過賦能主機廠,快速實現商業化,獲取利潤。“在最近一兩年,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開發駕駛輔助系統。這是因為汽車廠一直致力于提高車輛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L2技術這兩年確實發展很快,受到了用戶的普遍歡迎。甚至許多汽車制造商已經開始向L3邁進。駕駛輔助系統實際上可以對提高汽車的安全性和提高用戶界面的友好性有很大的幫助。”馬庫斯·海恩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跨界巨頭爭奪生態,走向智能化的過程中,汽車將不再是單一的個體。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和通信公司加入了智能汽車的新戰場。上海車展上,在眾多跨界參展的知名企業中,首次參加車展的華為最為搶眼。在車展期間,華為輪值主席徐志軍宣布了華為的汽車戰略。“華為不造車,專注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華為致力于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零部件供應商。”徐志軍說。華為想成為汽車企業的供應商,但想做的事情很多,主要包括:專注ICT技術,為汽車企業提供基于MDC(移動數據中心)的車載計算平臺和智能駕駛子系統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訓練、模擬和測試)云服務八達通;基于華為云;4G/5G車載移動通信模塊、T盒、車載網絡;華為HiCar人-車-家全場景無縫互聯解決方案。這是一個“一攬子計劃”,看起來很像之前已經進入汽車領域的百度、阿里、騰訊。在外界看來,華為想在智能汽車上建立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此前,百度、騰訊、阿里都在汽車行業與連橫聯手,構建了復雜的生態系統。其中,百度的apollo最為外界所熟知。在百度的計劃中,不斷“拉攏”車企加入聯盟,試圖建立一套自己的行業標準體系供車企使用,為車企賦能,完成原始技術積累,為大規模商業化做鋪墊。“跨界企業與車企的關系不同于傳統的主機廠與Tier1供應商的關系,更接近于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車企和跨界巨頭各有所需。ICT公司的強項是軟件,而OEM在其他領域更強,尤其是車輛制造。在整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沒有成熟之前,大家聯合起來,先把技術做好,是大家的共識。”4月29日,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然而,在表面的合作背后,各方都在努力向合作伙伴學習更多,同時穩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車企也不愿意完全依賴一家ICT公司來實現所有的智能技術,而是衡量不同公司在不同核心領域的優劣來選擇合作伙伴。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可以明顯感受到主機廠、一流供應商、跨界ICT企業成為自動駕駛的三股力量,三股力量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但對于目前處于量產前夜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輔助駕駛的商業化才是關鍵,從L2到L3的逐步發展成為主流。在輔助駕駛的供應鏈中,一級供應商和ICT企業已經開始尋求與車企更深入、更復雜的合作模式。目前還不清楚誰能最終掌握話語權。
豐元股份002805在4月30日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公司高鎳三元技術來自原韓國LG下屬GSEM的研究所所長金佑成,目前公司中試產品水平已經接近韓國LG水平。
1900/1/1 0:00:00跌跌不休的鋰鹽價格走勢依然擋不住鋰鹽廠商持續擴張的步伐。
1900/1/1 0:00:00“從發展戰略來看,福田去年的聚焦戰略取得階段性成效,尤其剝離了轎車業務之后,福田將所有資源和未來發展戰略集中在商用車領域。精益運營取得一定成效,產品能力上升,運營成本下降。
1900/1/1 0:00:00安全問題頻發,持續性巨虧,正遭遇重大信任危機的特斯拉是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的縮影。4月26日,美國時代廣場上的廣告牌突然出現醒目的中文,“修不修”“賠不賠”“認不認”,矛頭直指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
1900/1/1 0:00:00據汽車新聞網站Autoblog報道,大眾即將開放ID家族首款產品ID掀背車的預定,有報道稱大眾每售出一輛ID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博世官網)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4月29日,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表示,已經與瑞典燃料電池組件生產商Powercell達成許可協議,將共同大規模生產氫燃料電池,用于重型商用汽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