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海車展給我留下一點印象的是奔馳的上市。展臺上出現了三十八款車型,護欄前每兩米就站著一名戴著白色頭盔的保安,人數幾乎是其他汽車品牌的兩倍。不少媒體試圖靠近拍照,被制止。前陣子的“漏油”事件就不用說了,持續發酵,飽受質疑的奔馳當然是如臨大敵,做好了充分準備。
發布會開始前,展臺里三層外三層,坐滿了人。開始后,奔馳的一位外國高管的講話很快受到了歡迎。他首先贊揚了奔馳在中國的銷量,肯定了中國市場和客戶的重要性。最后,他說“上帝保佑中國”。我頓時愣住了,臺下也是“哇”的一聲。一個外媒站在我旁邊,只見他拿出一個小本子,飛快地寫下幾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奔馳這次都是豁出去了,當然產品也不例外。在這次上海車展上,奔馳發布了許多車型,包括GLB概念車,全新的AMG A 35跑車,更令人矚目的是EQ的首款車型EQC純電動SUV。
這款EQC將由梅賽德斯-奔馳和BAIC生產,并將使用中國制造的電池。BAIC董事長徐和誼表示,“今天亮相的全新奔馳EQC純電動SUV,不僅是‘中國制造,中國專屬’戰略下的首款純電動汽車,也是豪華品牌采用國產電池的先行者。它的出現意味著奔馳將正式進入電動汽車新時代,意味著中國電動豪華車領域即將進入新的里程碑,也標志著中德合作新時代的開始。”
那么,在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中國,奔馳的計劃是什么?做了哪些方面的布局?國產EQC——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電動化的第一步。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奔馳就在瑞典發布了旗下電動出行品牌EQ的首款量產新車EQC。當時,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迪特爾·蔡澈說,直到EQC到來,梅賽德斯-奔馳的電氣化夢想才會完全實現。他認為,奔馳EQC不僅是電動出行品牌的首款量產新車,也是奔馳為構建未來電動出行生態而布局的第一枚戰略棋子,并特別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Dieter zetsche表示,“中國市場是我們新能源戰略非常重要的基石,我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布局有著清晰的路線圖。新EQC現在正是時候。到2022年,我們將推出10款電動汽車。”可以說,在奔馳和戴姆勒全球電動化戰略的推進過程中,中國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迪特爾·蔡澈在瑞典梅賽德斯-奔馳EQC發布會上與EQC合影。為此,梅賽德斯-奔馳EQC在歐洲投產后,迅速引入中國,并加強了與合資伙伴BAIC和電池核心技術供應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這臺EQC裝有國產電池,并與BAIC合作生產和銷售。這款車將于2019年底上市,這標志著奔馳在中國市場電氣化戰略的第一步。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一項重要計劃,中國R&D技術中心幫助實現了本地化。隨著EQC的國產,奔馳下一步是否會將其他車型轉移到中國生產?答案是肯定的。據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負責集團R&D的繼任者Ola Kaellenius表示,在未來三到四年內,電動技術品牌EQ將擁有全系列產品,包括不同型號的SUV和轎車。GLB概念車,…本次上海車展全球首發的hich,未來也將有電動版,并將在中國本土生產。
此外,今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將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努力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根據合資協議,新一代純電動smart也將在中國的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投放市場并在全球銷售。
除了在中國的生產規劃,奔馳在中國的研發還有哪些進展?康宋林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將繼續加強在中國的R&D能力,尤其是在數字領域。目前,梅賽德斯-奔馳正在中國建設一個重要的R&D機構——中國R&D技術中心,這將有助于戴姆勒在中國的戰略部署,如本地化和電驅動。同時,國內增加了多項車輛檢測項目。
蔡澈(dieter zetsche)的繼任者康宋林也強調,R&D中心成立了數字中樞職能部門,專注于軟件開發,尤其是業界領先的Mbux(梅賽德斯-奔馳用戶體驗)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MBUX系統是奔馳在原有COMAND系統基礎上的革命性升級。它摒棄了“按鍵+旋鈕”的交互模式,變成了“觸摸+語音”的模式,應用AR技術進行“實景導航”。
作為一個全球性項目,中國團隊一直參與MBUX的早期研發。其實奔馳的MBUX是奔馳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帶來的產品。比如這套系統結合了中國用戶的需求,支持識別除普通話以外的方言,如四川話、粵語等,提升中國用戶的駕駛體驗。當然,MBUX還需要解決視覺交互、使用習慣等本地化問題,這也正是奔馳建立中國R&D技術中心的目的。從這兩點不難看出,奔馳確實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并且在不斷挖掘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多方面潛力。深化中美戰略經濟合作,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2016年巴黎車展期間,奔馳提出了C.A.S.E戰略。這四個字母代表未來的出行方式,分別是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電驅動。此后,奔馳在組織架構、技術迭代、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方面全面跟進。作為集團整體的全球戰略,我們來總結一下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
一、智能互聯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這款奔馳在中國本土化方面有所建樹;第二,在自動駕駛方面,奔馳對自己的技術發展相當有信心。首款搭載L3級的量產車預計2020年上市,未來國內將大幅增加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但同時建議,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建立對自動駕駛系統的信任,以及相關交通法規開放與否,仍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第三,奔馳去年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初期車型將提供奔馳S級、E級、V級豪華多功能車和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未來還將使用吉利集團的高端純電動汽車;第四,也是奔馳最重要的電驅動方面。結果就是這款EQC純電動SUV剛剛上市,未來還會推出十幾款純電動汽車。因為“中國市場是最重要的”,康表示愿意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共同發展。“BAIC和戴姆勒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有著非常好的基礎。在過去幾年里,我們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果。北京奔馳現已成為戴姆勒全球最大的乘用車制造基地,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加大與BAIC的合作和投資。”對于戴姆勒全球第一大股東吉利,他表示,“我們前期也在和吉利合作,比如成立旅游公司,對雙方來說也是雙贏之舉。從奔馳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高端出行領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將為我們進行建設性的討論提供參考。”寫在2019年的最后一年,對于戴姆勒來說,是轉型的關鍵點。純電動EQC的國產和“C A S E”戰略的逐步推進,都證明了戴姆勒在路上。去年9月,戴姆勒集團宣布,蔡澈(dieter zetsche)將在今年5月22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卸任集團首席執行官,由R&D董事康·宋林(Kang)接任。從康宋林在本次車展上向媒體釋放的信號來看,他將把中國市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繼續推進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不過話說回來,電動車的興起也不能影響燃油車的服務吧?奔馳在本次車展上沒有對“漏油門”做出任何回復。雖然這并不完全是他們的“鍋”,但他們能感覺到一點慌亂,渴望用良好的態度和產品“扳回一局”。想想經典甚至激動人心的“要么最好,要么一無所有”。可能大家都想說:奔馳,你要多加油。這次上海車展給我留下一點印象的是奔馳的上市。展臺上出現了三十八款車型,護欄前每兩米就站著一名戴著白色頭盔的保安,人數幾乎是其他汽車品牌的兩倍。不少媒體試圖靠近拍照,被制止。前陣子的“漏油”事件就不用說了,持續發酵,飽受質疑的奔馳當然是如臨大敵,做好了充分準備。
發布會開始前,展臺里三層外三層,坐滿了人。開始后,奔馳的一位外國高管的講話很快受到了歡迎。他首先贊揚了奔馳在中國的銷量,肯定了中國市場和客戶的重要性。最后,他說“上帝保佑中國”。我頓時愣住了,臺下也是“哇”的一聲。一個外媒站在我旁邊,只見他拿出一個小本子,飛快地寫下幾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奔馳這次都是豁出去了,當然產品也不例外。在這次上海車展上,奔馳發布了許多車型,包括GLB概念車,全新的AMG A 35跑車,更令人矚目的是EQ的首款車型EQC純電動SUV。
這款EQC將由梅賽德斯-奔馳和BAIC生產,并將使用中國制造的電池。BAIC董事長徐和誼表示,“今天亮相的全新奔馳EQC純電動SUV,不僅是‘中國制造,中國專屬’戰略下的首款純電動汽車,也是豪華品牌采用國產電池的先行者。它的出現意味著奔馳將正式進入電動汽車新時代,意味著中國電動豪華車領域即將進入新的里程碑,也標志著中德合作新時代的開始。”
那么,在新能源汽車最大的市場中國,奔馳的計劃是什么?做了哪些方面的布局?國產EQC——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電動化的第一步。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梅賽德斯-奔馳就發布了其電動版首款量產新車EQC……l品牌情商在瑞典。當時,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迪特爾·蔡澈說,直到EQC到來,梅賽德斯-奔馳的電氣化夢想才會完全實現。他認為,奔馳EQC不僅是電動出行品牌的首款量產新車,也是奔馳為構建未來電動出行生態而布局的第一枚戰略棋子,并特別強調了中國市場的重要性。Dieter zetsche表示,“中國市場是我們新能源戰略非常重要的基石,我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布局有著清晰的路線圖。新EQC現在正是時候。到2022年,我們將推出10款電動汽車。”可以說,在奔馳和戴姆勒全球電動化戰略的推進過程中,中國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迪特爾·蔡澈在瑞典梅賽德斯-奔馳EQC發布會上與EQC合影。為此,梅賽德斯-奔馳EQC在歐洲投產后,迅速引入中國,并加強了與合資伙伴BAIC和電池核心技術供應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這臺EQC裝有國產電池,并與BAIC合作生產和銷售。這款車將于2019年底上市,這標志著奔馳在中國市場電氣化戰略的第一步。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已成為一項重要計劃,中國R&D技術中心幫助實現了本地化。隨著EQC的國產,奔馳下一步是否會將其他車型轉移到中國生產?答案是肯定的。據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負責集團R&D的繼任者Ola Kaellenius表示,在未來三到四年內,電動技術品牌EQ將擁有全系列產品,包括不同型號的SUV和轎車。在本屆上海車展上首次亮相全球的GLB概念車未來也將有電動版,并將在中國本土生產。
此外,今年3月,吉利與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資公司,總部設在中國,將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努力將smart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根據合資協議,新一代純電動smart也將在中國的新工廠生產,預計2022年投放市場并在全球銷售。
除了在中國的生產規劃,奔馳在中國的研發還有哪些進展?康宋林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梅賽德斯-奔馳將繼續加強在中國的R&D能力,尤其是在數字領域。目前,梅賽德斯-奔馳正在中國建設一個重要的R&D機構——中國R&D技術中心,這將有助于戴姆勒在中國的戰略部署,如本地化和電驅動。同時,國內增加了多項車輛檢測項目。
蔡澈(dieter zetsche)的繼任者康宋林也強調,R&D中心成立了數字中樞職能部門,專注于軟件開發,尤其是業界領先的Mbux(梅賽德斯-奔馳用戶體驗)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MBUX系統是奔馳在原有COMAND系統基礎上的革命性升級。它摒棄了“按鍵+旋鈕”的交互模式,變成了“觸摸+語音”的模式,應用AR技術進行“實景導航”。
作為一個全球性項目,中國團隊一直參與MBUX的早期研發。其實奔馳的MBUX是奔馳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帶來的產品。例如,該系統結合了中國用戶的需求,并支持識別除普通話之外的方言,如四川話和粵語,以增強駕駛體驗……中國用戶的體驗。當然,MBUX還需要解決視覺交互、使用習慣等本地化問題,這也正是奔馳建立中國R&D技術中心的目的。從這兩點不難看出,奔馳確實非常重視中國市場,并且在不斷挖掘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多方面潛力。深化中美戰略經濟合作,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合作。2016年巴黎車展期間,奔馳提出了C.A.S.E戰略。這四個字母代表未來的出行方式,分別是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和電驅動。此后,奔馳在組織架構、技術迭代、人才引進、項目投資等方面全面跟進。作為集團整體的全球戰略,我們來總結一下奔馳在中國市場的這些方面取得了哪些進步。
一、智能互聯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研發。這款奔馳在中國本土化方面有所建樹;第二,在自動駕駛方面,奔馳對自己的技術發展相當有信心。首款搭載L3級的量產車預計2020年上市,未來國內將大幅增加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但同時建議,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建立對自動駕駛系統的信任,以及相關交通法規開放與否,仍有進一步努力的空間;第三,奔馳去年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部分城市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初期車型將提供奔馳S級、E級、V級豪華多功能車和梅賽德斯-邁巴赫轎車,未來還將使用吉利集團的高端純電動汽車;第四,也是奔馳最重要的電驅動方面。結果就是這款EQC純電動SUV剛剛上市,未來還會推出十幾款純電動汽車。因為“中國市場是最重要的”,康表示愿意加強與中國合作伙伴的共同發展。“BAIC和戴姆勒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有著非常好的基礎。在過去幾年里,我們也看到了顯著的成果。北京奔馳現已成為戴姆勒全球最大的乘用車制造基地,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加大與BAIC的合作和投資。”對于戴姆勒全球第一大股東吉利,他表示,“我們前期也在和吉利合作,比如成立旅游公司,對雙方來說也是雙贏之舉。從奔馳的角度來看,我們在高端出行領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將為我們進行建設性的討論提供參考。”寫在2019年的最后一年,對于戴姆勒來說,是轉型的關鍵點。純電動EQC的國產和“C A S E”戰略的逐步推進,都證明了戴姆勒在路上。去年9月,戴姆勒集團宣布,蔡澈(dieter zetsche)將在今年5月22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卸任集團首席執行官,由R&D董事康·宋林(Kang)接任。從康宋林在本次車展上向媒體釋放的信號來看,他將把中國市場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繼續推進奔馳在中國的電動化。不過話說回來,電動車的興起也不能影響燃油車的服務吧?奔馳在本次車展上沒有對“漏油門”做出任何回復。雖然這并不完全是他們的“鍋”,但他們能感覺到一點慌亂,渴望用良好的態度和產品“扳回一局”。想想經典甚至激動人心的“要么最好,要么一無所有”。可能大家都想說:奔馳,你要多加油。
奧迪中國總裁歐陽謙“中國電動汽車市場近年來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了很多品牌,競爭格局異常激烈,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趨勢。
1900/1/1 0:00:00據媒體報道,輝能新設的桃科廠進度提前,預計2021年起量產。此進度較日本豐田對外宣稱2022年的規劃量產時程,整整提早1年。輝能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最早量產的固態電池廠。
1900/1/1 0:00:00本周二,上海國際車展拉開帷幕,造車新勢力悉數登場,現場可謂“花團錦簇”,但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新勢力們幾乎集體面臨著融資和交付的壓力,頭上飄著一朵資金緊張的烏云。
1900/1/1 0:00:00提到甲醇汽車,恐怕很難繞過吉利汽車和其掌門人李書福。早在2005年,吉利就開始進行M100甲醇汽車自主研發,如今已經走到第15個年頭。
1900/1/1 0:00:00近日,有消息稱“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計劃在合肥東部投資506億元(約75億美元)建造一座新能源工廠。據悉,該工廠的年產能為10萬輛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剛剛落幕。汽車產業當前所面臨的“新四化”轉型升級,為本次車展增添不少亮點。與電動化相比,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伴隨著更多未來感和便捷性的新體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