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計劃投資50.6億元人民幣(約合7.5億美元),在合肥東部建設新能源工廠。據悉,該工廠年產能為10萬輛電動汽車。”在業界看來,建設新能源工廠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作以來的實質性一步。但有輿論對此提出質疑。大眾做了什么?根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JAC擬投資50.6111億元,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蓮花路以東、宿松路以西、珠江路南北地塊實施“安徽JAC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工廠建設的投資方是江淮汽車,而非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有輿論由此推斷,大眾汽車并未參與新能源工廠建設的投資。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解讀為“江淮大眾成立一年,雙方合作進程除了SOL E20X之外,并未實質性推進。這次江淮汽車投資50億元建設新能源工廠。可以理解為大眾不提倡合作,所以江淮會提倡。”不難發現,新工廠的建設是在外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投資的基礎上完成的,比如比亞迪和戴姆勒,日產和東風,而這個工廠的不同之處在于,50億元是江淮汽車單獨提供的。但根據2017年6月1日雙方在德國柏林簽署的合資合同相關信息,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其中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中國)各出資10億元人民幣,最終股比穩定在50: 50。有業內人士表示,建設新能源工廠的投資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顯然,大眾并沒有這樣做。大眾汽車此前表示,2019年將與合作伙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40億歐元,以支持集團在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和新產品研發等領域的增長,并承諾在未來兩年內新增3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50%將在當地生產。但是,此次事件的投資并沒有看到大眾的資金投入。江淮陰影記者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發現,該項目建成后,工廠年產能可達10萬輛,包括SUV(A0、A)和MPV(A)。同時也發布了即將投產車型的相關數據。記者對比外觀和尺寸后發現,這三款即將投產的車型都有不少江淮汽車的影子,有輿論稱“新車型是江淮換標”。記者試圖通過網站上公布的聯系方式了解情況,卻被以“不了解”為由拒絕。但據相關渠道消息,JAC大眾原本打算以JAC平臺打造思豪電動車。后來,大眾不僅提供了座椅的設計,還先后向JAC開放了MQB模塊化發動機橫向平臺和MEB模塊化電動平臺。業內人士表示,“MQB和MEB的影響力在業內是眾所周知的。通過之前公布的SOL E20X和這次即將投產的三款車型,人們很難將產品與‘大眾技術’聯系起來。”其實,仔細閱讀雙方的合資合同,不難發現大眾對此早有預謀。根據合同,乙方(大眾汽車(中國))應幫助合資公司使大眾汽車專用的PQ平臺電氣化,并在設計開發、測試和驗證、產品制造、質量控制和供應鏈開發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江淮大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大眾應對中國的‘雙積分’政策。想必,公眾會知道,它離不開庫珀拉……對國內企業享受補貼,擴大市場領域的低成本電動汽車。由此產生的新能源積分也將反哺大眾。“同樣,這也反映在合資合同中。根據該合同,乙方及其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擁有優先購買所有額外新能源積分的權利,除非該公司符合其在相關法律法規下的積分要求。這10萬輛大眾汽車能和江淮分享多少份額?大眾和滴滴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落戶上海嘉定。合資公司名為上海聚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大眾和滴滴宣布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并表示初步計劃組建10萬輛的龐大共享出行車隊,其中6萬輛為大眾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南北地位難以撼動的情況下,大眾能在多大程度上給予江淮大眾技術支持,還有待觀察。如果新產品只是江淮電動車的換殼,產品本身的生存也是個問題。”由此,有業內人士提出,“江淮大眾生產的車輛必然會走上自產自銷的局面。”但隨著大眾I.D家族的相繼出現,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電動車型相繼推出,看來共享10萬輛的名額要留給江淮大眾了,吳聲汽車還會繼續跟進。近日有消息稱,“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與江淮汽車的合資企業計劃投資50.6億元人民幣(約合7.5億美元),在合肥東部建設新能源工廠。據悉,該工廠年產能為10萬輛電動汽車。”在業界看來,建設新能源工廠是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合作以來的實質性一步。但有輿論對此提出質疑。大眾做了什么?根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布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JAC擬投資50.6111億元,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蓮花路以東、宿松路以西、珠江路南北地塊實施“安徽JAC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生產純電動乘用車建設項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工廠建設的投資方是江淮汽車,而非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有輿論由此推斷,大眾汽車并未參與新能源工廠建設的投資。對此,有業內資深人士解讀為“江淮大眾成立一年,雙方合作進程除了SOL E20X之外,并未實質性推進。這次江淮汽車投資50億元建設新能源工廠。可以理解為大眾不提倡合作,所以江淮會提倡。”不難發現,新工廠的建設是在外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投資的基礎上完成的,比如比亞迪和戴姆勒,日產和東風,而這個工廠的不同之處在于,50億元是江淮汽車單獨提供的。但根據2017年6月1日雙方在德國柏林簽署的合資合同相關信息,合資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人民幣,其中江淮汽車和大眾汽車(中國)各出資10億元人民幣,最終股比穩定在50: 50。有業內人士表示,建設新能源工廠的投資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顯然,大眾并沒有這樣做。大眾汽車此前表示,2019年將與合作伙伴在中國市場投資超過40億歐元,以支持集團在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和新產品研發等領域的增長,并承諾在未來兩年內新增30款新能源汽車,其中50%將在當地生產。但是,此次事件的投資并沒有看到大眾的資金投入。江淮汽車的影子記者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發現,該項目建成后,每年的生產……工廠產能可達10萬輛,包括SUV(A0,A)和MPV(A)。同時也發布了即將投產車型的相關數據。記者對比外觀和尺寸后發現,這三款即將投產的車型都有不少江淮汽車的影子,有輿論稱“新車型是江淮換標”。記者試圖通過網站上公布的聯系方式了解情況,卻被以“不了解”為由拒絕。但據相關渠道消息,JAC大眾原本打算以JAC平臺打造思豪電動車。后來,大眾不僅提供了座椅的設計,還先后向JAC開放了MQB模塊化發動機橫向平臺和MEB模塊化電動平臺。業內人士表示,“MQB和MEB的影響力在業內是眾所周知的。通過之前公布的SOL E20X和這次即將投產的三款車型,人們很難將產品與‘大眾技術’聯系起來。”其實,仔細閱讀雙方的合資合同,不難發現大眾對此早有預謀。根據合同,乙方(大眾汽車(中國))應幫助合資公司使大眾汽車專用的PQ平臺電氣化,并在設計開發、測試和驗證、產品制造、質量控制和供應鏈開發和管理方面提供支持。此外,有消息人士透露,“江淮大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大眾應對中國的‘雙積分’政策。想必大眾都會知道,在低價電動車領域,享受補貼,拓展市場,離不開國內企業的配合。由此產生的新能源積分也會反哺大眾。”同樣,這也反映在合資合同中。根據該合同,乙方及其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擁有優先購買所有額外新能源積分的權利,除非該公司符合其在相關法律法規下的積分要求。這10萬輛大眾汽車能和江淮分享多少份額?大眾和滴滴在中國成立的合資公司落戶上海嘉定。合資公司名為上海聚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大眾和滴滴宣布將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并表示初步計劃組建10萬輛的龐大共享出行車隊,其中6萬輛為大眾品牌新能源汽車。在南北地位難以撼動的情況下,大眾能在多大程度上給予江淮大眾技術支持,還有待觀察。如果新產品只是江淮電動車的換殼,產品本身的生存也是個問題。”由此,有業內人士提出,“江淮大眾生產的車輛必然會走上自產自銷的局面。“不過隨著大眾I.D家族的一個個出現,一汽大眾和SAIC大眾的電動車型也相繼推出,看來共享10萬輛的名額還是要留給江淮大眾,吳聲汽車會繼續跟進。
本周二,上海國際車展拉開帷幕,造車新勢力悉數登場,現場可謂“花團錦簇”,但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新勢力們幾乎集體面臨著融資和交付的壓力,頭上飄著一朵資金緊張的烏云。
1900/1/1 0:00:00這次上海車展中,令我印象有點深刻的是奔馳的發布會。38款車型亮相展臺,而護欄前每隔上兩米,就站著一位頭戴白色頭盔的安保,這人數差不多是其他汽車品牌人數的兩倍了。很多媒體想要湊近拍照,都被攔了下來。
1900/1/1 0:00:00提到甲醇汽車,恐怕很難繞過吉利汽車和其掌門人李書福。早在2005年,吉利就開始進行M100甲醇汽車自主研發,如今已經走到第15個年頭。
1900/1/1 0:00:00兩年一度的上海車展剛剛落幕。汽車產業當前所面臨的“新四化”轉型升級,為本次車展增添不少亮點。與電動化相比,汽車的智能化、網聯化伴隨著更多未來感和便捷性的新體驗。
1900/1/1 0:00:00(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當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科技企業,高調介入一個有著130多年歷史的傳統制造行業時,誰將是融合后的產業主導者?一周前,華為再一次發聲,強調不會造車。
1900/1/1 0:00:004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一季度虧損超出預期等不利因素影響下,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的股價從周三開始連續下滑,周五收盤時其股價是創下了近兩年的新低,市值也已跌至408億美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