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LYFT今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代碼為LYFT。3月18日,Lyft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預計將以62-68美元的價格出售3077萬股A類普通股。一周后,Lyft將發行價格上調至70至72美元,并發行了3250萬股新股。然而,提高的發行價格并沒有冷卻投資者的熱情。路演兩天后,Lyft獲得了超額認購。首次公開募股的發行價格為每股72美元,處于定價區間的高端。該公司的估值約為243億美元,公司市值達到204.6億美元。Lyft聯合創始人兼總裁John Zimmer表示:“我們的使命是用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改善人們的生活。Lyft今天上市,試圖證明你可以獲得良好的服務和財務回報。未來,我們對股東和社會都有長期價值。”。 “專家指出,Lyft可以通過率先上市來消除上市定價的不確定性。繼Lyft之后,今年將陸續有多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decacon上市。在股票結構方面,Lyft在此次上市中引入了AB股票結構。此外,Lyft宣布了一項新計劃City Works,這將有助于改善駕駛員的生活環境。該項目將從洛杉磯開始,然后逐漸擴展到全國各地的大城市。Lyft將成立一個由城市領導人和支持者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并承諾每年提供至少5000萬美元(或1%的收入),通過基層交通舉措改善城市生活。Lyft的反向追趕根據億歐汽車的說法,Lyft的前身Zimride是一個拼車平臺。在過去的七年里,Lyft不斷挑戰優步,兩家公司直接在各個地區展開競爭。但最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Lyft最終超越了老對手優步,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眾所周知,在國外市場,Lyft長期以來一直在挑戰優步的主導地位。正是軟銀孫正義將雙方的矛盾推到了最前沿。作為一個投資瘋子,孫正義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們非常有興趣與優步談判,我們也有興趣與Lyft談判。我們還沒有決定是投票給優步還是Lyft。”這些言論進一步證實了兩家公司之間的敵對關系。在雙方的競爭過程中,Lyft一直在密切關注優步,而當Lyft真正有機會翻身時,正是2017年的這個時間節點。當時,優步一度陷入混亂,不僅性丑聞纏身,還被曝出多名高管離職。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優步的負面消息不斷曝光,引發了業內的熱議。正是因為看好這個機會,Lyft一路前行,沒有令人失望的預期,迎來了“開放”般的瘋狂擴張。2017年初,Lyft為自己設定了全年開放100個新城市的目標,但在3月份,這個目標實現了。截至目前,Lyft在招股書中透露,其已進駐美國和加拿大的350多個城市。2018年,司機人數達到190萬人,運送乘客3070萬人。訂單數量與日俱增。連續幾年虧損,三年虧損22億美元。然而,根據財務數據顯示,Lyft未能擺脫一家互聯網公司虧損發展的命運。數據顯示,Lyft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別達到-6.92億美元、-7.08億美元和-9.78億美元。凈虧損分別為6.83億美元、6.88億美元和9.11億美元。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分別達到-6.66億美元、-6.96億美元和-9.44億美元。隨著用戶的增長,Lyft的成本也在上升。Lyft在2016年和2017年的總支出分別達到10.36億美元、17.68億美元和31.34億美元。其中,收入成本也在逐年大幅上升。Lyft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成本分別達到2.79億美元、6.59億美元和12.43億美元,分別增長了136%和89%。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平臺保險成本、支付費用和平臺技術成本的大幅增加。此外,Lyft還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從2016年到2018年,數據達到6.47億美元,1.37億美元……
分別增長了111%和120%。值得一提的是,在資產和負債方面,Lyft 2017年和2018年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1.06億美元和5.18億美元。總資產分別為30.17億美元和37.60億美元。負債總額翻了一番,從2017年的7.12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4.79億美元。Lyft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將面臨多重風險。億歐汽車認為,盡管Lyft已經成為共享出行的第一股,但Lyft的上市只是第一步。在網上車發展的大潮下,各種風險因素難以預料。此外,盡管Lyft在發展速度上表現出了驚人的速度,但其公司規模與優步仍有很大差距。就市值而言,與老對手優步和中國在線汽車巨頭滴滴相比,Lyft仍然相對較弱(優步和滴滴的估值都遠超500億美元)。因此,Lyft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面臨多重挑戰。這種挑戰不僅來自外部競爭環境,也來自企業自身在經營中的控制。如招股說明書所示,Lyft列出了多達19個風險因素。Lyft表示,“Lyft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會出現凈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它將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經營業績的不確定性、法律法規定義為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招股書顯示,其他因素包括發展歷史有限、網絡共享汽車競爭環境激烈、其他業務如不成熟的網絡共享汽車和自行車、容易引發法律糾紛以及自動駕駛的遠程操作服務。因此,對于Lyft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月29日晚,LYFT今日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代碼為LYFT。3月18日,Lyft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預計將以62-68美元的價格出售3077萬股A類普通股。一周后,Lyft將發行價格上調至70至72美元,并發行了3250萬股新股。然而,提高的發行價格并沒有冷卻投資者的熱情。路演兩天后,Lyft獲得了超額認購。首次公開募股的發行價格為每股72美元,處于定價區間的高端。該公司的估值約為243億美元,公司市值達到204.6億美元。Lyft聯合創始人兼總裁John Zimmer表示:“我們的使命是用世界上最好的交通工具改善人們的生活。Lyft今天上市,試圖證明你可以獲得良好的服務和財務回報。未來,我們對股東和社會都有長期價值。”。 “專家指出,Lyft可以通過率先上市來消除上市定價的不確定性。繼Lyft之后,今年將陸續有多家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decacon上市。在股票結構方面,Lyft在此次上市中引入了AB股票結構。此外,Lyft宣布了一項新計劃City Works,這將有助于改善駕駛員的生活環境。該項目將從洛杉磯開始,然后逐漸擴展到全國各地的大城市。Lyft將成立一個由城市領導人和支持者組成的咨詢委員會,并承諾每年提供至少5000萬美元(或1%的收入),通過基層交通舉措改善城市生活。Lyft的反向追趕根據億歐汽車的說法,Lyft的前身Zimride是一個拼車平臺。在過去的七年里,Lyft不斷挑戰優步,兩家公司直接在各個地區展開競爭。但最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Lyft最終超越了老對手優步,率先登陸資本市場。眾所周知,在國外市場,Lyft長期以來一直在挑戰優步的主導地位。正是軟銀孫正義將雙方的矛盾推到了最前沿。作為一個投資瘋子,孫正義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我們非常有興趣與優步談判,我們也有興趣與Lyft談判。我們還沒有決定是投票給優步還是Lyft。”這些言論進一步證實了兩家公司之間的敵對關系。在雙方的競爭過程中,Lyft一直在密切關注優步,而當Lyft真正有機會翻身時,正是2017年的這個時間節點。當時,優步一度陷入混亂,不僅性丑聞纏身,還被曝出多名高管離職。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優步的負面新聞不斷曝光,w……
ch引發了業界的熱烈討論。正是因為看好這個機會,Lyft一路前行,沒有令人失望的預期,迎來了“開放”般的瘋狂擴張。2017年初,Lyft為自己設定了全年開放100個新城市的目標,但在3月份,這個目標實現了。截至目前,Lyft在招股書中透露,其已進駐美國和加拿大的350多個城市。2018年,司機人數達到190萬人,運送乘客3070萬人。訂單數量與日俱增。連續幾年虧損,三年虧損22億美元。然而,根據財務數據顯示,Lyft未能擺脫一家互聯網公司虧損發展的命運。數據顯示,Lyft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別達到-6.92億美元、-7.08億美元和-9.78億美元。凈虧損分別為6.83億美元、6.88億美元和9.11億美元。調整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分別達到-6.66億美元、-6.96億美元和-9.44億美元。隨著用戶的增長,Lyft的成本也在上升。Lyft在2016年和2017年的總支出分別達到10.36億美元、17.68億美元和31.34億美元。其中,收入成本也在逐年大幅上升。Lyft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成本分別達到2.79億美元、6.59億美元和12.43億美元,分別增長了136%和89%。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平臺保險成本、支付費用和平臺技術成本的大幅增加。此外,Lyft還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從2016年到2018年,數據分別達到6.47億美元、1.37億美元和3.01億美元,分別增長了111%和120%。值得一提的是,在資產和負債方面,Lyft 2017年和2018年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分別為11.06億美元和5.18億美元。總資產分別為30.17億美元和37.60億美元。負債總額翻了一番,從2017年的7.12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4.79億美元。Lyft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將面臨多重風險。億歐汽車認為,盡管Lyft已經成為共享出行的第一股,但Lyft的上市只是第一步。在網上車發展的大潮下,各種風險因素難以預料。此外,盡管Lyft在發展速度上表現出了驚人的速度,但其公司規模與優步仍有很大差距。就市值而言,與老對手優步和中國在線汽車巨頭滴滴相比,Lyft仍然相對較弱(優步和滴滴的估值都遠超500億美元)。因此,Lyft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將面臨多重挑戰。這種挑戰不僅來自外部競爭環境,也來自企業自身在經營中的控制。如招股說明書所示,Lyft列出了多達19個風險因素。Lyft表示,“Lyft自成立以來每年都會出現凈虧損,未來可能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它將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經營業績的不確定性、法律法規定義為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招股書顯示,其他因素包括發展歷史有限、網絡共享汽車競爭環境激烈、其他業務如不成熟的網絡共享汽車和自行車、容易引發法律糾紛以及自動駕駛的遠程操作服務。因此,對于Lyft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標簽:合創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3月29日,特斯拉一家韓國供應商表示,已同意從通用汽車韓國子公司購買一家已經關停的汽車廠,開始代工生產電動車。
1900/1/1 0:00:003月27日,北汽股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北汽股份”公布其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北汽股份2018年以15192億元的營收、3701億元的毛利以及443億元的凈利實現了全面上漲。
1900/1/1 0:00:003月30日消息,中國首份自動駕駛路測報告,由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管理局、經信局正式發布在這份名為《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2018年度工作報告》的文件中,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3月28日,大眾集團表示,已與美國競爭對手福特汽車公司就收購Argo部門部分股權進行建設性談判,并簽署一項協議以發展皮卡業務,繼續討論擴大雙方聯盟,包括自動駕駛汽車以及出行服務領域。
1900/1/1 0:00:00作為深化“新美式豪華”體驗的里程碑事件,3月27日,歷時三年打造的凱迪拉克品牌空間CADILLACHOUSE正式投入運營。
1900/1/1 0:00:00據路透社援引幾位知情人士報道,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蔚來汽車已通過罕見的長達一年的競業禁止條款,阻止為其IPO的八家世界頂級投行為競爭對手提供服務。此舉突顯出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