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100倍的4G基站部署成本 也難以成就“5G自動駕駛”的宏圖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去年年底,Waymo首席執行官約翰·克拉夫西克(John Krafcik)形容自動駕駛“真的很難”,并給整個仍然“活躍”的行業潑了一盆冷水。在感嘆自動駕駛太難的同時,他還預測“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內不會無處不在,無人駕駛汽車將永遠受到限制”。隨著Waymo的發聲,外界開始越來越冷靜地看待這項新技術,而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僅靠自行車智能可能很難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于是轉身為自動駕駛-5G找到了新的幫手。關于5G如何幫助汽車實現自動駕駛,《14家原始設備制造商正涌向5G的新風口,但華為不是主要合作伙伴》一文提到,在5G 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三個場景中,uRLLC的特性非常適合自動駕駛的要求。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在自行車智能化上看不到希望的人轉而在5G上“寶藏”,希望通過5G-V2X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然而,理想是充實的,而現實是貧乏的。為了實現5G在汽車中的應用,需要考慮成本、商業模式、行業成熟度、行業標準和時間節奏等諸多問題。

Beijing, Tucki

5G基站的部署成本是4G基站的100倍。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與手機、教育等應用場景不同,汽車作為載體的交通工具,與人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即使一些地區無法接收5G網絡,4G甚至3G也可以滿足數據傳輸的低要求,其對用戶的負面影響無非是用戶體驗感差。然而,具體到自動駕駛場景,一旦5G網絡缺失,后果可能是車禍。因此,實現5G自動駕駛的首要問題是“不留死角”地部署基站。談到基站的部署成本,首先需要明確5G使用的頻段。根據預期,5G的傳輸速度最終可以達到1Gb/s,比4G至少快10倍。關鍵是5G使用毫米波。然而,由于毫米波屬于高頻帶,不僅傳輸路徑趨于直線,而且傳輸距離大大縮短,覆蓋能力較弱。這意味著,在同一地區,過去只有一個4G基站可以實現全覆蓋,但現在需要建立多個5G基站來確保信號傳輸質量。有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汽車,5G基站大約需要300~500米,其密度是4G基站的10倍。為了降低成本,5G放棄了4G的“鴻基站”模式,采用了占地面積較小的“微基站”方案。但即便如此,業內人士表示,每個5G基站的成本仍然是4G基站的10倍。粗略地說,僅5G基站的部署成本是4G基站的100倍。此外,5G基站的高計算功耗也會帶來更嚴重的功耗和風扇發熱問題。商業模式尚不明確。100倍的成本看似巨大,但事實上,只要有商業價值,總會有企業進入市場。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預測,2022年,僅北京一地的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產業規模就將突破1000億元(數據來自2018年10月發布的《北京智能網聯產業白皮書》)。在此期間,北京將把5G汽車聯網列為重點建設項目。由此可見,5G的商業價值尚未確定,這也是工信部大力部署、各行各業玩家爭相入局的原因。但問題是,現階段各種企業的布局只是為了抓住機會。他們能看到的是長期的商業價值,但看不到的是當前的5G商業模式。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28年的快速增長后的首次負增長,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銷售壓力。隨著衰退……

f新能源補貼,途馳、新特等車企已率先實施漲價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公司將在汽車中植入幾個5G模塊,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價格再次上漲。此外,5G基站的鋪設者雖然不是車企,但其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最終會通過車企攤銷給消費者。在億歐汽車看來,除非5G-V2X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能夠產生大規模的協同效應,或者企業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些額外的增值服務,否則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只為更好的乘車體驗買單可能是不現實的。5G-V2X的標準尚不明確。此外,5G的第一階段標準R15原定于2018年12月凍結,但3GPP宣布將完成時間推遲到2019年3月。R15計劃的延遲可能會對后續版本R16的5G凍結時間產生影響。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R15的三個版本中,R15 NR NSA(新空口相關組網)和R15 NR SA(新空接口無關組網)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被凍結,只有第三個版本R15 Late Drop被延遲。盡管垂直行業的相關企業仍然可以根據R15的前兩個版本規劃自己的行業標準,但也存在“時間滯后”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汽車,在5G-V2X領域,這一標準的時差可能在一年半到兩年左右。也就是說,在正式標準發布之前,5G-V2X的一切只能處于實驗階段,無法大規模商業化。那么,5G-V2X的大規模商業化離我們還有多遠?業內人士對此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五年內(不包括公園或特定路段)很難實現。另一個問題是,在5G技術的加持下,真正的自動駕駛肯定會到來嗎?答案也不確定。對于自動駕駛來說,5G只是一種幫助其實現的通信技術,而不是一個充分的條件。即使5G中的一切都準備就緒,從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來看,也可能無法滿足完全無人駕駛的要求。5G和自動駕駛的發展節奏是否匹配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然,既然我們有最終目標,技術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比技術更困難的是自動駕駛責任界定的倫理問題,相關法律的制定仍在研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5G在汽車中的應用之路“漫長而漫長”,人們對5G輔助自動駕駛的期望可能過于樂觀。去年年底,Waymo首席執行官約翰·克拉夫西克(John Krafcik)形容自動駕駛“真的很難”,并給整個仍然“活躍”的行業潑了一盆冷水。在感嘆自動駕駛太難的同時,他還預測“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幾十年內不會無處不在,無人駕駛汽車將永遠受到限制”。隨著Waymo的發聲,外界開始越來越冷靜地看待這項新技術,而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僅靠自行車智能可能很難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于是轉身為自動駕駛-5G找到了新的幫手。關于5G如何幫助汽車實現自動駕駛,《14家原始設備制造商正涌向5G的新風口,但華為不是主要合作伙伴》一文提到,在5G 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延遲通信)三個場景中,uRLLC的特性非常適合自動駕駛的要求。正是因為如此,許多在自行車智能化上看不到希望的人轉而在5G上“寶藏”,希望通過5G-V2X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然而,理想是充實的,而現實是貧乏的。為了實現5G在汽車中的應用,需要考慮成本、商業模式、行業成熟度、行業標準和時間節奏等諸多問題。

Beijing, Tucki

5G基站的部署成本是4G基站的100倍。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與手機、教育等應用場景不同,作為一種交通工具……

離子作為載體,汽車與人們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即使一些地區無法接收5G網絡,4G甚至3G也可以滿足數據傳輸的低要求,其對用戶的負面影響無非是用戶體驗感差。然而,具體到自動駕駛場景,一旦5G網絡缺失,后果可能是車禍。因此,實現5G自動駕駛的首要問題是“不留死角”地部署基站。談到基站的部署成本,首先需要明確5G使用的頻段。根據預期,5G的傳輸速度最終可以達到1Gb/s,比4G至少快10倍。關鍵是5G使用毫米波。然而,由于毫米波屬于高頻帶,不僅傳輸路徑趨于直線,而且傳輸距離大大縮短,覆蓋能力較弱。這意味著,在同一地區,過去只有一個4G基站可以實現全覆蓋,但現在需要建立多個5G基站來確保信號傳輸質量。有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汽車,5G基站大約需要300~500米,其密度是4G基站的10倍。為了降低成本,5G放棄了4G的“鴻基站”模式,采用了占地面積較小的“微基站”方案。但即便如此,業內人士表示,每個5G基站的成本仍然是4G基站的10倍。粗略地說,僅5G基站的部署成本是4G基站的100倍。此外,5G基站的高計算功耗也會帶來更嚴重的功耗和風扇發熱問題。商業模式尚不明確。100倍的成本看似巨大,但事實上,只要有商業價值,總會有企業進入市場。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預測,2022年,僅北京一地的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產業規模就將突破1000億元(數據來自2018年10月發布的《北京智能網聯產業白皮書》)。在此期間,北京將把5G汽車聯網列為重點建設項目。由此可見,5G的商業價值尚未確定,這也是工信部大力部署、各行各業玩家爭相入局的原因。但問題是,現階段各種企業的布局只是為了抓住機會。他們能看到的是長期的商業價值,但看不到的是當前的5G商業模式。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經歷了28年的快速增長后的首次負增長,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銷售壓力。隨著新能源補貼的退坡,途馳、新特等車企紛紛率先實施漲價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汽車公司將在汽車中植入幾個5G模塊,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汽車價格再次上漲。此外,5G基站的鋪設者雖然不是車企,但其高昂的建設和維護成本最終會通過車企攤銷給消費者。在億歐汽車看來,除非5G-V2X已經形成一定規模,能夠產生大規模的協同效應,或者企業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些額外的增值服務,否則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只為更好的乘車體驗買單可能是不現實的。5G-V2X的標準尚不明確。此外,5G的第一階段標準R15原定于2018年12月凍結,但3GPP宣布將完成時間推遲到2019年3月。R15計劃的延遲可能會對后續版本R16的5G凍結時間產生影響。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R15的三個版本中,R15 NR NSA(新空口相關組網)和R15 NR SA(新空接口無關組網)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6月被凍結,只有第三個版本R15 Late Drop被延遲。盡管垂直行業的相關企業仍然可以根據R15的前兩個版本規劃自己的行業標準,但也存在“時間滯后”的問題。有業內人士告訴億歐汽車,在5G-V2X領域,這一標準的時差可能在一年半到兩年左右。也就是說,在正式標準發布之前,5G-V2X的一切都只能處于實驗階段,無法商業化……

大規模地。那么,5G-V2X的大規模商業化離我們還有多遠?業內人士對此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五年內(不包括公園或特定路段)很難實現。另一個問題是,在5G技術的加持下,真正的自動駕駛肯定會到來嗎?答案也不確定。對于自動駕駛來說,5G只是一種幫助其實現的通信技術,而不是一個充分的條件。即使5G中的一切都準備就緒,從目前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來看,也可能無法滿足完全無人駕駛的要求。5G和自動駕駛的發展節奏是否匹配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當然,既然我們有最終目標,技術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比技術更困難的是自動駕駛責任界定的倫理問題,相關法律的制定仍在研究中。從這個角度來看,5G在汽車中的應用之路“漫長而漫長”,人們對5G輔助自動駕駛的期望可能過于樂觀。

標簽:北京小鵬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瞄準千億級自動駕駛市場,「流深光電」欲率先實現高性能激光雷達的車規級量產

自動駕駛技術自問世以來,從L1發展至當前的L3L4,對傳感器的要求不斷升級。

1900/1/1 0:00:00
江淮汽車2018年財報解讀:做自己的把控者

記得2016年北京車展的長安群訪會上,總裁朱華榮說過這么一句話:“在整個大環境中車企有一種現象,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或者羊毛出在狗身上。

1900/1/1 0:00:00
普萊德還會被踢出北汽新能源供應體系嗎?

北汽藍谷今天發布的最新公告顯示,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近日與北京普萊德、寧德時代簽署了《中長期(20192023年)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1900/1/1 0:00:00
云度新能源牽手一汽轎車,共同研發新能源乘用車

2月21日,福建省汽車工業集團云度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度新能源”)與中國一汽集團旗下的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轎車”)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實現資源共享,

1900/1/1 0:00:00
康迪電動車獲美國進口批準 股價飆升40%

據美國CNBC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月20日,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康迪科技宣布,該公司旗下兩款電動車型已獲美國進口及登記許可。消息一出,該公司股價飆升40。

1900/1/1 0:00:00
蘋果遞交無人駕駛汽車“自愿安全報告”

美國當地時間2月21日,蘋果向美國聯邦監管機構遞交了“自愿安全報告”。蘋果的報告非常短,只有7頁,而其他公司提交的報告平均長度為39頁。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