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將會上演“三國演義”?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孚能科技的動力電池出貨量將力爭在2019年達到10GWh,”孚能科技董事長王軍最近在接受電池中國采訪時表示。“明年的銷量,我們可以很快增長,排名可能會排在第三位,這一切都將取決于明年的擴張速度。”明年將有一場盛大的演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和孚能科技將上演《三國演義》?

BYD, Dongfeng

比亞迪動力電池拆分“加速跑”動力電池應用分公司研究部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機容量約為43.53Gwh。其中,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7.86GWh位居第一,占比41.03%;比亞迪以9.57GWh位居第二,占比21.99%;孚能科技以1.67 GWh的裝機容量位居第四,占比為3.84%。盡管位居前列,但可以看出,與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然而,如果富能科技明年的容量真的能躍升至10GWh,那么這種爆發力真的很驚人。到目前為止,只有全球裝機容量冠軍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11.84GWh)和2017年的亞軍松下(10GWh)達到或超過了這一數字。然后,明年,比亞迪將有一個“并駕齊驅”的對手。要知道,作為曾經的電池之王,比亞迪一直對被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趕超感到“苦澀”。這次它會“靜止不動”嗎?眾所周知,為了超越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一直計劃分拆動力電池業務,成立一家獨立公司。最新消息是,比亞迪計劃在2022年前將電池業務上市,這意味著繼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后,動力電池行業又一家獨角獸企業浮出水面。比亞迪鋰電池部門副總經理沈Xi表示,比亞迪預計將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電池業務拆分。據悉,比亞迪目前有三家電池工廠,每月電池產量約為1.4GWh,即年產量達到16.8GWh。此外,比亞迪已進入包括東風汽車和成都客車在內的動力電池供應鏈。到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總產能預計將達到60GWh。業內分析認為,比亞迪被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越,只是因為其堅持磷酸亞鐵鋰路線和封閉體系,而重組后的比亞迪必將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孚能科技的獨角獸破產了。然而,對于整個動力電池行業來說,孚能科技是否會挑戰或超越比亞迪并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我們行業還有另一家電池企業,那就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的訂單”,這反映出這個行業不是充滿悲傷,而是臥虎藏龍,充滿活力和活力。據了解,今年2月,孚能科技完成了2017-2018年全球電池行業最大規模的融資,金額達10億美元。同時,成功引入國信控股、興業銀行等國有資本,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有了國有資產的支持,有了供應商和銀行的支持,我們對富能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王偉滿懷信心地談到這一點。目前,孚能科技的出貨量受到產能的限制,按照目前的產能,2019年的訂單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目前,其鎮江生產基地已正式投入建設。建成后,汽車動力電池年產能將達到20GWh。一期建設年產10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和孚能科技產業研究院,計劃2020年實現滿產;

第二階段,年產能將增加10GWh,計劃2022年實現滿產。到那時,每年可使用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長期以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并不缺乏產能,也不缺這10GWh,但缺少的是一兩家企業可以生產,而不是很多小企業拼湊起來的產能。整個行業缺乏的是能夠滿足車企需求的高端產能。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是整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痼疾。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總產能達到185GWh,而車企認可并持續選擇的有效產能約為115GWh,但實際產量僅為44.62GWh。按實際產量與有效產能之比計算,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38.8%,甚至一些中小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還不到10%。由于他們無法從汽車公司獲得訂單,生產線基本上被放棄了。隨著國家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指標要求的提高,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也有所提高。正如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工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所說,“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的整體產能很高,但在國家政策調整后,很難滿足產品的要求。”因為那些低端動力電池產品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需求,汽車制造商別無選擇,只能爭奪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等少數電池公司的訂單。今年1月至11月,這兩家公司的裝機容量占市場的63.02%。另一方面,比亞迪必須滿足自己汽車的需求,外部供應較少,因此造成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許多車企被綁架。“排隊等候的車企已經成了綁在繩子上的蚱蜢,交付進度很大程度上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決定。”“每個家庭都在捆綁電池以確保供應。”國內一家車企負責人表示,未來優質動力電池將供不應求。孚能科技10GWh的供應將為國內車企帶來更多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賣方多元化”將更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據王軍介紹,孚能科技在軟電池出貨量方面位居中國第一,在全球僅次于LG化學。目前,其主要關注乘用車市場,重點關注國內外一流品牌客戶。今年1-6月,孚能科技在最暢銷汽車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市場上的幾款車型,從第一款北汽EC180到后來的EX260,再到EU400和今年的EX360,都已成為中國的爆款車型。”王偉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告別“一家獨大”。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巨大,僅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兩大超級巨頭遠遠不夠;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隨著松下、LG化學和三星SDI等日本和韓國公司的回歸,中國需要誕生更多的世界級力量。“中國前五大動力電池將占據70-80%的市場份額。兩三年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主導地位肯定會改變。其他公司,甚至是一些不知名的具有智能制造能力的公司,可以與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形成并肩作戰的格局。”方建華,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風險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表示。孚能科技是否會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駕齊驅?這一切都取決于市場的考驗。然而,今天的現實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正式登陸A股,市值翻了三倍多,市值超過1700億元;

比亞迪分拆電池業務準備上市,意味著對動力電池領域的獨角獸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劍”;孚能科技計劃明年進軍10GWh俱樂部,并將與這兩家巨頭正面交鋒。屆時,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或將呈現三條腿的格局,一部驚心動魄的《三國演義》即將上演!

“孚能科技的動力電池出貨量將力爭在2019年達到10GWh,”孚能科技董事長王軍最近在接受電池中國采訪時表示。“明年的銷量,我們可以很快增長,排名可能會排在第三位,這一切都將取決于明年的擴張速度。”明年將有一場盛大的演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和孚能科技將上演《三國演義》?

BYD, Dongfeng

比亞迪動力電池拆分“加速跑”動力電池應用分公司研究部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國內動力電池累計裝機容量約為43.53Gwh。其中,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7.86GWh位居第一,占比41.03%;比亞迪以9.57GWh位居第二,占比21.99%;孚能科技以1.67 GWh的裝機容量位居第四,占比為3.84%。盡管位居前列,但可以看出,與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差距仍然“非常大”。然而,如果富能科技明年的容量真的能躍升至10GWh,那么這種爆發力真的很驚人。到目前為止,只有全球裝機容量冠軍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11.84GWh)和2017年的亞軍松下(10GWh)達到或超過了這一數字。然后,明年,比亞迪將有一個“并駕齊驅”的對手。要知道,作為曾經的電池之王,比亞迪一直對被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趕超感到“苦澀”。這次它會“靜止不動”嗎?眾所周知,為了超越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一直計劃分拆動力電池業務,成立一家獨立公司。最新消息是,比亞迪計劃在2022年前將電池業務上市,這意味著繼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上市后,動力電池行業又一家獨角獸企業浮出水面。比亞迪鋰電池部門副總經理沈Xi表示,比亞迪預計將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完成電池業務拆分。據悉,比亞迪目前有三家電池工廠,每月電池產量約為1.4GWh,即年產量達到16.8GWh。此外,比亞迪已進入包括東風汽車和成都客車在內的動力電池供應鏈。到2020年,比亞迪動力電池的總產能預計將達到60GWh。業內分析認為,比亞迪被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越,只是因為其堅持磷酸亞鐵鋰路線和封閉體系,而重組后的比亞迪必將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孚能科技的獨角獸破產了。然而,對于整個動力電池行業來說,孚能科技是否會挑戰或超越比亞迪并不是關鍵。最重要的是,我們行業還有另一家電池企業,那就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的訂單”,這反映出這個行業不是充滿悲傷,而是臥虎藏龍,充滿活力和活力。據了解,今年2月,孚能科技完成了2017-2018年全球電池行業最大規模的融資,金額達10億美元。同時,成功引入國信控股、興業銀行等國有資本,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有了國有資產的支持,有了供應商和銀行的支持,我們對富能未來的發展非常有信心。”王偉滿懷信心地談到這一點。目前,孚能科技的出貨量受到產能的限制,按照目前的產能,2019年的訂單只能滿足三分之一。目前,其鎮江生產基地已正式投入建設。建成后,汽車動力電池年產能將達到20GWh。一期建設年產10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和孚能科技產業研究院,計劃2020年實現滿產;

第二階段,年產能將增加10GWh,計劃2022年實現滿產。到那時,每年可使用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長期以來,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并不缺乏產能,也不缺這10GWh,但缺少的是一兩家企業可以生產,而不是很多小企業拼湊起來的產能。整個行業缺乏的是能夠滿足車企需求的高端產能。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是整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痼疾。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總產能達到185GWh,而車企認可并持續選擇的有效產能約為115GWh,但實際產量僅為44.62GWh。按實際產量與有效產能之比計算,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僅為38.8%,甚至一些中小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還不到10%。由于他們無法從汽車公司獲得訂單,生產線基本上被放棄了。隨著國家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指標要求的提高,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也有所提高。正如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工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所說,“目前,中國動力電池的整體產能很高,但在國家政策調整后,很難滿足產品的要求。”因為那些低端動力電池產品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需求,汽車制造商別無選擇,只能爭奪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和比亞迪等少數電池公司的訂單。今年1月至11月,這兩家公司的裝機容量占市場的63.02%。另一方面,比亞迪必須滿足自己汽車的需求,外部供應較少,因此造成了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家獨大”的局面,許多車企被綁架。“排隊等候的車企已經成了綁在繩子上的蚱蜢,交付進度很大程度上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決定。”“每個家庭都在捆綁電池以確保供應。”國內一家車企負責人表示,未來優質動力電池將供不應求。孚能科技10GWh的供應將為國內車企帶來更多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賣方多元化”將更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發展。據王軍介紹,孚能科技在軟電池出貨量方面位居中國第一,在全球僅次于LG化學。目前,其主要關注乘用車市場,重點關注國內外一流品牌客戶。今年1-6月,孚能科技在最暢銷汽車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目前市場上的幾款車型,從第一款北汽EC180到后來的EX260,再到EU400和今年的EX360,都已成為中國的爆款車型。”王偉說。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告別“一家獨大”。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巨大,僅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比亞迪兩大超級巨頭遠遠不夠;從競爭的角度來看,隨著松下、LG化學和三星SDI等日本和韓國公司的回歸,中國需要誕生更多的世界級力量。“中國前五大動力電池將占據70-80%的市場份額。兩三年后,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主導地位肯定會改變。其他公司,甚至是一些不知名的具有智能制造能力的公司,可以與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形成并肩作戰的格局。”方建華,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風險投資子基金合伙人兼總裁表示。孚能科技是否會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駕齊驅?這一切都取決于市場的考驗。然而,今天的現實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正式登陸A股,市值翻了三倍多,市值超過1700億元;

比亞迪分拆電池業務準備上市,意味著對動力電池領域的獨角獸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劍”;孚能科技計劃明年進軍10GWh俱樂部,并將與這兩家巨頭正面交鋒。屆時,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或將呈現三條腿的格局,一部驚心動魄的《三國演義》即將上演!

標簽:比亞迪東風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北汽藍谷擬建高端智能生態工廠,一期投資25億元

12月12日晚間,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藍谷)發布公告表示,董事會同意北京高端智能生態工廠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公告中提到,該項目擬規劃總產能12萬輛,分期實施。

1900/1/1 0:00:00
法拉第未來2018年的劇本,被賈躍亭編排得相當精彩

如果要評選2018年最受圈外人關注的新造車企業,法拉第未來(FaradayFuture,下文簡稱“FF”)一定榜上有名。

1900/1/1 0:00:00
華人運通與威孚電驅等企業簽約 將量產輪轂電機

近日,華人運通宣布與威孚電驅、ProteanElectric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通過合作以實現輪轂電機的規模量產。

1900/1/1 0:00:00
長城在浙江增10萬臺產能 將投產SUV與電動車

據悉,長城汽車將斥資20億于浙江平湖新建年產10萬輛整車項目,規劃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3萬輛SUV車型以及2萬輛皮卡。

1900/1/1 0:00:00
?比亞迪計劃2022年前分拆電池業務上市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2022年前將公司旗下汽車電池業務分拆上市,但目前尚未決定上市的地點。

1900/1/1 0:00:00
韓國搶先推出5G商用服務

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進步都帶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即將到來的5G時代也是如此。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