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上市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960,3.75,5.50%)(300750.SZ)出乎意料地連續上漲。6月26日,其總市值達到1612億元,超過比亞迪(47.680,1.67,3.63%)(002594.SZ)1265億元的市值。但在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一路奔跑并不斷擴大產能的同時,比亞迪也在暗中擴大業務。該公司此前宣布分拆動力電池業務,并將其出售給外界。今天,這項計劃正在迅速實施,市場已經開放。目前,比亞迪已獲得包括東風汽車(4.090、0.16、4.07%)在內的部分訂單,并正式對外銷售電池。在此之前,6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新車公告》)第309批新產品的申報情況。除了支持自己的車型外,比亞迪還增加了三個新用戶。這是繼比亞迪在第307批公告中為東風汽車提供兩款純電動專用車后的又一突破。在電池出貨量方面,今年4月,比亞迪重回裝機容量的寶座。然而,今年5月,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返榜首,億緯鋰能(17.600,0.71,4.20%)超越比亞迪排名第二,比亞迪則從第一位退居第三位。這一排名將在今年繼續顯示這種情況。但很明顯,比亞迪對被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趕超并不信服。如今,中國出貨量最大的兩家電池制造商在存量市值、動力電池產能、裝機容量等維度上競爭激烈。“資本市場的火爆不僅代表了投資者后期對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獨角獸企業的樂觀態度,也表明了行業對新能源行業的關注和熱情。”,中關村(5.450,0.12,2.25%)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兼百家電池委員會主席表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為新能源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發揮了主導示范作用。但過度炒作是不可取的。 “業界擔心的是,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估值上升的背后,實際上是一個高點。如果公開銷售和未來分拆順利進行,比亞迪動力電池在乘用車市場的潛在客戶將是以前的數倍,這意味著它將很快入侵當代安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兩者之間的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對于中國本土電池制造商來說,好日子可能很快就會結束。隨著中國新能源(5.430,0.16,3.04%)汽車補貼倒計時到最近兩年,自4月以來,包括三星、LG和SKINNOVATIO在內的三大韓國電池公司打破沉默,高調開始了對中國的新一輪投資。“隨著未來競爭的加劇,所有企業都無法壟斷市場。”余清蛟預測,“目前排名前20的動力電池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處于不斷變化的局面。”據預測,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將繼續爭霸,日本和韓國電池制造商未來的參與將影響當地電池供應商,如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和比亞迪。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估值較高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年后將面臨業務萎縮的困境。“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很多業務都來自新造車企業。這些企業可能兩年后就不存在了,這顯然是有風險的。”6月27日,一家車企負責人表示。歡樂谷:產業鏈的全面競爭,一度讓比亞迪因為垂直整合的封閉戰略錯過了一個“窗口期”。現在比亞迪已經開始從產能和渠道兩個方面迎頭趕上,試圖奪回動力電池的領先地位。自2017年以來,比亞迪在乘用車業務中轉向了三元鋰電池。與此同時,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預測,新能源市場將迎來井噴。此后,比亞迪又推出了新一輪……
動力電池擴容布局。截至2017年底,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為16GWh。為了擴大產能,比亞迪在青海新建了18GWh三元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19年年中正式投產。這樣,比亞迪的計劃產能將達到34GWh。此外,截至2017年底,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產能為17.09GWh,其新的招股書顯示,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當代安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增加24GWh的產能,總產能為41.09GWh。并且還在繼續擴張。6月18日,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型鋰電池儲能項目在福建省晉江市簽約并正式落地。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4億元。從長遠來看,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產能略好于比亞迪,后者高出約23%。在外界看來,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分拆和開放是其加速奔跑的關鍵。2017年下半年,王傳福首次向外界證實,比亞迪電池已經對外開放。“現在有很多客戶在和我們談判,我們也在做一些準備。”今年3月,王傳福參觀了長城,這讓業界猜測,不排除討論采購動力電池的可能性。在今年6月15日的“新車宣傳”新品中,比亞迪新增了三家車企和品牌車型用戶。早在今年4月,在工信部發布的第30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比亞迪配套的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已安裝在東風汽車、成都客車、山東泰開汽車和北京華菱特卡車申報的新能源專用車和客車上。然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獨立的電池供應商,目前具有更大的優勢。6月15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新車宣傳”新產品的最大贏家。支持車型數量以111款位居第一,而第二和第三只分別為31和28款。除了擴大產能、搶占市場,降低成本也是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無法回避的命題。受上游原材料漲價和補貼退坡的影響,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和36.29%。就在比亞迪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競爭如火如荼之際,日本和韓國電池企業正在盯上中國市場。事實上,盡管攜帶韓國電池無法獲得補貼,但韓國電池已經出現在今年4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307個新能源汽車目錄中。與此同時,據報道,中國汽車制造商已與韓國LG化學電池制造商協商采用其產品。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的電池也開始了在中國的擴產計劃。目前,韓國LG化學和SKI正在中國重啟或建設電池企業。在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里,韓國動力電池在中國上演了一場出人意料的高調進入市場、大規模投資和突然停止的“三部曲”。自2016年底以來,由于踏入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雷區,韓國三巨頭在中國的動力電池業務幾乎陷入了“清零”狀態。2017年,在中國近5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中,只有5648輛使用了韓國LG電池。一切都是一個“即將發生的事件在他們面前投下陰影”的場景。“日本和韓國電池的回歸將對當地電池公司產生相對較大的影響,一些小型企業將面臨破產風險。”當地電池制造商一位高管5月表示。此前,SKI和北汽的合資企業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BESK)在“休眠”一年多后,也在準備重新啟動。“韓語……
ttery公司規模巨大。目前,其企業實力和發展能力難以與國內企業競爭。“中國北方汽車研究院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用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東說。中國一家合資汽車公司的高管也告訴我,相對而言,公司仍然更喜歡從日本和韓國購買電池,因為成本更低穩定性更可靠。“中國確實有做得很好的企業,但成本不能下降。”2017年,由于使用的LG電池沒有進入動力電池目錄,上汽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
CT6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別克Velite5增程混合動力在2017年無法獲得新能源補貼。據悉,上汽通用汽車官方對此事的回應是,國產電池在能量密度和一致性方面需要改進,Velite5的定價不怕新能源補貼。這被認為傳達了兩個信息。首先,國內電池產品的技術能力仍然無法與韓國競爭。第二,除了技術之外,韓國電池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有優勢。值得一提的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顯示,其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17年,鋰離子電池產能為17.09GWh,產量為12.91GWh,產能利用率為75.54%。2015年和2016年的利用率分別為96.92%和92.37%。與此同時,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都處于產能擴張模式。在新能源補貼下降和日本和韓國競爭對手的壓力下,他們將面臨什么樣的未來?6月11日上市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1.960,3.75,5.50%)(300750.SZ)出乎意料地連續上漲。6月26日,其總市值達到1612億元,超過比亞迪(47.680,1.67,3.63%)(002594.SZ)1265億元的市值。但在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資本市場一路奔跑并不斷擴大產能的同時,比亞迪也在暗中擴大業務。該公司此前宣布分拆動力電池業務,并將其出售給外界。今天,這項計劃正在迅速實施,市場已經開放。目前,比亞迪已獲得包括東風汽車(4.090、0.16、4.07%)在內的部分訂單,并正式對外銷售電池。在此之前,6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新車公告》)第309批新產品的申報情況。除了支持自己的車型外,比亞迪還增加了三個新用戶。這是繼比亞迪在第307批公告中為東風汽車提供兩款純電動專用車后的又一突破。在電池出貨量方面,今年4月,比亞迪重回裝機容量的寶座。然而,今年5月,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返榜首,億緯鋰能(17.600,0.71,4.20%)超越比亞迪排名第二,比亞迪則從第一位退居第三位。這一排名將在今年繼續顯示這種情況。但很明顯,比亞迪對被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趕超并不信服。如今,中國出貨量最大的兩家電池制造商在存量市值、動力電池產能、裝機容量等維度上競爭激烈。“資本市場的火爆不僅代表了投資者后期對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獨角獸企業的樂觀態度,也表明了行業對新能源行業的關注和熱情。”,中關村(5.450,0.12,2.25%)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兼百家電池委員會主席表示,“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為新能源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發揮了主導示范作用。但過度炒作是不可取的。 “業界擔心的是,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估值上升的背后,實際上是一個高點。如果公開銷售和未來分拆順利進行,比亞迪動力電池在乘用車市場的潛在客戶將是以前的數倍,這意味著它將很快入侵當代安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兩者之間的沖突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對于中國本土電池制造商來說,好日子可能很快就會結束。隨著中國新能源(5.430,0.16,3.04%)汽車補貼倒計時到最近兩年,自4月以來,包括三星、LG和SKINNOVATIO在內的三大韓國電池公司打破沉默,高調開始了對中國的新一輪投資。“隨著未來競爭的加劇,所有企業都無法壟斷市場。”余清蛟預測,“目前排名前20的動力電池公司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處于不斷變化的局面。”據預測,目前動力電池市場將繼續爭霸,日本和韓國電池制造商未來的參與將影響當地電池供應商,如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和比亞迪。令業內人士擔憂的是,估值較高的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年后將面臨業務萎縮的困境。“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很多業務都來自新造車企業。這些企業可能兩年后就不存在了,這顯然是有風險的。”6月27日,一家車企負責人表示。歡樂谷:產業鏈的全面競爭,一度讓比亞迪因為垂直整合的封閉戰略錯過了一個“窗口期”。現在比亞迪已經開始從產能和渠道兩個方面迎頭趕上,試圖奪回動力電池的領先地位。自2017年以來,比亞迪在乘用車業務中轉向了三元鋰電池。與此同時,比亞迪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預測,新能源市場將迎來井噴。此后,比亞迪啟動了新一輪動力電池產能擴張的布局。截至2017年底,比亞迪動力電池總產能為16GWh。為了擴大產能,比亞迪在青海新建了18GWh三元電池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19年年中正式投產。這樣,比亞迪的計劃產能將達到34GWh。此外,截至2017年底,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產能為17.09GWh,其新的招股書顯示,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建成后,當代安培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增加24GWh的產能,總產能為41.09GWh。并且還在繼續擴張。6月18日,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大型鋰電池儲能項目在福建省晉江市簽約并正式落地。據悉,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4億元。從長遠來看,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產能略好于比亞迪,后者高出約23%。在外界看來,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分拆和開放是其加速奔跑的關鍵。2017年下半年,王傳福首次向外界證實,比亞迪電池已經對外開放。“現在有很多客戶在和我們談判,我們也在做一些準備。”今年3月,王傳福參觀了長城,這讓業界猜測,不排除討論采購動力電池的可能性。在今年6月15日的“新車宣傳”新品中,比亞迪新增了三家車企和品牌車型用戶。早在今年4月,在工信部發布的第30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比亞迪配套的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已安裝在東風汽車、成都客車、山東泰開汽車和北京華菱特卡車申報的新能源專用車和客車上。然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獨立的電池供應商,目前具有更大的優勢。6月15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新車宣傳”新產品的最大贏家。支持車型數量以111款位居第一,而第二和第三只分別為31和28款。除了擴大產能、搶占市場,降低成本也是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無法回避的命題。受上游原材料漲價和補貼退坡的影響,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采用當代安培技術……
以吉能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其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8.64%、43.7%和36.29%。就在比亞迪與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競爭如火如荼之際,日本和韓國電池企業正在盯上中國市場。事實上,盡管攜帶韓國電池無法獲得補貼,但韓國電池已經出現在今年4月中旬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307個新能源汽車目錄中。與此同時,據報道,中國汽車制造商已與韓國LG化學電池制造商協商采用其產品。與此同時,日本和韓國的電池也開始了在中國的擴產計劃。目前,韓國LG化學和SKI正在中國重啟或建設電池企業。在過去兩年左右的時間里,韓國動力電池在中國上演了一場出人意料的高調進入市場、大規模投資和突然停止的“三部曲”。自2016年底以來,由于踏入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雷區,韓國三巨頭在中國的動力電池業務幾乎陷入了“清零”狀態。2017年,在中國近5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中,只有5648輛使用了韓國LG電池。一切都是一個“即將發生的事件在他們面前投下陰影”的場景。“日本和韓國電池的回歸將對當地電池公司產生相對較大的影響,一些小型企業將面臨破產風險。”當地電池制造商一位高管5月表示。此前,SKI和北汽的合資企業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BESK)在“休眠”一年多后,也在準備重新啟動。“韓國電池公司規模巨大。目前,其企業實力和發展能力很難與國內企業競爭。”中國北方汽車研究院動力電池實驗室主任、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用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東說。一位中國合資汽車公司的高管也告訴我,相對而言,公司仍然更喜歡從日本和韓國購買電池,因為成本更低,穩定性更可靠。“中國確實有做得很好的企業,但成本不能下降。”2017年,由于使用的LG電池沒有進入動力電池目錄,上汽通用旗下的凱迪拉克
CT6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別克Velite5增程混合動力在2017年無法獲得新能源補貼。據悉,上汽通用汽車官方對此事的回應是,國產電池在能量密度和一致性方面需要改進,Velite5的定價不怕新能源補貼。這被認為傳達了兩個信息。首先,國內電池產品的技術能力仍然無法與韓國競爭。第二,除了技術之外,韓國電池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有優勢。值得一提的是,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顯示,其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17年,鋰離子電池產能為17.09GWh,產量為12.91GWh,產能利用率為75.54%。2015年和2016年的利用率分別為96.92%和92.37%。與此同時,比亞迪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都處于產能擴張模式。在新能源補貼下降和日本和韓國競爭對手的壓力下,他們將面臨什么樣的未來?
近二十年來,我國在基礎研究、技術標準、示范運營和市場推廣中積極參與和牽頭組織實施了一批多邊和雙邊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1900/1/1 0:00:00近日,深圳發布《關于繼續對異地號牌載貨汽車實施限制通行措施的通告》。通告指出,根據相關規定,深圳決定繼續在全市范圍內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對非深圳市核發機動車號牌載貨汽車實施限制通行措施。
1900/1/1 0:00:002018年4月,比亞迪以134GWh的裝機量登頂,占比35,時隔一年后再次超越寧德時代(CATL)排在首位。5月,CATL反超比亞迪,以196GWh重返冠軍寶座。
1900/1/1 0:00:00大眾集團內部人士透露,“集團最高層的想法已經發生變化,在執意保護施泰德幾個月后,他現在仍然被視為受損物品”。
1900/1/1 0:00:00近日,廣西百色市工信委和財政局發布《百色市“十三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百色市按照新能源汽車購置當年中央財政補助標準的一定比例分層級給予購置補貼。
1900/1/1 0:00:006月30日,發改委、商務部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