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兩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00%。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9230輛和34420輛,分別增長119.1%和95.2%。單從增長數據來看就非常令人欣慰。同期,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為145.29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約為2.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增長非常喜人,但從新能源汽車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來看,新能源車仍處于非常邊緣的區域。消費者為什么要購買新能源汽車?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很小,但絕對數量已達到月銷量3萬多輛。那么,為什么這些消費者會選擇新能源汽車呢?環保、節能還是時尚技術?恐怕兩者都沒有。只是因為無助。例如,在尺寸方面,北汽EC屬于A00級轎車,無論是車身尺寸還是空間都非常小。這顯然與喜歡大空間的中國市場不一致。然后看看電池壽命。北汽EC分為180和200兩種型號。巡航里程分別為156公里和162公里。這只是理論數據。能夠一次充電100公里是非常好的。這種續航能力注定是這款車在城市中唯一的活動范圍。再看價格,北汽EC的官方指導價為1518-1648萬。以北京的EC200車型為例,補貼金額可達10.2萬元,占汽車價格的2/3。補貼的價格與傳統的A00級轎車的價格相似。不過,北汽EC等新能源汽車有免征購置稅政策,在一些限牌限號的地區也有相應的優勢。通過以上分析,對于目前很多人來說,選擇北汽EC絕對是一個無奈之舉。因為相比之下,同樣價格的傳統汽車要比它好很多倍,但正是因為政策的支持,像北汽EC這樣的純電動汽車在消費者需要支付的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讓我們來看看像云度和途馳這樣的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一方面,口號響亮,另一方面,每月的銷量只有幾十輛甚至幾輛。從銷售數據來看,消費者對這些新能源汽車并不感興趣,因為目前這些新能源車除了在價格和政策上的優勢外,顯然不足以打動消費者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為什么生產新能源汽車?對于一家汽車企業來說,技術是其存在的基礎。在傳統汽車開始向新能源轉型之際,任何有前瞻性的車企都不應錯過這一機遇,應積極投入研發,努力在新一輪技術競爭中占據制高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目前,除了長安和比亞迪擁有純電動汽車的核心電機、電池和電控技術外,其他國內車企基本上還沒有掌握這些技術。他們生產的純電動汽車仍然和傳統汽車一樣。他們從供應商那里購買一整套解決方案,然后生產OEM產品。之前的模式也可能歸因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和專利壁壘多。為了與其他企業競爭,我們必須首先購買整個解決方案。但現在,在整個行業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國內和國際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抓住機會,我們只能為他人工作幾十年。如今,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這給汽車公司帶來了壓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場景。新能源汽車現狀目前,中國有兩種新能源汽車,一種是純電動汽車(BEV),另一種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從銷量榜上看,2月份銷量超過1000輛的車型有8款,其中純電動和PHEV各占一半。考慮到PHEV只是一個過渡方案,其純電動巡航續航里程較短,我們只看純電動車型。BEV車型排名前八的是北汽EC系列、江淮iEV、奇瑞eQ和江鈴E200,它們各自車系中綜合續航里程最高的是……
62公里、170公里、200公里和152公里。使用過純電動汽車的車主應該知道,在實際使用中,要等到下次才能充滿電,而且由于駕駛條件的復雜性,巡航里程往往會減少。這種電池壽命與速度超過500公里的傳統燃油車的單次加油電池壽命相差甚遠。讓我們談談充電樁。截至2017年底,中國約有45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約21萬個。絕對數字看起來不錯,那么所有這些充電樁都安全嗎?去年6月,一項關于北京充電樁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盡管充電樁的數量是客觀的,但由于標準不同,要找到一個能為你的汽車充電的充電樁并不容易。即使你找到了一個符合標準的,你仍然有10.2%的概率遇到壞的充電樁,27%的概率被其他汽車占用。如果你想在北京完成充電,生動的是一輛車在路上。除了使用中的問題,純電動汽車還面臨著三年后電池老化的售后問題。如何回收,如何延長使用壽命,都是懸在消費者頭上的定時炸彈。摘要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數據令人驚嘆,但這只是因為它的原始基數很小,所以一點點增長就會有很大的增長。即使是這一點點的增長,也不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本身的魅力,而是因為外部的力量。因此,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在政策方面,該國已經開始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例如,電池壽命在200公里以下的汽車將減少補貼,電池壽命超過300公里的汽車將增加補貼。通過這種政策刺激,我希望看到我們的企業增加對技術的投資,在新能源汽車即將到來時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并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前兩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00%。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9230輛和34420輛,分別增長119.1%和95.2%。單從增長數據來看就非常令人欣慰。同期,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為145.29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約為2.3%。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增長非常喜人,但從新能源汽車在整體銷量中的占比來看,新能源車仍處于非常邊緣的區域。消費者為什么要購買新能源汽車?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很小,但絕對數量已達到月銷量3萬多輛。那么,為什么這些消費者會選擇新能源汽車呢?環保、節能還是時尚技術?恐怕兩者都沒有。只是因為無助。例如,在尺寸方面,北汽EC屬于A00級轎車,無論是車身尺寸還是空間都非常小。這顯然與喜歡大空間的中國市場不一致。然后看看電池壽命。北汽EC分為180和200兩種型號。巡航里程分別為156公里和162公里。這只是理論數據。能夠一次充電100公里是非常好的。這種續航能力注定是這款車在城市中唯一的活動范圍。再看價格,北汽EC的官方指導價為1518-1648萬。以北京的EC200車型為例,補貼金額可達10.2萬元,占汽車價格的2/3。補貼的價格與傳統的A00級轎車的價格相似。不過,北汽EC等新能源汽車有免征購置稅政策,在一些限牌限號的地區也有相應的優勢。通過以上分析,對于目前很多人來說,選擇北汽EC絕對是一個無奈之舉。因為相比之下,同樣價格的傳統汽車要比它好很多倍,但正是因為政策的支持,像北汽EC這樣的純電動汽車在消費者需要支付的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讓我們來看看像云度和途馳這樣的互聯網新能源汽車。一方面,口號響亮,另一方面,每月的銷量只有幾十輛甚至幾輛。從銷售數據來看,消費者對這些新能源汽車并不感興趣,因為目前這些新能源車顯然……
除了價格和政策上的優勢外,不足以打動消費者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為什么生產新能源汽車?對于一家汽車企業來說,技術是其存在的基礎。在傳統汽車開始向新能源轉型之際,任何有前瞻性的車企都不應錯過這一機遇,應積極投入研發,努力在新一輪技術競爭中占據制高點。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目前,除了長安和比亞迪擁有純電動汽車的核心電機、電池和電控技術外,其他國內車企基本上還沒有掌握這些技術。他們生產的純電動汽車仍然和傳統汽車一樣。他們從供應商那里購買一整套解決方案,然后生產OEM產品。之前的模式也可能歸因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和專利壁壘多。為了與其他企業競爭,我們必須首先購買整個解決方案。但現在,在整個行業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國內和國際企業基本上都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抓住機會,我們只能為他人工作幾十年。如今,隨著雙積分政策的實施,這給汽車公司帶來了壓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場景。新能源汽車現狀目前,中國有兩種新能源汽車,一種是純電動汽車(BEV),另一種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從銷量榜上看,2月份銷量超過1000輛的車型有8款,其中純電動和PHEV各占一半。考慮到PHEV只是一個過渡方案,其純電動巡航續航里程較短,我們只看純電動車型。純電動汽車前八名分別為北汽EC系列、江淮iEV、奇瑞eQ和江鈴E200,其各自車系的最高綜合續航里程分別為162公里、170公里、200公里和152公里。使用過純電動汽車的車主應該知道,在實際使用中,要等到下次才能充滿電,而且由于駕駛條件的復雜性,巡航里程往往會減少。這種電池壽命與速度超過500公里的傳統燃油車的單次加油電池壽命相差甚遠。讓我們談談充電樁。截至2017年底,中國約有45萬個充電樁,其中公共充電樁約21萬個。絕對數字看起來不錯,那么所有這些充電樁都安全嗎?去年6月,一項關于北京充電樁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盡管充電樁的數量是客觀的,但由于標準不同,要找到一個能為你的汽車充電的充電樁并不容易。即使你找到了一個符合標準的,你仍然有10.2%的概率遇到壞的充電樁,27%的概率被其他汽車占用。如果你想在北京完成充電,生動的是一輛車在路上。除了使用中的問題,純電動汽車還面臨著三年后電池老化的售后問題。如何回收,如何延長使用壽命,都是懸在消費者頭上的定時炸彈。摘要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增長數據令人驚嘆,但這只是因為它的原始基數很小,所以一點點增長就會有很大的增長。即使是這一點點的增長,也不是因為新能源汽車本身的魅力,而是因為外部的力量。因此,新能源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然而,在政策方面,該國已經開始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例如,電池壽命在200公里以下的汽車將減少補貼,電池壽命超過300公里的汽車將增加補貼。通過這種政策刺激,我希望看到我們的企業增加對技術的投資,在新能源汽車即將到來時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并將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移動眾創空間”是一個新鮮又大膽的想法,歷經四年蓄力,大昌河已劍拔弩張。昌河能否實現鳳凰涅槃,考驗徐和誼和他的團隊。
1900/1/1 0:00:002018年3月18日,第12屆山東國際新能源車展在山東濟南國際展會中心圓滿落下帷幕。
1900/1/1 0:00:00剛剛過去的2017年可以說是人工智能大爆發的一年,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從實驗室逐步走向產業化,各行各業開始紛紛布局。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在能源和環保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開展節能降耗勢在必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汽車株洲分公司高級技師吳端華今年的兩會建議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展開。
1900/1/1 0:00:00面對咄咄逼人的造車新勢力和趨勢變革中的中國汽車市場,汽車企業的下一個機會在哪里?整合后全新出發的北汽昌河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1900/1/1 0:00:00方殼動力電池電芯在中國的普及率一直很高,國內的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中,比亞迪、寧德時代都是方殼電池路線的典型代表。2017全年,二者瓜分了超4成的市場份額。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