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事故頻發,誰該為半自動駕駛系統負責?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特斯拉最近發生的兩起自動駕駛事故將自動駕駛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事實上,在我們真正實現自動駕駛之前,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為什么它很危險?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兩起事故。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1月23日,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市發生一起事故。一輛特斯拉Model S以65英里/小時(約105公里/小時)的速度撞上了當地42號消防車的“屁股”。當時,消防車正在高速處理事故。消防車很結實,沒有太大問題,但S型的情況很悲慘,發動機擋板被撞倒在前擋風玻璃上。然而,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車主表示,特斯拉正在使用“自動駕駛”模式。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大約一周后,特斯拉S型車的另一位車主在舊金山海灣大橋被捕。當他被逮捕時,他被發現酒精含量是原來的兩倍。他聲稱:“沒關系,我正在使用自動駕駛儀。在這兩起事故中,車主是否使用了“自動駕駛儀”還沒有得到證實”模式,但特斯拉表示:1.自動駕駛是由全神貫注的駕駛員使用的,仍然不可能實現全自動駕駛。駕駛員仍然需要注意路況。如果有特殊情況,駕駛員需要立即接管車輛的控制。如果有醉酒駕駛員,系統將檢測駕駛員的手是否一直放在方向盤上。如果沒有,它會發出嘟嘟聲,系統會逐漸使車輛減速,然后停車,因為系統認為停車比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駕駛更安全。“自動駕駛儀”的使用說明書中也提到了這些內容。誰應該對自動駕駛事故負責?從這兩起事故來看,問題的癥結在于:汽車制造商過度宣傳其自動駕駛產品,沒有警告車主其產品的危險性;車主沒有正確區分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現在,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開始提供自動駕駛功能。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奧迪的Traffic Jam Pilot、日產的ProPilot Assist等。這些自動駕駛產品的名稱通常表達了這個品牌的野心,但往往會誤導消費者。例如,當人們看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時,他們會認為這輛車可以自動駕駛。事實上,這些車輛還不能做到這一點。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汽車制造商未能“警告”消費者,這使得客戶對自動駕駛功能期望過高,從而產生了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絕對安全”的錯覺。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似乎只有通用汽車“公開”表示其超級巡航是一種可以“解放雙手”的“自動駕駛系統”,但這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高速公路應用場景中。至于其他品牌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很難說它們真的能“解放雙手”。被誤導后,人們更難區分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由于汽車制造商提供了此功能,因此可以放心使用此功能。自動駕駛功能在早期的表現越好,車主就會越信任它,認為自己完全可以依賴這個功能,這是一種“危險”的安全感。可怕的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如何減少自動駕駛事故的發生?開頭提到的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在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看來,特斯拉負有部分責任。他們認為,為了銷售汽車,特斯拉對自動駕駛功能危險性的宣傳太小,而且沒有做好預警,導致車主濫用這一功能。為了減少汽車駕駛事故的發生,汽車制造商應時刻提醒車主“車輛不能完全自動駕駛”,并做好“警告”工作;

車主應正確區分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不能濫用自動駕駛功能。事實上,汽車制造商已經為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的安全性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大多數品牌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都會增加方向盤釋放檢測功能。如果釋放時間過長,車輛會發出警告、減速甚至停車,因此在設計上并不是真正的“免提”。前面提到的凱迪拉克超級巡航使用攝像頭監控駕駛員的面部和眼鏡,以確保他們專注于前方道路。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然而,有些人“不惜一切代價”愚弄這些預警機制。例如,一位特斯拉車主在方向盤上放了一個橙色,以模擬他的手給方向盤帶來的壓力: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再比如,幾年前,一位梅賽德斯-奔馳S級車主在方向盤上綁了一罐橙汁,以模擬握住方向盤繞過交接測試: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一方面,現有的駕駛員注意力預警機制并不完善,太容易上當受,甚至一個橙子和一罐橙汁都可以。另一方面,一些司機真的不把駕駛安全當回事,過于信任機器。總之,我們歡迎新技術,但我們不應該隨意濫用它們。目前還沒有完全的自動駕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斯拉最近發生的兩起自動駕駛事故將自動駕駛安全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事實上,在我們真正實現自動駕駛之前,我們現在正處于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為什么它很危險?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兩起事故。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1月23日,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市發生一起事故。一輛特斯拉Model S以65英里/小時(約105公里/小時)的速度撞上了當地42號消防車的“屁股”。當時,消防車正在高速處理事故。消防車很結實,沒有太大問題,但S型的情況很悲慘,發動機擋板被撞倒在前擋風玻璃上。然而,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車主表示,特斯拉正在使用“自動駕駛”模式。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大約一周后,特斯拉S型車的另一位車主在舊金山海灣大橋被捕。當他被逮捕時,他被發現酒精含量是原來的兩倍。他聲稱:“沒關系,我正在使用自動駕駛儀。在這兩起事故中,車主是否使用了“自動駕駛儀”還沒有得到證實”模式,但特斯拉表示:1.自動駕駛是由全神貫注的駕駛員使用的,仍然不可能實現全自動駕駛。駕駛員仍然需要注意路況。如果有特殊情況,駕駛員需要立即接管車輛的控制。如果有醉酒駕駛員,系統將檢測駕駛員的手是否一直放在方向盤上。如果沒有,它會發出嘟嘟聲,系統會逐漸使車輛減速,然后停車,因為系統認為停車比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駕駛更安全。“自動駕駛儀”的使用說明書中也提到了這些內容。誰應該對自動駕駛事故負責?從這兩起事故來看,問題的癥結在于:汽車制造商過度宣傳其自動駕駛產品,沒有警告車主其產品的危險性;

車主沒有正確區分自動駕駛和半自動駕駛。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現在,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開始提供自動駕駛功能。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凱迪拉克的Super Cruise、奧迪的Traffic Jam Pilot、日產的ProPilot Assist等。這些自動駕駛產品的名稱通常表達了這個品牌的野心,但往往會誤導消費者。例如,當人們看到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時,他們會認為這輛車可以自動駕駛。事實上,這些車輛還不能做到這一點。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汽車制造商未能“警告”消費者,這使得客戶對自動駕駛功能期望過高,從而產生了車輛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絕對安全”的錯覺。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似乎只有通用汽車“公開”表示其超級巡航是一種可以“解放雙手”的“自動駕駛系統”,但這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在高速公路應用場景中。至于其他品牌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很難說它們真的能“解放雙手”。被誤導后,人們更難區分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很多人都有這種心態。由于汽車制造商提供了此功能,因此可以放心使用此功能。自動駕駛功能在早期的表現越好,車主就會越信任它,認為自己完全可以依賴這個功能,這是一種“危險”的安全感。可怕的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如何減少自動駕駛事故的發生?開頭提到的特斯拉自動駕駛事故,在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看來,特斯拉負有部分責任。他們認為,為了銷售汽車,特斯拉對自動駕駛功能危險性的宣傳太小,而且沒有做好預警,導致車主濫用這一功能。為了減少汽車駕駛事故的發生,汽車制造商應時刻提醒車主“車輛不能完全自動駕駛”,并做好“警告”工作;車主應正確區分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不能濫用自動駕駛功能。事實上,汽車制造商已經為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的安全性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大多數品牌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都會增加方向盤釋放檢測功能。如果釋放時間過長,車輛會發出警告、減速甚至停車,因此在設計上并不是真正的“免提”。前面提到的凱迪拉克超級巡航使用攝像頭監控駕駛員的面部和眼鏡,以確保他們專注于前方道路。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然而,有些人“不惜一切代價”愚弄這些預警機制。例如,一位特斯拉車主在方向盤上放了一個橙色,以模擬他的手給方向盤帶來的壓力: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再比如,幾年前,一位梅賽德斯-奔馳S級車主在方向盤上綁了一罐橙汁,以模擬握住方向盤繞過交接測試:

Tesla, Model S, Cadillac, Audi, Mercedes

一方面,現有的駕駛員注意力預警機制并不完善,太容易上當受,甚至一個橙子和一罐橙汁都可以。另一方面,一些司機真的不把駕駛安全當回事,過于信任機器。總之,我們歡迎新技術,但我們不應該隨意濫用它們。目前還沒有完全的自動駕駛,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標簽:特斯拉Model S凱迪拉克奧迪奔馳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五部委釋放政策新信號 新能源汽車監管進一步收緊

走過最初的市場培育期之后,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將在2018年將迎來新的調整。

1900/1/1 0:00:00
補貼退坡苗頭已現 新能源汽車仍有兩大困境待解

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堪稱國內市場一大亮點,行業增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全年銷量達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其中純電動汽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分別同比增長821和39

1900/1/1 0:00:00
資本熱捧自動駕駛公司 技術人才爭奪激烈

剛剛結束的2018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覽會,更像是自動駕駛企業的肌肉秀。從造車新勢力到傳統車企,從汽車制造商到一級供應商,從互聯網巨頭到創業公司,從算法到硬件自動駕駛市場群狼環伺。

1900/1/1 0:00:00
電池污染怎么解決?看各國如何回收新能源車電池

伴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關于動力電池回收處理的問題也被大家所關注。

1900/1/1 0:00:00
長城1.57億補課費能否再造電動帝國

長城汽車將在奧地利組建全新的電動車研發中心,再一次成為新能源汽車圈的要點新聞,該中心將負責電動車電機和相關控制系統的研發工作,并有消息傳出2020年之前為此中心投資增加至157億人民幣。

1900/1/1 0:00:00
融資超430億元 造車新勢力很會"吸金"

1月29日小鵬汽車在香港宣布啟動總額2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并獲得阿里巴巴集團、富士康和IDG資本的聯合領投支持。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