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一家名為Nuro.ai的新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方面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概念。Nuro.ai由兩名前谷歌工程師創立,他們曾在谷歌著名的自動駕駛部門工作。然而,與目前世界各地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不同,Nuro的重點不是在現有車型的基礎上建造自動駕駛出租車或卡車,而是設計一種全新的交通工具。Nuro的目標是分銷和快遞市場,尤其是那些本地化、低速和類似的“最后一公里”需求,無論是日常用品、洗衣還是外賣訂單,都是Nuro的目的。該公司認為,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短距離配送和快遞的效率,同時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在這個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時代,幫助當地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競爭力。Nuro選擇的時機恰到好處,機器人、自動駕駛和電子商務逐步融合的發展趨勢,讓人們對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越來越感興趣。消費者越來越習慣網上購物,而且頻率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對縮短配送時間的期望越來越高。麥肯錫最近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用于“最后一公里”的快遞服務費用總額已達860億美元,增長速度相當驚人。目前,各家公司都在絞盡腦汁解決短距離自動配送的問題。亞馬遜不僅考慮過自動駕駛機器人,而且剛剛申請了自動駕駛送貨車的專利;在年初的消費電子展上,豐田發布了看起來非常怪異的“e-palette”概念移動平臺;
與此同時,星艦已經開始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德國和英國測試自動送貨機器人。去年,福特還與達美樂合作推出了一款專門用于送披薩的自動駕駛汽車。加州初創公司Udelv即將推出“世界上第一次在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交付測試”。在這次測試中,一輛配備人力司機的自動駕駛卡車將開始在圣馬特奧灣地區的德雷格市場送貨。
Nuro的想法與上述公司的想法完全不同。工程師們沒有像以前那樣在雷克薩斯SUV或福特福克斯上安裝雷達,而是從頭開始設計了一種新型交通工具。乍一看,Nuro R1的原型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飯盒或移動烤面包機。如果說它與谷歌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它實際上類似于去年夏天正式取消的“螢火蟲”無人駕駛測試車,但它與我們現在在街上看到的任何一輛車都不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車頂上類似“大把手”的部件實際上是車輛傳感器陣列平臺,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和普通雷達。通過前擋風玻璃,我們可以看到Nuro R1的內部也與傳統的駕駛艙有所不同。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踏板和變速桿,甚至沒有駕駛座。因為這輛車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由人類駕駛。換句話說,Nuro設計的汽車主要使用遠程監控來確保安全,類似于幻影汽車等開發遠程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的其他公司。但這種實時遠程控制方法也有其自身的挑戰,如信號延遲和其他問題。為了獲得足夠的數據,Nuro使用六輛自動駕駛汽車收集數據,然后優化線路并將其輸入R1原型的計算機。目前,Nuro已獲得加州車輛管理局的許可,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然而,Nuro仍然需要獲得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批準,這樣這款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才能在其他州成功測試。
“我們從零開始開發了一個完整的軟件堆棧。雖然有些組件適合通用自動駕駛平臺,但這次情況有點不同。”Dave Ferguson說,正是他與朱家軍共同創立了Nuro。“我們從頭開始設計,不是為了運送乘客,而是專注于配送和運輸。”Ferguson說,他們最初考慮讓R1在人行道上運行,但最終決定讓它在路上運行。R1的高度與豐田漢蘭達SUV相似,但寬度只有后者的一半,Ferguson說這是Nuro R1最大的特點之一。這種超窄的物體可以在周圍形成1米至1.2米的“緩沖區”,這可以確保其他車輛和行人有足夠的空間繞過它。“即使是一輛完美的自動駕駛汽車,如果有人突然出現在兩輛車的中間,事故也無法避免。然而,如果它的車身寬度只有普通汽車的一半,并且中間的間距超過1米,那么它就可以很容易地避免,甚至還有機動的空間。通過改進車身設計,可以降低事故后的損壞程度。 “Ferguson說。此外,Nuro的商業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具體來說,第一件事是客戶如何從這輛自動駕駛送貨車上獲得自己的商品。沒有司機意味著沒有人會按門鈴,也沒有人會坐電梯上樓,親自將快遞或外賣送到我們手中。Ferguson的想法是在客戶的手機,然后當車輛到達樓下或附近的道路時,會得到通知。然后應用程序會生成一個打開門的代碼,這樣客戶就可以取回他們的商品。與此同時,Nuro也在考慮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但是如何防止貨物被盜或被誤拿呢?當然,弗格森本人也承認,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解決。
Nuro.ai聯合創始人Dave Ferguson(左)和朱家軍(右)是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高級工程師。朱家軍是谷歌無人駕駛團隊的創始工程師之一,Ferguson是該團隊的首席軟件工程師。兩人也在……之后離開了谷歌……
谷歌前首席技術官ris Urmson離職,并共同創立了Auro自動駕駛公司。除了在英特爾短暫實習外,朱家軍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谷歌度過。從2008年到2016年,他是谷歌自動駕駛團隊的主要工程師之一。Ferguson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于2011年來到谷歌。由于卡內基梅隆大學一直是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頂尖機構,Ferguson自來到谷歌以來一直擔任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首席工程師。2016年底,弗格森與朱家軍一起離開谷歌,創立了Nuro。從那時起,Nuro一直在吸引來自谷歌、蘋果、特斯拉、Waymo和通用汽車等公司的各個領域的人才,其團隊規模和實力越來越強大。目前,Nuro已獲得92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投資,并已開始與一些零售商和快遞公司聯系,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然而,Nuro的另一個結果很可能會被亞馬遜這樣的巨頭直接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許多知名的并購,但目前這一趨勢沒有放緩的跡象。
Dave Ferguson Ferguson表示,他希望Nuro專注于配送貨物而非運送乘客的自動駕駛技術能使公司在當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目前,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在關注客運領域,這對許多行業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許多人認為貨運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后續應用場景,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客運市場成熟之前在貨運領域取得進展。弗格森說:“也許這看起來像是一條捷徑,但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有意義。”。畢竟,在這個領域也有巨大的機遇和前景。”Ferguson補充道。據外媒報道,一家名為Nuro.ai的新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方面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Nuro.ai由兩名前谷歌工程師創立,他們曾在谷歌著名的自動駕駛部門工作。然而,與目前世界各地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不同,Nuro的重點不是打造自動駕駛出租車s或卡車,但要設計一種全新的交通工具。Nuro的目標是分銷和快遞市場,尤其是那些本地化、低速和類似的“最后一公里”需求,無論是日常用品、洗衣還是外賣訂單,都是Nuro的目的。該公司認為,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短距離配送和快遞的效率,同時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在這個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時代,幫助當地企業發展壯大,提高競爭力。Nuro選擇的時機恰到好處,機器人、自動駕駛和電子商務逐步融合的發展趨勢,讓人們對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越來越感興趣。消費者越來越習慣網上購物,而且頻率越來越高,所以人們對縮短配送時間的期望越來越高。麥肯錫最近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用于“最后一公里”的快遞服務費用總額已達860億美元,增長速度相當驚人。目前,各家公司都在絞盡腦汁解決短距離自動配送的問題。亞馬遜不僅考慮過自動駕駛機器人,而且剛剛申請了自動駕駛送貨車的專利;在年初的消費電子展上,豐田發布了看起來非常怪異的“e-palette”概念移動平臺;
與此同時,星艦已經開始在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德國和英國測試自動送貨機器人。去年,福特還與達美樂合作推出了一款專門用于送披薩的自動駕駛汽車。加州初創公司Udelv即將推出“世界上第一次在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交付測試”。在這次測試中,一輛配備人力司機的自動駕駛卡車將開始在圣馬特奧灣地區的德雷格市場送貨。
Nuro的想法與上述公司的想法完全不同。工程師們沒有像以前那樣在雷克薩斯SUV或福特福克斯上安裝雷達,而是從頭開始設計了一種新型交通工具。乍一看,Nuro R1的原型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飯盒或移動烤面包機。如果說它與谷歌有什么關系的話,那它實際上類似于去年夏天正式取消的“螢火蟲”無人駕駛測試車,但它與我們現在在街上看到的任何一輛車都不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車頂上類似“大把手”的部件實際上是車輛傳感器陣列平臺,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和普通雷達。通過前擋風玻璃,我們可以看到Nuro R1的內部也與傳統的駕駛艙有所不同。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踏板和變速桿,甚至沒有駕駛座。因為這輛車從一開始就不打算由人類駕駛。換句話說,Nuro設計的汽車主要使用遠程監控來確保安全,類似于幻影汽車等開發遠程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的其他公司。但這種實時遠程控制方法也有其自身的挑戰,如信號延遲和其他問題。為了獲得足夠的數據,Nuro使用六輛自動駕駛汽車收集數據,然后優化線路并將其輸入R1原型的計算機。目前,Nuro已獲得加州車輛管理局的許可,并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然而,Nuro仍然需要獲得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批準,這樣這款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才能在其他州成功測試。
“我們從零開始開發了一個完整的軟件堆棧。雖然有些組件適合通用自動駕駛平臺,但這次情況有點不同。”Dave Ferguson說,正是他與朱家軍共同創立了Nuro。“我們從頭開始設計,不是為了運送乘客,而是專注于配送和運輸。”Ferguson說,他們最初考慮讓R1在人行道上運行,但最終決定讓它在路上運行。R1的高度與豐田漢蘭達SUV相似,但寬度只有后者的一半,Ferguson說這是Nuro R1最大的特點之一。這種超窄的物體可以在周圍形成1米至1.2米的“緩沖區”,這可以確保其他車輛和行人有足夠的空間繞過它。“即使是一輛完美的自動駕駛汽車,如果有人突然出現在兩輛車的中間,事故也無法避免。然而,如果它的車身寬度只有普通汽車的一半,并且中間的間距超過1米,那么它就可以很容易地避免,甚至還有機動的空間。通過改進車身設計,可以降低事故后的損壞程度。 “Ferguson說。此外,Nuro的商業模式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具體來說,第一件事是客戶如何從這輛自動駕駛送貨車上獲得自己的商品。沒有司機意味著沒有人會按門鈴,也沒有人會坐電梯上樓,親自將快遞或外賣送到我們手中。Ferguson的想法是在客戶的手機,然后當車輛到達樓下或附近的道路時,會得到通知。然后應用程序會生成一個打開門的代碼,這樣客戶就可以取回他們的商品。與此同時,Nuro也在考慮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但是如何防止貨物被盜或被誤拿呢?當然,弗格森本人也承認,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解決。
Nuro.ai聯合創始人Dave Ferguson(左)和朱家軍(右)是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高級工程師。朱家軍是谷歌無人駕駛團隊的創始工程師之一,Ferguson是該團隊的首席軟件工程師。兩人也在……之后離開了谷歌……
谷歌前首席技術官ris Urmson離職,并共同創立了Auro自動駕駛公司。除了在英特爾短暫實習外,朱家軍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谷歌度過。從2008年到2016年,他是谷歌自動駕駛團隊的主要工程師之一。Ferguson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于2011年來到谷歌。由于卡內基梅隆大學一直是研究自動駕駛技術的頂尖機構,Ferguson自來到谷歌以來一直擔任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的首席工程師。2016年底,弗格森與朱家軍一起離開谷歌,創立了Nuro。從那時起,Nuro一直在吸引來自谷歌、蘋果、特斯拉、Waymo和通用汽車等公司的各個領域的人才,其團隊規模和實力越來越強大。目前,Nuro已獲得9200萬美元的兩輪融資投資,并已開始與一些零售商和快遞公司聯系,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然而,Nuro的另一個結果很可能會被亞馬遜這樣的巨頭直接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在過去幾年的快速發展引發了許多知名的并購,但目前這一趨勢沒有放緩的跡象。
Dave Ferguson Ferguson表示,他希望Nuro專注于配送貨物而非運送乘客的自動駕駛技術能使公司在當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目前,幾乎所有的自動駕駛汽車都在關注客運領域,這對許多行業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許多人認為貨運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后續應用場景,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客運市場成熟之前在貨運領域取得進展。弗格森說:“也許這看起來像是一條捷徑,但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有意義。”。畢竟,在這個領域也有巨大的機遇和前景。”弗格森補充道。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動力電池配套量隨之增加。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戴姆勒卡車在東京周邊的公路上測試三菱Fuso重卡車隊,旨在測試其網絡互聯及半自動駕駛功能。
1900/1/1 0:00:002018年1月24日,在華盛頓車展現場,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主席、參議員JohnThune召開了主題為“推動汽車創新和聯邦政策”的聽證會。
1900/1/1 0:00:002014年,騰勢首款高端純電動車量產車正式入市。
1900/1/1 0:00:001月30日,備受關注的“2018愛奇藝汽車大數據營銷盛典”在北京怡亨酒店隆重舉辦,
1900/1/1 0:00:00國家發改委官員近日表示,在擴大進口方面,去年中國已經降低了187種產品進口關稅的稅率,從173下降到77。未來還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將有序地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1900/1/1 0:00:00